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與李政道到底誰的貢獻大?

從來也無風雨也無晴


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一起登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站在諾貝爾獎的領獎臺上。楊振寧和李政道一起合作發表過多篇論文,使他們獲得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恆是分量最重的一篇。遺憾的是,在獲得諾貝爾獎5年之後他們關係破裂了,破裂的原因在於兩人對誰發現宇稱不守恆貢獻大有爭執。

兩人決裂後,只是偶爾還會在外界泛起一點爭論聲,絕大多數時間還是比較平靜。2004年開始,情況突然有了大變。這一年楊振寧和翁帆訂婚、結婚的消息傳出後,各式各樣的屎盆子紛紛扣到了楊振寧的頭上。他和李政道的爭執也被一群噴子直接“判決”為是楊振寧剽竊李政道的。

關於宇稱不守恆的爭論已經不會有具體結果,也沒有繼續討論的必要了。如果真的要比較楊振寧和李政道的科學貢獻,毫無疑問會是楊振寧的大。楊振寧和米爾斯合作的楊-米爾斯理論價值要高於宇稱不守恆,李政道在談到這個理論時也肯定這是一個偉大的理論。另外,楊振寧的楊-巴克斯特方程以及對超導體的研究也是諾貝爾獎級別的。而李政道的最重要科學貢獻就是和楊振寧合作的宇稱不守恆。

除了在科學上的成就,楊振寧和李政道都為中國的科技事業付出了很多心血。楊振寧在上世紀70年代初率先訪華,他是海外傑出華人學者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之後李政道也回國進行了訪問。李政道曾連續數月在中國為中國的學者們授課。在楊振寧定居中國前,他倆為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付出的心血難分伯仲。

2004楊振寧開始定居中國,並將全身心都投在了中國。15年裡,他出席過不計其數的學術活動,依靠個人影響力吸引了一大批優秀科學家來到中國工作。這些年來楊振寧為中國的付出幾乎到達了個人的極限,並且在可預見的未來難有人能夠達到他的高度。


刁博


這個真不一定。要看他倆鬧掰之後的成就,就知道誰撒謊了。舉個例子:倆人單獨賽跑,甲乙都說自己是第一,但沒人證明。但之後的幾年甲無論參加什麼比賽都是第一,乙沒有名次。那之前誰撒謊一目瞭然。你應該看看楊震寧在美國都幹了什麼。中美關係最僵的時候到中國,一會兒說釣魚島是中國的,一會兒又說沖繩是中國的,還要求美國承認新中國當然會受到歧視了。而且楊振寧對科學界最大的貢獻還不是宇稱不守恆定律,而是他的楊米爾斯理論,這一貢獻才是最大的。別問為什麼楊米爾斯理論為啥沒獲諾獎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沒獲諾獎。

楊的學術水平和對科學界貢獻要比李政道高;而如果論對自己母國(祖國中國)的貢獻,那李與楊無法比,李對中國幾乎沒有什麼貢獻,而楊為了中國的物理學科奔走,是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科學巨匠!李政道首先發現宇稱不守恆毫無異議。楊振寧比李政道大五歲,他貶低李政道沒有洞察力和數學能力,那他為什麼還和李政道合作,他有提攜後生的高風亮節嗎?如果有,就沒有決裂了。說明宇稱不守恆是李政道發現的。楊振寧接受他他爸爸的數學基因,做了數學計算上的工作。楊振寧說是他首先發現宇稱不守恆,太陽從西方升起時,我能相信一半

李政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至今為止年齡最輕的諾獎得主(57年得獎時,李31歲,楊35歲),當年頒發諾獎時李是第一得獎人,楊則是第二得獎人,當年曾聽李的弟弟李學道講過,他的哥哥極其聰明,是個超級神童,求學時小學跳級,中學跳級,大學就跳得更厲害了!而楊振寧的數學很厲害,楊在上中學時就己經掌握數學中高深的群論知識了,李政道論文貢獻大,楊振寧不僅歲數大,而且圓滑老道,獲獎楊振寧要求名字靠前,李政道名字靠後,這種現象的後果是李振道與楊振寧後六十年不相往來,實人唏噓不已。

