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探寻潼关、函谷关(附旅游攻略)

一、缘起

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探寻潼关、函谷关(附旅游攻略)

2017年的最后一天,元旦放假,一个人想要出去走走,便选择来到了陕西潼关县。

潼关,地处关中平原的东大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之地。与它紧挨的,是山西省的芮城县和河南的灵宝县。历史上,这里发生过许多传奇的故事。

怀着内心的期待与向往,我踏上旅程。

二、初到潼关县

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探寻潼关、函谷关(附旅游攻略)

从西安到潼关的火车很多,一个小时四十分钟便可以到达。我乘坐的是k318次列车,9:30从西安发车,不到12点便抵达潼关县。

找到之前预定的酒店,放下行李,我便坐上潼关到风陵渡镇的中巴,前往芮城县风陵渡镇。

车子行驶到陕西与山西之间的风陵渡大桥,我便下了车,决定步行穿过两省的交界处。

三、步行前往风陵渡

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探寻潼关、函谷关(附旅游攻略)

风陵渡是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的下辖镇,它刚好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

而它让它被世人熟知,则是因为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神雕侠侣》中有一章讲到郭襄与杨过的相遇,便是在这风陵渡。因此,金庸先生留下了“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的诗句。

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探寻潼关、函谷关(附旅游攻略)

而历经时光苒苒,往日的渡口已经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便是长约1400米的风陵渡黄河大桥。桥的这边是陕西潼关,而桥的那头便就到了山西芮城。

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探寻潼关、函谷关(附旅游攻略)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踏上了这座大桥。大桥前左右各有一个门楼,左书“四镇咽喉”,右书“三秦锁钥”,中间写着“陕西人民欢迎您再来”,让人感到十分亲切。在桥头还能看到国务院所立的陕西省界碑。

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探寻潼关、函谷关(附旅游攻略)

行走在大桥上,黄河水从脚下流过,身旁是飞驰而过的汽车,我突然想到,当年郭襄站在此地,不知会想写什么?

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探寻潼关、函谷关(附旅游攻略)

十来分钟,我便走完了这座大桥,进入了山西省。在桥的这边,可以看到江泽民题写的“风陵渡黄河大桥”几个字。随后,进入便进入了镇子里。

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探寻潼关、函谷关(附旅游攻略)

镇子里并没有什么值得看的,景点都在芮城县,我便吃了一碗炸酱面,又坐车返回了潼关。

四、探寻潼关古城

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探寻潼关、函谷关(附旅游攻略)

潼关始建于东汉末年,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于建安元年(196年)始设潼关。

唐天授二年(691年),迁关至今秦东镇一带,并设立童津县,依山河建造关城,城外开挖堑沟。

其后,宋、元、明、清皆有扩建,城墙东、西、北三面由板筑而成,城高 约16米,南与东南一隅,是顺山势之高下,削成垛口,高达30多米。城池周长6.9公里,建有六处城门:东门、西门、上南门、下南门、大北门、小北门。东、西门和大北门建有高大城楼,后建了南北水关。

至清代乾隆时期,城内共有九条大街,五十多条巷道,庵堂寺庙等古建筑鳞次栉比,时人称“金碧辉煌,映映川原”商贾云集,市容繁华。

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探寻潼关、函谷关(附旅游攻略)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想要从潼关进入陕西,中国军队凭借黄河天险,在潼关修筑工事,封锁黄河。八年抗战,日军最终被挡在了潼关城外,并未踏入陕西一步。惨烈的中条山战役,八百陕西汉子跳入黄河,谱写了一首壮丽的悲歌。而潼关古城因为遭受了炮火袭击,古城破败不堪,但基本格局仍然保存完好。

60年代因为要修建三门峡水库,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潼关古城也被划定为淹没区,于是潼关县城搬迁到了现在的新址,而古城人去楼空,城内的建筑也遭到了大规模人为的破坏。

后来,水库并未达到设计的蓄水位,古城被意外保留下来,但却已经残破不堪,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夯土堆。

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探寻潼关、函谷关(附旅游攻略)

从下车地方,跟着手机导航走了很久,终于找到了陕西省政府所立的文保碑,看到那光秃秃的夯土堆,心中百感交集。具有千年历史的潼关古城,就这样毁灭了。

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探寻潼关、函谷关(附旅游攻略)

顺着马路,一路向前走,竟然走到了黄河岸边。在那里,仍然可以看到当年抗战留下的碉堡遗迹。

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探寻潼关、函谷关(附旅游攻略)

