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黃巢起義最終導致了王朝覆滅,為何清之太平天國卻沒有呢?

宋安之


粗略的說一下拙見。

先說黃巢起義,黃巢起義的時間,是晚唐時期。最主要的是社會大環境。安史之亂後的唐帝國藩鎮林立,基本上都是名義上聽中央的,暗地裡都是想著自保。朝廷之內宦官把持朝政,甚至可以廢立皇帝。可以說李唐宗室基本成了傀儡。

而黃巢這面,聲勢浩大,又有王仙芝,朱溫等一干猛人。他從南到北從北到南席捲了半個唐帝國一度佔領唐帝國首都長安。給名存實亡的中央政府重重一擊。為了平黃巢,中央只能仰仗各路節度使,還有外族組裝(沙陀人)。最後若不是朱溫被自己人賣了,降了唐朝,不知道還要打到什麼時候。

黃巢起義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太平天國運動,那是清帝國雖然江河日下,但是實力還擺在那裡,沒有割據勢力,中央對下層社會還有較強的控制力。再說太平天國不得人心,自己一味作死,領導階層目光短淺,有點勢力後就開始內鬥。

太平天國對於清帝國來說只是一些硬傷並沒有傷及要害。而隨著國門的進一步洞開,西方的新思想的傳播才慢慢吞噬著帝國統治的基礎。才有了革命黨人武昌的一聲槍響。

最主要的是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社會結構矛盾的不同,造成了你所說的不同結局。。謝謝!!一點拙見


錦繡時代


因為晚清的時候,太平天國雖然對清朝造成了巨大的衝擊。但是大清還可以向洋人去借錢以維持朝廷的運作。那個時候朝廷有一個重要的財政來源就是關稅。大清可以此為抵押去借錢。唐朝可就沒這個條件了。唐朝自始至終就沒有建立起一套完備的財政體系。你要丈量全國土地,然後從土地開始徵稅。這項工作唐朝做得很差,稅基很小。正經的稅收途徑來錢比較小,於是從其他各個方面開始找補。安史之亂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給節度使放權過大。反過來說,是因為中央財政負擔不起地方的開支,所以給了個政策,讓節度使們自己去解決收入來源。到了晚唐的時候,黃巢起義的發生,就是讓這個快倒的房子被踹了一腳,到了。

從古今中外的歷史來看,很多帝國的滅亡最終是財政體系的崩潰。

明朝的滅亡很大程度是因為賦稅過重,引發農民起義。如果你看到的是現代國家,比如說英國。一旦發生戰爭就會需要大量的財政開支支持戰爭。錢從哪裡來?不需要增加賦稅,官逼民反。英國的做法就是發國債。然後按以後的稅收慢慢還債。就好比是分期付款一樣。一次性舉大量的債,然後分期還債。這個現在看來特別普通的現象,在歷史上延續了多少國家政權的生命。

不得不感嘆現代金融的偉大!現代金融更是把現金流這個玩意兒發揮到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地步。

我記得以前人們說為什麼蘇寧國美的利潤率低,還不斷的擴張。就是他們不斷的開店,就是為了賺取現金流。而這個現金流的成本是很低的。他們拿這些錢去投入到收益率更高的項目上去。


春眠秋夢


黃巢起義的爆發,主要是由於大唐帝國面臨前所未有的內憂外患,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當人們沒有辦法繼續生存下去了,為了生存,才被逼無奈,爆發了黃巢起義。

而大清帝國時期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是野心家,邪教分子,有計劃,有預謀的非法奪權行動,並不是由於大清帝國已經腐朽沒落到了極點,人民的生活沒有辦法繼續維持下去了,相反,大清帝國在當時仍然還是世界上無比強大的國家。


瀋陽楊藝


細節不想多說,唐自安史之亂後,中央集權已旁落,造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加上後期宦官專權,外戚亂政,皇權已名存實亡,加上農民起義,各地方武裝都隔岸觀火,恨不得朝庭滅亡,最終唐政權在風雨飄搖中壽終正寢。而在太平軍起義時,請政府還是一個集權統一的政權,各地軍政大權還掌控在朝庭手中,再加上曾李等漢臣甘做奴才,不敢心生二心,朝庭給個高官厚祿他們也就安份守紀了。大平軍滅後滿清統治還是穩固的,中國還沒有出現能有挑戰滿清朝庭的勢力,只是隨著時勢發展,漢人地方勢力逐漸發展壯大,而滿清政府也被慈禧太后糟蹋得不成樣子了,革命軍不懈鬥爭,給了它致命一擊,才徹底推翻了腐朽昏暗的滿清王朝。


逸156775599


叛軍很多,黃巢只是第一支,結果自己的手下大將朱溫投唐,把黃巢消滅掉了,其它叛軍各路也在逐漸勢微,唐朝後期外患內亂,外患本可以逐漸平定,但內部太監專權,最後宰相出了一個餿主意,請朱溫進京來消滅太監,結果被朱溫把太監和皇帝一起滅了。垮臺原因跟三國的董卓進京比較像。清朝的權力中心並沒有出現問題,太平天國和各路叛軍的數量也沒法比。。。既然提到了董卓朱溫就聯想到袁崇煥,發兩句無關主題的牢騷,後面明朝的袁崇煥進京是不可能讓進的了。再一個安外必先攘內說得也很有道理。


表哥如此多情


也沒多久就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