楊振寧老謀深算:一、取杜津明的女兒。二、與老婆合謀嫖取李政道博士執筆論文的第一署名權。三、被美國報廢后於80多歲高齡移民中國沽名釣譽,成功"入戶"並獲招工成為中國院士(入戶的條件是什麼?中國勞動法有招82歲的老人為公務員的條款嗎?)。四、抱得美人歸。取比自己小54歲的翁凡,亦老婆亦保姆(不用子女照顧)樂哉,顛哉。自私自利的老謀深算,一路大獲成功,即死也顛笑著。

這個只有他們兩個人自己清楚,但是他們自己也許已經無法給別人說清楚了,因為當時合作時不會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沒有留下能說清的依據,這個情況和牛頓與萊布尼茲的糾紛還不一樣,如果讓物理界評判,肯定會偏向楊振寧,因為楊比李的成就要大的多,比霍金牛的四個在世的物理學家,安德森,溫伯格,楊振寧,愛德威騰,以楊振寧的成就最高。是不是有這種可能,李確實在這個理論上付出更多,但始終差了一些關鍵點的計算,楊可能天份更高,數學上的造詣更深,只用了很少的時間和精力就完成了關鍵點的計算,李覺得不太公平。但值得肯定的是,兩位都是我等仰望的大家。

一篇文章的主要思想發明者,肯定只是一個人,第二個人是加上去的。我判斷李政道是發明者,楊振寧熟悉論文的發表過程,幫助發表了論文,所以名字寫在前面 李政道曾經把它分析研究假設發現這條規律的過程,給大家講的清清楚楚。反面得很徹底,二三十年前被人安排坐在一起的照片,相互都側面不說話,兩個人肯定有一個偽君子壞蛋,心中無數嗎?表演真好,其中一人肯定是大壞蛋?!蛛絲馬跡,李大一些。

一個合作項目,通常都是有主次負責人的,楊多次要求調整排名,而李開始沒有強烈反對,這說明楊應該是事實上的主要負責人,這樣,李比喻兩小孩追打嬉戲是不恰當的。 楊爭取排名在前,這沒有什麼不妥,中國的傳統就是這樣,貢獻大或資歷老的排在前面,如十大元帥的排名一樣有先後。 楊對我國的貢獻是很大的,他的國際人脈圈更廣,對我國幫助更多。 至於婚姻,是他們倆的事情,外人不便插嘴,幸福就行。

李政道後來發表過重量級的論文了嗎?好像沒有。他一直在忙著爭功,忙著詆譭楊振寧,從各方面醜化楊,其實李政道才不地道呢!他遊走於大陸和臺灣兩地,周總理希望他能為新中國的物理貢獻力量,結果他跑到臺灣去了,因為臺灣給了他一個科學院院長當,他不像一個科學家,到倒更像一個政治投機分子。倒是楊振寧為大陸的核物理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至於私生活方面大家無權干涉,更無權醜化,相比之下,愛因斯坦私生活則更加糟糕,希望大家不要這個事情當作貶低的依據。

我個人認為:李政道說的是真實的。楊振寧比李政道大五歲,他說李政道缺乏數學能力和洞察力。印證了楊振寧參與了計算工作。既然李政道缺那兩樣能力,為什麼還和李政道合作呢。都是強強聯合呀。如果是為了提攜李政道,就不會那樣發生分歧了。楊的格局太差了。錢學森推薦郭永懷說:如果說我頂五個師,那麼郭永懷頂十個師。有人說規範場理論就推導出了宇稱不守恆的發現。那是胡扯。據說他們發表規範場理論時,泡利提出了質疑,由於解釋不了,泡利起身就中途退場了。至於後來發現規範場的重要性。那是以後的事情。規範場理論可能比宇稱不守恆的發現我更重要。單就這個事情而論,楊振寧欠理,格局與錢學森比,至少差十萬八千里。

儘管各說各的,沒問題,那就著他們倆的歷史長河吧,自得諾獎後,他們倆人各在做什麼研究,成果如何,把這段歷程列出來,看誰貢獻大,大者即為主要得主,因為一個有造詣,真有學問的科學家,他一生的科學研究是不會仃止的,貢獻的大小也說明他們能力的大小。這就八九不離十的確定他們那一位為主了。


