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外公外婆對外孫多好,外孫都認為自己的爺爺奶奶更親近是怎麼回事?對此你怎麼看?

我依然故我


這個說法也不是絕對的,中國有句古話叫“媽媽生,外婆養,爺爺奶奶來欣賞”,我朋友家就是這樣,公公婆婆愛玩,喜歡打麻將,一天到晚泡在麻將館,孩子生了之後兩口子要上班,就由外公外婆搬到小兩口家裡照顧外孫,現在外孫只認外公外婆,根本不認爺爺奶奶。

以前爺爺奶奶約定俗成地帶孩子,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公外婆加入了帶娃大軍,之前中國新聞網就曾在微博發起過投票:“你家誰帶孩子?”超過50%的網友選擇外婆,自己帶孩子則排第二,爺爺奶奶帶孩子排在第三。

雖然數據不一定準確,但原國家計生委曾在2014年發佈的中國發展追蹤調查數據顯示,孩子在6週歲之前,雖然負責日常照樣孩子的主要工作還是母親,可是外公外婆的參加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並且在城市裡這種比例高於農村。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外公外婆參與到照顧孩子的大軍裡了呢?

1、男女平等的觀念逐漸加強

我們中國人多年的習俗是兩口跟爺爺奶奶離得比較近,而外公外婆都只是當親戚在走。所以以前很多孩子自然跟爺爺奶奶接觸得比較多,對爺爺奶奶比較熟悉。

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都城市化了,不管姑娘還是兒子,結婚以後都是分開住,所以在父母眼裡姑娘兒子都是一樣,大多數人都是帶了孫子又帶外孫,孩子是誰帶誰親。

2、父母疼女兒

我老公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女兒結婚的時候,我就一個要求,坐月子必須要我來照顧,孩子必須要我來帶。

他的意思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得產後抑鬱,都跟婆媳關係不合有一定的關係,如果自己的親生父母帶孩子照顧產婦的話,自己爸媽不會跟自己孩子計較,哪怕孩子有什麼不順心的也會直接跟我們說,不會悶在心裡,也就養活了產後有的的機率。

總之,人心都是肉長的,孩子也是一樣,誰對孩子好孩子自然跟誰親。


陪寶寶寫日記


我來用親身經歷來回答,我的外孫今年16歲,從小在我家長大,爺爺奶就住在離我家不遠的小區,女兒女婿都是獨生子女,我們兩家都很愛這個孩子,小的時候只要爺爺奶奶家晚上就哭,哭喊著要回家,其實就是我家,怎麼勸說都不行,他就認為是姥姥家的人,有時他爸媽來我他都說你們吃完飯回你家去吧。現在長到16歲了放學還是回我家,他爸媽接我們勸都不回父母家,有時到爺爺奶奶家做一會就走,也不在那吃飯,爺爺奶奶給錢都不要。今天春節他爸媽讓他去爺奶家過年,他不去,在我們勸說下才去,吃完飯又自己打車問到了我家,說沒吃飽飯,口味不對,初二手機掉地摔壞了,他爸媽給買的新機不要,說不好,拿回來問姥姥,姥姥發話才要,回爸爸媽媽家看到有羊肉,牛肉自己作主就拿回姥姥家一起吃,我家其實啥也不缺。什麼爺爺奶奶一父親一脈相承,這都是騙人的,小孩子從小和誰在一起就和誰有感情,就對誰有依賴性。血源關係對人的親近不太大,夫妻二人本來沒血緣關係,可生活時間久了就會產生親性,就比兄弟姐妹親,這是一個道理。


微風吹過886


這個問題我用經歷來回答。我和老伴現在女兒家帶小外孫子,已經三年多了。小外孫從一出生,就生認識的我們,他只和我們親。一年只與爺爺奶奶見一兩次面,(爺爺奶奶在山東老家,這蚌埠有千里之遙)現在看不出他如何感到爺爺奶奶親。我認為,人是感情動物,誰對他好,他就對誰有一種依賴和信任的感情。當然爺爺奶奶沒帶孩子,也不是不疼愛孩子,只是由於各種因素不得已而已。現在的社會形勢,大都是外公外婆帶孩子,那是因為夫母的原因,孩子本身並沒的選擇。不要總是講什麼血緣不血緣的,總感到提這樣的問題,有故意製造親情矛盾的嫌疑。以後孩子親不親,

我們少操那份心。

只要孩子安全長,

就是我們的理想。

我們盡責心裡安,

也為女兒減負擔。

一代不管兩代事,

感不感恩隨他便!


