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抗疫真相,《紐約時報》也刁鑽不起來了「外媒深一度」

截至3月6日24時,全國31個省區市新增確診病例降至99例,其中24例為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將近10個省區已連續半個月無新增。一連串的“清零”數據讓人們看到,中國抗疫方法卓有成效。

中國是如何取得確診數字大幅減少的成果的呢?作為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組中國之行的組長——布魯斯·艾爾沃德博士(Bruce Aylward)最有發言權。


面對中國抗疫真相,《紐約時報》也刁鑽不起來了「外媒深一度」

近日,他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表示,感覺自己彷彿站在高處縱觀了全局,清清楚楚看到了中國是如何迅速遏制一場吞沒武漢、蔓延全國的疫情。

Dr. Aylward saw how China rapidly suppressed the coronavirus outbreak that had engulfed Wuhan, and was threatening the rest of the country.

他認為,目前疫情在全球多個地方暴發,找到合適的抗疫方法對緩解全球恐慌情緒十分必要。儘管對抗疫情需要速度、資金、想象力和勇氣,但從疫情防控實際效果,以及如果不加緊控制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上考慮,中國的模式可以複製。


中國的病例在減少,不相信?

對於西方記者仍然質疑中國此次疫情數據的真實性,艾爾沃德坦言,他在中國看不出任何數據被操控的跡象。疫情峰值時每天都有將近4.6萬人要求做檢測,當他們離開時,變成了每天1.3萬人。醫院床位從最開始的“人等床”,到最後“床等人”,當醫院都有了空床位,還不足以說明確診的病例在逐漸減少麼?

I know there’s suspicion, but at every testing clinic we went to, people would say, “It’s not like it was three weeks ago.” It peaked at 46,000 people asking for tests a day; when we left, it was 13,000. Hospitals had empty beds.

不僅如此,迅速爆發的疫情經過短短兩個月的努力,如今已快速降溫,這比當初預估要用的時間還要少。粗略計算下來,由於措施得當,時至今日,有數十萬中國人因為這種嚴厲的應對措施而免於罹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中國效率有多高?從做CT就能看出來

爾沃德在採訪中說:“每臺機器一天大概做200次,一次掃描5到10分鐘。甚至可能是部分掃描。在西方,一家醫院一般每小時掃描一到兩次。這和做X光不一樣;病人看上去可能是正常的,但CT會顯示出他們要找的‘毛玻璃影’(肺部異常)。”

Each machine did maybe 200 a day. Five, 10 minutes a scan. Maybe even partial scans. A typical hospital in the West does one or two an hour. And not X-rays; they could come up normal, but a CT would show the “ground-glass opacities” they were looking for.

當他提及給疑似病人取拭子時,記者追問:“拭子是用來做PCR測試的,對吧?他們做得能有多快?直到前不久,我們還得把所有樣本都送到亞特蘭大去。”

The swab was for a PCR test, right? How fast could they do that? Until recently, we were sending all of ours to Atlanta.

艾爾沃德答道:

“他們(中國醫生)把時間縮短到了四個小時。”

They got it down to four hours.

在接下來的採訪中,艾爾沃德博士又從病毒的起源、傳播、治療三個大的方面,用自己在中國的見聞逐一回答了記者,同時也是國外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

中國如果出現疑似病例是怎麼檢查到確診的?

什麼人會去隔離?什麼人又可以住院?

……

對於醫院、政府各個部分如何區分有效協作,艾爾沃德表示十分值得稱讚,並給出了更進一步的解釋。

艾爾沃德說:“在中國醫院是區分開來的。最好的醫院都用來接收重症和危重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病人,其他醫院則被用來接收常規疾病患者。畢竟還會有分娩的女性,也有人患有精神疾病或心臟病需要治療。”

The best hospitals were designated just for Covid, severe and critical. All elective surgeries were postponed. Patients were moved. Other hospitals were designated just for routine care: women still have to give birth, people still suffer trauma and heart attacks.

艾爾沃德還稱讚“中國很擅長維持病人生命”,說“那裡的醫院看上去比我在瑞士看到的一些還好”。

他複述了一段外國專家與中國醫生之間的對話:

“我們問:你們有多少呼吸機?他們說:50臺。我們問:有多少ECMO(ECMO是體外膜式氧合機,在肺功能衰竭時提供血液氧合)?他們說:五臺。來自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的團隊成員說:五臺?在德國,也許只能有個三臺。而且在柏林才有。”

We’d ask, “How many ventilators do you have?” They’d say “50.” Wow! We’d say, “How many ECMOs?” They’d say “five.” The team member from the Robert Koch Institute said, “Five? In Germany, you get three, maybe. And just in Berlin.”


面對中國抗疫真相,《紐約時報》也刁鑽不起來了「外媒深一度」

△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用ECMO成功治癒新冠肺炎患者。(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艾爾沃德還告訴記者:“在中國進行的病毒測試是免費的。如果你患了Covid-19,保險滿額後,國家會承擔一切費用。”

Testing is free. And if it was Covid-19, when your insurance ended, the state picked up everything.

相比中國,他認為美國存在速度上的障礙。

他說:“人們會想,‘看醫生要花100美元。如果進了重症監護室要花多少錢?’這樣會要你的命的。這可能會造成嚴重破壞。這就是全民醫療保險和安全的相關之處。美國必須好好思考這一點。”

In the U.S., that’s a barrier to speed. People think: “If I see my doctor, it’s going to cost me $100. If I end up in the I.C.U., what’s it going to cost me?” That’ll kill you. That’s what could wreak havoc. This is where universal health care coverage and security intersect. The U.S. has to think this through.


