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在太平天国最后时刻,献出一条救命奇计,为何洪秀全不采纳?

dj小周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的擎天柱石之一,自1862年5月陈玉成被俘就义后,李秀成彻底沦为救火队长,在浙江、天京、安徽等地四处救援。无奈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太平天国始终难逃覆灭的命运。1863年底,湘军合围天京,形势万分危急,李秀成从江北返回天京,献出一条救命奇计,可洪秀全并没有采纳,反而对其予以痛斥。为什么洪秀全不采纳这条救命奇计,其中到底有着怎样隐情呢?

挽颓势奈何积重已难返

从1861年9月安庆失陷开始,天京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彻底暴露在湘军眼前。1862年5月,湘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连克芜湖、巢县、和州等地,在雨花台附近扎下营垒。按理来说,天京长期被江南大营围困,这次湘军仅在雨花台扎营,人数也只有区区三万人,见惯了大阵仗的洪秀全应该习以为常才对。可出人意料的是,洪秀全好像感觉到末日即将来临,一日连下三道诏旨,命令正在向上海发起进攻的李秀成率部回援天京。李秀成召集慕王谭绍光、听王陈炳文等人商量对策,决定采取暂避锋芒的策略,将苏福省的粮饷运回天京,与敌对峙,待湘军师老无功,再一鼓荡平。不得不说,李秀成虽然不甚耐战,但对战争局势的掌控还是很到位的。可洪秀全闻奏大怒,派补王莫仕暌携带严诏,督促李秀成回援天京,诏书中赫然出现“若不遵诏,国法难容”的语句,迫使李秀成不得不率部回援。

1862年10月13日,护王陈坤书、堵王黄文金等13位王爷共计三十余万大军从秣陵关和板桥、善桥两路进抵雨花台附近,向湘军曾国荃部发起猛烈进攻。太平军竭尽全力,地面上万枪齐发,炮声隆隆,地底下开掘地道,实施穴地攻城,采用人海战术,日夜不停向湘军营垒发动潮水般的进攻。湘军固守营垒,寸步不让,双方都死伤惨重,可由于控制护城河口的湘军水师源源不断接济铅子火药和粮食衣物,激战43天后,李秀成大军因天气寒冷,没有冬衣御寒,于1862年11月26日下令撤退。

洪秀全闻讯大怒,革除李秀成的王爵,派他渡江向北进军。这招叫做“进北攻南”,是想迫使湘军撤除天京之围,全力救援江北战场。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李秀成渡江后由于缺衣少食,太平军冻死饿死达数万人之多,没能对江北战场形成威胁。1863年11月,李秀成率部返回天京。

献奇计无奈天王拒不纳

天京已被湘军重重围困,雨花台失守,南门被封锁;江东桥失陷,西门已不能行;七瓮桥再失,湘军在东门外修筑长濠;下关江面被湘军水师封锁,天京粮道断绝。李秀成眼看着天京成为一座孤城,心急如焚的他向洪秀全献出一条救命奇计“让城别走,徐图后计”。待在占地广阔,金碧辉煌的天王府内,享受了10年锦衣玉食,妻妾成群生活的洪秀全不愿再过当初那种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行军生活。他痛斥李秀成贪生怕死,称自己是万国独一真主,铁桶般的江山,根本不惧清妖。他还让李秀成自选出路,天国政务交由二哥洪仁达执掌,幼西王萧有和负责颁布谕令。

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不用尔奏,政事不用尔理,尔欲出外去,欲在京,任由於尔。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於水,何惧曾口者乎!尔怕死,便是会死。政事不与尔干,王次兄勇王执掌,幼西王出令,有不遵幼西王令者合朝诛之。——《李秀成自述》

受到洪秀全痛责的李秀成为了表示自己并非贪生怕死之辈,当面向天王请死,以免日后受刑。洪秀全不从,第二天赐下龙袍表示歉意,但依旧拒不采纳李秀成献出的救命奇计。

尽愚忠力保幼主出危城

眼看大势已去的李秀成奏请出京布置防务,洪秀全一开始不准,可随着金华、宁波等地的失陷,局势危急时刻,令李秀成捐助饷银10万,限40天内下苏杭,银不足和过期不返均以国法论处。李秀成出京后先到苏州布置防务,留下爱将慕王谭绍光镇守,随即到常州、丹阳布防,堂弟侍王李侍贤劝他不要返京,李秀成拒绝了堂弟的好意,轻骑返回天京。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死,临终前将长子洪天贵福托付给李秀成,让他好好辅佐幼主。7月19日,湘军挖地道炸塌紫金山龙膊子附近城墙十余丈,天京宣告失陷。

