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顏真卿和湯顯祖撰書,這是江西千金陂灌溉工程遺址

​距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的千金陂,如今仍像一條巨龍臥在水中。

顏真卿在撫州刺史任上曾撰書《千金陂碑》志,明代戲劇家湯顯祖寫下了讚美詩文《千金堤賦》,無不讚頌這一工程的利民與深遠意義。

跨越千年,顏真卿和湯顯祖撰書,這是江西千金陂灌溉工程遺址

​此外還有清代文學家李來泰寫下詩篇《千金陂》:

“土塍已續華陂績,渤海平原次第尋。冉冉溪光抱城珥,畇畇原野地流金。五峰雲色頻來往,萬壑秋聲自淺深。木葉桃花無恙否?靈山風雨亦潮音。”

自古以來,撫州是重要的農業地區。

由於地勢低窪,經常發生水患。所以,水利建設一直是撫州當地人們所重視。

跨越千年,顏真卿和湯顯祖撰書,這是江西千金陂灌溉工程遺址

​據史料記載,唐高宗上元年間(公元674—675年)曾興修河堤多次,攔水歸正道,但不久又被沖毀。

唐肅宗上元年間(760年),撫河水氾濫成災,沙土淤積,良田土地逐漸荒蕪,百姓無地可種,生活艱難。

  • 於是,當地知府帶領百姓們修築了一道陂,取名為華陂(千金陂前身),以期讓河水步入正常河道。

儘管此陂屢遭洪水衝擊,屢廢屢修,之後仍舊不斷擴建增修,到明代有了一定的規模。

所以後人稱之為“千金陂”,或稱千金堤。

跨越千年,顏真卿和湯顯祖撰書,這是江西千金陂灌溉工程遺址

​截至目前,這條用石塊砌成的長壩,成為撫州歷史上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影響最為深遠的一項綜合性水利工程。

更為重要的是,千金陂現灌溉面積2.2萬畝,對當地百姓生活極為重要。

在今年申報的內蒙古河套、江西千金陂兩個古代灌溉工程中,江西撫州千金陂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這是江西繼2016 年泰和槎灘陂“ 申遺” 成功後,第二個“ 申遺” 成功的古代灌溉工程遺產。

眾所周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是國際灌排委員會於2014 年發起的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活動。

跨越千年,顏真卿和湯顯祖撰書,這是江西千金陂灌溉工程遺址

​截止2018 年,全世界共74 處古代灌溉工程通過評審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我國共有17 處。

千餘年來,千金陂將撫河水引入灌區,保障了中洲圍的灌溉引水。

在撫河防洪、撫州城市水環境修復、水運保障等方面,千金陂發揮著重要作用,為贛撫平原灌溉農業的發展奠定了紮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