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趙雲打仗喊常山趙子龍,張飛打仗喊燕人張翼德,那關羽是怎麼喊話呢?

莫先森123


一般古人見面喜歡吹牛逼,和現在人差不多,現在人見了面自我介紹會說我是**公司總經理啥的,古人也是,我猜他會說,吾乃漢壽亭侯關羽。

漢壽亭侯是爵位名,東漢侯制與西漢無別,只是侯國的規模越來越小了,大者不過四縣、小者僅食一亭。到了東漢末年,曹操在列侯、關內侯下置名號侯十八級,關中侯十七級,關外侯十六級,五大夫侯十五級,以當時蜀、吳兩國所轄邑名封之,受爵者無從收取租稅,只是個名譽稱號,開後世虛封先河。其實,曹操加封給關羽的“漢壽亭侯”也只是個榮譽稱號而已。

《後漢書.百官志五》:列侯……功大者食縣,小者食鄉、亭。其意為在列侯中食祿於縣、鄉、亭者稱為縣候、鄉侯、亭侯。但三國時期,由於戰亂,所封的爵位,往往有其號,但無封國。一般乃對立有軍功將領的獎勵,封有食邑數戶,有按規定戶數徵收租稅之權。關羽的漢壽亭侯,就是爵位中最高一級徹候中的最低等候--亭侯。




生活不堪


關羽的自稱當然是:吾乃河東解良關雲長是也!

《三國演義》可是尊劉貶曹的,劉備及劉備手下的文武大將都描寫得生虎活虎,戰無不勝,就連自稱也顯得與眾不同及獨樹一格,而劉備手下五虎上將更是首屈一指的猛將,但劉備手下的大將都有非常分明、與眾不同的性格。



趙雲的性格是勇猛無敵、霸氣十足,張飛的性格是暴燥剛烈、火氣十足,關羽的性格是盛氣凌人、傲氣十足,如果只能有一個字來形容的話,就是:趙雲-霸,張飛-火,關羽-傲,就連他們對自已的稱呼也是各不一樣。

先說趙雲。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趙子龍單騎救主,當陽長坂之戰中,趙雲單騎救後主被曹軍追殺,趙雲武力驚人,獨闖曹軍大營,曹軍無人可擋,曹操看到於是讓曹洪去問趙雲姓名,趙雲應聲答道:吾乃常山趙子龍也!



因此”常山趙子龍“就成為趙雲的自稱,在演義中趙雲多次自稱”常山趙子龍“,無非也就是地名+姓名而已,算不得什麼特殊的,但是趙子龍在長坂一戰,七進七出,不僅單騎救主,而且憑一人之力斬殺曹營五十多員大將,憑此一戰,趙雲揚名立萬,曹軍中聽到常山趙子龍五個字,更是膽戰驚心,在之後的戰爭中,只要趙雲報出”吾乃常山趙子龍“的名號後,聽過威名的敵軍基本上不敢與趙雲作戰,趙雲更是打出”常勝將軍“的句號。

沒錯,趙雲就是這麼猛!



再說張飛。

《三國演義》第五回破關兵三英戰呂布,虎牢關前,張飛第一次與呂布交戰,張飛一來便 大吼: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反而是呂布一聲不吭的與張飛交戰,接著關羽、劉備都加入戰團,這就是演義中著名的”三英戰呂布“,這也是張飛第一次自稱為”燕人張飛“。

《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張翼德大鬧長坂橋,張飛為了替劉備擋住追,一人一騎立於長坂橋上,曹軍追兵都到了,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 人都到了橋頭,但看見張飛一個立於橋上,懷疑是諸葛亮的計謀,都不不敢上前,這時張飛見曹軍不敢上前,大吼: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仍然沒人敢上前,曹軍大隊人馬就這麼看著張飛,張飛被看毛了,又吼了一聲:燕人張翼德在此! 誰敢來決死戰?張飛這一吼還把曹操手下大將夏侯傑給吼死了。

沒錯, 張飛就是這麼牛!

