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時報」為啥有些新冠肺炎患者會出現腸道症狀


「科普時報」為啥有些新冠肺炎患者會出現腸道症狀


□ 魏 強 趙宏旭 楊 師

大家知道,人類傳染病主要通過三大自然途徑在人群中感染、傳播。

一是經消化系統感染、傳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糞-口傳播。習慣上也將這類病原歸為消化系統病原,如霍亂、痢疾、沙門菌腹瀉等。這類病原相對好控制,只要保證經口的東西是乾淨、不腐敗的就沒問題了,如熱透食品、飲潔淨水,或者不亂吃。

二是經皮膚、黏膜系統感染、傳播,如艾滋病病毒、麻風桿菌等。按理說這類病原更易避免,只要“潔身自好”不接觸即能避免感染,但實際上人類很難做到,艾滋病就是典型的例子。還有一些病原是經血液傳播的,儘管不太好歸為自然途徑,但常常是因為經黏膜、皮膚感染進入到了血液裡,也包括被攜帶病原的媒蟲叮咬進入體內。

第三種途徑即是經呼吸系統感染、傳播。經呼吸系統傳播的病原最難防範,其他兩種途徑您可以不亂碰、不亂吃,但您不能不呼吸。

在自然界,任何生物體為適應生存都會自然選擇,病原體也不例外,會選擇最大機會、最有效的途徑侵入機體。因此,很多病原體具有多途徑感染、傳播的能力,如這次武漢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又有可能通過消化道傳播,甚至黏膜途徑傳播。

其實,機體各系統也是相通的,並沒有嚴格的屏障區分,只要接觸到有效部位,如氣道、消化道、傷口就能侵入機體。病原一旦進入機體後就會在它最合適的部位繁殖,造成不同系統疾病,這就是臨床按系統分為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疾病。

對病毒來說,進入機體並不意味著感染成功,它還沒有本事自己獨立能完成繁殖後代的使命,必須藉助宿主細胞提供複製所需遺傳物質。因此,它還得過一關,即利用機體細胞膜上的某些蛋白作為通道才能進入細胞,也稱為病毒受體。這些被病毒惡意利用的蛋白,有些是機體特定組織細胞才有的,如艾滋病病毒HIV是利用只有一些免疫細胞才有的CD4分子作為受體,而且是特異的,對其他病毒並不開放。

但是,這次新型冠狀病毒和臭名昭著的SARS病毒一樣,是利用一種叫做ACE2的蛋白分子作為其進入細胞的受體,而這種分子廣泛存在於機體不同系統,如心血管、腎臟、腸道、肺臟。只是在肺臟II型上皮細胞上如魚得水,引起一系列免疫紊亂反應,導致以肺炎為主的急性病變,速度快、侵襲力強。

同樣的道理,病毒也能結合腸道的ACE2受體,進入腸道細胞,導致消化系統病變。這也是為什麼患者表現出腹瀉等腸道症狀,實驗室也能從糞便中檢測到病毒核酸(目前尚未有分離到病毒的報道)的道理。從傳染病防控上講,可能存在所謂的糞-口傳播的可能。

一種病原體最終致病的機制非常複雜,是病原和機體互相作用的綜合結果。我們已知的來自不同領域的研究發現都是部分證據,我們的認知水平還遠遠沒有達到透頂階段。比如,臨床發現肺炎患者有腹瀉症狀並不奇怪,因為機體是一個整體,各系統配合運轉,一個系統異常一定會影響其他系統功能。即使發現糞便中有病毒性核酸或完整病毒,也不能說它一定具有感染活性,必須通過嚴格的證據。但在確定之前,有跡象懷疑時,當然要提高警惕,預防為主。

除了有效佩戴口罩預防呼吸系統感染、傳播外,預防黏膜、消化道等其他途徑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注意手衛生。很多汙染源都經手傳遞給自己,如揉眼睛、摳鼻孔等行為。不僅飯前便後要洗手,在疾病流行期間,提倡一定要經常用正確方式洗手。

肺炎患者怎麼腸道有症狀不足為奇,現代醫學能很好地解釋,傳統醫學也能很好地解釋,肺與大腸相表裡,用中西醫科學理論體系也可以對其進行完美的詮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