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勉和他的《兩晉南北朝史》——可能是最好的斷代史之一

我們有多久不看中國人自己寫的歷史書了。

大概從上世紀末開始,"從世界看中國"這一口號被喊起,在社會上出現了一種要從西方歷史學家(或稱漢學家)的角度再看中國歷史的思潮,孔飛力(代表作《叫魂》、《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魏斐德(代表作《洪業:清朝開國史》)、史景遷(代表作《追尋現代中國》、《康熙與曹寅》)等漢學家的作品在國內受到了熱烈追捧。

呂思勉和他的《兩晉南北朝史》——可能是最好的斷代史之一

魏斐德、孔飛力、史景遷

倒不是說西方的就不好,只不過國內也有很多不錯的歷史學者,只不過他們的作品看的人可能很少。當代就不用多說了,有眾多新時代的歷史學家,比如我最喜歡的田餘慶先生和他的《東晉門閥政治》。往上推到晚清民國時期,受西學東漸,一批歷史學者在傳統史學觀的基礎上,兼採中西特長,於治史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比如——呂思勉。

呂思勉和他的《兩晉南北朝史》——可能是最好的斷代史之一

呂思勉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常州武進人,是中國近現代史學大家,一生致力於歷史研究,撰有數十部著作,在中國通史、斷代史、民族史等多個領域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嚴耕望將其與錢穆、陳垣、陳寅恪並稱為"現代中國四大史學家"。其代表作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秦漢史》、《先秦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思勉讀史札記》《宋代文學》《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製度史》、《文字學四種》、《呂思勉讀史札記》,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兩晉南北朝史》。

呂思勉和他的《兩晉南北朝史》——可能是最好的斷代史之一

一、魏晉南北朝——中國的青少年期

公元四五世紀當漢帝國在東方分崩離析之際,蠻族入侵同樣熄滅了地中海的文明之火。五胡亂華肇起於匈奴,而向羅馬人揮動"上帝之鞭"的是來自東方的匈人,幾乎同一時間這兩個陸地上最偉大的文明就這樣迎來了漫長的黑暗時代。

呂思勉和他的《兩晉南北朝史》——可能是最好的斷代史之一

呂思勉先生的《兩晉南北朝史》有言"魏晉之際,中國盛衰強弱之大界,自三國以前,異族恆為我所服,至五胡亂起,而我轉為異族所服矣。"

是的,中國跟羅馬帝國一樣在異族的入侵中坍塌了,強大統一的中央政府崩潰後整個國家面臨的是碎片化。如果說東晉及其後代起的南朝恰如東羅馬帝國,雖能自保、偶有北伐,卻最終走向沒落。那麼北方的五胡十六國一定是群雄爭霸的西歐。

歷史何曾的相似,歷史又是那麼不一樣。三百年後更加強大的隋唐重又傲立世界東方,並且在中華民族的記憶中深深烙下"大一統"。羅馬之後卻再無羅馬,三百年後縱橫西歐的查理曼帝國也僅僅是前秦一樣的曇花一現。

呂思勉和他的《兩晉南北朝史》——可能是最好的斷代史之一

如果說先秦是我中國的幼年期古風淳樸,那麼兩晉南北朝就是我們的青少年期,當此時處在積極向上或走向叛逆的岔路口,民族性格的奠定實在此。瞭解東西方歷史在此之後發展的迥然不同,瞭解之後的隋唐乃至中國歷史脈絡的走向,南北朝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

然而兩晉南北朝時期歷史複雜、人物眾多、史料混亂,使得本來就雜亂無章的這一時期讀起來更為吃力。在眾多的斷代史著作當中呂思勉先生的《兩晉南北朝史》是其中的佼佼者,雖然不是我對南北朝歷史的啟蒙讀物,但是卻加深了我對這一時期的印象。下面就請讓我來談談對這本書的一些個人理解。