幼天王洪天贵福在阁楼上看到湘军涌入城内,吓得丢下四位妻妾,跑到忠王府求救。李秀成率万余名残部,在城内四处突围,均无法成功。到了夜间乔庄成清军,从城墙缺口处混出了城外。李秀成将胯下战马“漫天雪”让给幼天王,自己胡乱拉了一匹驮运辎重的马充当脚力,出城后与幼天王一行失散。因马匹脚力不济,在城外方山被趁机发战争财的农民抓住,送到湘军萧孚泗营中,就此被俘。

李秀成在危急时刻出献上的救命奇计被洪秀全拒而不纳,主要原因在于过惯了奢侈生活的洪秀全不愿再去过颠沛流离的行军生活;另外还有年龄较大,不愿再折腾的原因。

话又说回来,即使洪秀全能够侥幸逃出天京,大势已去的太平天国也无法再坚持下去了,这就好比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歇后语: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各位看官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者看法吗?


历史茶坊


所谓的救命奇计,不过是李秀成提出的“让城别走”方案,即洪秀全率领天国部队,迅速转移,离开重重包围之中天京城,另寻他地发展,以图将来,为何洪秀全没采纳呢?



1.洪秀全是金田起义的领袖,号称自己是“天父之子”,足见洪秀全非常有头脑,会审时度势,懂得利用宗教手段发起群众,而且也知人善任。

自广西金田起义以后,他不断地转移战场,运动战打得风生水起,屡次三番地让清廷损兵折将,但从湖南打到江苏后,居然在南京定都, 而洪秀全定居南京的天王府以后,再无清军近距离的围追堵截了,纵横驰骋沙场是属下人的事,他性命之忧,于是过起了妻妾成群,灯红酒绿的锦绣生活。



天长日久,他已胸无大志、不思进取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不想离开天京到外面去颠沛流离、出生入死了。

2.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诸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引怨忧,天京事变又失去了杨秀全、韦昌辉,重用自家兄弟导致石达开率部出走,诸多内乱纵生,严重削弱了国力,导致天国有效控制范围不断缩水。

在江南江北大营不断骚扰下,城内的后勤补给被严重削弱,后来渐渐已经吃不上饭了;李秀成两次提出的“让城别走”,对天国的兄弟姐妹是好建议,在运动中发展壮大势力,比坐以待毙强多了,最低能保存一定的实力!


但对于宅在天王府,过惯了颐指气使、养尊处优生活的洪秀全来说,是要他的老命,金田起义后,能征惯战的五王死的死,走的走,自己在美女如云的温柔乡中盘桓已久,跟着已经溃不成军的太平军出逃,难以再有安宁的日子,且五王离去、陈玉成牺牲后,优秀将领也就李秀成了。
此时,天京的西边是久经沙场、如狼似虎的湘军,东边有虎视眈眈的淮军和常胜军;洪秀全知道权衡安危、利弊,自己已经插翅难逃了——他没有卷土重来、东山再起的意思了;哀莫大于心死,再好的计划此时也是对牛弹琴!


希望星晨58298869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李秀成两次提出“让城别走”建议的背景,以及洪秀全的奇葩的私人生活,我们就能明白个中原因了。

“围魏救赵”失败,天京城供给线被断,李秀成第一次提出“让城别走”

当曾国荃开始围困天京后,一开始天京城倒也没有非常恐慌,毕竟,自打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清军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就隔三差五地在天京城边晃荡。因此,在天国高层的讨论中,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尽快赶走这只苍蝇,抓紧时间忙别的事情去”。

