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在太平天國最後時刻,獻出一條救命奇計,為何洪秀全不採納?

dj小周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的擎天柱石之一,自1862年5月陳玉成被俘就義後,李秀成徹底淪為救火隊長,在浙江、天京、安徽等地四處救援。無奈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太平天國始終難逃覆滅的命運。1863年底,湘軍合圍天京,形勢萬分危急,李秀成從江北返回天京,獻出一條救命奇計,可洪秀全並沒有採納,反而對其予以痛斥。為什麼洪秀全不採納這條救命奇計,其中到底有著怎樣隱情呢?

挽頹勢奈何積重已難返

從1861年9月安慶失陷開始,天京失去了最後一道屏障,徹底暴露在湘軍眼前。1862年5月,湘軍水陸並進,勢如破竹,連克蕪湖、巢縣、和州等地,在雨花臺附近紮下營壘。按理來說,天京長期被江南大營圍困,這次湘軍僅在雨花臺紮營,人數也只有區區三萬人,見慣了大陣仗的洪秀全應該習以為常才對。可出人意料的是,洪秀全好像感覺到末日即將來臨,一日連下三道詔旨,命令正在向上海發起進攻的李秀成率部回援天京。李秀成召集慕王譚紹光、聽王陳炳文等人商量對策,決定採取暫避鋒芒的策略,將蘇福省的糧餉運回天京,與敵對峙,待湘軍師老無功,再一鼓盪平。不得不說,李秀成雖然不甚耐戰,但對戰爭局勢的掌控還是很到位的。可洪秀全聞奏大怒,派補王莫仕暌攜帶嚴詔,督促李秀成回援天京,詔書中赫然出現“若不遵詔,國法難容”的語句,迫使李秀成不得不率部回援。

1862年10月13日,護王陳坤書、堵王黃文金等13位王爺共計三十餘萬大軍從秣陵關和板橋、善橋兩路進抵雨花臺附近,向湘軍曾國荃部發起猛烈進攻。太平軍竭盡全力,地面上萬槍齊發,炮聲隆隆,地底下開掘地道,實施穴地攻城,採用人海戰術,日夜不停向湘軍營壘發動潮水般的進攻。湘軍固守營壘,寸步不讓,雙方都死傷慘重,可由於控制護城河口的湘軍水師源源不斷接濟鉛子火藥和糧食衣物,激戰43天后,李秀成大軍因天氣寒冷,沒有冬衣禦寒,於1862年11月26日下令撤退。

洪秀全聞訊大怒,革除李秀成的王爵,派他渡江向北進軍。這招叫做“進北攻南”,是想迫使湘軍撤除天京之圍,全力救援江北戰場。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李秀成渡江後由於缺衣少食,太平軍凍死餓死達數萬人之多,沒能對江北戰場形成威脅。1863年11月,李秀成率部返回天京。

獻奇計無奈天王拒不納

天京已被湘軍重重圍困,雨花臺失守,南門被封鎖;江東橋失陷,西門已不能行;七甕橋再失,湘軍在東門外修築長濠;下關江面被湘軍水師封鎖,天京糧道斷絕。李秀成眼看著天京成為一座孤城,心急如焚的他向洪秀全獻出一條救命奇計“讓城別走,徐圖後計”。待在佔地廣闊,金碧輝煌的天王府內,享受了10年錦衣玉食,妻妾成群生活的洪秀全不願再過當初那種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行軍生活。他痛斥李秀成貪生怕死,稱自己是萬國獨一真主,鐵桶般的江山,根本不懼清妖。他還讓李秀成自選出路,天國政務交由二哥洪仁達執掌,幼西王蕭有和負責頒佈諭令。

朕奉上帝聖旨、天兄耶穌聖旨下凡,作天下萬國獨一真主,何懼之有!不用爾奏,政事不用爾理,爾欲出外去,欲在京,任由於爾。朕鐵桶江山,爾不扶,有人扶。爾說無兵,朕之天兵多過於水,何懼曾口者乎!爾怕死,便是會死。政事不與爾幹,王次兄勇王執掌,幼西王出令,有不遵幼西王令者合朝誅之。——《李秀成自述》

