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國時期的著名人士,都會在220年左右大規模去世?

在三國演義當中,若是印象深刻的讀者,都會記得,整本三國從關羽之死後,就再也沒有了魅力。或者說,在關羽死後,整個三國就有著不少名將也一起,逐漸退出了戰爭的舞臺。戰爭也逐漸轉向邊境,內容開始向國家的治理傾斜。

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那些我們所熟悉的名將們,也在這段時間內結束了他們的人生。比如說在魏國方面,曹操的夏侯兄弟,五子良將中的三位,還有曹家的不少名人,都相繼去世。而蜀漢方面,劉關張和五虎上將的兩位,也結束了他們的一生。孫吳方面裡,那些孫權的老部下,也落下了帷幕。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原因主要有三點。

為什麼三國時期的著名人士,都會在220年左右大規模去世?

第一點:他們自然生老病死

在廣義上來說,三國正式開始,是在184年黃巾起義的時候。而我們所熟悉的三國曆史,也正是這段時間。在這段時間中,劉關張三兄弟,已經將近三十歲了。曹操只比劉備年輕一點,而最年輕的孫權,這個時候還算個孩子,挑大樑的還是孫堅和稍顯年輕的孫策。

要知道,在古代的環境下,一般人能夠活到五六十歲就算是長壽了。更何況當時的東漢亂世呢?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在晉朝建立之後,統計過三國這段時期究竟有了多大的犧牲,而從《漢史》的數據來看,晉朝建立的人數,不到漢朝末期的十分之一。

因此可見,這段時間的戰爭,究竟有多麼殘酷了。而我們熟知的老一輩名將們,以劉關張為首,到220年的時候,早就是平均五六十歲了,這在漢朝亂世,也算是相當長壽的了。

為什麼三國時期的著名人士,都會在220年左右大規模去世?

第二點:這段時期內,戰爭不斷

這一點其實就很巧合了,220年這個時間點其實是很關鍵的一年,在219年,劉備如願以償打下了漢中,在第二年正式稱王。而曹操也在數年後,建立了魏國。

而在220年,關羽為了響應漢中之戰,發起了三國史上,最為重要的戰役之一——襄樊之戰。然而這場戰,關羽被孫吳背叛,最後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可以說這一年內,不少戰爭,都奠定了此後數十年三國的局勢。

為什麼三國時期的著名人士,都會在220年左右大規模去世?

而在這幾年中,三國的將領,又出現了什麼情況呢?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夏侯淵被陣斬於定軍山,數年後曹操因為頭風的問題去世,夏侯惇也隨著而去,于禁被曹丕羞辱而選擇自己了斷。龐德在襄樊一戰中,被關羽斬殺。樂進等有名的大將,更是因為疾病而提前離去。

蜀國方面,關羽敗走麥城,與之一起被孫吳抓獲的,還有自己的兒子關平。親信周倉等人,見到關羽被害,於是選擇了自殺。劉封,還有馬良等無數良將,也在此後的夷陵之戰當中死去。

自此,蜀漢的二代良才們幾乎大受損失,蜀漢開始走了下坡路,到最後軍事的人才,只有姜維和諸葛亮等人可以勝任。就連損失最小的孫吳,也因為戰爭的緣故,失去了自己的大都督呂蒙。

為什麼三國時期的著名人士,都會在220年左右大規模去世?

第三點,在204年到220年,中原各地曾經爆發過嚴重的瘟疫

根據《傷寒雜病論》中,東漢神醫張仲景的描述,當時不到十年的時間,自己的家族親戚,就從兩百多人,到最後不到五十人,死去的人有將近三分之二。

要知道,這可是張仲景的家族,無論是衛生環境還是方法上,都是要比其他人好上不少的。就連他們都遭到了這種重創,更何況是當時其他的人呢?曹操在他的《蒿里行》中就曾經寫到,白骨暴露在野外,百里內都聽不到雞的叫聲,活下來的人不到百分之一。

可見瘟疫流傳之廣,影響之深。就連士族當中出名的建安七子裡,也有四個人因瘟疫而死,其中還有著曹操非常欣賞的陳琳。

為什麼三國時期的著名人士,都會在220年左右大規模去世?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曹操病死的這一年,魏國建立的這一年,正好是瘟疫流傳最廣的一年。根據《後漢書》記載,洛陽城內,將近一半的人口因為染病而死。到最後抑制住瘟疫的,不是藥物也不是措施,而是因為人們束手無策,只好等待死亡,到最後無人可以感染了,瘟疫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若是翻閱史料,就會發現,在這段時間之內,其實有不少將領,都是因為染病而離世的。很有可能,就是感染了瘟疫。

為什麼三國時期的著名人士,都會在220年左右大規模去世?

因此,從這三點原因來看,在220年,三國的老一輩名將們接連謝幕,其實算是時代的趨勢,也算是一個必然的發展吧。

參考資料:《後漢書》《蒿里行》《傷寒雜病論》《三國志》《漢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