可是,在太平军一顿操作后,情势越发紧蹙。李秀成想攻安庆“围魏救赵”,结果因为六安捻军被剿灭而放弃计划,又开始计划东进,往东击破东面敌军,解放出更多部队来天京的方向作战。可是,李秀成发现,当他以忠王名义调拨各军时,各地都说自顾不暇,没办法配合,因此,东进之举迟迟无法进行。李鸿章侦查到了这些信息,建议曾国荃抓紧时间,发展对天京的攻势。曾国荃立马加强攻势!在李秀成回到天京后,湘军几乎已经封锁了天京北面的运输,李秀成几经努力,依然无法阻止湘军切断太平军江北供给线。

此时,天京已经完全成了一座孤城,你既打不破湘军的壁垒,坚守天京又后援不继。

此时,李秀成第一次提出了“让城别走”。理由实在再明显不过,明显得根本称不上什么奇谋妙策了。都城供给断绝,而外援短期内根本组织不足够的解围力量,这种情况下的突围而出,是再明显不过的一个选项了!

可是,洪秀全,居然成了一个完全不说人话的”天王“了,根本不正常地和你探讨什么战守之策,只是强调:老子是奉天父的命令来人间斩杀妖魔的,你说我们现在跑?呸!

最后的努力失败,李秀成摊牌式建议被拒绝,天国命运再无前途

李秀成在遭受拒绝后,迫不得已,只得做最后的挣扎。他决定回归苏杭战场,先抓紧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奇迹,快速取得外线的胜利,然后,再回师救天京。

可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李秀成再也没有机会重振苏浙战场了。”八王叛乱“,献了苏州给李鸿章,李秀成险些被俘,赶紧跑了。

此时,李秀成的弟弟李侍贤,建议哥哥去浙江战场组织力量,等到明年春天,他们哥俩一起去解天京之围。

李秀成拒绝了弟弟的建议,他认识到,此时的太平军已经完全无力解围了,只有天王退出天京,才是太平天国唯一的机会!

在几个忠臣之间详细地策划、讨论后,李秀成向天王做了最后一次”让城别走“的建议,这可以看成是一次摊牌式沟通:臣无能呀,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请天王赶紧转移吧!

洪秀全的回复,也很摊牌:你没办法?我有办法!我去找天父请兵去,天父派天兵天将来,消灭清妖!

李秀成又建议:那天王守天京,我带幼主和二殿下一起出去好不好?

洪秀全依然拒绝。

此时,所有人都知道,太平天国完了

在这次建议失败后,李秀成已经知道没有机会了。

尽管他依然衣不解甲地在前线指挥守城战斗,但是,他知道,天京无论如何守不住了!

李秀成曾经私下和身边的人说:现在天京守不住了,城内也没粮食吃,现在曾国荃在城外设局来收难民,你们找个机会,出去吧!忠王素来有人望,手下人都不忍离开。

太平军残部斗争的失败,说明太平军确实缺乏一个足够威望的精神领袖来统辖

天京城破以后,李秀成带着幼主逃跑,可是幼天王的马很快不行了。李秀成把自己的马给幼天王,自己就近躲避,被捉拿。

幼天王会合干王后,也很快就在没有找到大军的情况下失败。

太平军余部的战斗,持续了一年半。主要由李侍贤和汪海洋领导。他们一度在江西、福建都声势大振。可是,由于各部诸王彼此不服,彼此猜忌。汪海洋甚至刺杀了李侍贤,可见,这些王爷们,不但不能共富贵,此时连共患难都成奢望了。

此时,如果有一个公认的绝对领导人,比如李秀成,能整合各部,那太平军的局面可能都会不一样!

太平军残部一度势大,终因不团结而败

奇葩的天王生活

我们稍微了解一下天王奇葩的生活,就知道他老人家为何打死不肯走了。

不出门的宅男:红秀全自打进了天京城之后,就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天王府。除了早年被杨秀清”天父下凡“召去过一次。

数不清的女人:天王有多少女人,谁也说不清楚。早在金田起义,全体穷得叮当响的时候,就有15个妃子,到了永安城时,有36个女人,后来,幼天王口述,他有88个王娘。

没有太监、全是女人:早先,天王也觉得宫廷里全是美女不妥,想招一些太监,可是,阉割是个技术活,他们尝试阉割80次,死了78个,残了2个。于是,只得放弃了,因此,不管是天王还是幼天王,身边全部是女人!