技術如何解決各種不便?

對於被隔離人口的日常生活,艾爾沃德通過他的觀察表示,在武漢,1500萬人不得不在網上訂購食物。送貨上門。


面對中國抗疫真相,《紐約時報》也刁鑽不起來了「外媒深一度」

△ 疫情期間成都一小區採取“5G+無人配送車”為居民配送線上下單的生活用品。(圖片來源:四川在線)


而且,中國正在用技術手段應對當前的各種不便,他說:“中國管理著大量數據,因為他們試圖追蹤七萬個病例的所有聯繫人。他們關閉學校的時候,事實上只有學校大樓關閉了。學校教育轉移到網上。”

“我們去了四川,那是個很大的地方,但相當一部分是農村。他們鋪設了5G網絡。”艾爾沃德在那裡看到,在500公里外的村莊處理問題的工作人員接到了省長打過去的視頻電話。

疫情給其他疾病的患者去醫院就醫帶來了不便。艾爾沃德看到了中國的解決方案,那就是,“中國將50%的醫療服務都轉移到網上,這樣人們就不用來醫院看病。你有沒有試過在週五晚上聯絡你的醫生?現在你可以在網上找一個。如果你需要像胰島素或心臟藥物這樣的處方藥,他們可以開藥並送貨。”

They moved 50 percent of all medical care online so people didn’t come in. Have you ever tried to reach your doctor on Friday night? Instead, you contacted one online. If you needed prescriptions like insulin or heart medications, they could prescribe and deliver it.


中國人有多團結?看看他們的覺悟

中國動用了大量的資金、人力、物力,用最快的速度將硬件設施準備到位,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尊重生命”的原則,讓患者的生命健康有充足的物質基礎。

但最讓艾爾沃德動容的是醫療之外舉國上下的反應,這在中國外其他國家很難看到的,也是控制疫情中最關鍵的一個因素。

他對記者說:“全社會都是這樣。他們有一種強烈的意識,‘我們必須幫助武漢’而不是‘武漢讓我們落到這種地步’。其他省份還派出了4萬多名醫療工作者來支援重災區湖北,其中許多人都是自願的。”

It was nationwide. There was this tremendous sense of,“We’ve got to help Wuhan,” not “Wuhan got us into this.” Other provinces sent 40,000 medical workers, many of whom volunteered.

艾爾沃德回憶道:“在武漢,我們的專列在晚上進站,場面讓人很是傷感——巨大的城際鐵路列車呼嘯而過,窗簾都是遮著的。我們下了車,另一群人也下了車。我說,‘等等,我以為只有我們可以下車。’他們穿著小夾克,拿著旗子——是一支來幫忙的廣東醫療隊。”

這種團結一心共同抗疫的責任感,互幫互助的善良與凝聚力,才是能保證整個社會高效運轉的潤滑劑。於是,全國上下各司其職:有力的出力,走上高速路口,為過往的車輛檢查體溫;有技術的,運用技術手段追蹤病例密切接觸者;社交媒體像微信微博會及時向公眾提供準確有效信息......


面對中國抗疫真相,《紐約時報》也刁鑽不起來了「外媒深一度」

針對記者的提問——“為什麼中國上下能迅速被動員並行動起來,難道不是因為中國是‘專制國家’嗎?美國可能就不會這麼做。” 艾爾沃德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作了反駁:

“他們被動員起來,就像在戰爭中一樣,是對病毒的恐懼驅使著他們。他們真的認為自己站在第一線,這是在保衛中國其他地區乃至整個世界。”

They’re mobilized, like in a war, and it’s fear of the virus that was driving them. They really saw themselves as on the front lines of protecting the rest of China. And the world.

“現在人們必須向快速反應思維轉變。在對抗病毒的人類保衛戰中,如果做不到這樣,是打算舉手投降嗎?這裡面存在真正的道德危險,體現的是‘易感人口’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There has to be a shift in mind-set to rapid response thinking. Are you just going to throw up your hands? There’s a real moral hazard in that, a judgment call on what you think of your vulnerable populations.

艾爾沃德反問記者道:“你能做到那些簡單的事情嗎?你能隔離100個病人嗎?你能追蹤1000個聯繫人嗎?如果不做,疫情會在整個社區裡蔓延。”

Can you do the easy stuff? Can you isolate 100 patients? Can you trace 1,000 contacts? If you don’t, this will roar through a community.

艾爾沃德用自己在中國的所見所感向全世界傳達一個信息:人類需要團結

他在專訪中講述的中國見聞也得到了網友普遍的認可和稱讚。


面對中國抗疫真相,《紐約時報》也刁鑽不起來了「外媒深一度」

好文章,這才是中國的真相。


面對中國抗疫真相,《紐約時報》也刁鑽不起來了「外媒深一度」

中國政府的反應,高效的管理與運作,人民群眾的凝聚力共同抗疫,值得一看。


面對中國抗疫真相,《紐約時報》也刁鑽不起來了「外媒深一度」

是事實,一定要看。


一場疫情,不僅能讓人看到社會的冷暖,也能讓人體會到國家的擔當,以及人類放下對彼此偏見的勇氣。造謠治不了病,排擠也阻斷不了病毒。在對抗疾病的戰爭中,沒有人能當得了逃兵,只有團結起來向前衝,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本文轉自《百萬莊通訊社》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