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趁年华":一首《望江南》,展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境界?

说起豪放派词人,我们首先想到的必定是苏轼、辛弃疾,然而作为北宋最著名的大文学家之一,苏轼的婉约词其实写得也很精彩,尤其是因为其豪放的性格,作品往往会呈现出婉约与豪放并存的特点,比如那首《望江南 超然台作》。

《望江南》是唐朝著名政治家李德裕为纪念逝去的爱妾谢秋娘所作,本名叫《谢秋娘》,本来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也换了《望江南》的名称,但后世也有把它叫做《忆江南》、《江南好》或是《梦江南》的。其实单看词牌名,我们总会想当然的认为它是一首写江南的词,比如说白居易就曾以其句格式写了三首《忆江南》,这也是将《谢秋娘》改名的原因,据说是白居易嫌弃原词牌名不雅。

不过白居易写得还真是和江南有关的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除此之外,后世以《望江南》为词派的词也是越来越多,其中自然也不乏名篇,却不是写江南的诗词了,例如晚唐温庭筠的《望江南 梳洗罢》,这是一首闺怨诗:"梳洗罢,独倚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当然,苏东坡的这篇《望江南 超然台作》既不是写闺怨,也不是写江南,只以此为形式,却展现出了豪放与婉约并存的诗歌风格,别有一番风味。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春天还未过去,微风习习,柳枝斜斜的在风中起舞。登上超然台向远处望去,护城河只有半满的春水,但城内却是开满了鲜花,远处的瓦房在烟雨之中朦朦胧胧。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念家乡而叹息,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啊,暂且点上新火来煮上一杯刚采摘的新茶,趁着年轻,应该尽情的醉酒作诗!

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从杭州调任密州,第二年的八月份,他让人把城北的旧台重新修葺了一下,然后取《老子》中"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的"超然"为名,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台修葺好了之后,苏轼常常登台望远,思考人生,于是在熙宁九年的暮春,当苏轼再一次登上超然台时,看见了朦胧春雨,突然产生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遂有感而发,写了此诗。

词的上阙写景,暮春时节,百花都已盛开,微风细雨之中,满城风光尽收眼底。风吹拂着柳枝,雨打湿了屋檐,万千人家在烟雨之中呈现,然而苏轼看到此情此景,却突然想到自己的故乡,思乡之情骤起。于是转而在下阙抒情,可以说是触景生情了,所以上下两阙是息息相关的,情景交融之中,足见苏轼的感情。


苏轼在词的下阙先交代了具体的时间,何时呢?寒食之后。寒食节是清明的前一两日,从这天起,有禁火三天的风俗,只吃冷食,现在倒没有这么多的讲究了。而寒食之后,重新点火,就被称为"新火",或许清明正是扫墓祭祖的日子吧,所以此时的诗人对家乡就产生了无尽的思念。可苏轼说"休对故人思故国",所以为了缓和这种哀伤的氛围,他转而用新火试新茶,在煮茶品茶的过程之中,排解自己的思乡之苦。诗人的苦闷是无法言说的,然而他又善于自我排解苦闷,在生活的雅事之中寻找到乐趣,也让自己在这种乐趣中忘却烦恼。

这首词的精髓应该在最后一句,"诗酒趁年华",借诗酒以自娱,可使自己忘却人世间的烦恼,超然世外,本就是"春未老"的时节,然而这样的时间是短暂的,所以要抓紧时间,趁着青春年华,饮酒作诗。诗人本是被贬,远离家乡,有家归不得,这种思念以及仕途不畅的郁闷总让人心情低落,可苏轼总是会自我排解,哪怕郁闷,哪怕对故国充满思念,哪怕那时的他十分无奈惆怅,可他始终超然世外,并以这种"超然"的精神活出自我精彩!

苏轼曾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所以说,密州也只是他自己漫长旅程之中的一个短暂的落脚点,所以为何要在意那么多呢?一切挫折终将过去,何不趁着大好时光、大好年华饮酒作诗,也别有一番风味。不得不说,苏轼的豁达是鲜有人能及的,这大概跟他自己多次被贬有一定的关系吧,故哪怕有思念有烦恼,诗人依旧能够潇洒的活在这世间,依然能够超然的立于这凡尘。此词纵然婉约,却依旧带着苏轼才有的豪放大气。

人生短暂,或许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又或许始终抑郁不得志,然而总要趁着大好年华之时,做点有意义的事情,青春短暂,人生短暂,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活出自己的样子,坚持自我,总能走出险境。不计较得失荣辱,有时不去顾虑太多,才会发现人生的精彩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