最後說關羽。

按照趙雲和張飛的邏輯,地名+姓名的規律,關羽的自稱肯定就是:吾乃河東解良關雲長是也。但是在演義中,關羽偏偏不是這樣自稱的,關羽的自稱是經常變化不定的。



《三國演義》第五回,關羽溫州斬華雄前,關羽的自稱是: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這個時候的關羽是剛剛出道,不像張飛那麼暴,關羽剛開始還是比較謙虛的,自稱為”小將“。

《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中,關羽過洛陽時,自稱”吾漢壽亭侯關某,敢借過路“,後來又在過黃河渡口時自稱為”漢壽亭侯關某也“。這個時候的關羽斬了華雄,又曾在曹操軍中殺了顏良、文丑,名聲打出來了,而且因功被封為漢壽亭候,這可是莫大的榮耀啊,因此關羽心中也有些得意,因此自稱為:漢壽亭候”,就是為了顯示自已的爵位和功勞。



《三國演義》第五十回關雲長義釋曹操,曹操在赤壁大敗後,逃回北方,當時關羽受諸葛亮命令守在華容道,遇到曹操時,關羽是這麼說的:關某奉軍師將令,等候丞相多時。這個時候的關羽是在對曹操說話,而且關羽欠了曹操人情,因此在曹操面前,關羽還是很謙虛的,他用的自稱是“關某”。

《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關雲長放水淹七軍,關羽想勸降龐德,便對龐德說:關雲長在此,龐德何不早來受死!這個時候關羽的自稱就變成了自已的名字“關雲長”,因為兩軍交戰,關羽念在龐德勇猛,其兄長又在蜀漢為官,因此想勸降龐德,就直接自稱自已的名字“關雲長”,但後面一句龐德何不早來受死,則顯示出關羽相當的傲氣。



由此可見,關羽的自稱有:小將、漢壽亭候、關某、關雲長等,但是這些都不夠霸氣啊,個人覺得關羽如果自稱是:“吾乃河東解良關雲長是也”,這個稱呼要霸氣多了,不知各位有何意見呢?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關羽有好幾種自稱。從關羽對自己不同稱呼的變化,也能看出他的性格。

1.小將

關羽自稱“小將”,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五回中。

回目: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十八路諸侯會盟討董



,被敵將華雄阻住挑戰,連吃敗仗。關羽自告奮勇,去戰華雄,自稱為“小將”,其實關羽當時只是一個馬弓手,他不自稱為“馬弓手關某”,也能看出來關羽有很強的自尊心。

2.關雲長

關羽稱呼自己為“關雲長”,是在《三國演義》的第十九回中。

回目: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

關羽率兵伏擊呂布,攔住去路後,自稱“關雲長在此”。

呂布是一方諸侯,地位很高,關羽此時的身份地位與之相差很大,自稱頭銜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就直接稱自己為“關雲長”。

3.漢壽亭侯關某

關羽稱自己為“漢壽亭侯”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二十七回中。

回目: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在洛陽城外,關羽遇到韓福,自稱為“漢壽亭侯”。

關羽前期已經獲封為漢壽亭侯,還是很驕傲的,到了路上,就控制不住內心的自豪,遇到不熟悉的人,打出這面光輝燦爛的旗幟。

到了黃河渡口,遇到秦琪,關羽仍自稱“漢壽亭侯”。

沒想到秦琪這廝居然不尿關羽這一套,大大傷害關羽的自尊心,


關羽又拿“斬顏良、誅文丑”來展示,但秦琪卻說,“你只斬得無名下將,敢與我戰乎?”,關羽徹底被激怒了,撲上去撕碎了秦琪。

4.我

關羽自稱“我”,是在《三國演義》的第四十二回中。

回目:張翼德大鬧長坂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劉備敗當陽,走夏口,曹操率兵在後窮追不捨。關羽來援,設下伏兵阻住曹操,大叫“我在此等候多時了。”

關羽的漢壽亭侯是曹操給他爭取到的。當著別人的面可以炫耀,但當著曹操的面就不好意思再扯那些淡了。所以就自稱“我”。

關羽北伐襄樊,龐德來挑戰,關羽出陣,仍自稱“關雲長”。這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十四回中。

回目:龐令明抬櫬決死戰 關雲長放水淹七軍

感覺上似乎是挺客氣的。這一次我也搞不清楚關羽為什麼要這樣稱呼自己。


饞嘴肥貓鏟史官


關羽關雲長,在整個三國演義中,就是一個“扮豬吃老虎的大神級的存在,這可能是羅貫中先生刻意描畫這個聖人的一種手段吧!

