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許多家庭父子關係不好、婆媳不和,這是為了什麼呢?

第三篇《弟子規》入則孝與家庭矛盾之二

農村許多家庭父子關係不好、婆媳不和,這是為了什麼呢?這多數是因為為人子女沒有做到子女的本分,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子女的本分,而使家庭和睦而又幸福呢?我們來看看《弟子規》與家庭矛盾的關係。

農村許多家庭父子關係不好、婆媳不和,這是為了什麼呢?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縱然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最好是和長輩打個招呼,徵求一下意見,不要擅自做主,否則,有損於為人子女的本分,就“子道虧”了,虧得是什麼?就是為人子女的本分。

比如我的父母,經歷過吃麥苗、啃樹皮的年代,現在雖然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老人卻一直保留節儉的習慣,很多破舊的衣物、鞋子、縫紉機、軍用水壺等等,堆在現在的家中實在格格不入,有一次我想把家裡沒用的東西都丟掉,還好我沒有擅自做主,請示了父親,父親把我訓斥一通:“軍用大衣、軍用水壺是我當11年志願軍的見證,破舊的縫紉機是你母親當年的摯愛,你怎麼可能嫌它們破呢?”如果,我擅自做主丟掉它們,父母該有多傷心。所以,凡事與父母商量,不要擅自做主,自然孝在其中了。

農村許多家庭父子關係不好、婆媳不和,這是為了什麼呢?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古時,都是大家族,祖孫幾代同住一個大院,許多財物都是公用的,所以,東西再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起來佔為己有,否則,容易造成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今天你拿回家一個苕把,明天他拿一個大盆,久而久之,家庭必然發生大矛盾,由此,父母該有多傷心啊!讓父母傷心的子女就是不孝。

現在都是小家庭了,這種事就不常見了,但是,有些孩子從小喜歡拿父母零花錢,想拿一塊兩塊,哎!沒被發現,再拿個三十五十,還沒被發現,最後三百五百越偷越多,偷自家的不過癮,鄰居家也敢偷。對,有人可能會說小時候年幼不懂事。那好,長大後參加工作了該懂事了吧?公司的東西竟然悄悄往家裡面拿,公共財務也敢據為己有,這樣的人真給父母臉上摸黑,太讓父母傷心了!

農村許多家庭父子關係不好、婆媳不和,這是為了什麼呢?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長輩們所喜好的,做子女的就應該盡力的去做到。父母長輩們所反感的、厭惡的事情,就應該儘快把它去放棄掉。

孝,上老下子,今天的長輩是昨天的小輩,今天的小輩就是將來的長輩,小輩不尊重長輩,你又能指望你成為長輩後,你的小輩會尊重您呢?尊重是孝的基本要求。

漢末“懷橘遺親”的故事,陸績自幼有才華,六歲時拜見袁術,袁術請他吃當時極為珍貴橘子。他卻留給母親,因為母親就愛吃橘子。還有東漢時期“毛義捧檄慰母心”的故事,都是做到了“親所好,力為具。”大家都可以讀讀。

如今,父母希望你努力學習考個好大學,你做到了,這就是孝;父母希望誠實守信努力工作,你做到了,這就是孝;當然,父母不希望你打架鬥毆、不希望你好吃懶做、不希望你吃喝嫖賭,您都能謹慎為之,從不觸碰,你做到了,這就是孝。

農村許多家庭父子關係不好、婆媳不和,這是為了什麼呢?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古話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父母給的皮膚、頭髮、身體,如果有所損傷那是不孝,所以古人都不理髮。如果女孩子送你的禮物有幾根頭髮,那你應該把她娶來,頭髮都給你了,證明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古有曹操割發代首的故事,都證明古人把‘身體髮膚’看的很重。

你看看現在的人,一不開心就割腕自殺、就跳樓自殺、再者,一身紋身、或是整容都整的面目全非了都,父母知道,能不傷心?

如果一個人品德有汙染,盜竊、賭博、不務正業,這是讓父母羞恥的事情。有這樣的孩子,父母都沒臉見左鄰右舍。

農村許多家庭父子關係不好、婆媳不和,這是為了什麼呢?


有朋友會說,父母就沒有過錯嗎?父母有了過錯我們該怎麼辦?請接著與表哥一起探討農村家庭矛盾與《弟子規》之入則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