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发生蝗灾宁愿饿死,也不愿食之

最近的蝗虫来势汹汹,已经临近我国边界。蝗虫的威力我们许多人虽然没有亲眼见识过,但是想必也有耳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波蝗虫所到之处,寸草不生造成非常巨大的伤害。

为何古代发生蝗灾宁愿饿死,也不愿食之

虽然近代我国发生蝗虫灾难的事件鲜有耳闻,但是在古代我国却是蝗虫灾难高发地方。受灾区多集中于河北、河南、山东三省,严重时可能遍及整个黄土高原。每次发生大规模蝗虫必然造成粮食短缺,社会饥荒,引起社会经济发展。

根据《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时期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密集的蝗虫过后,寸草不生,接踵而至的是大量的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为何古代发生蝗灾宁愿饿死,也不愿食之

现在这批来自遥远非洲的蝗虫很有可能会越过边界来到我国的。网上的网友却说“没有一个蝗虫能够活着走出我国,”这是因为号称吃遍全球的中国吃货早已将蝗虫作为餐桌上的一种佳肴,但是为什么古人却宁可饿死也不愿食之呢?

蝗虫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发生,在科学并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灾害的看法普遍是敬而远之,虽然有人定胜天的说法,但是那毕竟是少数人所提出来的。古代发生自然灾害,一般人都会认为这是上天带来的惩罚,人类一定是做了违法天道的事情了,面对蝗灾,老百姓也发明了一种神,叫做“蝗神”,有些地方甚至还建立了“蝗神庙”来祭祀,祈求蝗神原谅。

为何古代发生蝗灾宁愿饿死,也不愿食之

科技落后,力不从心。古代每次发生蝗虫的灾难,必然造成一定的饥荒,可是就是这样也还是无法能够完全消灭完毕。科技的落后造成无法利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进行对抗蝗虫,古代缺乏先进的劳动工具,根本无法捕捉。百姓也只能抓到那么几斤蝗虫,根本无力抵御蝗灾,也无法填饱肚子。

蝗虫其实味道不佳,号称舌尖上的中国,对于任何食材都能够制作出令人垂帘三尺的美食。虽然说现在我们对于蝗虫进行食之,但是古代却是很少的。蝗虫肉少质轻,缺乏营养,且味道不是很好,蝗虫的翅膀味道闻了令人难以下咽,人们也没有时间去烹饪这些蝗虫。毕竟古代食用的食物比较单一,没有现在的多种多样。

为何古代发生蝗灾宁愿饿死,也不愿食之

现如今我们应该感谢那些为中国农业科学付出奉献的科学家们,是他们费尽心血来进行阻挡蝗虫的伤害,是他们让我们国家鲜有蝗灾的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