歷史深度揭秘


李政道比楊振寧貢獻要大。

首先李政道比楊振寧小四歲,但是卻是宇稱不守恆定律論文的第一作者;

1957年,李政道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李政道也是美國獲得諾貝爾獎最年輕的科學家,31歲就獲獎了。

其次,雖然李政道比楊振寧小四歲,卻比他早四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也就是1961年就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而楊振寧是1965年才當選的。這些說明李政道的學術貢獻更早獲得美國學術界廣泛認可。

李政道1951年提出水力學中二維空間沒有湍流。1952年與派尼斯合作研究固體物理中極化子的構造。1954年發表了量子場論中的著名的"李模型"理論。

李政道1964年與瑙恩伯合作,研究了無(靜止)質量的粒子所參與的過程中,紅外發散可以全部抵銷問題,這項工作又稱李-瑙恩伯定理。20世紀60年代後期提出了場代數理論。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發破缺的問題,又發現和研究了非拓撲性孤立子,並建立了強子結構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論。70年代後期和80年代初,繼續在路徑積分問題、格點規範問題和時間為動力學變量等方面開展工作;後來又建立了離散力學的基礎。

李政道1984年升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最高等級教授,相當於大學首席大教授,地位崇高,而楊振寧一直是不怎麼有名的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普通教授,還不受重視。哥倫比亞大學是美國常春藤名校,在常春藤名校中僅次於哈佛、耶魯,在全球能排到前六名。楊振寧的學校根據QS世界大學排名,排名全球第380名,排名遠低於我國的北大清華,根據US News排名在美國排到100名左右。在美國社會地位上李政道遠高於楊振寧。

李政道披露是他首先寫了宇稱不守恆論文的,在二人合作之前就寫好了,楊振寧因此不高興,因為這個披露讓他好像變成了傍學術大款的,只管簽名的。但是李政道確實有論文原稿作證。兩人因此反目,不再合作。

在對中國的貢獻上,李政道也是貢獻更大,李政道提議建設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並且最後成功建成,填補了我國空白。而楊振寧一直反對中國建設任何對撞機。

李政道比楊振寧還要紅色很多,因為鄧小平都親自會見了李政道十幾次。

李政道提議用美國的資金贊助留學生去美國留學,最後大多數留學生都學成回國了。李政道是北京現代物理研究所主任,也是上海李政道研究所所長,還是北大、浙大特聘教授,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物理人才。

李政道為中國做了大量實質性的貢獻,在他盛年時代,倡議建設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創立了北京現代物理研究中心,以及各個大學的現代物理研究所。

而楊振寧盛年時候堅決拒絕回國,甚至老父親多次請他回國他也不肯,一直到82歲退休五年後才回國享受我國免費養老和清華的大師別墅。

國內有人把楊振寧提出的楊-米爾斯方程組吹到天上了,認為貢獻可以和牛頓、愛因斯坦並列,但是實際上這個方程組已經被證明無解,錯誤的,也就毫無價值。為什麼楊-米爾斯方程無解呢?因為該方程推導出傳遞強作用力的粒子沒有質量,與事實不符合,這個理論就是被事實證明是錯誤的!!!

2007年諾貝爾獎委員會舉行獲獎五十週年慶典,只邀請了李政道,卻沒邀請楊振寧,這也證明了在諾貝爾獎委員會心目中,楊振寧可有可無。

總的來說,李政道成名更早,研究成果更多很多,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更高。而楊振寧從事社會活動更多,並且由於82歲娶了28歲老婆而大大出名。


董董_69904


丁肇中:“中國人在國際科學壇上有建立不朽之功績者,乃自楊振寧始。

授予楊振寧“鮑威爾科學成就獎”的美國權威機構富蘭克林研究所稱讚其成果“對20世紀下半葉基礎科學研究的廣大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給人類對宇宙基本作用力和自然規律提供了理解”,認為楊-米爾斯理論“深遠地重新規劃最近40年物理學和現代幾何學的發展。已經排列在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的工作之行列,並必將對未來幾代有類似的影響”。

