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为何可以让弟弟服务于元朝?

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文天祥在过零丁洋时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并且被押解到元朝大都后,忽必烈几次想劝降于文天祥可是文天祥仍然不为所动!

文天祥为何可以让弟弟服务于元朝?

文天祥被俘是写作《过零丁洋》(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上述是我们中学时学习历史书时的描述,其实翻阅史料我们得知,文天祥也曾让步,说自己可以为元朝献计献策,但是不在元朝做官,只想做一名道士,后被南宋降臣留梦炎进馋言杀死(后世痛恨留梦炎卖国求荣,明清时都不允许留梦炎家族科举,好了扯远了!),文天祥做此行为是想先就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还是真的心灰意冷归隐山林,我们就不得而知,历史也不能假设的。话说文天祥的二弟弟文璧,起初也是跟随文天祥对抗元朝,但是后来被元兵团团围住就剩孤城一座无奈投降元朝,请注意这里是投降不是被俘,按常理来说,文天祥得知弟弟投降元朝,违背自己祖国,应该一口老血喷出,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文天祥对于弟弟的“投降”却表示很理解,他在给二弟书信中解释到,因为自己的死社稷是对宋朝朝廷对自己抬爱,也就是说的通俗些就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编者记:我觉得这么说话糙理不糙),但是既然没有替人消灾,那就只能杀身成仁了,但是自己的弟弟就不一样了,文家人死一个也算对的起自己的服务的朝廷了,所以文天祥更希望自己的弟弟能够代替他尽到家里儿子的责任,文天祥的态度很明确,他认可弟弟文壁的行为,可以说文天祥的行为是典型儒家士大夫思想所影响的,和现在的爱国理念意义也是不同的。

文天祥为何可以让弟弟服务于元朝?

虽然说尽忠和尽孝在儒家价值体系上还是有高低区别的,文天祥自己站在儒家道德最高点,但也付出生命的代价,家族中其他人来实现儒家其他价值观念吧,所以他理解弟弟的行为,因为他希望有人能够替他“尽孝”。并且公元1281年,文天祥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继子,即文壁过继给他的儿子,书信中的内容是这样的:“汝生父与汝叔,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英志矣。”,这个结果,其实更能够看出文天祥想实现忠孝两全儒家价值观最高境界:文天祥选择了体谅,自己为自己服务的朝廷而死,你们好好的经营家族,服务于你们自己的国家。

文天祥为何可以让弟弟服务于元朝?

需要提及的是,文天祥的继子后来也“投降”了。文天祥过世后,继子当上了元朝廷的集贤直学士,过世后还被封为了“侯爷”。继子的儿子文富,还担任过湖广行省的检校官,成为朝廷大员。可能大家会谴责他们的行为,但是,文天祥本人肯定不会痛骂自己的儿孙的,因为这就是儒家的行为规范,他能够理解他们,并且祝福他们。所以我们说看历史要客观些,我承认文天祥是个典型集儒家文化价值观的男人的,所谓的忠孝都是儒家范围内的,在儒家价值判断下,文天祥无疑是幸运的,他既做到了忠于朝廷,也做到了孝顺父母及延续子嗣。历史上不存在可耻到无以复加的人,当然同时也不会有高尚到白璧无瑕的人,更何况历史本身也有局限性的!!

哦,对了,2003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版历史教科书中,文天祥,岳飞等已不再被明文称为民族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