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挑戰,“心”建議——復學後中小學教師面臨的挑戰及建議

經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經兩個月了, 這兩個月來,我們很多老師積極作為,主動擔當,根據學校的安排組織學生觀看“空中課堂”,開展有針對性的線上教學輔導,在網上批改作業。還有老師自己開通網絡直播課,成功躋身十八線網紅。可以說,我們廣大教師為響應“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可喜的是,現在我國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很多省市都已經陸續安排高三和初三年級的學生復學,這對飽受網上教學折磨的老師來說,確實是個好消息。但是,真正開學之後,老師們是不是會更加輕鬆呢,我想也不盡然,畢竟疫情在國外還在爆發。所以,即便開學了,學校也會採取各種防控措施,如每天的檢查報告制度,戴口罩上課等,這樣就會給我們教學管理工作帶來一些新的挑戰。通過對部分教師進行電話訪談,我歸納出開學後教師即將面臨的五大挑戰。一是

在密集人群中對自身健康的擔憂,二是全天戴口罩授課的不適應,三是如何按時完成教學任務的焦慮,四是特殊時期學生管理的困難、五是難以照顧家中暫未開學孩子的焦躁。下面就這五大挑戰,我從認知、情緒和行為三個層面給大家提供一些建議,僅供參考,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快地適應開學後的工作。

挑戰1:在密集人群中對自身健康的擔憂

新挑戰,“心”建議——復學後中小學教師面臨的挑戰及建議

疫情爆發以來,我想很多老師多數時間都是呆在家裡,估計很少出門,與密集人群接觸的機會就更少了,所以切身感受可能並不深刻。但開學後,每天都要與很多同事和學生接觸,多少都會有一些擔憂。有這樣的憂慮,也是人之常情。在這裡我給大家提供三點建議:

一是在認知層面,要相信我們學習和生活的環境是安全的。學校能夠開學,是經過黨和政府根據區域疫情做出的科學決策。目前我國疫情防控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全國大部分省市連續多日零新增,情況持續向好。更何況青海、貴州等地已經開學,且情況良好,所以老師們不用過度擔心。再者,我們要明白所有能夠返校的師生員工都是經過至少14天的居家隔離,而且學校也會每天對到校師生員工進行體溫測量,一旦發現有發熱的人會第一時間進行隔離。所以老師們返校上課還是有充分安全保障的。

二是情緒層面,我們要學會一些調節情緒的辦法。首先,我們需要理順自己的情緒。通過列舉問題和對應的情緒反應,製作一個情緒表達表格。使自己清晰地明白到底是什麼事情引起我們的情緒反應,為什麼我們會有情緒反應,我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是怎麼樣的。其次,我們可以通過寫情緒日記,向家人傾訴來宣洩自己的情緒,使擔憂的情緒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再次,當我們沉浸在緊張擔憂的情緒中時,可以對自己做放鬆訓練,如呼吸放鬆,想像放鬆等,幫助我們從緊張擔憂的情境中解脫出來,得到身心的放鬆。

三是行為層面,要嚴格按照學校的統一要求,在行動上切實做好自我防護,並提醒學生也做好自我防護。

挑戰2:全天戴口罩授課的不適應

新挑戰,“心”建議——復學後中小學教師面臨的挑戰及建議

根據教育部的要求,現階段復學教師上課還是要求戴口罩的。這就給我們很多老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往常我們上課可以充分運用面部表情來影響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我們的教學工作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但戴上口罩,只能通過眼神和手勢來傳達非語言信息,這對很多習慣使用面部表情的老師來說可能會很不適應。而且有些老師一天上四五節課,一直戴著口罩會有些憋氣,說話的聲音也會受到影響,不夠清晰洪亮,學生可能會聽不太清楚。針對這一問題,給大家提供三點建議。

一是認知層面,要學會從心裡面去接納。首先,上級部門捨得花這麼多經費為我們提供口罩,一定是站在保護我們的角度,我們要心存感激。其次,因為這是防控措施的統一要求,不戴也得戴,如果帶著抗拒的心態去戴,就會越戴越彆扭,越戴越難受,但當我們在心裡面接納了它,就會很快適應。

二是習慣層面,從堅持轉變成習慣。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如果堅持做一件事情持續了一段時間,就會慢慢變成習慣,就像有些人在網上調侃說的,現在出門不帶口罩,就感覺自己在裸奔一樣,這就是習慣的力量。當我們堅持一段時間,習慣了上課戴口罩後,後面就不需要花費精力去克服了這種不適應了。

三是行動層面,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減輕戴口罩教學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一是使用擴音設備,提高我們的音量,使同學們都能聽得清楚;二是使用多媒體技術,把一些課堂規範或者不是必須說的話變成文字在屏幕上呈現,或者提前製作成音頻播放,減少課堂中的說話的數量;三是儘量提高自己的眼神表達力和手勢表達力,以彌補無法運用面部表情而帶來的影響。四是在語言表達上可以比平時增多語言中的幽默成分,增加課堂的吸引力,