受到洪秀全痛責的李秀成為了表示自己並非貪生怕死之輩,當面向天王請死,以免日後受刑。洪秀全不從,第二天賜下龍袍表示歉意,但依舊拒不採納李秀成獻出的救命奇計。

盡愚忠力保幼主出危城

眼看大勢已去的李秀成奏請出京佈置防務,洪秀全一開始不準,可隨著金華、寧波等地的失陷,局勢危急時刻,令李秀成捐助餉銀10萬,限40天內下蘇杭,銀不足和過期不返均以國法論處。李秀成出京後先到蘇州佈置防務,留下愛將慕王譚紹光鎮守,隨即到常州、丹陽佈防,堂弟侍王李侍賢勸他不要返京,李秀成拒絕了堂弟的好意,輕騎返回天京。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死,臨終前將長子洪天貴福託付給李秀成,讓他好好輔佐幼主。7月19日,湘軍挖地道炸塌紫金山龍膊子附近城牆十餘丈,天京宣告失陷。

幼天王洪天貴福在閣樓上看到湘軍湧入城內,嚇得丟下四位妻妾,跑到忠王府求救。李秀成率萬餘名殘部,在城內四處突圍,均無法成功。到了夜間喬莊成清軍,從城牆缺口處混出了城外。李秀成將胯下戰馬“漫天雪”讓給幼天王,自己胡亂拉了一匹馱運輜重的馬充當腳力,出城後與幼天王一行失散。因馬匹腳力不濟,在城外方山被趁機發戰爭財的農民抓住,送到湘軍蕭孚泗營中,就此被俘。

李秀成在危急時刻出獻上的救命奇計被洪秀全拒而不納,主要原因在於過慣了奢侈生活的洪秀全不願再去過顛沛流離的行軍生活;另外還有年齡較大,不願再折騰的原因。

話又說回來,即使洪秀全能夠僥倖逃出天京,大勢已去的太平天國也無法再堅持下去了,這就好比我們耳熟能詳的那句歇後語: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了。各位看官有什麼不同意見或者看法嗎?


歷史茶坊


所謂的救命奇計,不過是李秀成提出的“讓城別走”方案,即洪秀全率領天國部隊,迅速轉移,離開重重包圍之中天京城,另尋他地發展,以圖將來,為何洪秀全沒采納呢?



1.洪秀全是金田起義的領袖,號稱自己是“天父之子”,足見洪秀全非常有頭腦,會審時度勢,懂得利用宗教手段發起群眾,而且也知人善任。

自廣西金田起義以後,他不斷地轉移戰場,運動戰打得風生水起,屢次三番地讓清廷損兵折將,但從湖南打到江蘇後,居然在南京定都, 而洪秀全定居南京的天王府以後,再無清軍近距離的圍追堵截了,縱橫馳騁沙場是屬下人的事,他性命之憂,於是過起了妻妾成群,燈紅酒綠的錦繡生活。



天長日久,他已胸無大志、不思進取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他不想離開天京到外面去顛沛流離、出生入死了。

2.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諸王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引怨憂,天京事變又失去了楊秀全、韋昌輝,重用自家兄弟導致石達開率部出走,諸多內亂縱生,嚴重削弱了國力,導致天國有效控制範圍不斷縮水。

在江南江北大營不斷騷擾下,城內的後勤補給被嚴重削弱,後來漸漸已經吃不上飯了;李秀成兩次提出的“讓城別走”,對天國的兄弟姐妹是好建議,在運動中發展壯大勢力,比坐以待斃強多了,最低能保存一定的實力!