弗里曼·戴森認為楊振寧對數學的熱愛使得楊振寧“正如使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一樣,對自然的神秘能夠比別人看得更遠一點[41]。”戴森還說“在楊振寧的工作中最最重要的是規範場,已經證明這比他和李政道關於宇稱的工作要重要得多[64]。”弗里曼·戴森還稱楊振寧為“繼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後,20世紀物理學卓越的設計師”[14]。

曾受楊振寧影響[14][37]的超導體物理學者朱經武說,人們常將物理學家分為兩種:一種是一天到晚聽人家講而自己不講,然後拿回去做得更快更好;另一種是不停地講話,讓人家知道自己多麼偉大;楊振寧是第三種,他會認真聽別人講,還給別人提意見[118]。朱經武還說“楊先生對物理的熱愛、熱忱是沒有人可以理解的。有人說他是富有羅曼蒂克的物理學家,他對物理有一種很多人看來是愛情的東西.”

中國核物理學者鄧稼先曾對夫人許鹿希表示,如果不是諾貝爾獎規定每個人只能在同一個領域獲一次獎的話,楊振寧應該再獲一次諾貝爾獎[119]。鄧稼先讚譽楊振寧的規範場理論媲美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120],不但影響當代,他的前瞻性是將以世紀來論的。

清華大學教授聶華桐評價楊振寧的物理學地位時說:“我們常常可以聽到一些物理學家的名字,像麥克斯韋、愛因斯坦,量子力學初建時的海森堡、薛定諤以及狄拉克。現在再要往下排的話,我想楊先生的名字就要算在裡面了。”

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兼數學系教授鄭洪表述物理學界有一個通俗的說法,諾貝爾獎分為三等,第三等的貢獻是第二等的1%,第二等的貢獻是第一等的1%,60年前楊振寧與李政道因提出“弱相互相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獲得的諾貝爾獎是其中的頭等——愛因斯坦是唯一的例外,特獎。

其它評價

中國作家莫言曾為楊振寧題寫了一幅對聯“仰觀宇宙之大,俯察粒子之微[37]。”楊振寧也在別的採訪中提到過莫言的書,表示可能是自己看得不仔細的原因,沒看出哪些地方出彩.

楊振寧在20世紀70年代中蘇交惡期間,積極為中美合作牽線搭橋。當時的一份蘇聯報紙指控他是“北京在美國的第五縱隊”。當時另有臺灣媒體評論他是在瞎操心政治。

中國央視網作者署名為原野的一篇評論裡稱“楊振寧在物理學上造詣和成就有目共睹,他在物理學領域的成就超過了大多數科學家,他對於人類的貢獻也超過了大多數人。我們不能因為他之前加入了美國國籍和娶了一個年輕的妻子就將之完全否定,這是不講道理的。

物理學者朱邦芬曾撰文說“楊振寧2003年歸根,絕不是一些不瞭解真相的人所想象的,是回來‘養老’和‘享福’。‘80後’的楊先生開始新的事業和新的尋索,做出了許多新的貢獻。從80歲至95歲的15年間,他所做的事情遠比大多數科技工作者做的要多,更重要。《自然》評選了人類過去千年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全人類總共只有20多人上榜,楊振寧在這個評選中名列18位!


鍾正觀先生


可笑至極!

在中國,由一大批網絡噴子,自己沒念過多少書,在那個智商不超過30分的題主的忽悠下,一起議論全球最頂級科學家的貢獻,還有比這更滑稽的遊戲嗎?


南山牧羊人404


對科學的貢獻,兩人同樣大,一篇論文兩人同時署名發表,無論先後。

但人品情懷,給李登輝貼金的李政道,給楊振寧提鞋也不配!


安平144796971


新聞頭條是不是沒事幹了,有多少科學家不宣傳,說楊振寧這個老東西幹嘛在祖國最需要的困難時期不回國,老了回國養老,他永遠木有資格跟兩彈一星的科學家比,他不夠格


釋然276932411


提這樣的問題沒意思、他們的貢獻大部國人不一定全知道、不知情的情況下無法評論。


手機用戶高青人


誰在國難當頭效力誰有功,沒有國那有家,個人只不過是大海一滴水,蒼山一粒土


豪傑博眾


這種提法不妥!更不能進行比較。就算在國外只能分早回國和晚回國。只要後來覺悟了也不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