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大學的時候,是在省內好還是去省外好?為什麼?

紅花白藕青荷葉141019230


填報高考志願,到底應該選擇在省內上大學,還是選擇出省比較好?這可以說是困擾很多準大學生及家長的一件煩心事。填報高考志願,到底要哪個優先?是大學檔次,還是大學專業?或者是大學所在的地理位置?這三個因素一直都是填報高考志願中比較有爭議的重點內容。至於要選省內上大學好,還是出省上大學好,我覺得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一)高校資源在本省比較匱乏的,考生可以選擇外省的大學。

有些省份雖然人口眾多,但高校資源比較匱乏,甚至連1所985大學都沒有,連好一點的211大學都捉襟見肘的話。那麼考生想要上一所檔次比較高一些的大學,可以考慮去外省的大學就讀。但對於上海、北京等地區的考生而言,他們十有八九不會選擇外省的大學,因為那些地區,本地都有很多檔次非常高的大學,他們何必捨近求遠呢?而像貴州、河南、河北、寧夏、西藏、新疆等十多個省份的“高考狀元”、“高考榜眼”、“高考探花”之類的考生,他們會選擇本省的大學嗎?我覺得可能性不大,畢竟這些省份一個985大學都沒有,這些地區的頂級學霸十有八九會選擇外省的頂尖985大學就讀。


(二)考生要根據高考成績來確定是要在本省“留守”還是去外省就讀。

在高考總分750分的情況下,如果高考成績可以達到700+的話,估計無論哪裡的考生都會第一時間選擇上清北復交這樣的頂尖985大學。但如果高考分數只有兩三百分的話,別說去外省或者去省內的某一所大學就讀,就是有大學可讀,也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對於那些高考分數勉強可以考上一本線或者二本線的考生而言,最好選擇省內的大學,因為選擇省內被錄取的可能性要比省外要大很多,就錄取人數而言,省內普通大學的相關專業招收本省的人數是外省類似專業招生人數的數倍。


而成績比較一般的學生,選擇本省的大學除了被大學招錄的可能性更大之外,還能常回家看看,省掉一大筆的車費,同時還能在畢業之後在自己所在的省份找到比較適合自己的工作,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呢?

(三)考生家裡的“人脈資源”在何方,最好選擇相應地方的大學。

有些考生家裡的“人脈資源”在省內——自己所有的家人、親戚都在省內高就,同時考生畢業之後稍微動用這些“人脈資源”輕輕鬆鬆找到一份不錯工作的話,那麼留在本省的大學就讀,無疑是非常明智的選擇。而家裡的“人脈資源”如果不在本省的話,而是集中在隔壁省,那麼考生在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就應該把重心移到隔壁省的哪些大學上去,畢竟就讀於某所大學,與畢業後的就業有著較緊密的關係。
當然,選擇去省內還是選擇省外的大學就讀,還要考慮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所在的大學到底是在哪裡等因素。除此之外,你選擇省內大學還是省外大學還要考慮哪些因素?歡迎留言探討。


微雨潤苗


用我自己的經歷來說一說吧!

當年高考,一心想考到外面去,結果,上了外省的一所師範類院校。說實話,確實上外邊的學校能夠開拓眼界,增長見識,也接觸了更多地域的同學。總之,大學時代還是很開心的,也成長了不少。

但是,我沒有繼續深造,在外“闖蕩的經歷”也是淺嘗輒止!我和我的同學們大多都回到了各自的家鄉,從事教育工作。

工作之初,可能大家都有“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的想法,自己也多少有些小小的清高,覺得當年自己能考出去。

可時間久了,就發現了,跟我同期工作的同事們,大多都是省內各地市師範畢業,他們不論是在本校,還是外出學習,很容易遇到同學,校友,而為就顯得有些形單影隻了。

所以,外省上大學,攢的是經歷,本省就讀,攢的是人脈。


keeper66


男生建議去省外,女生看自己的意願

我不知道樓主是男是女 如果是女生接下來的可以忽略

我個人親身經歷:我是一個山東人,高考不好考到了重慶,現在大二,在這邊幾乎是一個同學都沒有,一個學校的老鄉都能數過來。以前在家裡面被寵壞了,什麼事都可以找家長親戚朋友,來到這邊才發現,沒有什麼人可以靠,一切只有3個字:靠自己。 別人週末可以回個家,看個電視,自己只能呆在宿舍。洗衣服靠自己,收拾房間靠自己,連生病也要靠自己,幾乎沒人會好心到給你送藥。我記得我發燒發到38度然後自己一個人跑到校醫院去吊水,我記得我自己不舒服去網上查吃什麼藥然後屁顛屁顛跑到藥房去買藥,我記得自己耳鳴去掛號看醫生。

如果你選擇離父母遠一點,沒有父母的幫助,你可以看到你的獨立能力飛速提高,你的成熟度也會上升,你的眼界會開闊,你的脾氣 能力等等都會得到磨練(前提是你不是那種天天打擼啊擼每天點外賣兩耳不問窗外事的小學生,你有自制力,你會參加什麼學生會、社聯等學生組織不會自暴自棄)

