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元亡宋的漢將張弘範比起我們常痛罵的吳三桂,其實更無恥

在1127年靖康之恥後,僥倖逃過一劫的趙構跑到南方建立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至此雖然終年羸弱被各種勢力欺負,但也支撐了152年。到了1279,當所有的努力都無濟於事後,在崖山這個地方,陸秀夫負帝跳海,南宋就此滅亡。而在此戰擊滅南宋的人,名叫張弘範。由於他滅亡了南宋,因此意氣風發,為了紀念這一輝煌時刻,他叫人拿來一塊石板,上書:"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本來封建王朝的興衰就是歷史規律,時間到了也就開始收攤,而叫人收攤的人拽也沒啥,但問題是張弘範的身份比較特殊,因為他是漢人。

助元亡宋的漢將張弘範比起我們常痛罵的吳三桂,其實更無恥

漢人在漢族危難之際不幫忙就算了,但還跑去幫助異族來滅亡自己同族建立起來的政權,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因此對於這種人,人們都給他們安上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做:漢奸。因此在元朝滅亡明朝興起的時候,明朝有一個秀才就在:"鎮國大將軍張弘範"這幾個字前面加了一個"宋"字。於是這塊石板就成了:"宋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這其中的侮辱意味,真可謂不言而喻了。但估計這個明朝秀才不知道的是,他本來惡趣味的刻上這麼一個字是為了侮辱張弘範的,但沒想到最後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侮辱了自己所在的明朝。


助元亡宋的漢將張弘範比起我們常痛罵的吳三桂,其實更無恥

1662年,迫於吳三桂兵臨城下的壓力,緬甸王為了不引火燒身,於是把逃到他那裡的明朝永曆給綁了給送了回來。農曆6月1日,吳三桂不顧清順治皇帝把永曆送往北京的要求,在昆明將永曆絞殺,明朝實亡於此時。雖然吳三桂殺了永曆帝,雖然他也意氣風發,雖然他也志得意滿,但他好像比張弘範要點面子,沒有搬來一塊石頭然後上刻:明將吳三桂滅明於此。但即便沒有刻字,但吳三桂滅明的事實,那是一點都假不起來。就如同我們玩朝代遊戲就一品官老爺和麻雀飛青天這兩款最真最實一樣真實。


助元亡宋的漢將張弘範比起我們常痛罵的吳三桂,其實更無恥

雖然從這裡我們看著好像吳三桂顯得比較內斂比較知恥。但在歷史上,吳三桂的名聲卻比張弘範的名聲要差太多,那為何同樣是漢人滅了漢人建立的王朝都是大逆不道,為何張弘範卻罵的人少?其實道理很簡單,一來張弘範非宋地之人,也未食宋君俸祿。張弘範是今保定市人,在兩宋朝屬於燕雲十六州人士,而兩宋終極一生也未嘗實際控制過這一地區,而且自打唐朝滅亡之後幾百年間,這塊地一直屬於外族控制的勢力範圍,當地人已經對宋朝沒有了認同感了歸屬感,也沒受過宋朝恩惠,張弘範生時,屬地已經是元朝控制多年,所以對於宋朝,滅了就滅了,後人也能理解。


助元亡宋的漢將張弘範比起我們常痛罵的吳三桂,其實更無恥

而吳三桂就不一樣了,吳三桂出生在遼寧綏中,他的父親吳襄是遼東總兵,他的舅舅祖大壽是遼東軍總兵官,因此吳三桂不僅僅簡簡單單就是一個明朝屬民,更嚴重的是他出身明朝將門世家,食明君俸祿。既然是明之臣,食之俸祿就應該做忠君之事,但很顯然他並沒有,反而在關鍵時刻裡投降異族,引清兵入關,成了清軍最為得力的馬前卒架前狗,更是無視世家受明君恩惠,反而殘殺明朝國君,如此不忠不孝不義之人,名聲差也是理所當然了。


助元亡宋的漢將張弘範比起我們常痛罵的吳三桂,其實更無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