從整個三國演義中關於人物的刻畫來看,張飛是一個長相比較粗獷,行事手段比較幽默,為人耿直!同時呢,張飛也是一個喜歡咋咋呼呼的人,在三國演義中,經常是還沒有開打,你先和別人對罵起來,先用自己的嘴泡先去勝了一籌,比如和呂布的戰鬥,上來就罵呂布“三姓家奴”,搞得呂布很窩火!

由於大咖的實力比較強勁,遇到任何人都不犯怵,打架是一把好手,所以他咋咋呼呼的性格,在三國演義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因此在當陽橋上的一句“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一死戰”,既是張飛給自己來壯膽,同時也是給別人一種氣勢,這裡面有一個很配合的角色叫夏侯傑,狠沒出息的從馬上掉下來摔死了,徹底配合張飛的演技,一聲咆哮嚇死一個人!

從作者對張飛的刻畫呢?就是羅貫中老先生一輩子勤勤懇懇,是終究得不到認可,反而那些咋咋呼呼的人,反而加官進爵,寫滿了羅貫中先生對這種人的鄙視和對社會的無奈。

關羽的一生遭遇,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進行了刻意的描述和深化,關羽這個人身上具備他一生沒有施展的抱負和理想,由於羅貫中本人是一個文弱的書生,但他年少的英雄夢依舊在他的內心當中,因此他在寫關羽的時候,給予了很大的理想狀態,描寫關羽所有戰鬥的時候,關羽都是一個扮豬吃老虎的狀態,一個猛然的突襲,直接將對手斬殺馬下,斬顏良、誅文丑都是用的這種手段!

這樣描述關羽的一個目的是在一個“勝者為王”的時代,一切成敗的論述,都是一句,取得的戰功和最終的結果決定,關於就是這樣一個被後世人不斷深化的一個人物,發展到羅貫中時期,關羽已經成為一個神一樣的人物!讓廣大的老百姓和人民是敬重和敬仰,作者將筆墨寫在關羽身上的時候,就傾注了自己太多的理想和報復,通過關羽的行為來實現自己的一丟丟小夢想。


綜上所述,關羽的稱呼從一開始就是設定好的,就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馬弓手開始,先斬殺華雄立威!十八路諸侯會盟是關羽的自稱是:馬弓手!一個小人物!

接著刻畫關羽對有才人的尊重,對待三姓家奴呂布,張飛叫三姓家奴,而關羽叫“呂將軍!”,此時的稱呼是:關某,又是一個小人物的稱呼。

再接著刻畫關羽的忠誠!用的筆墨最多,其中的過五關斬六將、掛印封金、關羽都是一個有禮有節的人物,對待所有人都是客氣有家!此時的稱呼呢,也是在下關雲長!

最後是刻畫關羽的豪氣!虎女安能嫁權子?還有一個就是“豈能與老兵同列!”,這是老年關羽功成名就之後的王霸志氣!

以上是小人物的一個理解,你怎麼認為呢?


小人物F


關羽在老家殺了人才逃出來的,不方便告訴大家自己是哪裡人,所以打仗時大多悶聲不響。殺顏良時,顏良本來想問他是誰,打哪兒來,估計關羽最忌問這個,對方還沒開口,就是衝過去冷不丁一刀,將顏良斬於馬下。

“河北軍如波開浪裂,關公徑奔顏良。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衝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


河洛國學館


《三國演義》中,關羽、張飛和趙雲位列蜀漢五虎上將,為劉備的霸業捨生忘死,戰功頗多。兩軍交戰前,趙雲自稱“常山趙子龍”,而張飛霸氣大喊“燕人張翼德”,那麼,作為五虎上將之首的關羽,他的口頭禪是什麼呢?

初出茅廬:小將

演義第五回中,面對來勢洶洶的董卓部將華雄,十八路諸侯連吃敗戰,就連江東猛虎孫堅也敗在他的手下。關羽看到眾位大佬無計可施,挺身而出,自告奮勇,挑戰華雄。他當時只是小小的馬弓手,說白了,只是一個小兵,和衝鋒陷陣的大將差的太遠了。這時的關羽,初出茅廬,還是一個青年晚輩,在眾位郡守面前,自稱“小將”。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

言未畢,階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

鋒芒畢露:關雲長

演義中第十九回,面對威名遠在華雄之上的呂布,關羽毫不怯場,直呼“呂布”之名,自稱“關雲長”。這時的關羽經過平定黃巾軍、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等戰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戰經驗。這次遇到第一猛將呂布,並沒與輕視、小看他,而是將其視為平生難遇的對手,與其交鋒。因此,關羽自稱“關雲長”。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

呂布走得人困馬乏,忽又閃出一彪軍攔住去路,為首一將,立馬橫刀,大喝:“呂布休走!關雲長在此!”

