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探尋潼關、函谷關(附旅遊攻略)

一、緣起

在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探尋潼關、函谷關(附旅遊攻略)

2017年的最後一天,元旦放假,一個人想要出去走走,便選擇來到了陝西潼關縣。

潼關,地處關中平原的東大門,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之地。與它緊挨的,是山西省的芮城縣和河南的靈寶縣。歷史上,這裡發生過許多傳奇的故事。

懷著內心的期待與嚮往,我踏上旅程。

二、初到潼關縣

在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探尋潼關、函谷關(附旅遊攻略)

從西安到潼關的火車很多,一個小時四十分鐘便可以到達。我乘坐的是k318次列車,9:30從西安發車,不到12點便抵達潼關縣。

找到之前預定的酒店,放下行李,我便坐上潼關到風陵渡鎮的中巴,前往芮城縣風陵渡鎮。

車子行駛到陝西與山西之間的風陵渡大橋,我便下了車,決定步行穿過兩省的交界處。

三、步行前往風陵渡

在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探尋潼關、函谷關(附旅遊攻略)

風陵渡是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的下轄鎮,它剛好處於黃河東轉的拐角,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華北、西北、華中三大地區之界。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

而它讓它被世人熟知,則是因為金庸先生的《神鵰俠侶》。《神鵰俠侶》中有一章講到郭襄與楊過的相遇,便是在這風陵渡。因此,金庸先生留下了“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的詩句。

在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探尋潼關、函谷關(附旅遊攻略)

而歷經時光苒苒,往日的渡口已經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便是長約1400米的風陵渡黃河大橋。橋的這邊是陝西潼關,而橋的那頭便就到了山西芮城。

在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探尋潼關、函谷關(附旅遊攻略)

在那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踏上了這座大橋。大橋前左右各有一個門樓,左書“四鎮咽喉”,右書“三秦鎖鑰”,中間寫著“陝西人民歡迎您再來”,讓人感到十分親切。在橋頭還能看到國務院所立的陝西省界碑。

在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探尋潼關、函谷關(附旅遊攻略)

行走在大橋上,黃河水從腳下流過,身旁是飛馳而過的汽車,我突然想到,當年郭襄站在此地,不知會想寫什麼?

在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探尋潼關、函谷關(附旅遊攻略)

十來分鐘,我便走完了這座大橋,進入了山西省。在橋的這邊,可以看到江澤民題寫的“風陵渡黃河大橋”幾個字。隨後,進入便進入了鎮子裡。

在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探尋潼關、函谷關(附旅遊攻略)

鎮子裡並沒有什麼值得看的,景點都在芮城縣,我便吃了一碗炸醬麵,又坐車返回了潼關。

四、探尋潼關古城

在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探尋潼關、函谷關(附旅遊攻略)

潼關始建於東漢末年,曹操為預防關西兵亂,於建安元年(196年)始設潼關。

唐天授二年(691年),遷關至今秦東鎮一帶,並設立童津縣,依山河建造關城,城外開挖塹溝。

其後,宋、元、明、清皆有擴建,城牆東、西、北三面由板築而成,城高 約16米,南與東南一隅,是順山勢之高下,削成垛口,高達30多米。城池周長6.9公里,建有六處城門:東門、西門、上南門、下南門、大北門、小北門。東、西門和大北門建有高大城樓,後建了南北水關。

至清代乾隆時期,城內共有九條大街,五十多條巷道,庵堂寺廟等古建築鱗次櫛比,時人稱“金碧輝煌,映映川原”商賈雲集,市容繁華。

在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探尋潼關、函谷關(附旅遊攻略)

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想要從潼關進入陝西,中國軍隊憑藉黃河天險,在潼關修築工事,封鎖黃河。八年抗戰,日軍最終被擋在了潼關城外,並未踏入陝西一步。慘烈的中條山戰役,八百陝西漢子跳入黃河,譜寫了一首壯麗的悲歌。而潼關古城因為遭受了炮火襲擊,古城破敗不堪,但基本格局仍然保存完好。

60年代因為要修建三門峽水庫,有著一千多年曆史的潼關古城也被劃定為淹沒區,於是潼關縣城搬遷到了現在的新址,而古城人去樓空,城內的建築也遭到了大規模人為的破壞。

後來,水庫並未達到設計的蓄水位,古城被意外保留下來,但卻已經殘破不堪,如今只剩下光禿禿的夯土堆。

在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探尋潼關、函谷關(附旅遊攻略)

從下車地方,跟著手機導航走了很久,終於找到了陝西省政府所立的文保碑,看到那光禿禿的夯土堆,心中百感交集。具有千年歷史的潼關古城,就這樣毀滅了。

在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探尋潼關、函谷關(附旅遊攻略)

順著馬路,一路向前走,竟然走到了黃河岸邊。在那裡,仍然可以看到當年抗戰留下的碉堡遺蹟。

在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探尋潼關、函谷關(附旅遊攻略)