側身天地我蹉跎


記得看過一個節目,臺灣人回大陸探親,找了自己的舅舅好久,因為舅舅家搬家了,十幾年沒聯繫好不容易才找到的。見到舅舅也是很親熱,聚會過後他回到了父親的老家,山東省的一個地方,見到了父親那邊的親人。從父親老家走的時候,跪在地上衝著祖墳磕了幾個頭,這個舉動在媽媽那邊的親人那裡絕對看不到。你可以感受到,他知道這裡是他的根,跟舅舅相聚是親戚見面,這裡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那種感覺就知道兩邊不一樣的。我估計他在臺灣長大,按理說兩邊都是比較生疏的,不存在誰撫養長大更親的因素,只能說在他心裡,自己的祖上和外婆家是不一樣的。

我從小在奶奶家住過幾年,叔叔嬸嬸姑姑都親,而我姥姥一輩子守著我舅舅,只要兒子在哪怕和兒媳婦不對付也絕對不到姑娘家住,離我們又遠,我和媽媽那邊的親戚關係非常一般。

對以前的老人來說,孫子孫女是自己家的,外孫是別人家的,親疏不一樣。即使現在都是一個孩子了,幫自己女兒帶孩子也是因為心疼自己的女兒,如果自己女兒和婆家有嫌隙,有些人會當著外孫的面說他奶奶如何如何,別以為小孩子聽不懂,他們心裡對奶奶有感情的話,能願意聽貶低自己奶奶的話嗎?而且一般中國人的想法,孫子天經地義要爺爺奶奶家養的,那麼外婆帶外孫的時候,是不是會流露出我就是在幫別人家養一個白眼狼的想法呢?媽媽帶孩子在姥姥家吃完飯走的時候,姥姥會不會說外甥狗吃完就走呢?如果有這種情況,那麼孩子長大了真有可能和爺爺奶奶更親。


用戶5201743394363


按咱們中國傳統的倫理,外孫大了,自然就會親近他自己的爺爺奶奶,因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孫子”一脈相承,是很正常的事,不必過於糾結。

但是,現實中,外孫由外公外婆帶大的,不在少數,特別是在城市,很多小家庭裡,女兒隨著她的爸爸媽媽,在城市裡長大,而女婿卻是外地人,隨女兒在城市裡安家了,女婿的爸爸媽媽不能來城市照顧他們,也就自然不能照顧他們的孩子,如此一來,外公外婆照顧外孫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再說,女兒也是自己的後輩,做父母的,能不幫幫自己的女兒照顧她的孩子嗎?

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有了孩子後,“4——2——1”(爺爺奶奶外公外婆4人——夫妻2人——孩子1人)家庭也很多,爺爺奶奶,也好,外公外婆也罷,都是一個大家庭裡的成員。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孫子”是一脈相承的,但是,孩子的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就應當顧及到這種現實,特別是孩子的爸爸和孩子的爺爺奶奶,應當教育孩子,對待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一視同仁,使家庭的倫理教育和家庭現實相適應,否則,當初,外公外婆殫精竭慮地照顧外孫,外孫長大後卻“拋棄”了外公外婆,這讓外公外婆作何感想?

所以我說,“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孫子”一脈相傳是一回事,家庭教育則又是另一回事。

多說一句,當初,外公外婆照顧自己的女兒,繼而照顧外孫,也算是“水往下流”,古來如此。外孫長大了,願意認則認,不認也無所謂,外公外婆盡到了長輩的仁義(責任),不留遺憾,如此而已,不必計較!


雲鶴凌空


很奇怪,我在我外婆家是孫子孫女裡的老大。也是最受寵的一個!從小在外婆家住,到一年級才開始去爺爺奶奶家玩,我記得要讀書了的前兩天,我奶奶把我送回我外婆家,奶奶就回去了。然後我直接追著我奶奶,說讓她把我帶回去。二年級我回了爺爺奶奶家,到初中我都還是外婆家最寵的,即使有了妹妹弟弟!我外公外婆還是對我格外疼愛!直到我媽犯錯,一心要和我爸離婚,我傷心的要死,讓我外婆他們一定要留住我媽不讓她給我爸離婚,我說了就算你們留不住她,我也希望你們不要站在男小三那邊,如果你們要站在那邊那麼我永遠不會見你們了!結果我高一我爸媽離婚了,我外婆還拿著男小三的錢去給我奶奶炫耀!從那以後到現在我再也沒聯繫過她們了!現在成年工作了,在我伯伯嬸嬸哥哥姐姐的幫助下,成功走出了陰影並且放下了那些不愉快,和我媽開始聯繫,但是我知道我們也只能是在網絡上聊天了!因為我們開始各自有了新的家庭!不知道為什麼從我出生都是我外婆帶,但是從我回爺爺奶奶家第一次開始我就格外依賴我奶奶!我奶奶超厲害的,我哥大我十幾天,我姐大我兩歲,我奶奶一帶三把我們三兄妹帶大,然後初中有了妹妹,又從40天把我妹妹帶到現在的初一,現在都有一米六七左右了!


