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3-8歲家長的7條建議,非常實用(建議收藏)

為人父母者,總希望許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那麼,怎樣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擁有美好的未來?

其實,教育孩子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需要所有家長耐心指導。

小優今天給家長們提出的7點建議,非常實用,值得各位家長細細品讀。


1

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存在一種無奈:

孩子學習主動性特別差,放學回家不是先寫作業,而是看電視,玩遊戲,如果不使勁催促,甚至著急,發脾氣,孩子根本不願意主動去完成自己的任務。

給3-8歲家長的7條建議,非常實用(建議收藏)

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家長對此感到無計可施,無從下手,結果老話題成為老難題。

我們都知道,小學階段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但孩子受其年齡特點的影響,注意力等心理品質都還處於初級階段,再加上電子產品的影響,學習自覺性都比較差。

其實,一個孩子有沒有學習的後勁關鍵在於有沒有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一個主動學習的孩子,才會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學習的奴隸。

那麼要如何正確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呢?

●創造適合孩子學習的家庭氣氛,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體驗學習的快樂。

●幫助孩子制定切實的學習目標,制定具體的行動方案幫助達到目標。

●注重榜樣示範,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只有讓孩子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孩子才能走上成才的道路。

2

培養孩子制定計劃的習慣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有計劃的做事總能有條不紊地做好,反之則拖拖拉拉。

相信很多孩子都有過制定了計劃卻又中斷、拖延的情況。我們作為孩子的父母,與其指責他、批評他,不如試著理解他、幫助他、伸出手拉孩子一把。

有研究表明,成績優秀的學生都有一個好習慣,那就是制定計劃。

給3-8歲家長的7條建議,非常實用(建議收藏)

制定計劃,可以讓孩子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學習目的及完成時間。

有了計劃,孩子就會更加自主地去學習,逐漸擺脫拖延的壞習慣。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制定計劃的好習慣?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做一個有計劃的人。

●以孩子為主體,而不是從家長的主觀願望出發,幫助孩子制定計劃。

●檢驗孩子計劃的可行性。

●培養孩子有計劃的習慣需要一個過程,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


總而言之,有計劃地做事,有計劃地學習,對孩子來說受益終身。


3

培養孩子堅持閱讀的習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斯基說過:“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閱讀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識的技能。”

曾有項研究調查顯示:堅持閱讀的孩子,學習成績平均會高出10分以上,80%的高考狀元都愛好閱讀。

最好的教育是閱讀,孩子的優異成績與從小的閱讀分不開。

孩子堅持閱讀,將終身受益。

給3-8歲家長的7條建議,非常實用(建議收藏)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堅持閱讀的好習慣呢?

●一定要選擇孩子喜歡的書籍,只要是內容健康且適合孩子讀的都行。

●父母要以身作則,堅持閱讀,這樣孩子就會耳濡目染,慢慢地愛上閱讀。

●為孩子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營造閱讀的氛圍。

●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合理地安排閱讀時間,每天保持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的閱讀時間。


閱讀是人一生中寶貴的財富,愛閱讀的孩子差不到哪裡去。


4

鼓勵孩子多動腦、積極思考


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說過這樣一句話:“思考能夠拯救一個人的命運。”

要知道,獨立思考的品質在人的一生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

如果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善於發現問題,能夠通過思考、分析找到答案,才會取得好的學習成績。

而孩子長大後,愛動腦,擁有思考能力的他,視角會比別人寬廣,思維也會更加縝密。因此,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將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機遇,更容易擁有成功的生活和事業。

因此,每個父母都要儘早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從生活上的事情開始,讓孩子多動手,多參與;

●當孩子遇到難題時,家長不要立即給孩子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要引導孩子自己思考。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對未知的探索;

●孩子鑽牛角尖時,讓孩子學會多角度考慮問題等。

●想要讓孩子學會思考的話,還可以給孩子看一些電影或電視劇,通過看而去主動思考。

●最後,在孩子思考的時候可以適當給予點撥,鼓勵孩子繼續思考。


只有懂得思考,人生的道路才會多起來,這對孩子百利而無一害。

5

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書本是死書本。"

可見生活教育有多麼重要。

自理能力,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對孩子自立習慣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當孩子學會自理能力後,自己一個人做事的能力就會越來越長,做事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

真正的愛是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這對孩子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那麼,家長要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呢?

●適當放手、學會示弱,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來做。

●鼓勵孩子模仿,讓孩子參與進家庭活動中來。

●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目標要合理,還要及時給予鼓勵。


好的教育從來都不是侷限在課內學習,家庭生活中的鍛鍊更能帶給孩子更多。

6
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俗語云:“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每個人成長的道路上,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

如果應對不當,就很容易一蹶不振,甚至走上不歸路。

你的抗挫折能力有多強,你的成長便有多快、多穩。

很多家長常常抱怨道:“孩子輸不起,愛哭,遇到一點挫折就老是放棄。”

這些現象都反映出孩子心理的脆弱,也就是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比較差。

因此,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讓孩子擁有一顆堅強的心。

那麼,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不要過度保護孩子,要告訴孩子如何去面對承擔風險。

●不要太過溺愛孩子,該放手就放手,該批評絕不留情。

●儘可能鼓勵孩子嘗試新鮮事物,引導孩子接受不是最好的結果。

●可以多帶孩子出去見見世面,挑戰有難度的任務,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總之,讓孩子直面挫折,培養他們的抗挫折能力比一味保護孩子更重要。


7

給孩子立規矩很重要


俗話說,熊孩子都是慣出來的。

各位家長如果不想養個熊孩子,那麼一定要趁早給孩子立規矩。

制定規則並不是為了限制孩子,也不是說要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去管理孩子。相反,制定必要的規則,是為了引導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規範,學習人際互動以及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唯有父母好好把握孩子“立規矩”的黃金時期,讓愛與規矩同行,才能讓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順利。


那麼,要如何給孩子立規矩呢?

●給孩子立規矩時,信號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一定要就事論事,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前後規矩一致,該嚴厲的時候,要堅持到底。

●給孩子樹立規矩,一定要簡單明瞭,讓孩子容易遵守。


總之,“立規矩”並不是限制孩子的發展,而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能有序地生活、工作和學習。


希望以上這7點建議,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


-End-


太優STEAM能力課,專注3-8歲兒童,開發孩子大腦潛能、激活興趣、培養多元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