站在黄河岸边,河水安静地流过,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祥和。但历史上这里却发生过数不清的战争。公元211年曹操与马超激战潼关,曹操以沙筑墙用水浇灌,一夜冰冻成垒,马超兵败西逃。756年唐将哥舒翰统兵20万镇守潼关,玄宗听信杨国忠谗言,迫使哥舒翰出关作战,结果被反军安禄山打败。安禄山占据潼关西进,唐玄宗仓皇西逃。880年黄巢起义军由洛阳进发潼关,唐将田令孜率兵10万镇守潼关,未料起义军由禁沟潜入,夺取潼关,直捣长安。元朝末年,朱元璋攻破潼关,从而安定陕甘。解放战争时期,陈庚、谢富治兵团在潼关一带打败国民党军,开辟了豫、陕、鄂根据地。

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探寻潼关、函谷关(附旅游攻略)

原本打算直接返回酒店,但听说当地政府为了发展旅游,在古城遗址附近重建了一座潼关古城,便又继续向前走。

费了很大劲,绕了一大圈,终于来到了所谓的“潼关古城”。但看过后很失望,因为那些只是人造的仿古建筑,根本没有古城的韵味。

古老的潼关古城再也无法回去了。

五、前往函谷关景区

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探寻潼关、函谷关(附旅游攻略)

在潼关县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便坐火车来到了河南灵宝县,两个地方是挨着的,因此1个小时便就到了。从火车站出来,乘坐公交车,可以直达景区。

函谷关历史上共有三座: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汉关东移至洛阳新安县,西距秦关150公里。另一处叫做魏关,遗址距秦关北5公里处,但在建设三门峡拦洪大坝时已被淹没不复存在。而现在的函谷关景区是秦关所在地。

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探寻潼关、函谷关(附旅游攻略)

历史上,这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比如老子与《道德经》,“鸡鸣狗盗”的故事等等。函谷关始建于西周,战国时秦国占据函谷关,因此它进可攻退可守,最终统一了六国。汉朝时在洛阳新安县重建函谷关,是为汉关。在函谷关和潼关之间有一条道路,称为函关古道,它是古时候从洛阳到长安的必经之路。顺着它,一路西行,便可以到达古都长安。

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探寻潼关、函谷关(附旅游攻略)

从景区大门进来,可以看到很多有关老子的建筑。比如望气台,又叫瞻紫楼。传说是函谷关关令尹喜登高望远,观察天象之地。“紫气东来”这一成语源出于此。唐代大诗人杜甫《秋兴》诗中有“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之句。后人为纪念他,便将尹喜登高望远的土山起名为:望气台。唐时在上面修建了3丈多高的“瞻紫楼”。

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探寻潼关、函谷关(附旅游攻略)

还有太初宫 ,它位于函谷关东城门右侧。传说,尹喜迎候老子到函谷关,行以师礼,求老子为其著书,老子便在此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为了纪念这件事,后人便在老子住经的地方修筑了太初宫,它曾是一座道观。现在的太初宫是唐朝所建,后面历代修缮而成。

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探寻潼关、函谷关(附旅游攻略)

除此之外,景区还能看到很多战争相关的建筑遗迹。包括古代的箭库,关楼等。函谷关关楼是景区最核心的建筑。原关楼已不存在,目前看到的是1992年开工修建的复古建筑。它南北长71.2米,高21.5米,呈凹型,坐西向东,控制入关的要道。关楼为双门双楼县山顶式三层建筑,楼顶各饰丹凤一只,所以又叫“丹凤楼”。

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探寻潼关、函谷关(附旅游攻略)

站在上面,遥望远处,可以想象当年在这里发生的战争,一切都化作了尘土,只留下后人凭吊。

在里面逛了三个多小时,便将整个景区逛完了。

在景区外面吃过饭,便又坐车来到灵宝西站,坐高铁返回西安。

六、旅游攻略

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探寻潼关、函谷关(附旅游攻略)

1.交通。整个路线交通很方便,到潼关、灵宝都有火车,灵宝有高铁站。潼关古城交通不太方便,需要在县城打车前往。函谷关景区距灵宝市火车站15公里可乘8路、9路公交车到终点站。

函谷关景区成人票75元,网上预订70元。其他地方均不需要门票。

2.住宿。县城宾馆很多,一般100块钱左右,就可以订到不错的宾馆。

3.美食。潼关酱菜、卤烧鸡、石头馍比较有名,可以品尝一下。

4.附近推荐。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去山西芮城县永乐宫、大禹渡看看。

我是恪守唯一,热爱陕西,喜欢旅行,一个人行走陕西。带你走遍陕西。欢迎关注或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