但對於宅在天王府,過慣了頤指氣使、養尊處優生活的洪秀全來說,是要他的老命,金田起義後,能征慣戰的五王死的死,走的走,自己在美女如雲的溫柔鄉中盤桓已久,跟著已經潰不成軍的太平軍出逃,難以再有安寧的日子,且五王離去、陳玉成犧牲後,優秀將領也就李秀成了。
此時,天京的西邊是久經沙場、如狼似虎的湘軍,東邊有虎視眈眈的淮軍和常勝軍;洪秀全知道權衡安危、利弊,自己已經插翅難逃了——他沒有捲土重來、東山再起的意思了;哀莫大於心死,再好的計劃此時也是對牛彈琴!


希望星晨58298869


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李秀成兩次提出“讓城別走”建議的背景,以及洪秀全的奇葩的私人生活,我們就能明白箇中原因了。

“圍魏救趙”失敗,天京城供給線被斷,李秀成第一次提出“讓城別走”

當曾國荃開始圍困天京後,一開始天京城倒也沒有非常恐慌,畢竟,自打太平天國建都天京後,清軍江南大營、江北大營就隔三差五地在天京城邊晃盪。因此,在天國高層的討論中,主要考慮的是如何“儘快趕走這隻蒼蠅,抓緊時間忙別的事情去”。

可是,在太平軍一頓操作後,情勢越發緊蹙。李秀成想攻安慶“圍魏救趙”,結果因為六安捻軍被剿滅而放棄計劃,又開始計劃東進,往東擊破東面敵軍,解放出更多部隊來天京的方向作戰。可是,李秀成發現,當他以忠王名義調撥各軍時,各地都說自顧不暇,沒辦法配合,因此,東進之舉遲遲無法進行。李鴻章偵查到了這些信息,建議曾國荃抓緊時間,發展對天京的攻勢。曾國荃立馬加強攻勢!在李秀成回到天京後,湘軍幾乎已經封鎖了天京北面的運輸,李秀成幾經努力,依然無法阻止湘軍切斷太平軍江北供給線。

此時,天京已經完全成了一座孤城,你既打不破湘軍的壁壘,堅守天京又後援不繼。

此時,李秀成第一次提出了“讓城別走”。理由實在再明顯不過,明顯得根本稱不上什麼奇謀妙策了。都城供給斷絕,而外援短期內根本組織不足夠的解圍力量,這種情況下的突圍而出,是再明顯不過的一個選項了!

可是,洪秀全,居然成了一個完全不說人話的”天王“了,根本不正常地和你探討什麼戰守之策,只是強調:老子是奉天父的命令來人間斬殺妖魔的,你說我們現在跑?呸!

最後的努力失敗,李秀成攤牌式建議被拒絕,天國命運再無前途

李秀成在遭受拒絕後,迫不得已,只得做最後的掙扎。他決定迴歸蘇杭戰場,先抓緊時間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造奇蹟,快速取得外線的勝利,然後,再回師救天京。

可是,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李秀成再也沒有機會重振蘇浙戰場了。”八王叛亂“,獻了蘇州給李鴻章,李秀成險些被俘,趕緊跑了。

此時,李秀成的弟弟李侍賢,建議哥哥去浙江戰場組織力量,等到明年春天,他們哥倆一起去解天京之圍。

李秀成拒絕了弟弟的建議,他認識到,此時的太平軍已經完全無力解圍了,只有天王退出天京,才是太平天國唯一的機會!

在幾個忠臣之間詳細地策劃、討論後,李秀成向天王做了最後一次”讓城別走“的建議,這可以看成是一次攤牌式溝通:臣無能呀,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了,請天王趕緊轉移吧!

洪秀全的回覆,也很攤牌:你沒辦法?我有辦法!我去找天父請兵去,天父派天兵天將來,消滅清妖!

李秀成又建議:那天王守天京,我帶幼主和二殿下一起出去好不好?

洪秀全依然拒絕。

此時,所有人都知道,太平天國完了

在這次建議失敗後,李秀成已經知道沒有機會了。

儘管他依然衣不解甲地在前線指揮守城戰鬥,但是,他知道,天京無論如何守不住了!