當然,也會有一些福利,比如父母不會管你管的那麼嚴了,偶爾出去和朋友喝個小酒吃個夜宵耍個朋友父母也不會知道。

最後,說到人脈,現在講人脈都是虛的,看看我現在的朋友圈,面膜、自拍、代購、秀恩愛,你將來靠他們積攢人脈? 真正的人脈是你自己去參與一些高端的社團組織認識的朋友,而不是你上大學認識的所有朋友。我大一曾經參加過一個組織西南地區的年會,裡面是在重慶上大學的一些對金融感興趣的人(我學的是金融) 那群人才真的是人脈。裡面有一個老總跟我說過一句話(大體是這麼個意思):將來你不管是去哪裡工作,做什麼,最好的人脈都是在一個圈裡,你能不能認識到他們看你自己的水平了,現在跟本沒必要把人脈看的多重要。


書亦或為情寄


我不是專業的,我只是以一個家長的身份來談談我的認識。我的孩子今年下半年就讀高二了,因而我也比較關注高考填報志願問題,題主所談問題“選擇大學的時候,是在省內好還是去省外好?為什麼?”這也是我思考的問題,我是這麼認為的:

1、能在本地就讀就在本地就讀。孩子分數如果能夠本地心儀的學校,就選擇本地學校就讀,例如我是陝西的,孩子平時考試按高考分折下來也就500三四,按我們省往年的一本分數線,大約高出五六十分個樣子,這分數在我們陝西能上西安郵電、建築科技大學、西安理工等院校。另外就是本地孩子在本地就讀生活習慣,有事我們家長能及時發現或照顧,將來就業也在西安,我覺得挺好的。

2、如果分數比較好,本省沒有心儀學校,就選擇外省學校。比如孩子能考600三四十分左右,你想上電子類或者財經類,電子類可選電子科技大學,當然也可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11但覺得有點小屈才。如果想就讀財經類院校600多分,我們陝西還真沒有好學校,這樣可以考慮外省學校。

3、還要看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自理能力如何。孩子永遠是家長放心不下的,如果孩子性格內向,比較軟弱,我看家長還是選擇本地院校比較好;相反如果孩子性格外向,可以適當考慮外省。

4、我覺得能上211、985儘量上,能上一本的儘量不上二本(除非孩子有心儀的而且二本學校優勢明顯),總之能上好學校,不上次學校。尤其是在一些大學資源稀缺的省份,如果孩子分數還可以,就可以適當選擇外省。


桃子老師tz


上大學,對於所有高中生來說都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但上大學因該是離家遠還是離家近呢?

我作為一個大三的老學長了,當年填志願時真的是一心想離家遠,前三志願一個河北,一個黑龍江,一個大連(我是四川人),可能是在家呆的太久,厭煩了父母的嘮叨,才會毅然選擇離家遠的地方,

其實出不出省各有好處,出省你能開拓你的見識,讓自己更加獨立,不出省能離家近,能隨時回家。

但是在我看來,出省上大學更好,你能認識不同文化的人,你會學著適應當地文化。記得有一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外求學也相當於一次長途旅行,讓你能見識更多,何樂而不為呢


不卡布魯普馬


這個問題,讓我感同身受,我自己就是當年被家長三令五申大學必須讀省內的人。然而到了大學畢業的時候,我選擇了跨考省外985碩士,兩年成功,碩士就業時工資起步已經超出了一直就業的大學同學很多,然而我選擇繼續攻博。所以說針對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如下:

你將要去讀的大學,無所謂省內省外,但求牛逼!去你們學校校招的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來的是學校或者專業的實力。就算打算深造,一個牛逼學校的保研和出身,是你去一個更好學校的良好基礎!

我的大學,是省內雙非本一,我見過我的同學和師弟師妹們,被某所985打電話建議不要來參加考研複試,雖然初試分數夠了,複試不太好過;我在碩士畢業時也曾被某個大專院校看了三十秒簡歷就拒絕我的求職,理由,本科不是212大學!有多少院校在考研時會保留一部分名額,專門留給名校調劑生。

真的,一個好一點的大學本科,挺重要的!

再說一說人脈,有人說大學積攢不下人脈,你錯了,而且錯的很離譜,大學乃至你所經歷的每一個求學階段,都是積攢人脈的時候,我的大學同學,在長安,北京福特,上海通用,沃爾沃等已經嶄露頭角,我的碩士同學,有在大專院校任職的,大部分都是直接以工程師身份進去企業,我的博士師兄師姐們,進入了若干大學當老師,有的已經是課題組骨幹力量,你知道企業和學校的合作,有多少就是通過這種關係拉線搭橋?

在求學階段積攢不下人脈的,不是你不行,就是你周圍的人都不行,如果是你周圍人都不行,所以你們學校也不行!如果別人不能成為你的人脈,那你就努力去成為別人的人脈,總有一天,別人也都是你的人脈!

