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好人:上善若水

三毛钱,在今天可能做不了多少事,但10 万元钱,却可以救助160 个失学儿童,10 万元钱是阿里木卖30 万羊肉串的利润。

对于我们而言,只要有善心,仅仅挥一下手、或者打一个电话,可能就不会有" 小悦悦" 那样的悲剧!

因为有一颗善心,冯玉祥在直奉大战期间曾救助了一位面临死亡的农村小姑娘,可就是因为这不经意间的一个善举,不但让他在直奉大战中赢得了先机,还让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打败了中国的第一支坦克部队。

世界上最早的坦克是英国人发明的,1916 年9 月15 日,英国首批六十辆坦克投入了索姆河战役,立即就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从此,坦克就被誉为" 陆战之王" 。

中国的第一支坦克部队是由张作霖组建的,他在1926 年年初耗资300 万银元,从法国人手中购入的了六辆坦克,虽然仅有六辆,但已经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装甲部队了。

在1926 年的直奉大战期间,张作霖的坦克部队-- 虽然仅有六辆,就让冯玉祥的部队节节败退!

1926 年8 月,张作霖挥师南下,直逼北平。驻守北平的,是冯玉祥的国民军。双方军队在居庸关一带拉开了阵势,形势一触即发。

8 月7 日,战斗一打响了。张作霖坦克的威力一下子就显露了出来。登山渡水,如履平地,而且枪炮不惧。尽管冯玉祥做了周密部署,国民军依然节节败退,损失惨重。短短三天,国民军就战死4000 多人,丢失了建平、赤峰等广大地区。

8 月11 日,张作霖发起了总攻,他要一举拿下居庸关。

张作霖指挥六辆坦克,排成一个方阵,发起了冲锋。大批士兵如蚂蚁一般,密密麻麻地跟在坦克身后。冯玉祥的国民军凭借山势险要,苦苦支撑,死战不退。

临近中午,一辆坦克冲动了国民军的阵地前,坦克上的机枪肆虐地喷吐着火舌。国民军的士兵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了。眼看阵地就要丢失,正在这危急时刻,山石后面突然跳出来一个人,只见他敏捷的跃下山石,几步跃到坦克侧翼。

那是坦克火力的盲点,那人举起猎枪," 砰" 的一声响,猎枪中的散弹四散溅出。有不少散弹窜进了坦克的了望孔。紧接着,那坦克摇头摆尾地乱窜了几步,就窝在那里不动了。

见这情景,冯玉祥的国民军爆发了一阵欢呼。这时,又有一人也从山石后面跳了出来,只见他手中抱着五六管猎枪。他一边把猎枪分发给士兵,一边说:" 坦克的了望孔小,只有猎枪的散弹可以对付-----"

接下来,战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张作霖的坦克肆无忌惮冲在前面,把掩护坦克的士兵远远抛在身后。坦克只要一冲上来,那两个人就蹿到坦克的火力盲点上,用猎枪朝着了望孔向坦克内部射击。

做个好人:上善若水

不一会儿夫夫,张作霖的六辆坦克,就报销了四辆。余下两辆一见情况不妙,掉头就跑。张作霖的军队兵败如山倒,冯玉祥的国民军乘胜追击,缴获大量军备,抓住许多战俘,取得了空前胜利。

就这样,张作霖耗资三百万银元的六辆坦克,被几杆猎枪击败了。

冯玉祥对此感慨不已,他没想到,自己一时无心的善举,竟然挽救了整个国民军,甚至可以说是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势。若是没有那几管猎枪,他真不敢想象,藉着坦克,张作霖的东北军会不会一举打下北平,接着席卷全国。

在日记里,冯玉祥用八个字对这件事进行了总结:" 岂惟人力,亦是天意!"

那两个突然冒出来的人是亲兄弟,在开战前几天,冯玉祥曾经遇到过他们,当时,冯玉祥乘车从北平赶往前线指挥部-- 南口镇。

然而,刚到南口镇东街头,就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两个衣衫褴褛的黑瘦中年汉子,泣不成声地拦住了冯玉祥的汽车。

卫兵轻喊了一声" 大帅小心!" ,便举起了枪。

冯玉祥拦住了卫兵,汽车还没停稳,那两个中年汉子就" 扑通" 一声跪下了,哽咽地嚷着:" 长官啊,行行好吧。我女儿就快病死了,给两块大洋救命啊!"

原来,这是一对兄弟,姓陈,是当地有名的猎户。陈老大终身未娶,陈老二的老婆去年生病去世了,留下一个女孩儿,十五岁。兄弟俩当命根子一样宠着。

在路旁一座低矮黑暗的民房内,冯玉祥看到了那个生病昏迷的女孩子。

冯玉祥轻轻放下五块银元:" 快给孩子找医生吧,不能再耽搁了。"

两个中处汉子又" 扑通" 一声跪了下来:" 长官啊,您留个姓名吧,来生我们做牛做马也要报答您!"

