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唯一明代古堡,為防禦倭寇入侵而建,居民都是戍邊將士後人


對飽經歲月洗禮的古城總有些執念,喜歡準尋那些不甚出名,並不過於商業化的古城,沒有喧鬧的商業街,沒有熙熙攘攘的人流,有的只是古舊的建築、蜿蜒的街巷,悠閒的居民,可惜這樣的地方在北方尤其北京周邊真是鳳毛麟角,偶然在京郊發現一個古代衛戍要塞名叫遙橋古堡,古樸寧靜,安逸悠閒,算是繁華都市邊一處未被打擾的所在。

這座隱秘在深山中的神秘古堡,位於密雲新城子鄉山林之中,建於明萬曆年間,曾是戍守邊關的古代兵營,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北京周邊唯一一座保存較完好的明代軍事堡壘。當時正值倭寇對明王朝騷擾的高峰期,抗倭名將戚繼光鎮守薊州,曾多次要求完善戍邊長城,他的手下河間營中軍官董煒等人因此在戰略要地修建了的古堡原型。

整個古堡東西長123米,南北寬102米,整個城堡呈梯形。高約7米、頂部寬達4米的城堡牆體,基本上都是用很大的石頭砌成,堅固無比,這也使得整座城堡看起來也更像是一座小型的古城。但我們古時候凡是叫做“城”的,城牆上必須開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城門,而遙橋古堡只在南牆正中開設了一個城門,於是只能叫“堡”。而“遙橋”,據說是“搖橋”的諧音,因為這裡原先有過一座搖晃的橋。


來到遙橋古堡,會折服於當年擇址的精妙,這個地勢隱蔽的兵營完全滿足了當時的戰略需求。它以雲岫谷山羊精樓為耳目,與司馬臺以東至曹家路一帶的長城敵樓遙相呼應。可以想象,當敵情出現,山羊精樓上值勤的哨兵馬上點起狼煙將報警信號傳到這裡,衛戍官兵可以在第一時間集結起隊伍,迅速增援曹家路以西的長城沿線,並與曹家路、黑谷關、吉家營形成進可攻退可守的防禦體系。

古堡唯一的城門和門口歷經風雨的石獅子都透著一份神秘的滄桑古韻。保存完好的城牆,四角曾經有放哨用的角樓,不過比較可惜的是,現在角樓已經無跡可尋了。沿著堡內測的馬道,可以爬到城牆之上。4米寬的城牆上寬闊而平坦,站在這裡不禁遙想起當年的狼煙滾滾和厲兵秣馬,撫今追昔,感受到一份崢嶸歲月的滄桑。

穿過斑駁的城門,好像就能穿越到另一個時間和空間裡去了,厚重古堡城牆之內的“遙橋峪村”四面環山古香古色,一條並不寬闊的主街旁,整齊排列著幾排典型的北方農家平房,遠處青山如黛,,遠離塵世喧囂,雖稱不上世外桃源,但也有幾分田園牧歌的感覺。


堡內大概居住著大約50戶人家,據說都是當年戍邊官兵的後代,老人在舊跡斑斑的青石路旁用大鍋煮著噴香的羊肉,父母帶著孩子去水庫邊捉蜻蜓,彷彿回到八十年代日柴米油鹽的舊時光。當地人熱情好客的態度讓我懷念,面對陌生人也十分親切自然,毫無生疏感。

走累了停下腳步,抬頭遠望,青山若隱若現。隨意推門看看一戶破舊的小院民居,陽光正好,窗外晾曬著自家的青菜果蔬,老奶奶不停招呼我們進屋喝水,弄得大家有點不好意思。當地人早已習慣這裡的緩慢和質樸,覺得這就是生活的原味,而對久居都市的人則是久違的安心。

時間緩緩流淌,街巷異常寧靜。當地人雖然也開了幾家客棧,但看不見摩肩接踵的人群,聽不到商家吆喝叫賣的聲音,一派閒適清秀,古堡對遊人完全免費,如夢一般的歲月,讓人不禁想在這裡多停留一刻。


不遠處的遙橋峪水庫風景如畫,碧潭、紅石、飛瀑,每個季節都有著不一樣的魅力,空氣清新,是天然大氧吧,現在已成為著名的療養勝地,不少名人明星都曾經在此居住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