功成名就:漢壽亭侯關某

演義中第二十七回,關羽千里走單騎期間,遇到關隘守將韓福、秦琪等人,他自稱“漢壽亭侯關某”。這源於關羽在降曹期間,為曹操斬顏良、誅文丑,解了白馬之圍,立下了汗馬功勞。曹操為了籠絡關羽,徹底收服,親自上表漢獻帝劉協,封關羽為“漢壽亭侯”。這是關羽獲得的漢王朝的正式爵位,雖然“亭侯”不高,也是響噹噹的爵位。對於自傲的關羽來說,這是無上的榮耀。演義中中是這樣描述的:

“且說曹操見雲長斬了顏良,倍加欽敬,表奏朝廷,封雲長為漢壽亭侯,鑄印送關公。”

鋒芒內斂:我

演義中第四十二回,劉備兵敗當陽,趙雲血戰長坂坡,張飛吼斷長板橋,曹操大軍仍緊追不捨。關鍵時刻,前往江夏借兵的關羽及時趕到,將曹操大軍攔截。這時,關羽既沒有自稱“漢壽亭侯”,也沒有自稱“關某”,而是自稱“我”。在古代,很少自稱“我”的,太俗氣,一般稱個人的字。這時的關羽已經過了霸氣側漏的境界,鋒芒內斂,因此自稱“我”,。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

忽山坡後鼓聲響處,一隊軍馬飛出,大叫曰:“我在此等候多時了!”當頭那員大將,手執青龍刀,坐下赤兔馬,原來是關雲長去江夏借得軍馬一萬,探知當陽長阪大戰,特地從此路截出。

最常用自稱:關某

整部演義中,關羽使用最多的自稱乃是“關某”,簡潔乾脆。如第二十回,呂布殞命白門樓,曹操舉劍欲殺張遼,關羽就是自稱“關某”;第二十五回,關羽土山降曹,面見甘、糜兩位夫人,自稱“關某”;第二十六回,關羽向曹操請命圍剿汝南黃巾餘黨劉闢、龔都,也是自稱“關某等等。總之,“關某”是關羽的常用自稱。他張口一個“關某”,閉口一個“關某”,已經成為習慣。“關某”其實是一個很常見的自稱,就像“張某”、“李某”一樣。這並沒有什麼太出奇之處。

其實,在演義中,關羽還有一個稱謂“關公”,是旁人和作者羅貫中對他的稱呼。這個稱呼相當霸氣,三國演義裡,很少有人被作者稱為“公”,關羽有此殊榮,可見作者對其推崇備至。

如果按照趙雲自稱“常山趙子龍”、張飛自稱“燕人張翼德”那樣自報家門,關羽應該自稱“吾乃河東解良關雲長是也”。然而,關羽並沒有這樣自稱。或許,這與關羽早年曾是逃犯有關。試想,如果關羽自報家門,說自己是哪裡人,官府都有備案,就可能知道他是朝廷要犯。


佳寧姐姐說歷史


馬弓手關羽請戰華雄

《三國演義》中,張飛自稱燕人張翼德,主要就是張飛乃幽州涿郡人氏,涿郡在戰國時屬於燕國,因而張飛就自稱燕人。趙雲自稱常山趙子龍,也是因為趙雲乃常山真定人。

張飛字翼德,趙雲字子龍,關羽字雲長。

按照“地名+姓+字”的邏輯,關羽的自稱自然就是:吾乃河東解州關雲長是也!


不過,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的自稱是不斷變化的,今天金兔就來聊聊《三國演義》中,關羽的自稱都有哪些吧。

1.自稱“小將”

《三國演義》第五回,溫酒斬華雄前,關羽見各諸侯的猛將都敗於華雄手下,遂自告奮勇挑戰華雄。此時的關羽不過一馬弓手,說白了就是一個小兵,而關羽請戰華雄時,並非像《新三國》中自稱“馬弓手”,而是自稱“小將”,《三國演義》中是這樣描述:

“言未畢,階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


2.漢壽亭侯(爵位)+關某

在《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關羽過洛陽時自稱:“吾漢壽亭侯關某,敢問借路!”過黃河渡口時,關羽自稱:漢壽亭侯關某也!

