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與蒙古是什麼關係?為什麼有很大的不同?

琿春國防一哥


想要知道韃靼和蒙古的關係必須要先分清楚蒙古和韃靼的由來。而蒙古作為中國封建時代的敵人,常年爭戰不休,這個想必就不用多解釋了,外蒙古獨立了,內蒙古現在已經是我國56個民族的其中一個。

韃靼人是怎麼來的?

其實最初的韃靼就是突厥人的宿敵:柔然人。在《突厥語辭典》裡有個叫“塔特”的詞,這個詞簡單的說明塔特指的是波斯人和回鶻人。而波斯和回鶻正是突厥語辭典一書代表的喀喇汗王朝的敵人,但因為政權的不同這個塔特的對象不同,如突厥汗國時期的塔特是柔然人、喀喇汗王朝時期的塔特則是波斯人和回鶻人、在奧斯曼帝國時代庫爾德人也被稱為塔特。

塔特“tat”最早是這樣寫的,直到突厥人為了更好區分柔然國的殘餘勢力,特意在“tat”尾部加了一個後綴,就成了“tatar”韃靼。這裡的韃靼指的是柔然殘餘和契丹之間的庫莫奚,這些被突厥用韃靼概括的人群,基本上是突厥汗國時期的蒙古語遊牧民族。

而到韃靼一詞到了漢人手裡就被音譯成了“韃子”、“韃俘”,這時候基本指的就是蒙古人,到明朝時期更是成了蒙古本部的專用稱。

(韃靼人)

但這裡必須解釋的是,不論是在柔軟時期、突厥汗國時期還是蒙古人時期,韃靼這個稱呼都沒有被蒙古人廣泛接受,所以蒙古人從來沒有對韃靼這個稱呼有歸屬感。

而對於俄羅斯的韃靼人為什麼叫這個名字,這裡是一個泛稱造成的結果。

眾所周知,在蒙古人打遍世界之前,西方人把東方來的遊牧民族稱為“突厥人”。直到蒙元鐵騎蹂躪了整個歐洲,這些逃難的突厥語族群逢人就說是野蠻的韃靼人把他們擊敗的,而韃靼在他們的口中是一種蔑稱。

因此在世界各地,以及元朝和四大汗國的歷史記載中,很少把蒙元帝國成為蒙古人,都是統稱為“韃靼”,如馬可波羅遊記、西方傳教士的遊記、宋朝人的遊記等都稱為韃靼。

在金帳汗國成立後,由於以上的原因造成了全世界都叫蒙古人為韃靼人,金帳汗國更是被直接稱為韃靼國家,而金帳汗國主要人群保加爾人就成了韃靼人了。這種誤傳一直到了至今,俄羅斯也成了韃靼族。

至於為何俄羅斯韃靼人為何混淆他們和蒙古族呢?

(保加爾人)

這個原因也很簡單,他們的祖先是匈人、保加爾人一直都是東歐的主人,在我國的資料和古突厥碑文上記載的韃靼人又是蒙古高原東部的主人。

所以保加爾人和柔然後裔的蒙古人就這麼一直混淆下去,從此那個能夠翻天覆地打便歐亞大陸的韃靼民族就這樣被捏造了出來。


大國布衣


蒙古是12世紀北方草原上的一個部族,韃靼是北方草原上的另一個部族,又稱塔塔兒。

為什麼蒙古會被稱為韃靼呢?

13-14世紀的波斯人拉施特在他編撰的《史集》中解釋說:蒙古一詞……也用於和蒙古人類似的其他民族……由於他們的強大,這些地區的其他部落也漸以他們的名稱著稱……正如在此之前,塔塔兒人稱為勝利者時,一切其他各族都曾被稱為塔塔兒人。甚至現在塔塔兒人在阿拉伯、忻都斯坦和契丹地區也還享有盛名。

也就是說,早先塔塔兒人強大的時候,蒙古人被稱為塔塔兒,也就是韃靼。後來蒙古強大了,其他部落就被稱為蒙古了。

實際上蒙古被中國人和歐洲人稱為韃靼的原因還有細微差別。

被中國人稱為韃靼,主要是金朝和塔塔兒接觸比較多。塔塔兒是較早臣服於金朝的北方草原部族。1196年,塔塔兒叛金,金朝丞相完顏襄受命率軍討伐,鐵木真還曾經和克烈部的脫斡鄰勒汗,配合金朝軍隊進兵夾擊,因此脫斡鄰勒汗被授予王號,從此稱為王罕。鐵木真則得到“札兀惕忽裡”的官號,意為諸乣統領。

