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喜歡「黃花大閨女」,那這個稱呼究竟是怎麼來的?

都說喜歡“黃花大閨女”,那這個稱呼究竟是怎麼來的?

今天我們來學點歷史知識:為什麼古代稱未婚女子為黃花閨女呢?

都說喜歡“黃花大閨女”,那這個稱呼究竟是怎麼來的?

其實黃花大閨女是民間對年輕姑娘的統稱, 我國古代的女子,特別是一些名門貴族的女子非常注重梳妝打扮,除了塗脂搽粉以外,還非常喜歡"貼花黃"。

都說喜歡“黃花大閨女”,那這個稱呼究竟是怎麼來的?

相傳南北朝劉宋時期,宋武帝劉裕的壽陽公主長得十分美貌。有一天,她在宮裡玩累了,便躺臥於宮殿的簷下休息。當時正逢梅花盛開,一陣風過去,梅花片片飛落,有幾瓣花瓣恰巧掉在了她的額頭。梅花漬染,留下斑斑花痕,壽陽公主被襯得更加嬌柔嫵媚,宮女們見狀,都忍不住驚呼了起來。從此,愛美的壽陽公主就常將梅花貼在前額。

壽陽公主這種打扮被人稱為“梅花妝”。後來傳到民間,許多富家大戶的閨女都爭相效仿。但梅花是有季節性的,不可能常用梅花花瓣來裝飾自己。於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設法採集其他黃色的花粉來製成粉料,用以化妝。這種粉料,人們便叫做“花黃”或是“額花”。由於梅花妝的粉料是黃色的,加之採用這種妝飾的都是沒有出閣的女子,慢慢地,“黃花閨女”一詞便成了未婚少女的專有稱謂了。後來,又逐漸出現了用紅色和粉色等粉料用來裝飾在額頭的妝容,但無論顏色怎麼變,人們還是習慣稱之為黃花。

那為什麼不是蓮花或者桃花呢?因為黃花又指菊花,而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來比喻人有節操。所以,在閨女前面加上“黃花”二字,就說明這個女子還沒有結婚,能保住貞潔。

如此解釋,用於形容早期的未婚女子也許合適,但在這樣一個開放的年代,如果還認為未婚的女子就肯定是“黃花閨女”,那恐怕你就要上當了,因為現在的許多“未婚的年輕姑娘”,早已偷嚐了“禁果”,已不再是“姑娘”了。

所以,我認為得順應時代的潮流修改一下才行,現如今所謂的“黃花大閨女”,應該是指那些未婚的且沒有過性生活的年輕姑娘才對。

都說喜歡“黃花大閨女”,那這個稱呼究竟是怎麼來的?

時光一去不復返,歷史翻篇兒得更快。許多古代的傳統文化已經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試問您身邊的那些“未婚女子”,不知道有幾個還可以被稱之為“黃花大閨女"呢?

黃花閨女成歷史,明日黃花是現實,一口抹紅今朝醉,提早摘花嘗檳榔;不管門戶如何開,黃花依舊是嚮往,閨女終究嫁成變,黃花總比殘花強。

只能呵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