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讀論文4:中國同性戀約會應用Blued上的數據遊戲和算法社交

【原文標題:Calculating dating goals: data gaming and algorithmic sociality on Blued, a Chinese gay dating app】

【算法與社交】【民族誌】

淺讀論文4:中國同性戀約會應用Blued上的數據遊戲和算法社交


摘要:

現存研究已經展示了和同性戀交往APP相關的技術干預模式,但依舊缺少對算法規則的核心解讀。該篇論文以中國最大的同性戀社交APP Blued為案例,旨在揭示兩個主要功能:瀏覽和直播背後的數據運算模型。該論文討論的焦點在於用戶在提供信息上更為主動,且可能提供不真實的數據影響最後的算法運算結果。上述兩個功能主要由標籤及顏值系統進行評價,因此這是否會有潛在的社會偏見存在是需要批判地看待的。

結論:當算法滲透進同性戀社會之時


淺讀論文4:中國同性戀約會應用Blued上的數據遊戲和算法社交


首先總結APP的運行邏輯,瀏覽功能需要用戶提供各種信息並將其標籤化和數據化形成數據庫,以便於約會目標推薦和確定;直播功能最重要的評價標準是顏值。以上談到的元素不僅僅是簡單的數字,也是一種在文化現象,並影響著現實的人際關係。

但值得注意的是,現有研究也廣泛討論了基於標籤或顏值的算法推薦存在潛在的偏見,並會造成預測或推薦建議的失誤。


潛在的偏見如下:


淺讀論文4:中國同性戀約會應用Blued上的數據遊戲和算法社交


1 APP現存官方12個標籤大都以男性化特徵為主(如,霸道,大叔等),研究者並未發現一個特定的詞語去描寫女性特徵。似乎Blued認為這不是一個正式的標籤收錄類型。但在用戶的個人信息截圖中,可以看到“滾開,母”“別打擾,娘們”的公認的女性化描寫,而這類詞語常常帶有汙衊性。對於用戶來說,也沒有人注意到這一點問題。


2 自我認知低顏值的使用者基本不使用直播功能,同時在和他人建立聯繫時也缺乏自信。


Eg: Taosaid, ‘I think I will never be popular in my whole life, yanzhi is equal to the life blood for me…I have no idea whyon earth I became fatter and fatter after I came to Beijing’.


3 在Blued的官方賬號中,有一個男神選拔列表,其選拔公告為“請不要用低顏值人群擾亂該選拔”,以公司的名義公然地表達偏見。


4 總而言之,用戶和APP開發者的關係複雜的相互的,並且會內化至現實。現存主要兩個問題是女性化標籤被官方隱藏,但卻在用戶自我表達中形成;顏值系統應為用戶個人服務,現在主要為官方應用(去選拔男神)。


淺讀論文4:中國同性戀約會應用Blued上的數據遊戲和算法社交


研究方法:

1 從2014年5月10日起(歷時三年進行觀察),研究者本人註冊為其用戶之一。每日觀察Blued的更新及特徵,並與附近的用戶進行日常聊天。【研究者將其定義為Walkthroughmethod,我感覺類似於虛擬民族誌】2017年7月,以新賬號去研究其數據算法,並以截圖形式保存資料。


【但是:該方法存在未獲得用戶知情同意的道德倫理風險。研究者收集的108個人中,7個人同意使用】

2 十次半結構化30-120分鐘的直播形式採訪。【end】




淺讀論文4:中國同性戀約會應用Blued上的數據遊戲和算法社交

淺讀論文4:中國同性戀約會應用Blued上的數據遊戲和算法社交


【Blued網頁】


名詞:

Walkthrough method of Light Burgess, andDuguay (2016), which has been specially tailored forstudying apps.

Source:

Shuaishuai Wang (2020) Calculatingdating goals: data gaming and algorithmic sociality on Blued, a Chinese gaydating app,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23:2, 181-197, DOI:10.1080/1369118X.2018.149079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