二、可能是最好的斷代史之一

1、背景

"一切的歷史都是當代史"。要理解這本《兩晉南北朝史》首先要了解時代背景,民國時期列強侵華,軍閥混戰,有識之士,無不感慨,本書又恰恰創作於最危險的抗日戰爭時期,當時中國正處於亡國滅種的時刻。所以呂思勉老先生這本書當中一來有很濃重的華夏情節

,書中始終以晉及其後的宋齊梁陳為天下正統,對五胡諸政權多加貶斥,例如對石勒、姚萇、慕容垂等多稱篡立,強如周武帝者評價不過"鮮卑立國,本無深根固柢之道,周武帝雖雲英武,亦僅能致一時之富強耳,故嗣子不令,國祚即隨之傾覆焉"。對於南北朝諸帝的荒淫行為,則認為南朝史書多有誇大,北朝史書多有遮掩。這是當時時代的需要。

呂思勉和他的《兩晉南北朝史》——可能是最好的斷代史之一

八王之亂

二來是對軍閥的蔑視,西晉喪亂蓋起八王之亂,書中對八王之亂痛斥一番,甚至追溯到司馬家取天下"欺人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黨附之者,自多傾險之徒。"侯景作為既是蠻夷又是軍閥的典型代表,呂老用"酷虐無倫、沐猴而冠、跳樑小醜"等全書中絕無僅見的詞將他大肆批判一番。

2、脈絡

本書雖然是一部斷代史,不過由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國家眾多,所以寫這一本斷代史不比寫一本通史輕鬆。呂老這本《兩晉南北朝史》的寫作,先是政治,其後為制度、社會生活、文化、宗教。將最吸引人也是最好理解的政治部分放在前面,由易到難,逐漸使人代入其中。書中又按時間順序鋪展開來,繁簡得當,如北魏馮太后孝文帝時期國家厲行改革事務頗多故詳細之;梁武帝時期南朝承平四十餘年故而簡以敘述,侯景之亂雖只兩年於南朝又實為重要故又細寫。

3、寫作風格

初讀本書由於半文半白的格式可能覺得晦澀難懂,但是靜下心來讀上幾章過後才覺得文章論述的條理分明井井有條。呂思勉老先生是民國時期的歷史大家,他的身上有濃重的舊史學家的痕跡。

呂思勉和他的《兩晉南北朝史》——可能是最好的斷代史之一

梁啟超

也恰是因為有舊史學家式的豐厚廣闊,讓他寫東西時略顯溫厚,比如更重視正史(而不是大搞各類野史挖掘和考證),大量豐富史料對比,而少下斷語式評(比之於梁啟超)或概括式縱貫論(比之於黃仁宇),也缺少口述史和痛快解氣的吐槽(比之於唐德剛)。對有讀史習慣的讀者而言,他寫的東西豐厚好讀,視野開闊;但對喜歡直接看結論的而言,呂老就陳列得太多了。

呂老知識淵博,所以在創作本書時不光取材自傳統的"二史八書、《資治通鑑》"等傳統史料,還旁徵博引當時的學術論著和出土的材料,但是又不偏聽偏信,而是融匯各家精華成一家之言。

三、為什麼推薦《兩晉南北朝史》

1、魏晉南北朝的複雜性

魏晉南北朝史的愛好者初入門的時候一定是一頭霧水,五胡——匈奴、羯、鮮卑、氐、羌,搞清楚這幾個民族就得去掉大半精力,更不用說鮮卑裡面還有拓跋鮮卑、慕容鮮卑,河西鮮卑,青海還有個吐谷渾;氐人又有成漢、前秦、後涼、仇池之分;匈奴之屬還有鐵弗匈奴;柔然、高句麗又時不時來插上一腳;南方又有東晉等國在那杵著,光是要弄懂這些就是著實不易。更不用說魏晉玄學、佛教興起、天師道盛衰、北府兵、胡漢之爭、鮮卑化這些更加複雜的問題了。

呂思勉和他的《兩晉南北朝史》——可能是最好的斷代史之一

五胡十六國簡表

"時賢名將,群星閃爍。"這是對淝水之戰後擁有謝安、桓衝、謝玄、桓石虔、朱序、劉牢之等人的東晉朝堂欣欣向榮景象的表達,也是整個南北朝英雄輩出的一個縮影。兩晉南北朝比三國時代更為的精彩,但是現今若論火熱程度,南北朝相比三國百不及一,為什麼會這樣?

