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主任在小区里面没人骂,他得多失败啊

遭居民骂,被人恨是一种什么体验?


感谢业委会,让我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真是三生有幸,给我平淡的生活加了不少辛辣佐料。


在参与业委会之前,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业主,唯独对小区的事情热心了一点,参与了不少志愿者活动,渐渐和邻居们熟识起来。


我们小区车位不多,居民们的车却不少,小区在夜间高峰时地面停车达到400辆左右,有限的车位配置与实际的停车需求无法匹配,乱停车现象十分严重。有的车阻挡出入口,有的则碾压绿化带,还有一车占两位甚至三位的,我苦停车问题久矣,对整治小区停车秩序跃跃欲试。正巧赶上业委会换届改选,我便报名加入了进去。后来竟被其他委员们推举为主任,内心隐隐有几丝惶恐,但想着既然大家信任我,不如就肩负起主任的职责,同邻居们一起维护好小区秩序,也算是尽一份业主的义务。


在推行车位改革之前,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干业委会,没什么经验,怕干不好事情,光排摸小区车辆情况就花了很长时间。


这一部分的辛苦倒没什么,关键是根据小区情况制定新的停车规则,天知道它有多难!


业主与租户的停车利益,要不要区分?一户业主有多个辆车,那么这第二辆车怎么算?停车费在哪个区间才比较合理?要不要上涨停车费?地面停车的地锁要不要清除,怎么清理?常年享受固定车位的业主会配合吗?小区里的关系户要不要一次性清理出来?物业那边的黑帐要怎么算?推行车改光靠业委会几个成员肯定不成,物业必须配合,怎样才能在不得罪物业的情况下保证公平?


众多问题扑面而来,随便拎一个问题就能触及多个业主群体的利益。好家伙,车位改革根本就是一个无底洞!想要在不得罪任何一个人的情况下把这事干成,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虽说我在职场上也摸爬滚打了多年,各种人、事都见过,但职场和社区,完全是两个逻辑体系。职场里面有上下级,与同事,老板之间是契约关系,而业委会内部关系松散,业委会与物业公司之间的关系,很难用单纯的契约关系去概括,至于业委会与业主、与居委会之间,对我而言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没参与业委会之前,我以为小区里无非鸡毛蒜皮的事情,然而一进业委会深似海,这个组织对参与者专业度的要求之高,让人震惊。从决定推行停车改革开始,我就觉得业委会的能力要求,在很多人的认知体系中严重被低估!


以往小区的业委会都是老年人参与比较多,只要不出大的乱子,基本上没人关心他们做的事情是不是符合法规。而他们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理念,能不做的事情绝不会凭白往自己身上揽。


在我被业主骂的日子里,我日渐意识到老一辈的做法,是一门处世哲学。只是这种哲学,虽能保全自己,却不符合我参与业委会的本心。划水混饭吃对于业委会而言的确稳稳当当,不容易出错,于小区而言却不利于持续发展。建筑的生命终有尽头,小区里电梯、水泵、管道、外墙、屋顶等种种设施需要日常的保养维护,公共空间需要秩序规则的约定,非等到它们通通出了大问题才开始补救,有亡羊补牢之感。


往届业委会大概也是觉得车位问题棘手,因此虽然这方面矛盾不断,能搁置也就搁置了下来。等到我们这届业委会接手,各种矛盾冲突已经堆积到一定程度,不能不改,可稍微一改,又得出事。


仅仅是提出上调停车费,就已经在小区里惊起一滩风波了,本着先保障业主利益的原则,我们还对业主和租客的停车费用做了区别,结果碰了一群人的奶酪,小区群里吵得不可开交。


某天回家,竟看到小区布告栏上贴满了我的大字报,说我是借业委会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不仅连名带姓问候了我全家,还扬言要去我的公司堵我。这种场面我不是没有听说过,但自己遇上还是第一次,白纸黑字,措辞激烈,刚一看我就傻了。


连日来业主群里众多议论是一回事,扎扎实实扣到自己头上的帽子又是另一回事。当时心情很复杂,起初很愤怒,贴大字报的人按的什么心思,不言自明,暴力威胁算什么好汉,我行得端坐得正,怕这些下作手段!


这些大字报我没当回事,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后来听到越来越多针对我的非议,说我参与业委会是无利不早起,为了自己停车方便假公济私,别有图谋。


我倒也不气了,只是觉得疲倦,继而引发了“自己参与业委会到底是来干嘛”的思考。是日子过得太顺心,存心给自己和家人找骂的吗?当初就是为了怕别人指责,我连一分津贴也没要,掏心掏肺义务劳动,事情还没开始做呢,上来就被人质疑,一盆冷水浇上头,委屈啊!


小区一有问题我就成了众矢之的,说实话,当业委会主任很难不委屈。有人劝我保持理性,别被这些虚头巴脑的情绪左右,但我在做主任之前,也只是一个普通业主。是个人就有感情,现在把我放在主任这个位置上,要求我不愤怒,不委屈,老老实实干活,这太难了。


我只是心里憋着一股气,不能白遭骂,总得真的干出点事情才不算来业委会一遭。别人怎么想我管不着,但我能怎么做还是自己说了算的。要真正为小区做实事,必然会挨骂。

如果一个主任在小区里面没人骂,他得多失败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