天王的糜烂,放眼整个封建王朝,也是数一数二了

严苛的宫规:洪秀全对”小天堂“的管理,体现在了对后宫的管理上。他设立了严苛的宫廷规矩,最著名的”十该打“,比如,说话声音大了打,叫你你反应迟钝打,看天王的肩膀以上,该打,等等。

穷奢极欲的天王,和他的统治集团,早已是比清廷更腐败的存在了,这样的组织,即使真的”让城别走“了,又能存续多久呢?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严格来讲,天京变乱之后的太平天国,已然是强弩之末。杨秀清、韦昌辉和秦日纲等元勋死后,翼王石达开也领精兵出走,使得洪秀全不得不提拔一批年轻将领。在洪仁玕主政的同时,军事行动主要由李秀成和陈玉成来主持。

即便清王朝已经严重腐朽,却仍盘根错节,且依靠着曾国藩等人的地方团练来围剿天平天国。比起躲在天王府终日逍遥快活的洪秀全来讲,曾国藩等人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地在谋划镇压太平天国的军事行动。尽管太平军浴血奋战,还是逐渐处于劣势,开始被清军形成了合围之势。

关键时刻,李秀成率先看清了眼前的形势,觉得不能继续驻守天京,而是应该放弃大本营,以避清军锋芒。李秀成的倡议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救命良策,说到底也只是能解燃眉之急罢了。

不过,洪秀全在天平天国后期,已经深陷于自己创立的那套宗教理论,认为天父自会在关键时刻下凡拯救自己与太平天国。更为重要的是,洪秀全已经习惯了土皇帝般的生活,因而不愿意再像起义之处那样,四处飘零,东躲西藏。

事实上,在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时,曾是个锐意进取的人物,而且很能吃苦。为了传播自己的学说,他曾多次往返于两广,翻山越岭地传教。在此期间,洪秀全甚至还被强盗打劫,一度靠着乞讨过活。

到金田起义时,冯云山、萧朝贵、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人,也是一起披荆斩棘,与清军誓死对抗,一直在战争中不断壮大。也正因如此,太平军才能攻下南京,并将其改名为天京,作为自己的大本营。

然而,与历代农民起义一样,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也迅速腐化堕落。除了此前先后战死的冯云山和萧朝贵以外,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几乎已经完全堕落成了封建官僚,终日争权夺势和贪图享乐,以至于失去了斗志。

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天京事变,失去了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等中坚领导,石达开又负气出走,使得洪秀全更加厌政,躲在天王府内逍遥快活。所以,当李秀成建议洪秀全放弃天京时,自然就遭到了严厉的斥责。

不过,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即便太平天国主动放弃天京,也很难在冲破清军的合围,早晚还是要陷入被剿灭的窘境的。1864年6月,洪秀全病死,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不久后清军攻破南京城,太平天国运动遭受残忍镇压,以失败而告终。


夕阳下的晚枫


1863年12月,天京(南京)已被清军团团包围,孤城将破之际,困守天京的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劝天王洪秀全“让城别走”,从天京撤退,痛陈其中利害,甚至请死于殿前。洪秀全对此十分生气,怒斥李秀成说:“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曾国藩)乎?”

忠王李秀成

自从定都南京后,洪秀全就变的奢靡、神经质、昏聩不堪,对于不信他所创立的拜上帝会的人,天王都称之为“妖”,不信的人,他统统要杀。自从他参加科举考试第三次落榜后,大病一场,然后做了一场梦,梦中有位老者给了他一把宝剑让他斩妖除魔。醒来后,他开始自称是上帝的儿子。在30岁那年(1843年),第四次科举失败后,他彻底死了心。科举走不通,他就以“上帝之子”的身份,“以神之名”准备起事。在那场宏大的史诗般叙事和传教讲述中,他是上帝的儿子,耶稣的弟弟,是来到人间的至高无上的神。


太平天国

1853年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就对政事不闻不问,起初,杨秀清没死之前由杨秀清管着,杨秀清被弄死后,洪秀全开始疑神疑鬼,并大肆委任自己的亲信进行管理,但他自己,却依然躲在深宫中不见人影,在温柔乡里呆久了,沉迷在自己“上帝之子”之中,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一个人骗别人时间长了,就会连自己都陷在里面深信不疑。一个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上的起义,作为天国的创立者和领导人,洪秀全可能早已陷入神智不清自欺欺人的迷幻世界里,从1853年到1864年在南京11年时间里,洪秀全干的最多的事,就是管理后宫、打女人、写诗这些没事瞎忙的日子!