呂思勉和他的《兩晉南北朝史》——可能是最好的斷代史之一

可能是南北朝太長了吧,一部三國不過數十年,不長不短剛剛好可以去細讀,南北朝卻橫跨三百年;可能是南北朝國家太多了吧,三國哪怕加上偏居一隅的公孫燕國不過才四個國家,選擇起來沒有那麼困難,南北朝三百年城頭變幻大王旗,三十多個國家拔地而起;可能是南北朝主角太多吧,三國之中曹劉孫三方陣營有名有姓印象深刻的角色加起來不過數十人,南北朝一個慕容家族、一個拓跋家族何止數百人,更不用說江東的琅琊王氏、潁川庾氏、龍亢桓氏、陳郡謝氏這幾大家族了;也許是缺少了正義的一方吧,三國之中無論魏蜀只要喜歡自有支持其正統地位的證據,那南北朝呢,五胡北朝自不必說,對南方諸國北魏侍中李元凱有深刻評價:"江南多好臣,歲一易主;江北無好臣,而百年一主

。"搞得孝文帝大為羞愧。

2、魏晉南北朝的意義

一切的一切似乎看起來南北朝時期是一個糟糕混亂無秩序的黑暗時代,然而大破才能大立。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強有力的衝擊了自東漢末年以來就已經腐朽潰爛的制度,打垮了那些寄生在國家身上的世家大族,使得三百年之後隋唐重建時我們沒有像歐洲那樣形成僵化的唯血統貴族論。這是因為我們民族自古以來便有著無比的包容性。

呂思勉和他的《兩晉南北朝史》——可能是最好的斷代史之一

劉宋與北魏對峙

舉個簡單例子,佛教的流行堪稱最成功的宗教本土化過程,結合荷蘭(或許馬上就要改成尼德蘭了)學者許理和的《佛教征服中國》一書來看,正如書中所表達的那樣"不是印度的佛教征服了中國,而是中國的佛教征服了中國"。胡人皇帝將其當作思想武器而大力推廣形成"王室佛教",士大夫階層將其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了"士大夫佛教",平民需要求得解脫,以高僧為首的僧團也在這一時期不斷改造佛教思想使其適應中國。可以說佛教的本土化是一個多方力量作用的結果。

"南學簡約,得其英華;北學深蕪,窮其枝葉",三百年間佛教從幼小成長為參天大樹,當菩提達摩到達洛陽看到永寧寺時"口唱南無,合掌連日",加上"南朝四百八十寺"彼時的中國儼然一派佛國景象,佛教的傳入不僅使得大量詞彙的引進,而且這一種新的思想極大的撼動了整個帝國的發展,儒道兩家爭相吸收佛教思想促成三教合流的開始,到李唐立國的時候雖然皇帝信奉道教,但是統治者已經無論如何都已經避不開佛教了。

呂思勉和他的《兩晉南北朝史》——可能是最好的斷代史之一

同樣在這個舊時代裡新的事物也在孕育者,新的政府體制——三省六部制,新的選拔官僚方式——科舉制,新的經濟制度——均田制,新的軍事制度——府兵制,等等等等,可以說南北朝時代用血的教訓在慢慢摸索中已經為隋唐的輝煌準備好了一切。所以最後勝利的果實被楊堅摘取,在他手上中國再次走向南北一統,這不是楊堅特別出類拔萃,也不因為他是漢人,而是各種作用力最後歸於寂靜的一個結果,楊堅只是在適當時間地點出現的適當的人。

兩晉南北朝——悲歡離合戲一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