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老子无欲无求中的进退之道,一生无大灾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老子无欲无求中的进退之道,一生无大灾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句古话如今非常有名,很多人都将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装裱悬挂在办公室及家里,古典和儒雅的气氛立刻就营造起来。

这句话的意思,通俗地说就是:做人做事要像水一样,至柔至刚,能够渗透、泽溉万物,却不求回报,能够承载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功。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全篇极为推崇“水”的品质,认为水的属性和老子说的天地间的“道”一样。如果能够弄懂“水”的德性,并且像水一样行事,便无所不能。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老子无欲无求中的进退之道,一生无大灾

古人的智慧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要用一生去体会,却很少有人能够悟透,而悟透的人,一般都是成就大事的肱股之臣、圣人、大商。

作为今人,老子的《道德经》晦涩难懂,“源易缘”今天就带大家解读一下这8个字蕴藏的智慧。给自己的人生照亮一盏智慧的明灯,用好了,修身、齐家、治国齐天下,都不在话下。

老子的“道”,非常强调一点,即“不争”、“无欲”。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老子无欲无求中的进退之道,一生无大灾

老子说,水的德性接近于“至道”,即最高级的道德,而水的德性体现在不争、包容、无欲。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竞争心,没有虚荣心、嫉妒心和攀比心。

很多人据此认为,修老子的道就是要心内放下一切,无所作为。其实这和老子的“道”大相径庭:老子的无为,不是没有作为的意思,而是用至善成就大作为,这正是老子辩证法的厉害之处。

看《道德经》第8章:“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老子无欲无求中的进退之道,一生无大灾

在这章里,老子讲述了人生在世,竞争的辩证法。

竞争、优胜劣汰,永远是世界的主题,甚至,人类也是在“我要比你强”的攀比思想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所谓“更高、更强、更快”,不仅是竞技体育的精神,更是人类发展的驱动力。

那么,老子真的让人只追求清静无为吗?不是,他是教人在竞争中先成就别人,成就万人、万物,最终成就自己。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老子无欲无求中的进退之道,一生无大灾

比如老子的一生都在教化人们做善事,止兵戈,发展出《道德经》化育后人,他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利益,没有向人民要供养费,没有向官府要俸禄,只身骑着一头毛驴游荡四方,用思想化解人们心中的不平和苦楚,最终又骑着毛驴去到终南山中,终成大道。

试问,老子的千古流芳,世间还有几人,论彪炳史册,古今中外,几人能比。

比如任正非开创华为,目的就是要把中国的企业做成世界品牌,让科技为国争光,为此任正非及华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老子无欲无求中的进退之道,一生无大灾

而如今,华为5G技术及一系列通信技术在国际上遥遥领先,不仅为国争得了利益,为百姓提供了便利,同时华为也赚得盆满钵满。

从此可以看出,能真正做到“水利万物而不争”的人,都是有远大理想的人,也是真正能成大事的人。

相比之下,狭隘的竞争观念,在老子的“不争是争”中,被秒得渣都不剩。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老子无欲无求中的进退之道,一生无大灾

而且,像老子一样的不争中,因为没有狭隘欲望,因此行的是正道,能够得到民心,因此一生不容易遇到大灾大难,即使遇到,也会因为百姓的支持,而化为无恙。

这就是老子的智慧,也是西方人永远不能真正读懂中国人的地方。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订阅专栏,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