李秀成曾經私下和身邊的人說:現在天京守不住了,城內也沒糧食吃,現在曾國荃在城外設局來收難民,你們找個機會,出去吧!忠王素來有人望,手下人都不忍離開。

太平軍殘部鬥爭的失敗,說明太平軍確實缺乏一個足夠威望的精神領袖來統轄

天京城破以後,李秀成帶著幼主逃跑,可是幼天王的馬很快不行了。李秀成把自己的馬給幼天王,自己就近躲避,被捉拿。

幼天王會合幹王后,也很快就在沒有找到大軍的情況下失敗。

太平軍餘部的戰鬥,持續了一年半。主要由李侍賢和汪海洋領導。他們一度在江西、福建都聲勢大振。可是,由於各部諸王彼此不服,彼此猜忌。汪海洋甚至刺殺了李侍賢,可見,這些王爺們,不但不能共富貴,此時連共患難都成奢望了。

此時,如果有一個公認的絕對領導人,比如李秀成,能整合各部,那太平軍的局面可能都會不一樣!

太平軍殘部一度勢大,終因不團結而敗

奇葩的天王生活

我們稍微瞭解一下天王奇葩的生活,就知道他老人家為何打死不肯走了。

不出門的宅男:紅秀全自打進了天京城之後,就從來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天王府。除了早年被楊秀清”天父下凡“召去過一次。

數不清的女人:天王有多少女人,誰也說不清楚。早在金田起義,全體窮得叮噹響的時候,就有15個妃子,到了永安城時,有36個女人,後來,幼天王口述,他有88個王娘。

沒有太監、全是女人:早先,天王也覺得宮廷裡全是美女不妥,想招一些太監,可是,閹割是個技術活,他們嘗試閹割80次,死了78個,殘了2個。於是,只得放棄了,因此,不管是天王還是幼天王,身邊全部是女人!

天王的糜爛,放眼整個封建王朝,也是數一數二了

嚴苛的宮規:洪秀全對”小天堂“的管理,體現在了對後宮的管理上。他設立了嚴苛的宮廷規矩,最著名的”十該打“,比如,說話聲音大了打,叫你你反應遲鈍打,看天王的肩膀以上,該打,等等。

窮奢極欲的天王,和他的統治集團,早已是比清廷更腐敗的存在了,這樣的組織,即使真的”讓城別走“了,又能存續多久呢?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嚴格來講,天京變亂之後的太平天國,已然是強弩之末。楊秀清、韋昌輝和秦日綱等元勳死後,翼王石達開也領精兵出走,使得洪秀全不得不提拔一批年輕將領。在洪仁玕主政的同時,軍事行動主要由李秀成和陳玉成來主持。

即便清王朝已經嚴重腐朽,卻仍盤根錯節,且依靠著曾國藩等人的地方團練來圍剿天平天國。比起躲在天王府終日逍遙快活的洪秀全來講,曾國藩等人可以說是殫精竭慮地在謀劃鎮壓太平天國的軍事行動。儘管太平軍浴血奮戰,還是逐漸處於劣勢,開始被清軍形成了合圍之勢。

關鍵時刻,李秀成率先看清了眼前的形勢,覺得不能繼續駐守天京,而是應該放棄大本營,以避清軍鋒芒。李秀成的倡議其實也算不上什麼救命良策,說到底也只是能解燃眉之急罷了。

不過,洪秀全在天平天國後期,已經深陷於自己創立的那套宗教理論,認為天父自會在關鍵時刻下凡拯救自己與太平天國。更為重要的是,洪秀全已經習慣了土皇帝般的生活,因而不願意再像起義之處那樣,四處飄零,東躲西藏。

事實上,在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時,曾是個銳意進取的人物,而且很能吃苦。為了傳播自己的學說,他曾多次往返於兩廣,翻山越嶺地傳教。在此期間,洪秀全甚至還被強盜打劫,一度靠著乞討過活。

到金田起義時,馮雲山、蕭朝貴、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人,也是一起披荊斬棘,與清軍誓死對抗,一直在戰爭中不斷壯大。也正因如此,太平軍才能攻下南京,並將其改名為天京,作為自己的大本營。