櫻木流川cp


爺爺奶奶親,還是姥爺姥姥親,暫不定論,我講一下我家的故事。我孫子是在太原出生的,我的老家是河北淪州,孫子的姥姥家是山西太谷。記得孫子2歲多的時候,我帶孫子回河北老家,見到我的家人,無論男女老少誰抱都行,可是遇到外姓人,小孫子就不讓抱了。媳婦帶孫子回孃家,見到姥姥,姥爺,雖不情願但也讓抱。兩歲多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我只能說"姓相近",血緣的緣故吧!


老泉80199381


這話不對,我就是姥姥姥爺從小帶大的,姥爺把我扛脖子上,我還揪姥爺耳朵捂他的眼睛呢。姥姥回孃家也帶上我,我八歲那年太姥姥去世了,我是姥姥的小跟班。我跟姥姥姥爺感情比我父母還親,姥爺從1989年雙目青光眼失明後,刮鬍子,理髮我包了,洗腳,洗澡,剪腳指甲,我包了,姥姥得了關節炎,腿疼走不了路,每週扎針我接送揹她,從二老有病到去世入斂,送到墓地,我沒離開過他們,我親眼看著二老嚥氣到臉變色。姥姥是06年正月二十下午四點走的,姥爺是06年正月二十一晚上九點走的,相差一天,二老是同歲,1923年出生,生屑屬豬,活了84歲,一起抬,一起埋。老人去世後,我有二三年緩不過勁來,經常半夜夢見二老,醒來淚溼枕巾。


冬日暖陽209202365


這個認為爺爺奶奶最親近的原因主要就是見面的時間多。

孫子和爺爺奶奶經常見面,就能給孩子一種家的感覺,爺爺給孫子聊天,陪伴的感覺是那種發自地底的,自己的子孫後代的那種照顧和教育,這是一種感覺,在外人身上是感受不到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孫子去爺爺奶奶家,進門就能感覺到像自己家裡一樣,而去了外公外婆家,作為爸爸有可能有一些拘束,還有媽媽的表現也可能會和在家裡不一樣,這些都能讓孩子看在眼裡,就能感覺到這‘不是自己家’雖然外公外婆對於孩子和爺爺奶奶是平等的親情,但是咱們中國人嘛,傳宗接代,那種思想還是有的,所以這在孩子眼裡,只是一種感覺,就是和爺爺奶奶更親近。

所以不管外公外婆對孩子多好,孩子也許會當時親近與外公外婆,但是慢慢的就能感覺到還是最認可自己的爺爺奶奶的,畢竟這真是一大家子人。

我小的時候,爺爺奶奶都不太疼愛我,因為孫子多,我是屬於不受爺爺奶奶待見的人,所以我小時候更親近自己的外婆外公,可是慢慢長大了,外婆外公畢竟算是親戚吧,就是這樣的意識和感覺,當然我說的有對有錯,希望朋友們一起留言討論哦~


一隻動漫獅


孩子,尤其是在七八歲之前的孩子,他(她)們不會完全區分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的關係遠近的,只能感覺到誰對自己更好,自己更喜歡誰一些。那麼孩子為何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對自己同樣很好的情況下,為什麼更親近爺爺奶奶一些呢?原因大概如下:


1、社會的影響。社會環境、民族風俗、傳統文化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社會價值觀導向在無形中給了孩子一定的影響;比如爺爺奶奶可以住在自己家裡,而姥姥姥爺來家裡卻是串親戚;比如故事裡、文章中一說親人都是偏指爺爺奶奶等等;


2、父母的影響。孩子剛剛懂事的時候,家長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態度和關係,將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感受;家長平時注意的行為和語言,灌輸給了孩子“爺爺奶奶是親人,姥姥姥爺是親戚”的感覺。


葫蘆爸爸——少兒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少兒情商訓練師,從事教育二十年,兩個娃的爹地;願與各位朋友一起探討關於親子教育、兒童習慣養成、學習方法、青少年不良行為矯正、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問題和思考。在抖音、快手、喜瑪拉雅、千聊平臺,搜索關注“葫蘆爸爸談育兒”,獲取更多育兒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