冯玉祥转身走了,这种凄楚的场面,看得久了,他担心自己的眼泪会流下来。

卫兵拉起了陈家兄弟,说:" 这位是国民军的冯玉祥大帅。"

冯玉祥的汽车开出了老远。陈老二还在喃喃自语:" 孩子她娘,我们遇贵人了。孩子有救了!是冯大帅,冯玉祥大帅......"

冯玉祥到了指挥部后,还是放心不下。那个女孩红通通的面庞始终在眼前闪现。他吩咐卫兵带着军医,去给小女孩看病。

后来,就有了陈家两兄弟用猎枪打坦克的故事了!

因为在泰安生活了近乎十年,所以对冯玉祥将军并不陌生,冯玉祥将军曾在泰山隐居,并且最终葬在了泰山西麓。

冯玉祥将军系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字焕章,1882 年生,安徽省巢县人,历任北洋政府旅长、师长、督军、国民党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

1928 年起举兵反蒋,1931 年" 九·一八" 事变后,因反对当时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于1932 年3 月隐居泰山。

同年10 月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赴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任总司令,与日寇浴血奋战,一度收复部分失地,军威大振,全国也为之振奋。但不久," 同盟军" 在日本侵略军和蒋介石军队的联合夹击下,归于失败。1933 年8 月又重返泰山住普照寺和五贤祠,直至1935 年11 月。

1936 年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不满于蒋介石集团的独裁专治,以考察水利为名出师美国。1948 年秋,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召唤,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不幸于9 月1 日罹难海上。

1949 年9 月,在冯玉祥遇难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在北平隆重举行追悼会。毛泽东送了挽联,周恩来致悼词,高度评价了冯玉祥为实现民主的新中国所做的努力。

1953 年,根据冯玉祥生前的愿望,将他的遗骨安葬在泰山,安葬仪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题写了挽联,郭沫若题墓壁" 冯玉祥先生之墓" ;周恩来总理在悼念冯玉祥将军时称:" 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虽然和所有的历史人物一样,由于政治视野的局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冯玉祥将军为中国民主事业的贡献,将是永垂不朽的。"

冯玉祥戎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级上将,所部从一个混成旅发展成为一支拥有数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在其50 余年的军事生涯中,以治军严、善练兵著称。注重爱国爱民精神教育,强调纪律是军队的命脉,致力整饬军纪,并身体力行、赏罚严明、关心爱护士兵,要求官长与士卒共甘苦,以带子弟的心肠去带兵。严格训练部队,尤重近战、夜战训练和恶劣气象条件下的艰苦耐劳锻炼。编著《军人精神书》《战阵一补》等书作为教材,并经常给士兵讲课示范。在作战指挥上强调" 知己知彼, 速战速决" 、" 以己之长击敌之短" ,借助夜暗和恶劣气候,运用侧后突袭战术,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人称" 布衣将军" 。

另外,冯玉祥将军还被称为" 基督将军" 。

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冯玉祥与其部将张之江、李鸣钟、张树声、韩复榘等人打起反清旗号,参与了" 滦州起义" ,可惜被人出卖,功败垂成。事后,冯玉祥被革职递解保定,不久后却辗转来到北京。到北京后,得到军政执法处处长陆建章的营救和提拔,作了京卫军营长。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冯玉祥对基督教有了更多的接触,他几乎每个礼拜天都要去美以美会的亚斯立堂(即崇文门堂)参加礼拜,并和该堂主任牧师刘芳结为好友,与其畅谈信仰之道。此时,冯玉祥对基督教信仰的理解深刻了许多。他说:" 耶稣是个大革命家。他讲贫穷的人得福音,被掳的得释放,被捆绑的得自由;他还责备法利赛人假冒为善。"

1917 年圣诞节,刘芳牧师在亚斯立堂主持隆重的洗礼,共有94 人接受洗礼,冯玉祥将军也在其中。自此,冯玉祥正式加入基督教,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

冯玉祥正式归主后,便严格按圣经的要求做人,无论治军,还是生活,都活出了基督徒应有的品格,也尽上了基督徒应尽的本分。

也许是因为加入了基督教的原因,冯玉祥将军一直秉持着一颗善心待人,他在1940 年所写的" 我" 就是其最好的写照:

平民生、平民活;

不讲美、不求阔;

只求为民、只求为国;

奋斗不已、守诚守拙;

此志不移、誓死抗倭;

尽心尽力、我写我说;

咬紧牙关、我便是我;

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尹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善,无大小,就像水,哪怕你是一滴水,只要坚持下去,早晚会有水滴石穿的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