然而,與歷代農民起義一樣,太平天國的領導者們也迅速腐化墮落。除了此前先後戰死的馮雲山和蕭朝貴以外,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幾乎已經完全墮落成了封建官僚,終日爭權奪勢和貪圖享樂,以至於失去了鬥志。

1856年,太平天國發生了令人震驚的天京事變,失去了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等中堅領導,石達開又負氣出走,使得洪秀全更加厭政,躲在天王府內逍遙快活。所以,當李秀成建議洪秀全放棄天京時,自然就遭到了嚴厲的斥責。

不過,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即便太平天國主動放棄天京,也很難在衝破清軍的合圍,早晚還是要陷入被剿滅的窘境的。1864年6月,洪秀全病死,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不久後清軍攻破南京城,太平天國運動遭受殘忍鎮壓,以失敗而告終。


夕陽下的晚楓


1863年12月,天京(南京)已被清軍團團包圍,孤城將破之際,困守天京的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勸天王洪秀全“讓城別走”,從天京撤退,痛陳其中利害,甚至請死於殿前。洪秀全對此十分生氣,怒斥李秀成說:“朕奉上帝聖旨、天兄耶穌聖旨下凡,作天下萬國獨一真主,何懼之有?朕鐵桶江山,爾不扶,有人扶,爾說無兵,朕之天兵多過於水,何懼曾妖(曾國藩)乎?”

忠王李秀成

自從定都南京後,洪秀全就變的奢靡、神經質、昏聵不堪,對於不信他所創立的拜上帝會的人,天王都稱之為“妖”,不信的人,他統統要殺。自從他參加科舉考試第三次落榜後,大病一場,然後做了一場夢,夢中有位老者給了他一把寶劍讓他斬妖除魔。醒來後,他開始自稱是上帝的兒子。在30歲那年(1843年),第四次科舉失敗後,他徹底死了心。科舉走不通,他就以“上帝之子”的身份,“以神之名”準備起事。在那場宏大的史詩般敘事和傳教講述中,他是上帝的兒子,耶穌的弟弟,是來到人間的至高無上的神。


太平天國

1853年定都天京之後,洪秀全就對政事不聞不問,起初,楊秀清沒死之前由楊秀清管著,楊秀清被弄死後,洪秀全開始疑神疑鬼,並大肆委任自己的親信進行管理,但他自己,卻依然躲在深宮中不見人影,在溫柔鄉里呆久了,沉迷在自己“上帝之子”之中,是至高無上的存在。一個人騙別人時間長了,就會連自己都陷在裡面深信不疑。一個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礎上的起義,作為天國的創立者和領導人,洪秀全可能早已陷入神智不清自欺欺人的迷幻世界裡,從1853年到1864年在南京11年時間裡,洪秀全乾的最多的事,就是管理後宮、打女人、寫詩這些沒事瞎忙的日子!


洪秀全畫像

1864年6月1日,困守天京城內的洪秀全,最終在飢餓和疾病交織中去世;他死後一個多月,1864年7月19日,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率領湘軍攻破天京,並展開了大規模的屠殺搶劫,至此,為時14年的太平天國終於隕落。


草堂有春色


我們先不談這個問題本身,先來看看天京被圍之時,洪秀全已經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

洪秀全是金田起義開始,號稱自己是天父之子。這種團結群眾,掀起階級鬥爭的手段,我們就不再討論。但不得不說那個時候的洪秀全是非常有頭腦,有幹勁的。懂得利用宗教手段團結群眾,也善於用人,那時候的楊秀清還沒有野心膨脹,給洪秀全起義助力很大。

太平天國自廣西金田起義以後,根據局勢變化不斷轉移戰場。運動戰打的有聲有色,在湖南損失的蕭朝貴以後居然爆發了巨大的戰鬥力。從湖南打到江蘇,最後居然在南京定都。在這種還沒有完全掌握周邊局勢的情況下,還敢於派出北伐軍打到天津附近。我敢說這種很有魄力的做法,一般人都不會做出來。