挑戰3:如何按時完成教學任務的焦慮

新挑戰,“心”建議——復學後中小學教師面臨的挑戰及建議

與原計劃相比,我們開學時間已經推遲了將近兩個月,春季學期本來時間就比較短,雖然說這段時間也有安排在線學習,但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到底如何,我們很多老師心裡並沒有底,甚至會擔心自己任教班級的學生到期末考試成績下降,不如其他班級。但要從頭開始上課,可能時間又不允許,所以這對每個老師都是一個較大的挑戰。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認識層面,明白這次疫情產生的影響是共同的。既有不利的影響,也會有積極的影響。要知道每個學生都面臨同樣的問題,所受到的影響也是共同的。同時,這次疫情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處理好了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內動力和凝聚力,從而在教學進度上、學習成績上創造奇蹟。

二是要做好開學前的各項準備。開學前我們要紮實開展線上教學,確保線上教學的質量,為開學後順利銜接線下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我們還可以向班級學生髮放學生居家學習情況調查表,對學生居家觀看“空中課堂”、學科線上學習、完成作業情況、學習狀態成效、居家作息安排等進行全面細緻的摸底調查,並進行認真的統計和分析。為開學後的教學提供參考。

三是科學安排開學後的教學工作。我們要根據春季學期教學任務及中高考時間節點來科學安排教學時間,合理調整教學計劃。正式開學後,老師們要根據調查情況,認真做好居家線上教學與學校課堂教學的有效銜接。不要因為學習週期短、學習任務重而急著上新課、趕進度,要充分了解學情,並依據學情優化教學。同時,我們還要重視教學氛圍的營造,融洽師生關係,幫助學生儘快恢復正常線下學習狀態,建構日常學習行為規範。

挑戰4:特殊時期學生管理的困難

新挑戰,“心”建議——復學後中小學教師面臨的挑戰及建議

開學後,按規定學生也要全天戴口罩上課,這對於那些好動的孩子來說,估計會難以適應,對他們上課時的注意力也會產生影響。上課玩口罩、捏口罩的行為估計難以避免。摸了口罩要不要去洗手?沒有及時洗手又摸了學習用品,碰到其他同學怎麼辦?這些問題都需要花費我們大量的精力去處理。對於這一階段的學生管理問題,可以嘗試這樣做:

一是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開學前召開線上主題班會,號召全班同學集思廣益,結合學校的防控措施制定出開學後的班級行為規範。學生往往能夠站在他們的角度提出更加適合他們的行為規範,而且由他們自己制定的行為規範,他們也會更願意遵守。

二是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將班級的各項事務分成若干個項目組,由學生來競聘各項目組的組長和成員,儘量做到人人有任務,人人被約束,人人被服務。教師重點抓好各項目組組長的培訓和管理,這樣就可以減輕很多繁雜的管理事務。

三是開展一次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主題班會。

使每位學生都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和健康的重要性,使他們認識到忍受暫時的約束是為了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著想,這樣他們從思想上會更願意主動約束自己。

挑戰5:難以照顧家中暫未開學孩子的焦躁

新挑戰,“心”建議——復學後中小學教師面臨的挑戰及建議

我們很多老師同時也是為人父,為人母。平時去上班,可以順道送孩子去上學,孩子提前放學了也可以接到辦公室。但是現在開學時間是分批次的,小學1-3年級和幼兒園的開學時間還沒有確定。所以如果自己去學校了,家裡低年段的孩子可能就沒人照看了,這個特殊時期又不方便帶到學校去。如果家裡沒有老人幫忙照顧,心情就會很焦躁。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接受自己的有限。允許自己不是全能的人,暫時沒有辦法兼顧教學與照顧孩子。不因為這件事情而為難自己。

二是尋求家人的支持。如果家人能幫忙照顧,一定要心存感激。在言語上和行動上充分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三是尋求其他資源支持。如果家人實在無法照顧,可以想辦法暫時請一段時間的保姆。或者也可以向學校提出請求,看是否可以在不影響學校防疫工作大局的情況下,酌情安排一個地方作為無人照看教工子女的暫時容身之處,然後同事之間錯開上課時間,輪流照看孩子。

在此特別提醒,切記不要貪圖省事,把小學低年級以下的孩子單獨留在家裡,哪怕只是一節課的時間都不要。這樣會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每年類似的事故時有發生。一時疏忽大意,終生後悔莫及。

每一個冬天都會過去,每一個春天必將來到。希望疫情之後,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迎來事業的春天,找到生命的意義。祝大家工作順利,家庭幸福,身心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