最早把蒙古人稱為韃靼的歐洲人,據說是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派出的修士朱利安。他受命帶領使團前往東俄羅斯去搜集蒙古入侵者的信息。這個名字很可能是他從庫蠻人那裡聽到的,庫蠻人這麼稱呼蒙古人,則很可能是因為蒙古軍隊中有人自稱塔塔兒。當然,蒙古人肯定也提到了其他的名號。不過最終西方人使用韃靼這個稱呼,是因為它和拉丁文中的“Tartarus”很像,而這個詞的意思是地獄下暗無天日的深淵。在蒙古入侵之後各種對其的描述中,蒙古人都被塑造為來自地獄的惡魔。所以歐洲人就選擇了這樣一個可怕的詞指代他們。

公元前530年代的雅典雙耳細頸瓶上的地獄形象


pku小動物


蒙古和韃靼的關係是:

蒙古曾經被稱作韃靼,且被算作韃靼的一員;但隨著蒙古的崛起,便從韃靼中脫離為蒙古。

韃靼之名早在唐朝中葉就出現了。

像是突厥文的《闕特勤碑》就提到“三十姓韃靼”(Otuz-Tatar):

黠戛斯、骨利幹、三十姓韃靼、契丹、奚,都成了敵人。

這裡所言的“三十姓韃靼”,其實就是指生活在呼倫貝爾地區(包括額爾古納河)的室韋人,當時他們已經形成了30個部落,故因此而得名。韃靼與室韋是可以互通的,這些人也被稱作是“室韋-韃靼人”。

最終,自額爾古納河流域遷徙到蒙古高原的室韋-韃靼人形成了蒙古的主體。

由此可見,蒙古最初就是韃靼。正如拉施特(Rashid al-Din)在《史集》中所言:

在遙遠古代的很長一段時間,韃靼人曾是許多部落和土地的征服者與主人,他們強大而顯赫,其他突厥各氏族雖然種類、名稱各自不同,卻都以他們的名字見稱於世,統統被稱作是韃靼人。

換言之,蒙古被稱為韃靼,是因為韃靼強大。

蒙古(合木黑蒙古人)或者說蒙兀室韋從這些部族中脫穎而出後,自然不可能沿用韃靼之名,反而以蒙古稱呼其他遊牧部落。

這就是蒙古和韃靼的關係。


HuiNanHistory


"韃靼"是古代中原人對北部國界線境外的各遊牧民族的統稱。

狹義的“韃靼”是蒙古語族中一個部落的名稱演化。即:塔塔爾部落。其強盛時期建立蒙古尼倫國,我國文獻稱“柔然”或“蠕蠕”國。

蒙古尼倫國後期移民至呼倫貝爾草原,散居於達賚湖(呼倫湖)周邊。因毒殺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成為蒙古部落的世仇。後向北遷徙,進入今西伯利亞地區。(下圖是韃靼地區使用的錢幣:)

公元5世紀我國南北朝時期,源自柔然的別名大壇、壇壇的“韃靼”一詞已經出現,北齊與隋朝通過室韋知道韃靼的存在。

廣義上的“韃靼”,因蒙古尼倫國強盛時期,聲名遠播,而被其他國家統稱蒙古高原的蒙古語族部落。這意味著廣大蒙古高原地區生活的其他部落包括蒙古人、突厥人等,都被統稱為“韃靼”。

宋代記載陰山以西有九姓韃靼,在呼倫貝爾有三十姓韃靼,人們認為他們是柔然餘部。但是九姓韃靼是一個多民族的部落集團,裡面既有說突厥語的部族,也有說蒙古語的部族。(下圖:克里米亞半島韃靼城堡遺蹟)

韃靼人的興起早於蒙古人。韃靼人在遼代契丹人和金代女真人的統治後,大部分融入了形成中的蒙古人,成為蒙古民族的主要來源之一。

元朝滅亡後,被明朝擊敗退回漠北維持的北元政權,1402年北元坤帖木兒繼位後也被部將吉爾吉斯人鬼力赤殺死,北元去國號滅亡,改稱韃靼。

此“韃靼”名稱是明朝時也速迭兒開始,達延汗統一的東部蒙古,與瓦剌對立,分為察哈爾、土默特、科爾沁(含喀喇沁)、鄂爾多斯、阿速等部。(下圖是出土的韃靼民族配飾:)