但問題是洪秀全進入了南京的天王府以後。沒有的清軍在後的性命之憂,反而妻妾成群,沒有了,經常餓肚子的戰鬥生活,反而瓊漿玉液,錦繡生活。有道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一段時間以後,太平天國經歷了諸多內亂,其有效控制面積範圍不斷縮水。南京城被江南江北大營不斷騷擾,城內的後勤補給不斷被破壞。也就是說城內已經漸漸吃不上飯城破只是早晚之事的情況下,李秀成兩次提出別城而走的建議。對於宅在天王府的洪秀全來說,實在不是一個很好的建議。

習慣了,美女如雲的溫柔鄉。習慣了,錦衣玉食的逍遙生活。跟著並不穩定的太平軍,西邊是如狼似虎的湘軍,東邊是磨槍霍霍地淮軍和常勝軍。也許那個時候的洪秀全已經看破,天下之大,已經沒有我洪秀全可走之路。賴死不如好活!太平天國就隨吾一起而去吧。也許這就是洪秀全的決定。

所以李秀成後來在說什麼洪秀全都不再聽下去。做為一個普通秀才出身的洪秀全來說,我死之後,哪管它洪水滔天。死在還未城破的南京城內,也許就是對洪秀全最好的安排了。


夢圓的金窩


李秀成提出的奇策即是“讓城別走”。

無奈,洪秀全此時閉目塞聽,還反問李秀成天京城外兵將眾多,為何不可解圍?

可是他不知道,當時天京的上游、下游以及大江南北形勝之地已經完全被清軍控制,天京已經成為一座孤城。

雖然南京城外還有大大小小將領統帥的三十萬兵將,但是他們零散地分佈於福建、浙江、皖南等地,且正與清軍處於對壘,無法抽身回援天京。同時,因為洪秀全大肆分封造成的後遺症,天京城內文官多,武將少;老幼多,青壯少;婦女多,男丁少;能夠守城的不足一萬人。而且曾國荃圍困天京已經兩年之久,雨花臺失陷後,天京南門被截斷;江東橋被湘軍奪取,天京西門被封鎖;而七甕橋亦被攻佔,天京東門已被困死。現在,天京城內糧草通道已經完全被斷絕,洪秀全困守天京完全是取死之道。因此,李秀成主張放棄天京,放棄蘇浙,進兵中原地帶,突圍到漢中匯合陳得才,賴文光等部,以圖東山再起!

此時的洪秀全還對城外援軍抱有一線希望。但是他自己也明白,這僅僅是幻想!

早在李秀成西征大敗歸來之際,太平軍所控制的各處城池便接亂不斷地投降,而天京因為城內無糧,所以詔發各路將領領兵赴援解圍天京,諸將多有不從!可以說洪秀全此時已經失去了對南京城外大小將領的控制權,真正是天朝一統四十二里半!常言道:英雄愛江山,也愛美人。洪秀全也在同時吞下他大肆封賜洪姓諸王的苦果,尤其是權力最大的兩位天王胞兄,他們最愛的是將搜刮的民財囤積在高聳入雲的王府中!而反對洪秀全採納“讓城別走”最得力的兩個大臣就是他的兩位好哥哥。因為,他們捨不得萬貫家財,同時也怕他們的醜行被公佈於世。

另外,洪秀全經歷了當初永安建制的讓城別走,當時雖然奔波勞碌,但是太平天國正處於燎原之勢,心裡有奔頭!而此時呢?蘇州被攻陷了,無錫也失守了,吳江也被佔領、杭州也在不久前被攻破!太平天國的疆土是日漸縮小,國勢日漸衰微。他不敢想象自己萬一被俘會如何被清軍虐待、羞辱?而洪秀全進入天王府十一年除了一次被楊秀清逼迫不得已出王府之外,其他時間都是足不出戶。此時的天王無論如何也不想回到當年顛沛流離的日子了,況且年過半百的洪秀全還在渴望有一絲奇蹟發生!

最後,洪秀全因為食用自創的甘露中毒,拒絕服藥,遂即病死!


