疫情下按電梯很“危險”?技術應用多年,電梯防疫並非“赤手空拳”

疫情下按電梯很“危險”?技術應用多年,電梯防疫並非“赤手空拳”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道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將電梯意想不到地推到了社會關注的前沿。

紙巾、牙籤、打火機,戴著口罩的人們使用各種各樣的物品,避免用手直接觸碰看似“危險”的電梯按鈕。小心翼翼的背後則是中國龐大的電梯數量和使用頻次。電梯在中國每天運載乘客20多億人次;中國電梯保有量約佔全球的40%;2018年,中國電梯的新增數量超過了全球新增總量的80%。

在人員密集的公共區域,病毒傳播風險更高,電梯也不例外,疫情讓人們對電梯格外敏感。對此,電梯行業自身真的束手無策?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日前就多個技術問題採訪了電梯行業的領跑企業、在保電梯超過35萬臺的日立電梯,得到的答案與公眾對電梯的簡單印象並不相同——企業在衛生健康領域已有技術儲備,而且諸多非觸摸式的使用技術在疫情發生之前已經在電梯上大量應用。

紫外線燈在電梯中應用已多年

新冠肺炎疫情下,公眾持續關注電梯的衛生安全。近期,日立電梯的技術人員正奔赴各個樓宇,為不少正在使用的電梯加裝紫外線殺菌消毒裝置。

國家衛健委報告顯示,新冠病毒對紫外線與熱敏感。日立電梯(中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梁東明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事實上日立電梯開發適用電梯轎廂內部空間消毒的紫外線滅菌裝置,已在多款產品中應用數年。

據介紹,日立電梯配置符合GB19258-2012、消毒技術規範要求的紫外線燈,產生波長為254納米的紫外線光波,可以破壞可能存在於電梯轎廂內部的微生物的DNA/RNA結構,使其死亡或不能繁殖。

為何公眾對電梯中的紫外線滅菌裝置並不熟悉?梁東明分析說,首先是因為這一裝置只在電梯無人使用期間運轉,公眾不會發現;其次,這一裝置通常會安裝在醫院等地的電梯中,並不是每臺電梯都有。“如今,乘客開始關心一般場景內電梯產品的衛生安全問題,我們也根據需求的變化,調整產品配置方案,推出在用電梯加裝紫外線殺菌消毒等功能的改造方案,為不同場景內的電扶梯產品提供更多的衛生安全防護配置選擇。”他說。

電梯裡的空氣質量也是公眾關注的焦點。日立電梯配備的通風系統單風機作業,每分鐘通風量超過6立方米,雙風機則超過9立方米。若以載重1050公斤的電梯轎廂容積(1.6米×1.5米×2.3米)計算,電梯在關門運行狀態下,轎廂每小時更換空氣頻次超過50次。

他進一步分析,電梯標配的通風系統利用在轎頂的風機將電梯井道里的空氣導入轎廂,並將轎廂內的空氣經由轎壁上的通風孔或停站時打開的電梯層門,排出到井道或各樓層之中,從而實現空氣的不斷流通與自然淨化。

其實,電梯內的衛生安全防護是被當作“系統”整體看待的。梁東明告訴記者,日立電梯採取了多種技術手段降低感染風險。例如,配備抗菌按鈕,藉助附著於按鈕字片上的高效抗菌銀離子,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值分別為6.4與6.2,這意味著細菌在按鈕表面難以存活。再如,搭載納米水離子技術空氣抑菌淨化器的電梯可向電梯轎廂內不斷輸送納米級的粒子,遇到細菌時,納米水離子中的OH自由基會抽出細菌中的氫元素,然後變成純水,使細菌中的蛋白質變性並使細菌失去活性。

不難發現,貌似對疫情缺乏準備的電梯其實已經全方位“武裝”,大量先進技術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走入電梯。

無接觸式技術實現“遙控”乘梯

如果說有些技術手段是在和衛生風險面對面硬碰硬,那麼電梯的智能手段則是聰明地躲著風險走。

搭乘電梯而無需觸碰電梯按鈕,是疫情期間消除人們疑慮的最直接辦法,“無接觸式乘梯”打通了這個途徑。

梁東明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日立電梯藉助騰訊雲平臺,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電子化呼叫電梯自動點亮電梯按鈕併到達目的地樓層——手機軟件、二維碼、語音、IC卡或手機NFC、手機藍牙。

“人臉識別無感體驗更佳,適合雙手提了東西不方便操作的場景;手機應用功能強大;二維碼利於傳遞。”他說,幾種方式各有優勢,如今在國內都得到了大範圍應用。早在2005年,日立電梯即開始應用IC卡乘梯,這種傳統型的無接觸式乘梯方式目前仍在很多小區應用;2013年,人臉識別乘梯成為可能;2018年,二維碼乘梯在北京萬科中央城公寓完成部署;2019年,手機召梯在廣州海珠區昌崗路舊樓加新梯項目實現。

隨著人臉識別等各種技術的演進,企業也在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經過不斷的測試、試點運行、驗證等程序,目前“無接觸式乘梯”解決方案已經成熟,企業會根據不同的客戶需求,提供其中一種方式或多種搭配的技術方式。

資料顯示,日立電梯的“無接觸式乘梯”已經在廣州洛桑美地、杭州阿里未來酒店、上海臨港項目、深圳吉祥龍花園、瀋陽新世界等地得到應用。出於對高效出入通行以及訪客來訪管理的更高要求,商務樓宇對“無接觸式乘梯”的接受程度比住宅普遍更高。住宅樓宇中,高端樓盤對新技術更加歡迎。

據介紹,“無接觸式乘梯”技術設備約佔電梯總成本的1%~4%,不同的技術方式成本也有所不同。

技術革新因社會發展而出現

“技術革新一定是順應社會發展出現的。”此次疫情的出現將改變現代人對公共衛生的認識,公眾固有的乘梯習慣將被打破,對電梯的安全衛生水平和智能化乘梯方式的需求迅速增加,開發商及物業公司對無接觸式乘梯方案的接受度也將更高,這些都將顯著促進電梯行業的技術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防控將加速電梯的智能化進程,但是智能化方向並非由疫情而生。梁東明表示,日立電梯對電梯乃至樓宇的智能化研發有長期規劃。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電梯的要求勢必越來越高,這個“時代特徵”促使企業多年來在智能化領域積累了大量技術和解決方案。

疫情期間,日立電梯的“無接觸式乘梯”是否是電梯行業內的唯一?對此,梁東明強調:“不是唯一的,我們也不希望是唯一的。因為一個新技術的應用需要全行業去推動,共同宣傳及推廣,這樣更有利於加快新技術的實際應用。”

據瞭解,依託於大數據、無線互聯網等新技術,“無接觸式乘梯”在中國的發展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日立電梯也正在加快“無接觸式乘梯”解決方案在其他地區的應用,“未來還將根據市場的反饋做進一步規劃,向中國更多城市、東南亞乃至全球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