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臺煞費苦心憋出來的大招,可沒想到風頭會讓“小人物”給搶走

近兩年,如果要挑出一家走背字的電視臺,“藍臺”浙江衛視一定榜上有名。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藍臺”從事故節目全面停播,到跨年晚會無人問津。在一系列迷之操作之下,浙江衛視“成功”的將自己,從國內“四大衛視”的寶座上拉了下來。

而事件的後續影響,還波及到了同衛視的其他節目,導致下檔或延期播出。其中,頗受大眾矚目的《天賜的聲音》就是“受害者”之一。

日前,這檔節目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逆風而上,迎來了首播。

浙江臺煞費苦心憋出來的大招,可沒想到風頭會讓“小人物”給搶走

從之前曝光嘉賓陣容,到延期播出,再到如今定檔首播。可以說《天賜的聲音》始終都備受矚目和網友熱議。

而浙江衛視一直被認為是“隔壁”湖南衛視的最大競爭者之一,秉承著“愛屋及烏”的道理,《天賜的聲音》也被視為與《歌手·當打之年》打對壘的節目。

更何況,《天賜的聲音》還把《歌手》多年來的冠名“金主”給拐跑了。

從節目首播來看,無論是從節目形式,還是嘉賓陣容,這樣的組合確實能與《歌手·當打之年》在收視率上,一爭高下。

但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天賜的聲音》首播收視率堪稱慘淡,節目開播後收視率低迷。不僅在同一時段內,被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和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狠狠的甩在了後面,排名更是被遠遠甩開。

浙江臺煞費苦心憋出來的大招,可沒想到風頭會讓“小人物”給搶走

黃金嘉賓陣容+音樂類型節目,本是“王炸”組合。

況且浙江衛視還曾經打造過“現象級”節目《中國好聲音》,以及好評如潮的《夢想的聲音》。

本以為依靠《天賜的聲音》可以挽回頹勢。卻開局不利,馬失前蹄。

王牌陣容,卻被打成了一手爛牌,曾經久居“王者之位”的浙江衛視,到底怎麼了?

浙江臺煞費苦心憋出來的大招,可沒想到風頭會讓“小人物”給搶走

在節目前期宣傳時,《天賜的聲音》節目組更是祭出了不可謂大膽的三大類別主題詞:創作鬼才、時代天后和實力Vocal。彼時更是傳出三個類別代表,分別對應著華晨宇、王菲和李健。

對於這樣的頂級褒獎,大家的期待值自然水漲船高。節目未播先火,賺足了話題和眼球。

浙江臺煞費苦心憋出來的大招,可沒想到風頭會讓“小人物”給搶走

然而規劃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節目開播後,四位音樂合夥人曝光,雖然個個都是華語樂壇的生力軍。

但浙江衛視也好,《天賜的聲音》節目也罷。一如既往的靠“擦邊球”吸引大家目光,就好像用玩笑的態度說著“我從來沒有說,確定是哪位歌手加盟節目”一樣。

對於這種“變戲法”的做法,恐怕只會週而復始的消耗觀眾緣和好感度。畢竟,套路用多了,大家也都變得聰明瞭。

浙江臺煞費苦心憋出來的大招,可沒想到風頭會讓“小人物”給搶走

但是觀眾不買賬,僅僅是因為不夠真誠的態度所導致的嗎?

答案是:No!

在第一期節目的片頭,就提出了靈魂三問:

“你上一次為一首歌動容,是什麼時候?”

“你上一次被音樂擊中,是在哪個瞬間?”

“你是不是還相信那些《天賜的聲音》,有撫慰人間的力量?”

每一個問題無不圍繞著“音樂”二字,其中所透露出的真誠與對音樂的尊重,至少在真正觀看節目之前,讓大家心有所慰——原來還有一檔節目,是從“音樂”出發。

浙江臺煞費苦心憋出來的大招,可沒想到風頭會讓“小人物”給搶走

如果說,《天賜的聲音》真的秉持著以“音樂”論輸贏,想來定會好評如潮。無奈節目一經播出,卻演變成了評委與歌手,評委與評委三方間的“辯論會”。

明明是歌手的展示,卻被“音樂鑑定團”中的樂評人搶去了風頭;明明是要打造高質的音樂節目,頭條、熱點卻被所謂的“點評”帶偏了風向。

音樂本身並無對錯、高低之分,只是如若被人當成了博版面的工具,音樂就失了味道,節目也就缺失了初衷。

每個人都有表達觀點的權利,但《天賜的聲音》卻恰恰犯了大忌:他們忽略了觀眾的真正感受,試圖用在劇本安排下,刻意製造出的矛盾點,來獲得廣泛的關注與熱議。

“丁太升VS薩頂頂”、“丁太升VS張韶涵”、“音樂合夥人力挺薩頂頂”。

在重重針鋒相對中,看似硝煙瀰漫,實則卻讓不少觀眾既質疑了鑑評團的專業性,又產生自我懷疑:這樣明顯的劇本痕跡,節目組難道就當觀眾是傻子嗎?甚至一個音樂節目,還牽扯到了”道德綁架”的問題,全然不是我們所熟悉的音樂節目的套路了。

浙江臺煞費苦心憋出來的大招,可沒想到風頭會讓“小人物”給搶走

大家常說:“如今的華語樂壇倒退了,音樂節目質量參差不齊,讓人不忍直視。”

想來,一如節目組這種故意安排,刻意製造熱點的招黑行為,才是拉低節目水準的“罪魁禍首”。

“一個巴掌拍不響”,無論是在節目組的授意之下,還是個人質素的體現。客觀的講,晦澀難懂,甚至略顯做作的評語,成了節目的最大減分項。

浙江臺煞費苦心憋出來的大招,可沒想到風頭會讓“小人物”給搶走

而丁太升與張韶涵之間的唇槍舌戰,也讓人聯想到此前張韶涵在參加《全能星戰》時,被評委之一的金武林當場罵哭,吳克群挺身而出,據理力爭。

轉念之下,丁太升、張韶涵和薩頂頂三人,不就是在重演這一幕嗎?