洪秀全画像

1864年6月1日,困守天京城内的洪秀全,最终在饥饿和疾病交织中去世;他死后一个多月,1864年7月19日,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领湘军攻破天京,并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抢劫,至此,为时14年的太平天国终于陨落。


草堂有春色


我们先不谈这个问题本身,先来看看天京被围之时,洪秀全已经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洪秀全是金田起义开始,号称自己是天父之子。这种团结群众,掀起阶级斗争的手段,我们就不再讨论。但不得不说那个时候的洪秀全是非常有头脑,有干劲的。懂得利用宗教手段团结群众,也善于用人,那时候的杨秀清还没有野心膨胀,给洪秀全起义助力很大。

太平天国自广西金田起义以后,根据局势变化不断转移战场。运动战打的有声有色,在湖南损失的萧朝贵以后居然爆发了巨大的战斗力。从湖南打到江苏,最后居然在南京定都。在这种还没有完全掌握周边局势的情况下,还敢于派出北伐军打到天津附近。我敢说这种很有魄力的做法,一般人都不会做出来。

但问题是洪秀全进入了南京的天王府以后。没有的清军在后的性命之忧,反而妻妾成群,没有了,经常饿肚子的战斗生活,反而琼浆玉液,锦绣生活。有道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一段时间以后,太平天国经历了诸多内乱,其有效控制面积范围不断缩水。南京城被江南江北大营不断骚扰,城内的后勤补给不断被破坏。也就是说城内已经渐渐吃不上饭城破只是早晚之事的情况下,李秀成两次提出别城而走的建议。对于宅在天王府的洪秀全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习惯了,美女如云的温柔乡。习惯了,锦衣玉食的逍遥生活。跟着并不稳定的太平军,西边是如狼似虎的湘军,东边是磨枪霍霍地淮军和常胜军。也许那个时候的洪秀全已经看破,天下之大,已经没有我洪秀全可走之路。赖死不如好活!太平天国就随吾一起而去吧。也许这就是洪秀全的决定。

所以李秀成后来在说什么洪秀全都不再听下去。做为一个普通秀才出身的洪秀全来说,我死之后,哪管它洪水滔天。死在还未城破的南京城内,也许就是对洪秀全最好的安排了。


梦圆的金窝


李秀成提出的奇策即是“让城别走”。

无奈,洪秀全此时闭目塞听,还反问李秀成天京城外兵将众多,为何不可解围?

可是他不知道,当时天京的上游、下游以及大江南北形胜之地已经完全被清军控制,天京已经成为一座孤城。

虽然南京城外还有大大小小将领统帅的三十万兵将,但是他们零散地分布于福建、浙江、皖南等地,且正与清军处于对垒,无法抽身回援天京。同时,因为洪秀全大肆分封造成的后遗症,天京城内文官多,武将少;老幼多,青壮少;妇女多,男丁少;能够守城的不足一万人。而且曾国荃围困天京已经两年之久,雨花台失陷后,天京南门被截断;江东桥被湘军夺取,天京西门被封锁;而七瓮桥亦被攻占,天京东门已被困死。现在,天京城内粮草通道已经完全被断绝,洪秀全困守天京完全是取死之道。因此,李秀成主张放弃天京,放弃苏浙,进兵中原地带,突围到汉中汇合陈得才,赖文光等部,以图东山再起!

此时的洪秀全还对城外援军抱有一线希望。但是他自己也明白,这仅仅是幻想!