大福讀史


1863年12月,湘軍攻城戰鬥更加猛烈。天京城內僅有太平軍二萬人,加上城內百姓共二十萬人。糧食問題日益嚴重。而把持天朝大權的洪氏兄弟,竟挨戶查尋,把百姓家糧食及銀子全部搜走,弄得全城怨聲四起,甚至出現餓死人的現象。但守城官兵忠於天王,拼死抗擊敵人。

天京危機,太平軍主要將領李秀成、李世賢、楊輔清、劉官芳、黃文金、汪海洋等,力主天王放棄天京,另作他圖。可洪秀全執意不從。

當時,天國危機四伏,但在其他戰場,太平軍仍有許多作戰部隊,至少不低於三十萬人。以陳得才、賴文光手下還有二十多萬精銳主力,並從漢中發兵,分三路解圍天京。三月進入河南,四月進入湖北,五月進入湖北與安徽交界處。

為陳述利弊,十二月底,李秀成將大軍留在丹陽,僅帶數十將領回天京。

翌日靣奏天王,請求"讓城別走。"他說: "事情緊急了,內少糧草,外救不來,天京不能再守。現只有一條出路,及早放棄天京,御駕親征,取道江西、湖北出中原,與陳得才大軍會合才是上策……"但天王不納。李秀成只得含淚下殿。


楓丹白露211735932


太平天國,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持續14年,戰火遍及18個省,極大打擊了清王朝反動統治勢力,為漢人官僚在清王朝體制內獲取實質權利提供了契機,在客觀上加速了清王朝滅亡的進程。

這麼簡短的一句話裡,包含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的數不清的人命和鮮血。太平天國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他所採用的方式是破壞。

農民階級的侷限性,是小農意識的集中體現,在政治鬥爭中沒有體察到嚴酷性,反而小富即安,稍有業績就沾沾自喜。在太平天國鼎盛時期的1856年,發生了內訌,結果,太平天國盛極而衰,此後,僅僅是維持而已。清王朝越打越強,打了7年後,逐漸逼近南京城。

李秀成在蘇州如坐針氈,部下雖有百萬之眾,但都是為吃口飽飯而從軍的農民,地痞,流氓之流,打順風仗可以,稍一挫折,逃跑那還是好的,弄不好還會陣前譁變,倒戈相向。

蘇州沒有守多久,被李鴻章打下來了。李秀成被洪秀全叫到南京城。李秀成勸說洪秀全放棄南京,突圍出去,集合其他太平軍部隊,徐圖再舉。

洪秀全不聽,執意死守南京,幻想出現奇蹟。清軍破城前一個月,洪秀全病死,被破城後的清軍挫骨揚灰,南京城再次遭受一次浩劫。

李秀成在危難之時,兩次提出建議挽救危局,最終都沒讓洪秀全採納,太平天國就此敗亡。

洪秀全在1864年,已經有50歲了。從40歲開始搬進天王府,他就沒有離開過南京,驕奢淫靡的生活,讓他的身體和精神狀況大不如前。他本就是個落榜秀才,沒有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覺悟,倒是一旦擁有富貴,再難捨棄的家長裡短。一旦離開南京,這些錦衣玉食的生活便不會再有,自己多年不理朝政,他也知道宗教的狂熱經過十多年的鮮血之後,信仰的純潔性早就不比從前。這樣一支沒有信仰,沒有主義的部隊,即使突圍了,再打這種沒有後方支持的遊擊作戰,成算能有多少?