選擇一個好點的大學,繼續努力,只有更努力的人才會遇到更優秀的人,路,也會更寬!


河北高考志願—葉磊


這個問題讓我感同身受,當年父母堅決要求我在省內就讀,不過我雖是女孩,還是依然選擇省外就讀,四年後我很輕鬆獲得名校保研資格,而省內就讀同學難於上青天。



關於省內就讀還是省外求學,是眾多考生和家長十分糾結的問題,每年我給家長做志願填報輔導時,我的建議就是無論省內還是省外本著能考好,考上心儀大學為終極目標,比如河南考生560分可以就讀不錯的省外“211工程”重點大學,而這個分數在省內就讀的話,僅能選擇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了,下面我給大家分析如下:

省內就讀優點

我們知道省內就讀最大好處就是距離家近,我大學時在瀋陽就讀,我有個同學就是瀋陽本地人,平時就可以回家吃飯,沒少吃她家裡給做的菜;若是你所在省份有不少好大學,比如北京、上海、天津、廣東、陝西、江蘇等地考生,省內都有諸多名校,競爭壓力相對較小,非常適合本省內考生就讀。



此外,高校在所在省份都有不錯的口碑和社會知名度,以及相互合作的公司企業,畢業生比較好就業;省內就讀還有最大好處就是四年大學畢業後,大都會在本省就業,這樣工作距離家近,方便照顧家庭和看望父母。

省外就讀優點

省外就讀主要是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省份考生的選項,糾其主要原因就是省內“211工程”重點大學太少,甚至只有一所;另外本省內考生太多,競爭過於激烈,所以大家只能遠離家鄉,四處求學。

此外,我認為省外求學遠離父母,可以更好鍛鍊自己,儘快適應社會發展,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強,可以看看它省風土民情,開拓視野,特別是對於中西部考生而言,到東部沿海城市就讀,可以學習到先進科學知識,開拓眼界。

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從小學到高中畢業,12年苦讀,都在自己的家鄉,所以當年我高考之後報志願就報了一個外省的,一個北方學子,報考了南方的學校,(家在陝西報考了大重慶)不為什麼,就想出去看看,看看其他地方的人,看看其他地方的習俗。不知道為什麼,當時我特別不想在西安待,我總覺得西安的人太多了,我需要找一個安靜的沒有人認識我的地方。最後事實證明,在大重慶的四年,我學到了很多,而且我也經歷了很多,那些都變成了難忘的回憶。四年之後,我又帶著自己的成熟與內斂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工作。



其實關於題主這個問題,我覺得你還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分析,假如你的成績能夠考一些985,211的學校,那麼你就儘量以學校為主,不要以城市為主,其次呢,如果你是一個喜歡熱鬧,喜歡和自己的同學經常在一起,那麼你就可以報自己本省,畢竟上本省的同學還是比較多的。因為中國如今的家庭教育,很多父母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裡,自己太遠,所以他們堅持不會讓孩子去外省讀書的。


其實自我感覺,上大學的時候去外省,可以認識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與他們交流交流全國各地的一些風俗習慣,甚至在上大學的時候,我們經常去同學家裡玩。工作的時候回到自己的家鄉,一是離自己的父母比較近,再一個呢,可以說是回報自己的家鄉。

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具體的還需要你慎重考慮,然後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


饕餮視聽


關於大學是去省外,還是省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衡因素。因此沒有統一的說法,你必須要去哪裡就讀。


就拿我來說,當時我學的理科,由於我的堂哥在甘肅讀的大學,我也就選擇了甘肅的一所大學,沒成想之後我們聊起天來,還正好是同一所大學,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校友。


一般來說,人都是偏向於好的事物。就拿高考來說,自己省內的經濟發展一般或者省內沒有自己喜歡的學校,自己打算去外面走走的話,會選擇外省的高校。


而有的人比較戀家,喜歡待在父母身邊,就會選擇省內的一所不錯大學,這樣離家近,趁著假期可以回家;還有的朋友因為一個約定或者依靠來選擇自己的大學所在地。


無論哪一種選擇,其實並沒有對錯之分。個人認為有兩點需要認識到:

  • 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由於現在的交通比較發達,自己有比較中意的學校的話,無論高校所在地是省內還是省外,距離因素都不應該是大的問題;

  • 如果自己的高考成績正好在省控線附近的話,報考省內的一所學校是不錯的選擇,一般來說省內的高校在本省錄取分數線相對於外省要低一點。


貝魚


很高興邀請回答。

這個我在三年前也面臨過選擇,當時很多同學也是。我現在把大家想法做個整理。這個看你對未來的規劃了。

如果未來你不打算在高中畢業的城市工作。那麼省外上學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你打算外出開闊眼界,那麼去外省也很不錯。

如果你以後打算回到老家工作,那麼選擇省內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這個回答很片面。各省有領先的專業。

很多人實際都按分數選擇,一本二本省外多。三本專科多數在省內。希望能夠幫助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