早在李秀成西征大败归来之际,太平军所控制的各处城池便接乱不断地投降,而天京因为城内无粮,所以诏发各路将领领兵赴援解围天京,诸将多有不从!可以说洪秀全此时已经失去了对南京城外大小将领的控制权,真正是天朝一统四十二里半!常言道:英雄爱江山,也爱美人。洪秀全也在同时吞下他大肆封赐洪姓诸王的苦果,尤其是权力最大的两位天王胞兄,他们最爱的是将搜刮的民财囤积在高耸入云的王府中!而反对洪秀全采纳“让城别走”最得力的两个大臣就是他的两位好哥哥。因为,他们舍不得万贯家财,同时也怕他们的丑行被公布于世。

另外,洪秀全经历了当初永安建制的让城别走,当时虽然奔波劳碌,但是太平天国正处于燎原之势,心里有奔头!而此时呢?苏州被攻陷了,无锡也失守了,吴江也被占领、杭州也在不久前被攻破!太平天国的疆土是日渐缩小,国势日渐衰微。他不敢想象自己万一被俘会如何被清军虐待、羞辱?而洪秀全进入天王府十一年除了一次被杨秀清逼迫不得已出王府之外,其他时间都是足不出户。此时的天王无论如何也不想回到当年颠沛流离的日子了,况且年过半百的洪秀全还在渴望有一丝奇迹发生!

最后,洪秀全因为食用自创的甘露中毒,拒绝服药,遂即病死!


大福读史


1863年12月,湘军攻城战斗更加猛烈。天京城内仅有太平军二万人,加上城内百姓共二十万人。粮食问题日益严重。而把持天朝大权的洪氏兄弟,竟挨户查寻,把百姓家粮食及银子全部搜走,弄得全城怨声四起,甚至出现饿死人的现象。但守城官兵忠于天王,拼死抗击敌人。

天京危机,太平军主要将领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刘官芳、黄文金、汪海洋等,力主天王放弃天京,另作他图。可洪秀全执意不从。

当时,天国危机四伏,但在其他战场,太平军仍有许多作战部队,至少不低于三十万人。以陈得才、赖文光手下还有二十多万精锐主力,并从汉中发兵,分三路解围天京。三月进入河南,四月进入湖北,五月进入湖北与安徽交界处。

为陈述利弊,十二月底,李秀成将大军留在丹阳,仅带数十将领回天京。

翌日靣奏天王,请求"让城别走。"他说: "事情紧急了,内少粮草,外救不来,天京不能再守。现只有一条出路,及早放弃天京,御驾亲征,取道江西、湖北出中原,与陈得才大军会合才是上策……"但天王不纳。李秀成只得含泪下殿。


枫丹白露211735932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持续14年,战火遍及18个省,极大打击了清王朝反动统治势力,为汉人官僚在清王朝体制内获取实质权利提供了契机,在客观上加速了清王朝灭亡的进程。

这么简短的一句话里,包含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的数不清的人命和鲜血。太平天国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他所采用的方式是破坏。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小农意识的集中体现,在政治斗争中没有体察到严酷性,反而小富即安,稍有业绩就沾沾自喜。在太平天国鼎盛时期的1856年,发生了内讧,结果,太平天国盛极而衰,此后,仅仅是维持而已。清王朝越打越强,打了7年后,逐渐逼近南京城。

李秀成在苏州如坐针毡,部下虽有百万之众,但都是为吃口饱饭而从军的农民,地痞,流氓之流,打顺风仗可以,稍一挫折,逃跑那还是好的,弄不好还会阵前哗变,倒戈相向。

苏州没有守多久,被李鸿章打下来了。李秀成被洪秀全叫到南京城。李秀成劝说洪秀全放弃南京,突围出去,集合其他太平军部队,徐图再举。

洪秀全不听,执意死守南京,幻想出现奇迹。清军破城前一个月,洪秀全病死,被破城后的清军挫骨扬灰,南京城再次遭受一次浩劫。

李秀成在危难之时,两次提出建议挽救危局,最终都没让洪秀全采纳,太平天国就此败亡。

洪秀全在1864年,已经有50岁了。从40岁开始搬进天王府,他就没有离开过南京,骄奢淫靡的生活,让他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大不如前。他本就是个落榜秀才,没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觉悟,倒是一旦拥有富贵,再难舍弃的家长里短。一旦离开南京,这些锦衣玉食的生活便不会再有,自己多年不理朝政,他也知道宗教的狂热经过十多年的鲜血之后,信仰的纯洁性早就不比从前。这样一支没有信仰,没有主义的部队,即使突围了,再打这种没有后方支持的游击作战,成算能有多少?