另外一個原因,作為首要分子,洪秀全不可能清朝被赦免,鬥爭的結果必然是以一方的肉體消滅為目標。如果在不利的情形外逃,則洪秀全被手下人反水,捉過去清朝那方,換取一個頂戴,洪秀全連還手的能力都沒有。手下人個個可降,唯獨他不能降。手下人個個可跑,唯獨他跑不了。

腐蝕太平天國心智的,就是打進了南京城,佔據了全國最為富裕的地區。這幫鄉下人,看到了花花綠綠的世界,一下子被驚呆了,自己苦苦追求的一切,不就近在眼前嗎?這與李自成的士兵打進北京城時是一樣的。

腐敗,在進城的那一刻就開始了。

在定都南京後,太平軍組織了西征與北伐。那時太平軍氣勢正盛,楊秀清也是一個不可多得戰略人才,能夠把這些從廣西來的驕兵悍將服從自己。但是,僅僅派了2萬軍隊北伐,而且指示是到了天津就停下來,等總部再派軍支援。結合600年前朱元璋北伐大都,派軍20萬,而且還把最好的將軍都派出去了,同時制定了嚴密的策略而言,此時的太平軍要麼對清軍的戰鬥力極度鄙視,要麼是借刀殺人,把這2萬多老廣西的驕兵悍將給除掉。如果能兩敗俱傷,則是最妙。

不出意外,北伐失利。清政府在短時間的驚慌失措後,開始對天平天國進行了全面戰爭。戰場的失利,讓後方的權力鬥爭陷入了白熱化的階段,發生了內訌的極端事件。

太平天國自定都南京,已經與清政府分庭抗禮,不是普通的流民起義,而是正式掛牌經營的兩個政府,只能存一個。太平天國的首要任務時把自己變成唯一合法的政府,然後追亡逐北。清政府抓到太平軍重要人物,都是處以極刑,毫不留情。這些天國人,對這樣殘酷的政治鬥爭,顯然還不具備革命的徹底性。

到後來,天國上層領導人,深居簡出,已經成為天國體制的寄生階層,天國的事業已經不可救藥了。

一個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礎上的革命,在宗教激情破滅的同時,其本身也就退化成了流寇。作為天國的領導人,洪秀全可能早已陷入了神智不清的自欺欺人的迷幻世界裡,而其他人,因為必須要維護這個體制,也都心照不宣地堅守著,直到這個體制被打的粉碎,自己也屍骨無存。


而知而行的歷史


李秀成其實不負太平天國忠王的稱號,對天平天國可謂忠貞不二,一直到最後一刻讓馬給幼天王。雨花臺大戰後,太平天國實際上已覆滅在際。




在這個時候,李秀成勸洪秀全棄城別走,實際上也是被迫使用最後一計——走為上計。這個時候在這種環境下使用此計,已談不上什麼奇計。讓城別走,只是棄城逃跑的粉飾說法。因為當時只能這樣,否則,城陷身死。


此計雖說已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是仍然遭到洪秀全的反對,並斥責李秀成沒有大將之範,碰到點事情就慌慌張張。洪秀全說:“以前天京也經歷了很多次的劫難都挺過來了,這次也可以。”李秀成說:“這次不同以往,外面已無援兵……”但是,始終無法說服洪秀全離開天京。



那麼,洪秀全昏庸了嗎?李秀成不就是回來解天京之圍的嗎?洪秀全對當時天京所面臨的形勢不瞭解嗎?當然不是。竊以為,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當時洪秀全的健康狀況已非常糟糕,不定哪日便撒手人寰。在這兵荒馬亂之時棄城出走,身體已吃不消了。

2.他對李秀成的猜忌從來沒有改變。說穿了,就是他不相信他的“忠王”。李秀成勸他棄城他走的時候,他認為天京城外有眾多援軍。


3.經過天京十多年的安逸生活,突然又要風餐露宿,過那種提心吊膽的日子,他肯定無法接受。

4.在洪秀全的眼裡,太平天國就是天京,天京就是整個太平天國。只要清兵圍天京,不管外面戰事怎樣發展,不管外面形勢如何,你都必須回援天京。只要保住天京就行。


5.對洪秀全來說,無論天京存亡與否,他都沒有打算東山再起,而是選擇了和天京共存亡,即使死也要死在天京。

6.讓城別走實際上就是走石達開帶兵出走的老路,流動作戰,石達開的十萬人馬敗了,洪仁玕的十幾萬人馬也敗了。但是對於當時的他們來說,出走是唯一的選擇,出走或許能博得一線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