站在黃河岸邊,河水安靜地流過,一切似乎都是那麼祥和。但歷史上這裡卻發生過數不清的戰爭。公元211年曹操與馬超激戰潼關,曹操以沙築牆用水澆灌,一夜冰凍成壘,馬超兵敗西逃。756年唐將哥舒翰統兵20萬鎮守潼關,玄宗聽信楊國忠讒言,迫使哥舒翰出關作戰,結果被反軍安祿山打敗。安祿山佔據潼關西進,唐玄宗倉皇西逃。880年黃巢起義軍由洛陽進發潼關,唐將田令孜率兵10萬鎮守潼關,未料起義軍由禁溝潛入,奪取潼關,直搗長安。元朝末年,朱元璋攻破潼關,從而安定陝甘。解放戰爭時期,陳庚、謝富治兵團在潼關一帶打敗國民黨軍,開闢了豫、陝、鄂根據地。

在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探尋潼關、函谷關(附旅遊攻略)

原本打算直接返回酒店,但聽說當地政府為了發展旅遊,在古城遺址附近重建了一座潼關古城,便又繼續向前走。

費了很大勁,繞了一大圈,終於來到了所謂的“潼關古城”。但看過後很失望,因為那些只是人造的仿古建築,根本沒有古城的韻味。

古老的潼關古城再也無法回去了。

五、前往函谷關景區

在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探尋潼關、函谷關(附旅遊攻略)

在潼關縣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便坐火車來到了河南靈寶縣,兩個地方是挨著的,因此1個小時便就到了。從火車站出來,乘坐公交車,可以直達景區。

函谷關歷史上共有三座:秦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里;漢關東移至洛陽新安縣,西距秦關150公里。另一處叫做魏關,遺址距秦關北5公里處,但在建設三門峽攔洪大壩時已被淹沒不復存在。而現在的函谷關景區是秦關所在地。

在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探尋潼關、函谷關(附旅遊攻略)

歷史上,這裡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比如老子與《道德經》,“雞鳴狗盜”的故事等等。函谷關始建於西周,戰國時秦國佔據函谷關,因此它進可攻退可守,最終統一了六國。漢朝時在洛陽新安縣重建函谷關,是為漢關。在函谷關和潼關之間有一條道路,稱為函關古道,它是古時候從洛陽到長安的必經之路。順著它,一路西行,便可以到達古都長安。

在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探尋潼關、函谷關(附旅遊攻略)

從景區大門進來,可以看到很多有關老子的建築。比如望氣臺,又叫瞻紫樓。傳說是函谷關關令尹喜登高望遠,觀察天象之地。“紫氣東來”這一成語源出於此。唐代大詩人杜甫《秋興》詩中有“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之句。後人為紀念他,便將尹喜登高望遠的土山起名為:望氣臺。唐時在上面修建了3丈多高的“瞻紫樓”。

在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探尋潼關、函谷關(附旅遊攻略)

還有太初宮 ,它位於函谷關東城門右側。傳說,尹喜迎候老子到函谷關,行以師禮,求老子為其著書,老子便在此寫下了《道德經》五千言。為了紀念這件事,後人便在老子住經的地方修築了太初宮,它曾是一座道觀。現在的太初宮是唐朝所建,後面歷代修繕而成。

在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探尋潼關、函谷關(附旅遊攻略)

除此之外,景區還能看到很多戰爭相關的建築遺蹟。包括古代的箭庫,關樓等。函谷關關樓是景區最核心的建築。原關樓已不存在,目前看到的是1992年開工修建的復古建築。它南北長71.2米,高21.5米,呈凹型,坐西向東,控制入關的要道。關樓為雙門雙樓縣山頂式三層建築,樓頂各飾丹鳳一隻,所以又叫“丹鳳樓”。

在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探尋潼關、函谷關(附旅遊攻略)

站在上面,遙望遠處,可以想象當年在這裡發生的戰爭,一切都化作了塵土,只留下後人憑弔。

在裡面逛了三個多小時,便將整個景區逛完了。

在景區外面吃過飯,便又坐車來到靈寶西站,坐高鐵返回西安。

六、旅遊攻略

在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探尋潼關、函谷關(附旅遊攻略)

1.交通。整個路線交通很方便,到潼關、靈寶都有火車,靈寶有高鐵站。潼關古城交通不太方便,需要在縣城打車前往。函谷關景區距靈寶市火車站15公里可乘8路、9路公交車到終點站。

函谷關景區成人票75元,網上預訂70元。其他地方均不需要門票。

2.住宿。縣城賓館很多,一般100塊錢左右,就可以訂到不錯的賓館。

3.美食。潼關醬菜、滷燒雞、石頭饃比較有名,可以品嚐一下。

4.附近推薦。如果時間比較充裕,可以去山西芮城縣永樂宮、大禹渡看看。

我是恪守唯一,熱愛陝西,喜歡旅行,一個人行走陝西。帶你走遍陝西。歡迎關注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