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躬耕處,南陽在何方?


諸葛亮躬耕處,南陽在何方?


諸葛亮躬耕處,南陽在何方?

蜀漢建興五年(公元227年),武鄉侯諸葛亮率諸軍北駐漢中,臨發,上疏後主劉禪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間,諮臣以當世之事……”(《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諸葛亮躬耕處,南陽在何方?

“躬耕於南陽”,寥寥五字的諸葛亮自述,表露的是亂世苟全顛沛流離中不變的匡扶漢室之志,留給後人的卻是千百年來南襄兩地的無窮杯葛和世人喟嘆!

一、苟全亂世南陽野,隱居求志臥龍崗

建安二年(197年),張繡投靠劉表駐守南陽,曹操率軍前來征討,張繡率眾投降。結果曹操強納張繡之嬸,引發張繡復反,曹操戰敗,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殺,猛將典韋戰死。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再徵宛城,獲勝後北撤。建安四年(199年),張繡北上投曹,獲封揚武將軍。此後這一時期的南陽城,在名義上算是“曹佔區”,但對於劉表麾下駐守新野的劉備來說卻是來去縱橫自如。在去南陽城西臥龍崗三顧草廬之前,已於建安六年率兵在南陽城北五十里攻西鄂(今南陽石橋鎮)大敗杜子緒,建安七年在城東北七十里火燒博望坡(今方城縣博望鎮)大敗夏侯惇。建安十二年(207年),朔風呼嘯,爛銀鋪滿臥龍崗,漢室後裔冒雪而來,草廬之中一對,三分天下勢明,諸葛亮閉廬闔戶隨劉備而去,繼而在燭天的大火映照下,棄新野、奔樊城。第二年,一路追擊的曹操終於平了荊州,從南郡和南陽郡中拆分出一部分,歷史性地拼湊起一個襄陽郡的稱號。此時的南陽,才真正成了曹氏的地盤,待曹仁屠宛之時,臥龍崗上諸葛留下的茅屋自然沒有被當成名人故居給保護起來,南陽城已是隻犬難見,片瓦不留。

諸葛亮躬耕處,南陽在何方?


諸葛亮躬耕處,南陽在何方?

二、故園北望路漫漫,丞相祠堂何處尋

到了魏晉南北朝,由於衣冠南渡,晉室南遷,南陽城浩劫連連,慘遭胡虜蹂躪,這一時期的宛城舊民,驚懼之中急急掩卻身在北朝心在晉的心念念,他們知道胡人政權從來不缺少非人性摧殘的手段——城西臥龍崗上蜀漢故將黃權祭拜的諸葛草廬,再一次化為灰燼。而此時的漢水之南,南朝治下的襄陽,如過江之鯽的北方士人,披荊斬棘艱難爬上了襄陽城西的阿頭山,眼巴巴遙望著北地故鄉——中原的黃土地上葬著祖宗墳塋,供著先人靈位祠堂啊!——此時,他們多麼懷念那位曾躬耕於南陽的蜀漢諸葛丞相,有誰再領兵北上,還歸故鄉?!

抹一把思想鄉淚後,阿頭山一陣凌厲陡峭山風吹過,眾人不由悚然思量——既然北歸無望,你我不妨兌幾兩銀子,就地蓋幾間房,塑幾尊像,攀一把鄉情,寫幾篇文章,權將襄陽作南陽,苟安之地亦可是故鄉。以諸葛之“異代相知”、超級粉絲的自我標榜,哪管它毀人不倦、誤導千年的春秋筆法,在荒山野嶺上“號曰”一個諸葛的故鄉……

諸葛亮躬耕處,南陽在何方?


諸葛亮躬耕處,南陽在何方?

三、悲催的酈道元,無奈的諸葛亮

攀附名人強拉老鄉,滿足了一幫人別有的用心,卻真的是貽害無窮。北魏官員酈道元為《水經》做注時,雖然十分注重實地踏勘、比照印證,但對於漢水以南乃至江南大部分區域,他不可能冒著掉腦袋的風險跨過漢江去敵對方實地考察,只能從前人史料筆記中找補充。明知武侯當年上表自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絕不是一生唯謹的諸葛丞相欺上惑世的信口雌黃,但作為北朝的東荊州(州治在今河南泌陽)刺史,可憐他站在宛城滿目的瓦礫之上,實在找不到這座東漢“南都”和“帝鄉”的一絲明亮。無奈之餘,遍尋方誌,竟然在襄陽習氏的地方野史《漢晉春秋》中發現如此詭異的記述:“亮家於南陽,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諸葛一生戎馬倥傯居無定所,琅琊有宅,荊州有居,南陽有田,成都有桑,雲貴有所,漢中有帳,此襄陽之宅,即便有諸葛足至,亦一暫寓之所。酈道元站在莽莽龍崗之上,眼見得龍飛白水去,草廬無處尋。想那隆中處,當有可耕田。縱有千般惑,皆因習氏言——隆中既有棲身處,躬耕抑或在襄陽吧?!酈道元心中有了一絲自我的安慰。不過他無論如何也沒想到,習氏丟給他的所謂“襄陽城西二十里”,是一個“既無龍臥之象,更無可耕之田”的惡嶺險山,是一個和“躬耕隴畝”“劉備三顧”八竿子也打不著的假隆中啊!

諸葛亮躬耕處,南陽在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