另外一个原因,作为首要分子,洪秀全不可能清朝被赦免,斗争的结果必然是以一方的肉体消灭为目标。如果在不利的情形外逃,则洪秀全被手下人反水,捉过去清朝那方,换取一个顶戴,洪秀全连还手的能力都没有。手下人个个可降,唯独他不能降。手下人个个可跑,唯独他跑不了。

腐蚀太平天国心智的,就是打进了南京城,占据了全国最为富裕的地区。这帮乡下人,看到了花花绿绿的世界,一下子被惊呆了,自己苦苦追求的一切,不就近在眼前吗?这与李自成的士兵打进北京城时是一样的。

腐败,在进城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在定都南京后,太平军组织了西征与北伐。那时太平军气势正盛,杨秀清也是一个不可多得战略人才,能够把这些从广西来的骄兵悍将服从自己。但是,仅仅派了2万军队北伐,而且指示是到了天津就停下来,等总部再派军支援。结合600年前朱元璋北伐大都,派军20万,而且还把最好的将军都派出去了,同时制定了严密的策略而言,此时的太平军要么对清军的战斗力极度鄙视,要么是借刀杀人,把这2万多老广西的骄兵悍将给除掉。如果能两败俱伤,则是最妙。

不出意外,北伐失利。清政府在短时间的惊慌失措后,开始对天平天国进行了全面战争。战场的失利,让后方的权力斗争陷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发生了内讧的极端事件。

太平天国自定都南京,已经与清政府分庭抗礼,不是普通的流民起义,而是正式挂牌经营的两个政府,只能存一个。太平天国的首要任务时把自己变成唯一合法的政府,然后追亡逐北。清政府抓到太平军重要人物,都是处以极刑,毫不留情。这些天国人,对这样残酷的政治斗争,显然还不具备革命的彻底性。

到后来,天国上层领导人,深居简出,已经成为天国体制的寄生阶层,天国的事业已经不可救药了。

一个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上的革命,在宗教激情破灭的同时,其本身也就退化成了流寇。作为天国的领导人,洪秀全可能早已陷入了神智不清的自欺欺人的迷幻世界里,而其他人,因为必须要维护这个体制,也都心照不宣地坚守着,直到这个体制被打的粉碎,自己也尸骨无存。


而知而行的历史


李秀成其实不负太平天国忠王的称号,对天平天国可谓忠贞不二,一直到最后一刻让马给幼天王。雨花台大战后,太平天国实际上已覆灭在际。




在这个时候,李秀成劝洪秀全弃城别走,实际上也是被迫使用最后一计——走为上计。这个时候在这种环境下使用此计,已谈不上什么奇计。让城别走,只是弃城逃跑的粉饰说法。因为当时只能这样,否则,城陷身死。


此计虽说已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仍然遭到洪秀全的反对,并斥责李秀成没有大将之范,碰到点事情就慌慌张张。洪秀全说:“以前天京也经历了很多次的劫难都挺过来了,这次也可以。”李秀成说:“这次不同以往,外面已无援兵……”但是,始终无法说服洪秀全离开天京。



那么,洪秀全昏庸了吗?李秀成不就是回来解天京之围的吗?洪秀全对当时天京所面临的形势不了解吗?当然不是。窃以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当时洪秀全的健康状况已非常糟糕,不定哪日便撒手人寰。在这兵荒马乱之时弃城出走,身体已吃不消了。

2.他对李秀成的猜忌从来没有改变。说穿了,就是他不相信他的“忠王”。李秀成劝他弃城他走的时候,他认为天京城外有众多援军。


3.经过天京十多年的安逸生活,突然又要风餐露宿,过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他肯定无法接受。

4.在洪秀全的眼里,太平天国就是天京,天京就是整个太平天国。只要清兵围天京,不管外面战事怎样发展,不管外面形势如何,你都必须回援天京。只要保住天京就行。


5.对洪秀全来说,无论天京存亡与否,他都没有打算东山再起,而是选择了和天京共存亡,即使死也要死在天京。

6.让城别走实际上就是走石达开带兵出走的老路,流动作战,石达开的十万人马败了,洪仁玕的十几万人马也败了。但是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出走是唯一的选择,出走或许能博得一线生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