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之虎头要塞

中国东北地大物博,人烟稀少,但是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南下进入中国关内地区到达东南亚地区,北上俄罗斯的战略要道,在军事上极具战略价值,是帝国主义国家入侵我国的桥头堡。

抗日战争之虎头要塞

1931年9月,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以闪电战对中国东北边防军发动突然袭击,由于东北边防军毫无防备,中国军方对战争准备不足,仓促应战,再加上战略失误,致使日军充分利用我边防空虚,边防军主力南撤之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领了东北地区,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将日本的强盗行径告上了国际联盟(以下简称国联)。由于国际上各大强国均担心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核心利益会因为日本的军事行动而受到损害,纷纷出面反对日本派兵入侵中国东北地区,尤其是以当时的军事大国苏联反对最为激烈。为缓和中日矛盾,维护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利益,国联于1931年12月10日派遣了一支由英法德美意等国组成的远东调查团,调查和协调中日两国在东北地区的军事冲突,该调查团于次年向国联递交了调查报告,尽管该调查报告在极力缓和对日用词尽量不触及日本在中国的战争成果,还是遭到日本政府的激烈反对,日本政府为抗议调查报告结果,于1933年宣布退出了国联。由于日本退出国联的行为,不但直接导致了国联的解体,还改变了远东地区的军事平衡,美国日本苏联纷纷展开军事竞赛,远东地区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除了中日矛盾冲突加剧,苏联和日本的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

抗日战争之虎头要塞

占领东北以后,日军除了把东北变成后方物资供应地以外,还要准备把东北地区变成战争策源地,为以后进一步侵略中国南下进攻南太平洋地区和北上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

抗日战争之虎头要塞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政府为维护在东北的长期统治便扶持并建立了以爱新觉罗傅仪为首的满清遗老遗少组成的抗战以来第一个汉奸政权——伪满洲国,以保护伪满洲国和在东北的日本侨民为名,向东北派遣大批的军队,其主要目的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和为以后进攻苏联做着军事上政治上的准备。对于日本在中国的行动,对于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日本在中国战场上取得的军事胜利,已经把苏联在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要害暴露无疑,日本在远东地区对苏联的威胁与日俱增,这一点苏联心知肚明,为稳住日本,苏联一方面积极与日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另一方面积极调兵遣将,随时准备应对日本的军事挑衅。在远东地区,苏联和日本表面上维持着和平,却在暗地里为争取远东地区的控制权两国展开了激烈的军事较量,两国纷纷将自己的精锐部队派遣到了中苏边境线上。在与苏联较量中,日本自知自己的实力还无法达到与苏联的对抗目的,为先发制人,日本政府决定沿着中苏边境线修建一条边防要塞,这就是号称东方的马奇诺防线中苏边境军事要塞。

抗日战争之虎头要塞

虎林,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东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这里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连接,东与俄罗斯遥相呼应,是扼守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咽喉,这里原始森林茂密,草原广阔,交通便利,日本为进一步遏制苏联,巩固自己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并为以后进攻苏联,决定在乌苏里江西岸,完达山南麓的虎林市虎头镇建设一条秘密军事工程——虎头要塞军事基地。

抗日战争之虎头要塞

虎头要塞西起火石山,东至乌苏里江与苏联一曼地区隔江相望,南起莲子山,北至虎北山,是进入西伯利亚的交通要道,向东北方向可以有效控制和切断苏联的西伯利亚铁路,向东可以控制海参崴,切断海参崴和西伯利亚铁路的联系,是控制西伯利亚和日本海的重要战略枢纽。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开始在日本国内泛滥,主张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呼声日益高涨,加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希望日本将战争的火焰烧向苏联,就默许了日本占领中国东北的军事行为,正因为如此,日本国内的主战思想成为日本政坛的主流。因此,进攻苏联被日本政府提上了日程,为此在中国东北开始建设大量的军事基地,并且把大批的精锐部队部署在东北地区,东北虎林虎头要塞在日本紧锣密鼓的准备下,秘密开工建设了。

抗日战争之虎头要塞

为抓紧时间建设虎林要塞,降低工程的建设成本,隐藏日军在东北地区的罪恶,日本政府决定就地征用中国民工充当建设要塞的劳工。日本关东军通过非法手段,贿赂中国政府中的官员,利用当地的黑帮和在中国居住生活的日本侨民以招工为由,将大批由山东河北等地而来的民工带往东北。这些来自关内的农民带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纷纷踏上了前往关外的路途,而他们哪里知道迎接他们的将是无限的苦难深渊。