浙江臺煞費苦心憋出來的大招,可沒想到風頭會讓“小人物”給搶走

再看節目的“神操作”,頻頻用“丁太升點評薩頂頂”、“薩頂頂哭了”等話題造勢,成功登頂熱搜。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事實上,浙江衛視煞費苦心、好不容易憋出來的一個“大招”,沒料到風頭全都讓丁太升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給搶走了。

浙江臺煞費苦心憋出來的大招,可沒想到風頭會讓“小人物”給搶走

一個以音樂為主打的節目,卻不是單純的關注音樂本身。觀眾在選擇觀看這檔節目之前,或許萬萬不會想到,自己看的只不過是一場精心準備之下的“戲劇”。

所謂的毒舌、點評,成了噁心觀眾的方法。

節目收視撲街,從不只是一方原因導致。

頂級的歌手陣容,並未奉上頂級的音樂作品。一味的專注於“請大咖,造熱點”,可惜事與願違。

無論是炎亞綸、汪蘇瀧的《想自由》,薩頂頂、黃齡的《易燃易爆炸》,還是張遠、馬雪陽、好妹妹組合的《蝴蝶飛呀》。

就歌曲本身而言,的確都是優秀的作品。但是作為競賽歌曲,在傳唱度上都稍顯遜色。即便經典如《蝴蝶飛呀》,對於以90、00後為主體的觀眾群體來說,依舊是不足以吸引他們的決勝點。

選歌成了“老大難”,《天賜的聲音》的另一敗筆自此產生。

浙江臺煞費苦心憋出來的大招,可沒想到風頭會讓“小人物”給搶走

畢竟節目的最終面向者依然是聽眾和觀眾,所以“互動”與“共鳴”成了至關重要的因素。

如果缺少了這兩點,節目成了自娛自樂。旁人作何感想,視若無睹,依然我行我素。

那節目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又何必大費周章的造話題、制熱點呢?

浙江臺煞費苦心憋出來的大招,可沒想到風頭會讓“小人物”給搶走

《天賜的聲音》以音樂為載體,反倒不能靠音樂內容致勝。

就像是一部電影,服化、佈景、道具等等皆完美,演員都是實力派與偶像派相結。看似無懈可擊的配置,奈何作為根本的“劇本”卻是胡編亂造。

這樣能拍出優質的電影,簡直是天方夜譚。

《天賜的聲音》即為如此,一檔節目固然需要明星加盟,話題加持。但如果脫離了本體“音樂”,其餘的都是空架子,禁不住觀眾的再三審視。

浙江臺煞費苦心憋出來的大招,可沒想到風頭會讓“小人物”給搶走

浙江衛視也不是全部失手過,之前《夢想的聲音》可以說創造了音樂節目連辦,卻沒有爛尾的好結果。

風評、輿論、收視、觀眾好感度,一路走高。

同樣是大牌歌手+音樂類型節目的模式,《夢想的聲音》之所以優於《天賜的聲音》,就在於自始至終它從來沒有跳脫“音樂”的設定。

不用過多的渲染、炒作,觀眾內心自有評判,優秀與否,立見高下。

當然了,如果把《天賜的聲音》口碑撲街全部歸咎於節目組、評委團和節目本身,未免以偏概全。

細想之下,音樂類的綜藝節目已經走過了將近20個年頭。不論是競技類的,還是選秀類的,觀眾看得多了,自然心中有了一套自己的評判標準。

觀眾的要求高了,節目的製作難度也增加了,僅僅依靠“吃老本”是不可行的。有創意、有誠意的節目,才能走得長遠。

浙江臺煞費苦心憋出來的大招,可沒想到風頭會讓“小人物”給搶走

隨著近年來的綜藝節目“劇本化”特質的顯露,大家也都明白了一件事:原來我們所看到、聽到的,並不是我們“應該”看到的,而是節目“想要”大家看到的東西。

猛然間發覺,觀眾成了節目的傀儡。反客為主,竟然丟了選擇的權利。

連看什麼、聽什麼都成了被動的,脫離了音樂節目設置的初衷,本末倒置。在這樣的情形下,還想要博得觀眾的好感和認可,豈非難於上青天。

誠然“存在即合理”,“劇本化”的存在未必是一件壞事,節目的存在需要製造衝突點,才能引起觀眾討論。有人關注,才有繼續的可能。

“劇本化”的音樂節目還能走多遠,現在尤未可知。不論這種現象的存在,是“創新”的一種方式,還是音樂節目的“不務正業”。

至少都應該遵從著:少些話題炒作,多些音樂切磋,才是致勝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