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在山崖刻下一行字以示其功績,後人加了一個字結果遺臭萬年

中國的文字蘊含無窮的魅力,多一個字或是少一個字便能讀出截然相反的意思,即便是同樣的幾個字,用不同的語氣讀出來也不盡相同。若是說這個世界上什麼力量最強大,那麼非中國文字莫屬。文字有如子彈,神槍手一顆子彈可以消滅一個敵人;文字有如劍刃,高手劍客可以封喉。

將軍在山崖刻下一行字以示其功績,後人加了一個字結果遺臭萬年

在中古歷史上,一些偽君子為了歌功頌德,往往會立碑樹傳。比如,廣東新會縣有座大山名崖山,山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有一行顯眼的大字:“張弘範滅宋朝於此”。說起崖山,熟悉歷史的讀者都知道,這個地方在南宋末年時曾上演了一幕悲慘大劇。

南宋末年,蒙古大軍南下,丞相陸秀夫和太傅張世傑攜幼帝宋端宗一行逃到崖山,準備做最後一搏。降元之將張鴻範率軍追趕至崖山,與宋軍交戰,最終陸秀夫揹著幼帝跳入大海,趙宋王朝宣告滅亡。為了紀念這一不世之功,張弘範在崖山懸崖之上,刻下了這一行大字以示永垂不朽。

將軍在山崖刻下一行字以示其功績,後人加了一個字結果遺臭萬年

張弘範本是漢人,卻為漢賊,虧得他得意洋洋。在其後的百餘年時間中,這行銘恥辱的大字一直刻在山崖之上,警醒著後人。終於,有人忍不住了。明宣宗時著名的思想家、書法家陳獻章見了以後,便手寫一個“宋”字讓石匠刻在大石之上,變為:宋張弘範滅宋於此。

平常一個字,本身並無褒貶色彩,但放在此處卻鏗鏘有力,具備攝人心魂的力量。張弘範的“豐功偉績”真的全被這個字給徹底抹殺了。所謂“奇勳偉烈張弘範,不是胡兒是漢奸。”要是沒加上這個“宋”字,張就好比在封神榜上,而加了“宋”字以後,就被牢牢地釘在恥辱柱上了。

將軍在山崖刻下一行字以示其功績,後人加了一個字結果遺臭萬年

同樣也是一個字,讓明末清初的文人領袖錢謙益被世人唾罵。錢謙益作為兩朝文壇領袖,卻被歷史學家吳晗先生如此評價:“年輕是浪子,中年是熱中的政客,晚年是投滿的漢奸;居鄉是土豪劣紳,在朝是貪官汙吏。”就這麼一個人,卻自戴高帽,在其門楣上大書:“皇恩似海,臣節如山。”

後人對此深不以為然,於是便有人在上下句中各加了一個字:“皇恩似海矣!臣節如山乎?”“矣”和“乎”在中國文字中本是虛字,並無多大意思,可用在錢謙益這個門聯上,卻顯示出了極大的殺傷力,一字之差,讓錢謙益的形象轟然倒地。

將軍在山崖刻下一行字以示其功績,後人加了一個字結果遺臭萬年

自古以來,文人手中的那支筆可興邦也可喪邦,對於封建官僚來說,文人們無法與之抗爭之時,便會拿出致命武器與之對抗。宋太祖趙匡胤建國後,在全國各地的衙門上親題了一副對聯,曰:“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正是有了這副對聯,讓官員們每天上班都觸目驚心,好像是一個咒語一般,天天念著。可是時間一久,大家都習以為常了,尸位素餐的官員們俸祿照拿,活卻不幹,百姓越來越苦,他們卻越撈越多。手上有了民脂民膏,欺負了上天又能奈我何?

為了表示不滿,有人便在這四句話上加了一些料,改為:“爾俸爾祿,只是不足;民脂民膏,誰吃誰肥;下民易虐,來的便著;上天難欺,他又怎樣?”

將軍在山崖刻下一行字以示其功績,後人加了一個字結果遺臭萬年

晚清時期,貪官遍地,可就有人拿著銀子又想邀清名。在各地的府、州、縣衙門中都寫下了:“愛民若子,執法如山。”可實際上卻是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你錢多理就多,你錢少理就少。久而久之,人們便對這句話進行了深加工。所謂“愛民若子”,就是“金子銀子皆吾子也”;所謂的“執法如山”,就是“錢山靠山其為山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