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中的“蝗灾”,为何中国现在很少见?蝗虫被吃成珍稀动物了?

看过古装剧的小伙伴对封建时期的都蝗灾略知一二,突如其来的蝗灾对食不果腹的百姓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在科技落后的封建时期,人们对蝗灾束手无策,由于没有科学的根治方法,铺天盖地的蝗虫让百姓头痛不已。

一旦有蝗灾发生,田里庄稼几乎是颗粒无收,在长发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蝗虫出现意味“路有饿死骨”;蝗虫飞过代表“庄稼尽毁”,能够号令千军万马、指挥众多猛兽的统治阶层对蝗虫也无可奈何。它们体积小、飞地高,想要将其一网打尽几乎是难于登天。

史书中的“蝗灾”,为何中国现在很少见?蝗虫被吃成珍稀动物了?

蝗虫难治,难道古人对蝗虫就听之任之了吗?

尽管这种难以根治的小虫子令人抓狂,这并不代表古人就举旗投降了。他们用现有的条件和蝗虫斗智斗勇,且不论成效如何,这三种方法还是令人称奇的!

一、古人用火诱捕蝗虫,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们从历朝历代的蝗虫季中总结了经验:蝗虫喜欢温暖干燥之地、喜欢吃植物叶子,古人制作了原始的长杆网兜,点火捕虫,在《诗经》中有这么一个记载:“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古人智捕蝗虫,尽管所捕数量是九牛一毛,但这也显示了他们的智慧!

二、鸣金赶虫,这种最原始的“恐吓法”在田间气到“治标不治本”的效果,动物惧怕声响,他们利用这个通病在田间鸣金,古代没有录音机,这行鸣金只能依靠最原始的人力,收效甚微、难以根治。这个方法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

三、祈祷,古人的勤劳智慧不容置疑,但他们生活的大背景是封建社会,部分地区的人把蝗虫奉为神虫,每当遮天蔽日的蝗虫飞来时,一些人跪在田间地头默默祈祷,希望这些“神虫”留条生路、赶快飞走,这蕴含了劳动人民的心酸无奈!

史书中的“蝗灾”,为何中国现在很少见?蝗虫被吃成珍稀动物了?

别看蝗虫个头小,它的成长史、破坏力令人震惊!

很多人说蝗虫又不是山间猛兽,有这么难以收服吗?蝗虫的威力不亚于洪水猛兽,我们先来看一下蝗虫的破坏力:蝗虫会对田间的庄稼造成触目惊心的影响,蝗虫飞过、庄稼一片狼藉,每次蝗灾过后,便是饥荒之年。

然后看下它的崛起史:从秦汉时期,蝗灾的发生频率就越来越高,秦汉时期大概是每8.8年发生一次,明清时期竟然达到了2.6年一次,这并非是神明责怪,而是和封建时期的“小冰河期”有关,从秦汉到明清,我国的整体气候愈发干冷,北方干旱是常有之事,从之前的大丰收到后来的靠天收,蝗虫为了生存便会飞到田间祸害庄稼;除此之外,人们对于森林的破坏、树木的砍伐愈发频繁,蝗虫无家可归,聚集地就选在了田间,因此蝗灾会越来越严重。

令人惊慌失措的蝗虫为什么在近几年很少见?难道是胡吃海喝的人类将蝗虫吃成珍稀动物?

上世纪三十年代还经常会有蝗灾出现,为何近几年都看不到蝗虫的身影了?难道蝗虫也像大熊猫一样成为珍稀保护动物了吗。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一些地区仍有蝗灾发生,思想未能解放的人们依然希望他们能够早早地飞走,这种方法自然是徒劳无功。

史书中的“蝗灾”,为何中国现在很少见?蝗虫被吃成珍稀动物了?

虽然有人在田间通过养鸡鸭来吃蝗虫,但这效果微乎甚微,直到近些年来,我国找到了蝗虫的克星:农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很多人不再惧怕蝗虫的来临,甚至有人把蝗虫当做一种美食来吃,有人借此商机养起蝗虫。它数量的减少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的进步。

第一:水利工程的普及

现在的很多田地都使用大型灌溉模式,根本不会存在靠天收或者干旱的场景,一旦发现田间有干旱迹象,很多人便会开着拖拉机抽水灌溉,不给蝗虫可乘之机。

第二:各种除虫剂的腾空出世

一旦有害虫存在,很多除虫剂便会发挥他们的威力,这些蝗虫在农药的刺激下,几乎没有生还机会!

史书中的“蝗灾”,为何中国现在很少见?蝗虫被吃成珍稀动物了?

第三:飞机喷洒农药

古人“拗不过”蝗虫就因为它们的一双翅膀,在现代社会,蝗虫即使会飞,也盖不过飞机的高度,农药全方位喷洒后,蝗虫必死无疑,加上人们对田间的操作愈发科学,蝗虫便越来越少,蝗灾发生的频率几乎为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