为加快工程进展,日军日夜兼程将这些民工快速运送到东北虎头山要塞的施工工地上,迅速安排他们展开施工作业。而残暴的日军为加快工程的进展,尽快将基地投入使用,他们强迫这些民工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而这些残暴的魔鬼,不但安排中国劳工从事超强度的劳动,他们还经常克扣这些劳工的口粮,这些可怜的中国劳工,在经过长时间高强度劳动和缺衣少食,他们的身体状况迅速下降,再加上劳工营生活环境恶劣,疾病流行。日军从不给生病的劳工任何治疗,如果发现生了重病的劳工,日军就会把这些劳工扔到草甸子里,这些因生病而被抛弃的劳工要么就在草甸子里冻饿而死要么就让野狼咬死,落得个尸骨不全。

据资料统计,日军为建设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工程,耗资数亿,动用中国劳工多达十万人,其中很多劳工还未能等到工程竣工,就已经因为冻饿疾病和高强度的劳动作业而死亡。可以说,虎头要塞就是日军用中国劳工的尸骨堆积而成的。

卢沟桥事变前,日军动用的还是从东北和中国关内强征和欺骗而来的民工,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政府开始征用从中国战场俘获的中国战俘,这些战俘被日军利用火车秘密运送到东北的军事基地,从事军事要塞的建设工作。当军事要塞建设工作接近尾声时,日军开始有计划地秘密处决和枪杀手无寸铁中国劳工和战俘,军事要塞完工以后,日军以庆祝军事要塞竣工为借口,诱骗中国劳工和战俘,以举办军事要塞竣工庆功宴为由,将中国劳工和战俘带到草甸子深处的一个深坑内,然后在坑外的高地上埋伏上机枪手,准备处决这些劳工和战俘。当庆功宴举行到高潮时,日军机枪手便向坑内的人群开枪扫射,这些可怜的中国人,还以为军事工程竣工以后便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了,可是他们等来的确是日军那残忍冰冷的枪口。日军为掩盖其犯下的罪行,直接就地掩埋了被他们屠杀的受害者。

抗日战争之虎头要塞

建成后的虎头要塞,主阵地由猛虎山、东猛虎山、西猛虎山三个丘陵山地组成,山地周围是难以通行沼泽地带,中猛虎山是日军虎头国境守备队司令部驻地,中猛虎山海拔地标为118米,距东、西猛虎山两制高点直线距离分别是350和300米,距乌苏里江2000米。这个由无数中国人生命为代价建设起来的地下工事配套设施齐全有士兵休息室、医疗室、指挥室、伙房、浴池、粮库、军火库、发电站等设施,外部还配有通风口,排气孔和射击孔等通道,同时东西猛虎山均有地下通道相互连接,作战时可以互相支援,在坑道内灵活调动部队。为了对付苏联,日军在要塞内配置了极为强大的火力,并将当时号称亚洲东京湾要塞的海防巨炮40厘米的榴弹炮部署在虎头要塞以外,还在西猛虎山北侧建设了一个巨大的榴弹炮阵地,用于彻底摧毁苏联的西伯利亚铁路和苏军在远东地区的军事设施,妄图对苏联作战时彻底消灭苏联在远东地区的部队。

抗日战争之虎头要塞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对美国英国的西方国家宣战,随着太平洋战争的进行,日本由于展现过长,兵员损失严重,兵力不足日益严重,日本为维持在南太平洋对盟军的优势,弥补由于兵力不足在南太平洋地区的造成的不利战局,日本政府开始将驻扎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部队调往南方战场。由于日本持续将驻扎在北方的部队调往南方,造成日军东北防线的日益空虚,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兵力的耗损,日军的北方防线已经形同虚设,失去了对苏联的作战能力。

1945年8月8日苏联突然对日本宣战,8月9日苏联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越过乌苏里江中苏边境线,向驻守在虎头要塞的日军发动了全面进攻,而此时的虎头要塞1400多名军官士兵和军属驻守,这些驻守在要塞内的日军凭借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激战到8月26日,苏联军队终于攻克虎头要塞,而1400多名日本官兵开拓团和军属绝大部分战死,沦为战争的牺牲品。

抗日战争之虎头要塞

如今的虎头要塞已经成为历史遗迹,已经建成虎头要塞博物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见证日本侵略中国所犯下的罪行,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