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短命霸王,被對手交口稱讚,若是長壽或能改寫三國曆史

亂世之中,出現了不少英雄。但是其中,最令人惋惜的,就是明明有希望,卻因為各種意外事故,而失去了未來的希望的英雄。這其中,最扼腕的,就是打下了吳國基礎的,江東小霸王——孫策了。

況且這個人,不僅是被自己人所稱讚,甚至連他的敵人,也認為他是強敵。曹操曾經認為自己難以和他交鋒,他的仇敵袁術,也曾經感嘆道,如果自己有孫策這樣的後代,何必擔心自己統一不了天下。

《三國演義》中描述道:策乃移母並家屬居於曲阿,自己卻投袁術。術甚愛之,常嘆曰:"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三國的短命霸王,被對手交口稱讚,若是長壽或能改寫三國曆史

在短短的九年時間內,孫策先是脫離了袁術的控制,並且帶著自己父親的老幹部們,重新從江東起兵,將當時割據的江東,重新納入自己的手中,並且幾乎沒有打過一次敗戰。直到自己被暗殺前,甚至已經平定江東,打算在周瑜的幫助下,對當時和袁紹激戰正酣的曹操,從背後襲擊他的本營,最後再進入中原,和袁紹等人一較高下。

想必孫策也是聰明,利用他父親的玉璽逃離了袁術的控制範圍

如演義中所說:有亡父遺下玉璽,權為質當。"術聞有玉璽,取而視之,大喜曰:"吾非要你玉璽,今且權留在此。我借兵三千、馬五百匹與你。平定之後,可速回來。策拜謝,遂引軍馬,帶領朱治、呂範、舊將程普、黃蓋、韓當等,擇日起兵。

三國的短命霸王,被對手交口稱讚,若是長壽或能改寫三國曆史

然而可惜的是,孫策卻在出兵前,意外被暗殺,成為了後人永遠的遺憾。

在《三國志》中,曾經評價他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

因此,我們可以猜測他,在現實當中,可以說的上是一個美男子,並且還是有才華和野心的男人了。但是他最出彩的,不是他的臉,而是在其之上的軍事能力。

在亂世之中,可以說最主要的能力,就是能上戰場,能打勝仗,這比很多事情都重要。但是孫策不僅將這些做好了,甚至還做的更好。孫策第一次亮相,是在孫堅未死前,和其父一起征討荊州的劉表。而他死的時候,年紀才不到二十六歲,也就是說,滿打滿算,他上陣的時間,算起來還不到十年。這九年間,孫策先是下了決定,將玉璽交給了袁術,然後換來士兵,自己獨立前往江東。

三國的短命霸王,被對手交口稱讚,若是長壽或能改寫三國曆史

在江東,孫策則先後擊敗了原先在江東的軍閥們,九年時間就暫時平定了江東,並且讓百姓們都留在了江東。要知道,這個時間的孫策,雖然說有著不少人才的幫忙,但是他本身,除了是個將領之外,還是執政的首領,還是最高的軍事統帥,換成一般人早就分身乏術了。可孫策不僅將事情做得井井有條,還時刻關注北方的戰事,希望能夠有機會入中原,其軍事眼光非常長遠,遠在他的弟弟孫權之上,進取的風格,也和孫權負責防守的風格相反。

三國的短命霸王,被對手交口稱讚,若是長壽或能改寫三國曆史

相比之下,孫策不過才是二十多歲,還大有可為,此時的曹操在官渡之戰,已經到了40歲的年紀了,劉備還沒有自己的根據地,剩下的諸侯,除去袁紹之外,在本事和能力上,遠遠都不是孫策的對手。若不是孫策沒有活下來,中原鹿死誰手,恐怕還是不得而知的事。在《三國志》中,陳壽曾經評價過孫策,認為他善於採用人才,士兵聽從他的命令,甚至樂意為他而死。這種氣質和能力,在亂世之中,的確是可以稱王稱霸的。

三國的短命霸王,被對手交口稱讚,若是長壽或能改寫三國曆史

並且在戰場上,孫策治軍嚴明,完全是百戰百勝,江東沒有能戰勝他的。就連老奸巨猾的曹操,評價他是野獸,後來僱傭刺客殺死他的許貢,也在背地裡,評價他是古時項羽再世。其軍事才華,可見一斑。孫策的戰鬥,在有記載的當中,都是以速度著稱,廬江一戰,袁術舊部希望投靠他,但是路上被另外一個軍閥攔下,孫策沒有意氣用事,而是假意勸說他攻打其他城池,並且自己也有派兵協助。

三國的短命霸王,被對手交口稱讚,若是長壽或能改寫三國曆史

在劉勳出兵後,孫策在接到消息的晚上,就帶著一千人,連夜前往廬江,並且在天亮時,就拿下了城池。其速度和決斷力,可以說是三國當中,絕無僅有。而這場戰更是像極了項羽,在劉邦帶大軍來襲的時候,項羽連夜帶著騎兵,花了一個晚上就擊潰了大軍,並且將劉邦攆著跑了上千裡才停下來。可惜的是,英雄豪傑卻敵不過天命,若是孫策不死,恐怕三國還要再多更多的英雄戰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