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酒趁年華":一首《望江南》,展現了蘇軾怎樣的人生境界?

說起豪放派詞人,我們首先想到的必定是蘇軾、辛棄疾,然而作為北宋最著名的大文學家之一,蘇軾的婉約詞其實寫得也很精彩,尤其是因為其豪放的性格,作品往往會呈現出婉約與豪放並存的特點,比如那首《望江南 超然臺作》。

《望江南》是唐朝著名政治家李德裕為紀念逝去的愛妾謝秋娘所作,本名叫《謝秋娘》,本來是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也換了《望江南》的名稱,但後世也有把它叫做《憶江南》、《江南好》或是《夢江南》的。其實單看詞牌名,我們總會想當然的認為它是一首寫江南的詞,比如說白居易就曾以其句格式寫了三首《憶江南》,這也是將《謝秋娘》改名的原因,據說是白居易嫌棄原詞牌名不雅。

不過白居易寫得還真是和江南有關的詩,"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除此之外,後世以《望江南》為詞派的詞也是越來越多,其中自然也不乏名篇,卻不是寫江南的詩詞了,例如晚唐溫庭筠的《望江南 梳洗罷》,這是一首閨怨詩:"梳洗罷,獨倚望江南。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當然,蘇東坡的這篇《望江南 超然臺作》既不是寫閨怨,也不是寫江南,只以此為形式,卻展現出了豪放與婉約並存的詩歌風格,別有一番風味。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春天還未過去,微風習習,柳枝斜斜的在風中起舞。登上超然臺向遠處望去,護城河只有半滿的春水,但城內卻是開滿了鮮花,遠處的瓦房在煙雨之中朦朦朧朧。寒食節過後,酒醒反而因思念家鄉而嘆息,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了啊,暫且點上新火來煮上一杯剛採摘的新茶,趁著年輕,應該盡情的醉酒作詩!

宋神宗熙寧七年秋,蘇軾從杭州調任密州,第二年的八月份,他讓人把城北的舊臺重新修葺了一下,然後取《老子》中"雖有榮觀,燕處超然"的"超然"為名,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臺修葺好了之後,蘇軾常常登臺望遠,思考人生,於是在熙寧九年的暮春,當蘇軾再一次登上超然臺時,看見了朦朧春雨,突然產生了濃濃的思鄉之情,遂有感而發,寫了此詩。

詞的上闕寫景,暮春時節,百花都已盛開,微風細雨之中,滿城風光盡收眼底。風吹拂著柳枝,雨打溼了屋簷,萬千人家在煙雨之中呈現,然而蘇軾看到此情此景,卻突然想到自己的故鄉,思鄉之情驟起。於是轉而在下闕抒情,可以說是觸景生情了,所以上下兩闕是息息相關的,情景交融之中,足見蘇軾的感情。


蘇軾在詞的下闕先交代了具體的時間,何時呢?寒食之後。寒食節是清明的前一兩日,從這天起,有禁火三天的風俗,只吃冷食,現在倒沒有這麼多的講究了。而寒食之後,重新點火,就被稱為"新火",或許清明正是掃墓祭祖的日子吧,所以此時的詩人對家鄉就產生了無盡的思念。可蘇軾說"休對故人思故國",所以為了緩和這種哀傷的氛圍,他轉而用新火試新茶,在煮茶品茶的過程之中,排解自己的思鄉之苦。詩人的苦悶是無法言說的,然而他又善於自我排解苦悶,在生活的雅事之中尋找到樂趣,也讓自己在這種樂趣中忘卻煩惱。

這首詞的精髓應該在最後一句,"詩酒趁年華",借詩酒以自娛,可使自己忘卻人世間的煩惱,超然世外,本就是"春未老"的時節,然而這樣的時間是短暫的,所以要抓緊時間,趁著青春年華,飲酒作詩。詩人本是被貶,遠離家鄉,有家歸不得,這種思念以及仕途不暢的鬱悶總讓人心情低落,可蘇軾總是會自我排解,哪怕鬱悶,哪怕對故國充滿思念,哪怕那時的他十分無奈惆悵,可他始終超然世外,並以這種"超然"的精神活出自我精彩!

蘇軾曾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所以說,密州也只是他自己漫長旅程之中的一個短暫的落腳點,所以為何要在意那麼多呢?一切挫折終將過去,何不趁著大好時光、大好年華飲酒作詩,也別有一番風味。不得不說,蘇軾的豁達是鮮有人能及的,這大概跟他自己多次被貶有一定的關係吧,故哪怕有思念有煩惱,詩人依舊能夠瀟灑的活在這世間,依然能夠超然的立於這凡塵。此詞縱然婉約,卻依舊帶著蘇軾才有的豪放大氣。

人生短暫,或許我們會遇到許多困難挫折,又或許始終抑鬱不得志,然而總要趁著大好年華之時,做點有意義的事情,青春短暫,人生短暫,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活出自己的樣子,堅持自我,總能走出險境。不計較得失榮辱,有時不去顧慮太多,才會發現人生的精彩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