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喜劇》小人物的人格養成|奴性-覺醒-反抗-獨立人格

最近看了開心麻花的《半個喜劇》,這部電影由周申導演拍攝,莫默(任素汐飾),孫同(吳昱翰飾),鄭多多(劉迅飾),高璐(湯敏)主演,講述了4個年輕人的生活觀和愛恨糾纏。

在這個電影中,主人公孫同想追求愛情、想做真正的自己,卻被能給予他工作和北京戶口的鄭多多死死纏住,還被親生母親,打著愛的名義,推著他屈服於鄭多多。

而莫默在與孫同戀愛後,吃力地想把孫同拉出所謂“這個世界就這樣”的沼澤。可是世界並不是那麼的簡單,孫同本身就已經在世界中被同化了,長久以來的得過且過,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

本篇影片涉及到一個多角戀愛的關係和現實中人性的灰暗地帶,特別是孫同的人生,誰都希望自己能從泥濘中走出來,希望自己能活得像個人,但是現實卻讓我們每天在沉默中度過,不敢發表自己的想法。


《半個喜劇》小人物的人格養成|奴性-覺醒-反抗-獨立人格

掙扎


一、奴性,容易讓人沉溺

為了既得的利益,孫同壓抑自己的思想,在順從的行為中,思想變得奴性。

劇中鄭多多一生下來就站在頂端,從來沒有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喜歡自我為中心,他和孫同所謂的兄弟情,不過是因為孫同一直順從著他的行為。

劇中孫同出生小地方,為了考上北京,已經是花費了他畢生的力量,在北京後,他明白沒錢沒勢,很難會有出路,他與鄭多多做兄弟,通過鄭多多的關係,得到了北京戶口,和實習的工作單位。

鄭多多作為副總的兒子,有權有勢在公司中被經理奉承著,有一個漂亮的未婚妻,而鄭多多的這個未婚妻還是孫同的女神,並且對於孫同喜歡高露這件事情,鄭多多他也是知道的,但是鄭多多對此卻並不介意,因為他知道同騰永遠無法攀上高璐。而且孫同還會因此而受制於鄭多多,對於鄭多多出軌的事情,他是完全不敢對高璐說的。


《半個喜劇》小人物的人格養成|奴性-覺醒-反抗-獨立人格


當鄭多多出現在孫同的生命之中的時候,孫同只需要奉承他,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的時候,便已經滋生出了奴性的思想。

奴性,顧名思義,源自奴隸制度下的被剝削者。奴性指的是,打破剝削後,留下的心理與生理的,被剝削階級的思維與行為模式。常指,臣服於剝削階級不敢改變,並且在不利自身的前提下,維護剝削階級利益。

孫同的奴性在於,他雖然看不慣鄭多多的這些行為,但人在屋簷下,不能不低頭。礙於自己住在鄭多多家,並且他的工作都是鄭多多給他安排的,戶口也是鄭多多給他解決的,他對此是不敢有任何意見的。

阿爾弗雷德《你不可不知的人性》一文中說過,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有所求的時候,就會具有順從的屬性。

而順從是具有奴性的,具有順從屬性的人,他們是不敢隨意反駁別人的。他們的這種態度表現在大多數生活關係中。 電影中孫同發現鄭多多和別人發生一夜情,但是他卻從來不敢告訴高璐,為什麼呢?

因為鄭多多和他說過,讓他幫忙隱瞞,不要讓高璐知道。而孫同需要鄭多多的幫助,才能夠留在北京,雖然高璐是自己的女神,但是為了自己的工作,他選擇了順從鄭多多。

於是在他和莫默談戀愛以後,但鄭多多知道了他和默默在一起以後,跟他分手,他不願意的時候,鄭多多直接質問他,你要跟默默在一起,就把我給你的,還我房子,戶口工作,你選吧。

而順從,讓孫同完全不敢反駁鄭多多,只是轉移話題,在醫院的時候直接對莫默說,他是在泥裡的人,從而選擇和莫默分手。 實際上,當孫同第1次順從鄭多多的時候,就已經將順從當作一種生活原則。

