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解“課題教研靜悄悄”的問題

課題教研活動時間到了,我悄悄地進入備課室,準備聽聽近期研究的情況。只聽小A老師低聲說:“希望組長千萬不要叫我發言,我真不知說些什麼好,而且人多,我就更不敢說話了。”旁邊的小B老師也點頭附和:“千萬不要先叫我,我也不知道說什麼。”聽到這兩位課題組青年教師的“秘密對話”,我的心不由“咯噔”一下。活動開始後,組長請大家反饋指導幼兒實驗的策略,我抬頭一看,只見一片漆黑的頭頂,教師們都低下了頭不說話。與老師們溝通後,歸納了造成“課題教研靜悄悄”的原因。

初解“課題教研靜悄悄”的問題

首先,課題教研專業性、研究性強,非一線教師專長。其次,課題申報時,由組長撰寫開題報告,組員對課題研究計劃制定缺少話語權;研究中資料記錄、整理等分工沒有細化,造成教師參與度低、合作性低。第三,課題組教師不斷更換,新教師因前期未參與課題研究工作,在研究中缺乏自信。

初解“課題教研靜悄悄”的問題


明確並細化工作任務,幫助教師提升完成該任務的能力,讓教師參與“有的放矢”。之前課題組工作基本由組長包攬承擔,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參與度,我們與教師共同討論,將教研活動組織、研究資料準備(觀察記錄表、小實驗環境指導資料、小實驗材料包)、案例記錄、資料整理、報告撰寫等合理安排到課題組各教師手中,確保研究任務分工明確、有序。


初解“課題教研靜悄悄”的問題

通過實踐發現,課題組教師在實際工作中指導幼兒操作實驗的能力強,但是教師詳細、規範、準確記錄實驗指導過程及幼兒探究行為的能力不足。對此,課題組定期開展專項學習,組織課題組教師通過對比分析各階段實驗記錄,明確、規範幼兒科學實驗操作觀察記錄表的格式和內容。通過學習,教師們提高了對觀察記錄表的認識,記錄內容越來越細緻、規範和準確,對幼兒科學探究行為的判斷也越來越準確,指導策略的記錄與分析越來越詳實,為後期進行數據和文本分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初解“課題教研靜悄悄”的問題

課題組教師能對實驗記錄進行初步整理,但對行動研究獲得的大量文本材料不知道該如何進行分析。為提高課題組教師數據分析能力,課題組特邀專家來園進行文本與數據分析培訓指導。通過學習,課題組教師瞭解了基礎的文本分析方法,逐漸加入到對研究資料的關鍵詞提取、編碼、錄入等工作中來,提升了課題研究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初解“課題教研靜悄悄”的問題

後續,課題組將陸續開展與課題相關的專業研究能力培訓,如,研究報告的撰寫等,通過有針對性的培訓和實踐操作,讓教師專業研究能力逐步提升,更好地勝任園所課題工作。使課題、教研與保教工作互相促進,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