此“韃靼”名稱是明朝所稱,實際上也是指蒙古部落。也速迭兒汗篡北元后,廢棄大元國號,仍稱蒙古可汗,明人稱韃靼可汗。(下圖:15世紀韃靼沙皇Boris Godunov)

1434年瓦剌勢力東進,韃靼勢衰。後達延汗統一蒙古,明世宗時別部順義王俺答汗佔據河套。明神宗後期時勢力開始衰退。其次末代大汗林丹汗於1634年敗於女真,為後金所並。

中國今天的少數民族之一塔塔爾族和俄羅斯等地的韃靼族都源自古代蒙古草原上的韃靼人。中國的塔塔爾族是近代俄羅斯韃靼移民在中國的後代。(下圖:俄羅斯韃靼斯坦風光)

從世界範圍來看,“韃靼”這個名字是拜占庭人開始使用,用來指代黑海到鹹海一帶廣袤草原的各種遊牧半遊牧的突厥人。(下圖:韃靼斯坦風光)

在俄羅斯和部分歐洲國家,韃靼泛指蒙古人及在蒙古帝國擴張時期隨蒙古人進入歐洲的其他草原遊牧民族。

說突厥語的韃靼部西遷路線有兩條,一個是伏爾加河流域,另一個是葉尼塞河流域。遷到伏爾加河流域的韃靼人結合原來這裡說突厥語的欽察人、伏爾加保加利亞人形成今天喀山韃靼人。

而留居葉尼塞河的韃靼部人則和當地阿爾泰人、哈卡斯人融合形成西伯利亞-葉尼塞韃靼。

成吉思汗征服韃靼部後,說突厥語的韃靼部民就西遷了,他們遷徙的時間大約是中國南宋末期。留下來融入蒙古族的基本上是說蒙古語的部民。

現在俄羅斯所有的塔塔爾族(韃靼族)都或多或少的帶有韃靼部民的血統,即便沒有韃靼部血統,但是有些血統是共有的,比如欽察、烏戈爾,這也是大家都沿用塔塔爾族(韃靼族)名的原因。(下圖:普京在韃靼斯坦)

綜上所述,“韃靼”與“蒙古”所指的範圍不同,韃靼與蒙古有時相互獨立,有時韃靼和蒙古被統稱為“韃靼”。


霧都的早晨


反對其他回答!

韃靼就是蒙古的一部分

很多答案說蒙古是蒙古韃靼是韃靼,不同民族,這是錯誤的。是對歷史無知造成的!

我們今天說匈奴人到底是白種人還是黃種人,突厥到底是白種人還是黃種人,土耳其(我國政府的故意錯誤翻譯,土耳其正確翻譯是突厥,人家就是突厥共和國)到底是不是突厥人後裔,歐洲匈奴帝國到底是不是匈奴後裔,都是我國因為政治原因對歷史的錯誤認識造成的,

我國政府因為早年跟隨蘇聯,錯誤的選擇了錯誤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認識

古代,草原上的民族,你強大了,擊敗其他族,族民就加入你成為你的民族一員,所以歷史上,你會發現,匈奴強大,一瞬間,全草原都是匈奴人,匈奴人一倒臺,一下又蹦出各種小民族,鮮卑強大,全草原都是鮮卑人,鮮卑一倒,各種小民族全蹦出來,突厥強大全草原都是突厥人,蒙古強大,全草原都是蒙古人,和蒙古戰鬥多年的乃蠻人,韃靼人都變成了蒙古人,

清朝就是,清朝強大是時候,鄂倫春錫伯族鄂溫克族更北的語言都不通的小民族都變成滿族了,滿族八大姓就有鄂溫克族等大姓,除了錫伯族,哪個民族會說滿族話?

這就是草原的現實,遊牧民族就這樣,話說土耳其(突厥)話和新疆維吾爾族話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話都差不多,互相都能聽懂,同源,是一個民族嗎?他們不是同一個祖宗,但是確實是曾經都歸屬於同一個大民族的一部分,

其實漢族也是啊,越王勾踐吳王夫差,你覺得那是漢語名字嗎?楚國熊大才是和中原漢族同文同種的人啊(見清華簡楚居,楚國正宗祝融後代),臥薪嚐膽的勾踐,人家兒子叫者禹,勾踐自己的劍上刻的名字是越王鳩淺,為什麼?音譯啊,吳王夫差闔閭更不是漢語名了,這些就是漢族的祖宗啊,

漢族都是不斷合併小民族來的,何況蒙古?