我們所指的不是那些以服侍別人為職業的傭人,而是部分為了自己利益而放棄自己內心思想的人。當孫同選擇順從鄭多多的時候,他已經不配擁有莫默的愛情了。


《半個喜劇》小人物的人格養成|奴性-覺醒-反抗-獨立人格

逃避


二、覺醒,改變習慣和舊認知擺佈

孫同在北京沒有房子,住在的是鄭多多的家中。他的母親一直讓他對鄭多多好,要順著鄭多多。在沒有遇到莫默之前,他也一直是這樣做的。

對於鄭多多的事情,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不問。

並且在高璐來到鄭多多的家中和莫默碰面的時候,他為了幫助鄭多多,不引起高璐的注意,直接捂著莫默的嘴巴,把莫默按倒在廚房。

而莫默應該是這部劇中三觀最正的人,她和孫同說人不應該撒謊,不應該昧著自己的良心做事。從而在孫同的心中卻灑下了覺醒的思想。

但覺醒從來都不是一蹴而成的,覺醒的過程中是有衝突和障礙的,障礙包括行為上的,也包括認知上的。而行為上的障礙往往也是認知的侷限性造成的。

所以去除認知障礙,即覺醒(和喚醒),必須要喚醒孫同認知的改變。

作為一個普通人,孫同是覺得自己的順從行為像一條狗一樣的,但是他多次想反抗,卻無力反抗。

劇中他聽到鄭多多說不給他衣服以後有一瞬間的凝滯,在醫院的時候,他也是知道自己的母親是在撒謊,但是還是和莫默吵了起來,最後的時候在垃圾桶旁邊,他和母親起了爭執,當時他已經覺醒了自己內心,但是鄭多多突然來到了他們的身邊,問他們在說什麼,孫同的回答卻是要鄭多多表姐的聯繫方式,他的母親說:這是你自己說的,以後不要怪我。

這時候的孫同,內心的二種意識在深刻的對抗。

劇中莫默說,你以為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嗎?你以為我不知道這種事情的存在嗎?但是這種事情做了第1次就會做一輩子。所以莫默從來沒有順從過他人,都是以自身的標準來進行處事規則。

如果孫同沒有和莫默在一起,那他一輩子的可能性就是聽母親的要求,在北京買個房和一些,他並不喜歡,但大家認為優秀的女性在一起相親,不會告訴高璐,鄭多多出軌的任何事情。和鄭多多維持著表面的兄弟關係,在鄭多多的手底下扮演著一個任勞任怨聽他話的小職員。

電影非常現實的指出,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在順從這個社會。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只是在任人擺佈,並沒有自己的思想。


《半個喜劇》小人物的人格養成|奴性-覺醒-反抗-獨立人格

沉思


三、反抗,活出自我人格

西西弗神話指出:反抗,就是人同自己的茫然、不解永恆的對抗。反抗,即時時刻刻都質疑世界。

反抗,就是人時時刻刻面對自身不一樣的思想。

當莫默在醫院爆發,衝著孫同說:你現在誰都不要管,問問你心裡是怎麼想的時候,孫同沉默了,他不知道自己心裡是怎麼想的,因為他當時是沒有自身得想法和獨立的人格的,他只是活在母親的口中,母親的手心裡,為人處世都要按照母親的要求去完成。

直到《半個喜劇》最後的時候,他才敢於忠於自己的內心的聲音,對高璐說出鄭多多出軌的事情。

最後孫同的爆發看起來很爽。當他說出:我想做個人的時候,覺得很心酸。因為這是他努力許久,在莫默的影響下,才遵從自己的內心,擺脫了自己傀儡的身份,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獨立人格。

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經濟學家伊渥·韋奇提出的韋奇定律說到:一個人有主見有自我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第一要確定你的自我是建立在對客觀情況準確把握的基礎上,第二要確信你的自我意識不是固執的。

電影的最後,孫同通過通過內心世界自我的對抗,從而瞭解“自我”的本質,明白靠別人,會一直活在別人的控制之下,最後的奮起反抗,和莫默乘車離去,也是他對過去“奴性”思想的告別,翻出嶄新人生的一頁。


《半個喜劇》小人物的人格養成|奴性-覺醒-反抗-獨立人格

自由


結尾:

半個喜劇是一部非常現實的電影,它講述了我們每個人都會為了身邊某些事情而妥協,但是順從容易形成奴性,當自己命運掌握在別人手中的時候,“自我”是一種奢侈品。

電影最後通過孫同的反抗,覺醒自我人格,告訴我們:奴性的思想只會使自己變得更糟糕,一直順從他人,雖然能在一開始得到一些好處,但會讓自我處於一種人格缺失的狀態,只能看別人的眼色行事,完全沒有“自我”的存在。只有自己擁有獨立的人格,才能活得自由。

一個人要有自我意識,首先就要有一個“自我”,即獨立人格。人格獨立中,必須公私分明,不用人情世故代替生活規則,才能有自我意識。人才能夠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欣賞,改變順從的奴性狀態,活出自我的本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