3.單稱“我”

《三國演義》四十二回,劉備兵敗當陽,趙雲血戰長坂坡,張飛吼斷長板橋,可曹操大軍依舊緊追不捨,關鍵時刻,前往江夏借兵的關羽及時趕到,此時關羽自稱“我”。

《三國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

“忽山坡後鼓聲響處,一隊軍馬飛出,大叫曰:‘我在此等候多時了!’

當頭那員大將,手持青龍刀,坐下赤兔馬,原來是關雲長去江夏借得軍馬一萬,探知當陽長板大戰,特地從此路截出。”

4.單稱“關某”

《三國演義》中,關羽最常見的自稱非關某莫屬,例如,《三國演義》第二十回,呂布殞命白門樓,曹操舉劍欲殺張遼,關羽就是自稱關某;二十五回,關羽土山降曹,面對甘、糜兩位夫人,關羽自稱關某;演義第二十六回,關羽向曹操請命圍剿汝南黃巾餘黨龔都、劉闢,關羽依舊是自稱關某。

再比如第五十回,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當時曹操赤壁大敗後,準備逃回北方,關羽奉諸葛亮命令在此守護華容道,關羽見到曹操後是這麼說的:“關某奉軍師之命,在此等候丞相多時了!”關羽自稱關某,實際上是一種謙稱,既無高傲之意,也不顯謙卑。

5.關雲長

例如,《三國演義》第七十回,關雲長水淹七軍,關羽想勸降龐德,就對龐德說:

“關雲長在此,龐德何不早來受死!”

總的來說,關羽的自稱是比較多的。可能有人要問,關羽何不學趙雲、張飛,用“地名+姓+字”自稱,即:吾乃河東解州關雲長是也!說起來也很好理解。此前,關羽是官府通緝的殺人犯,關羽要是自報家鄉,很容易就讓人瞭解到這段“黑歷史”,而關羽不想讓他人瞭解自己的過去,就用了其他自稱。


金兔歷史


關羽:汝比顏良文丑如何?

關羽殺人,基本上都是更不打話,上來就砍,什麼可憐我青龍刀斬汝鼠輩都是很少,能讓他開口整兩句的基本都有點料,死在他刀下的,基本沒有超過三回合,基本上說話都是浪費臺詞。

超過三回合還掛了的,華雄,管亥,蔡陽。其中,殺華雄肯定沒開口,想想開口了說啥?俺是馬弓手關羽?多丟人。殺管亥是直接出去的,不然不可能趕在太史慈前面。殺蔡陽更不能講了,張老三在擂鼓呢,等下一廢話三通鼓打完了,那事就更大了。所以關二爺殺人,要麼敘敘舊,要麼直接喊鼠輩別跑,哪有功夫自報家門,何況整個三國,長那樣子的就他一個,不用報都知道是他老人家來砍人了





全靠浪zzz


誠邀,如題。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弄清楚這古人的姓名與字的關係。


其實古人除了姓名,一般還有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釋,據《禮記·檀弓上》說:“幼名、冠字。”《疏》雲:“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 由此可見,名是幼時起的,供長輩呼喚。男子到了二十歲成人,這時候同輩之間一般都是稱其字了。隨著儒學的興盛,東漢之後的百姓姓名之後多少有個“字”,比如劉備就稱“劉玄德”,劉表就稱“劉景升”。

所以上陣的時候,張飛自稱張翼德,趙雲自稱趙子龍。


至於關羽嘛,據說其先字“長生”,後改為“雲長”。所以按照規矩,關羽上陣應該大吼一聲“運城關雲長在此”!不過話說回來,以關羽的傲氣以及長鬍子,青龍偃月刀這種出眾的特徵,他不屑於自報家門,別人也不用他自報家門,反正都知道是他,何必多此一舉呢?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三國演義中張飛、趙雲出戰總向敵軍報號,以長軍威製造聲勢,其目的就是我乃蜀中名將,於我對陣你小心著。往往這種心理戰術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敵方一般將領都懼怕英名,稍微膽怯就吃敗仗。

關羽可不這樣,一旦出戰,馬疾刀快,並非大戰兩三百,頭明白人頭就落地了。

斬顏良就是這樣的戰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