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諺"幹犁溼播,到老不長",講的是什麼?

滄海一柱在農村


今天是春分,春分過後天氣越來越暖和,萬物開始復甦,農民也開始了一年的忙碌。俗話說的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對莊稼付出了多少,莊稼便會回報你多少,所以誰家到了秋天收成好,那就說明這家人今年付出的多。莊稼是農民的命根子,所以農民把莊稼看的很重,人們根據每年種植莊稼的經驗總結出了一個個的農諺供後人學習參考,比如農諺“幹犁溼播,到老不長”,那麼這句農諺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幹犁溼播,到老不長的意思是土壤乾旱時犁地和在有積水的土壤中播種,當別人家種植的農作物都收穫了你種的莊稼都不會生長。

犁地是種植農作物中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尤其是在播種前,犁地很重要。犁地既可以將底肥從地表翻到地下,還可以使土壤變得更加疏鬆,方便農作物更好的生根發芽和吸收土壤中的養分,此外在下過雨天氣轉晴后土壤會形成板結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此時犁地可以將板結的土壤打碎,促進農作物發育。雖然犁地的好處很多,但是卻不能在乾旱的時候犁地,這是因為長期不下雨時表面土壤會幹旱,但是地下土壤中會含有水分,如果此時犁地會將地下有水分的土壤翻上來,地表乾旱的土壤翻到地下,農作物根系在地下因為吸收不到土壤的水分後影響正常生長,所以便有乾旱不犁地的說法。

說完幹犁再來看溼播,下完雨後農民會藉著土壤溼潤時及時播種,但是並不是在下過大雨後土壤中有積水時播種,而是雨水只是將土壤打溼並沒有積水是才播種。雖然農作物的生長離不開水分,但是並不是水分越多越好,很多植物長期在澇田中生長,就會出現根系腐爛甚至枯死的情況,其實就是土壤中水分太多影響農作物根系吸收養分和氧氣,所以在下過大雨後不僅不可以播種農作物,對於已經播種農作物的田地裡還要及時排水防止形成澇田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記得有一年夏天連續下了好幾天的雨,每家的玉米地中都有特別多的積水,在雨停以後人們都忙著將玉米地中的雨水排出來,有幾乎人家的玉米地地勢比較低,別人家的雨水排到田間道上以後全部跑到他們的玉米地中,沒過多久這幾家的玉米地中的玉米便出現了黃葉、枯萎的情況,所以那一年地勢較低的玉米地中減產了很多。

幹犁溼播,到老不長這句農諺是老一輩的人們根據多年的勞作經驗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雖然現在農業技術越來越發達,但是這些農諺依然對我們的農業生產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你知道哪些關於農業技術的農諺,歡迎大家討論。


小馬話三農


農村有句諺語“幹犁溼播,到老不長”,意思是在太過乾旱和溼潤的條件下播種,莊稼是不會生長的,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下面我們來詳細的說一下。



如果我們播種犁地的時候,犁都是乾的,可想土地是有多幹旱,可能底下的土會稍微有點溼,但是犁地的時候就會把溼土翻上來,上面乾土和種子翻到了下面,在沒有水分的情況下,種子自然就生長不出來了。


乾旱的時候不宜播種,那麼下了大雨可以了吧!其實下的雨大,地裡太潮溼也不能播種的。因為這種情況播種了,太陽一曬土地就會都結塊,種子被包在裡面,也不會長不出來的。


核桃樹下話三農


有老農常常念道:“幹犁溼播,到老不長”意思是犁地的時候下面的土壤非常幹,種上莊稼也不會發芽,發芽的話也不齊壯,甚至有的還不會發芽生長,出土的話也生長緩慢直接應響收成。

“溼播”土壤過溼也不易種子發芽,因為土壤過溼地溫非常低不利於種子發育發芽。種子適宜不幹不溼的土壤升快溫出芽率高齊壯,出土苗壯也有抵入自然災害的能力,為豐收打好基礎。


風調雨順151446913


一種栽培技術。“幹播溼出”栽培技術,就是把沒有灌白地水的土地犁好耙好後,直接鋪膜播種,然後再及時用滴管灌滴水補墒出苗。這種技術主要針對的是棉花種植方面,這種技術能夠有效緩解水資源短缺,為農民節本增效,改變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問題。


38區


地塊在乾燥的時候犁地,潮溼的時候播種,這樣會顆粒無收。因為潮溼播種容易出現板結現象,導致種子無法發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