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在战场上的这两个习惯,让他年仅四十岁就去世了

要说在乱世最缺的是和平,那么其中最不缺的便是英雄和名将,在兵荒马乱的环境中,那些天生就拥有惊人的特殊天赋的人会比在和平时代中更容易被人赏识,从而改变自身的命运,甚至被史家记录在史书上,元末时期便是一个豪杰辈出的年代,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无不是给在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人物。除此之外,这个时代也是将星云集,其中常遇春的在这一帮将领中更是具有传奇色彩。

常遇春在战场上的这两个习惯,让他年仅四十岁就去世了

常遇春起初在安徽定远附近的山区跟随一个叫刘聚的人落草,当起了土匪,这伙人经常不定期下山,到附近的村庄劫略一番,其他匪贼对做这种无本生意都很满意,但常遇春做了不久便心生厌烦,比起他那些短视的土匪同伴,常遇春很想利用自己的军事见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久,常遇春听说他的安徽老乡朱元璋领兵攻到了离他很近的和州城,便决定跟着朱元璋干,常遇春自幼习武,本身武艺水平极高,又对带兵打仗有很深的见解,特别是担任军队先锋,更是得心应手,可以说他天生就是一个当先锋的料。此后常遇春在朱元璋对江南各部敌对势力的作战中均冲在战斗的最前线,朱元璋也从最初对他的忽视态度转向了倚重。

常遇春在战场上的这两个习惯,让他年仅四十岁就去世了

如果常遇春一直这样按着这条路走下去,那么也会像徐达,李文忠那样位列大明开国的公爵序列,建功立业,位极人臣也不是不可能,但可惜的是,常遇春在四十岁时突然死在了军队的回师时的军营里,正值壮年却突然暴毙,后人通过常遇春一生的所做所为指出了这几件事可能导致了常遇春的过早死亡。

常遇春在战场上的这两个习惯,让他年仅四十岁就去世了

一、嗜好杀降

杀降不祥的说法从春秋战果时期便已是一种传播极广的说法,经典的例子便是秦与赵的长平之战中白起屠杀了已经向秦国缴械投降的四十余万降兵,白起在这之后,也是被当时的秦王赐死,后景凄凉,到了明朝时,这句话知名度已经是非常高了,成为了战场上多数人认同的一项潜规则,可偏偏常遇春不认同,他经常在战斗结束后秘密的将俘虏全部处决。或许是他不知道这句话,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朱元璋不止一次的告诫他改掉这种恶习,常遇春虽附和,但之后依然杀过不少。这个原因或许比较迷信,但杀降的人多数都结局不好。

常遇春在战场上的这两个习惯,让他年仅四十岁就去世了

二、喜欢亲自冲锋陷阵

常遇春跟了朱元璋后,他的官也是越做越大,不用自己提着脑袋拿着刀冲进敌阵,可前面说过,常遇春武艺高强,再加上是朱元璋的先锋,出于他的个人爱好,他经常在两军交锋时,骑着马冲的比普通士兵还要前面,而不是像徐达那样坐在中军帐里有条不紊的指挥军队,其实常遇春到了将军这个层次时,亲自上阵已经是一件极不合适的事情,朱元璋劝过他,不过常遇春不听,这带来的后果就是由于他高频率的战斗导致了他身体的严重损伤,并且厚重的盔甲导致他身体汗液积累,无法排出,伤到了身体内部,日积月累,四十而死也就不足为起奇了,或许这个原因更加令人信服。

常遇春在战场上的这两个习惯,让他年仅四十岁就去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