民族本來就是不斷融合而成、純血的民族是不純在的,最純的猶太族都是各種小民族混合合併的,

韃靼曾經是和蒙古並列的民族,後來變成蒙古一部分成為蒙古族,變成說蒙古語,後來又分離,




東北虎男323


蒙古人與韃靼人,俄羅斯人,哥薩克人基本沒什麼關係。韃靼人與俄羅斯,哥薩克也基本沒什麼關係。俄羅斯,烏克蘭和哥薩克有很大關係。

1. 俄羅斯人是東斯拉夫政權基輔羅斯諸公國文化發展出來的後裔。基輔羅斯諸公國現在分成了三個文化語言很類似的國家: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

2. 哥薩克人起源比較複雜,但是和俄羅斯以及烏克蘭人關係很密切。他們主要從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中分化出來的不受俄羅斯沙皇政府管制,不願意當農奴的一種底層自由民組織起來的社會。他們最早是逃離了蒙古金帳汗國統治的東斯拉夫人,他們逃到黑海西北沿岸,也就是今天的烏克蘭敖德薩以及羅馬尼亞東北部區域去,並和當地原有的白匈奴人合併到一起生活去了。總的來說,哥薩克人究竟是不是一個獨立民族,這一點比較模糊。但是說他們是一群有獨特生活方式,習俗,方言的東斯拉夫人後裔還算是比較準確的。

3. 韃靼人是突厥系民族。長相上與俄羅斯人有較大不同。有很多有明顯的東亞人種特徵,有很多有明顯土耳其諸民族特徵,跟新疆維吾爾人比較相似。當然也有很多人是典型歐洲人的長相,以至於金髮碧眼。作為生活在歐亞大陸過渡地區的民族,韃靼人的長相和血統也很有過渡性。但是文化上來說,韃靼語和土耳其,維吾爾語幾乎可以互通,習俗與穿著也與維吾爾幾乎一樣。所以是個典型的突厥系民族。這個民族的來歷也是比較複雜。基本上是中世紀伏爾加保加利亞人的後裔,加上很少部分的蒙古血統。伏爾加保加利亞人應該原來是一個突厥系民族,但是他們來到現在的居住地的時候,這裡本來就有芬蘭-烏拉爾民族和東斯拉夫的人在這居住了,所以慢慢地,當韃靼民族形成的時候,已經是血統上很混的狀態了。

4. 蒙古人,東胡民族後裔,純東亞人種。跟前三都只有很少很少的民族血統關係,就不詳細解說了。

這裡算是答了你的第一問了。

第二問,挺複雜的,我能答一點是一點吧。

莫斯科公國的崛起主要是通過利用他們作為金帳汗國代理徵稅人的身份開始發家的。金帳汗國對俄羅斯諸地方的統治極其間接。他們指定了莫斯科大公作為全權代理人幫他們從各俄羅斯諸城徵稅,如果有人不服莫斯科管或不交錢。莫斯科就找蒙古人乾爹。蒙古乾爹就會來教訓莫斯科的敵人。久而久之,莫斯科就做大了,實力凌駕於俄羅斯諸城之上,以至於最終打敗了自己的乾爹,宣佈不再服從金帳汗國獨立了。在莫斯科做大了之後若干年,終於到了恐怖的 伊凡四世 雷帝當大公了。恐怖伊凡宣佈自己為沙皇,從而開始了沙俄歷史。他的主要軍事成就就是打垮了喀山汗國。喀山汗國就是韃靼人所建立的伊斯蘭國家。在伊凡四世之前的很多年,喀山汗國由於與莫斯科距離比較近,兩國經常戰戰和和,互有勝敗。最終到了伊凡四世的時候,他花了很大的力氣攻下了伏爾加河上游離喀山60公里左右的一座島嶼。在那裡建立了水軍基地,大造舟艦,最終順江而下圍困了喀山城多個月之後,終於攻克。至此,喀山汗國滅亡了。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他名人在今天莫斯科紅場上建造了一座大教堂,就是大名鼎鼎的那個俄羅斯象徵彩色教堂。聖瓦西里大教堂。

這個戰役是莫斯科沙皇國,極其後來的俄羅斯沙皇國擴張的起點。在打敗了第一個強敵喀山汗國之後,基本上西伯利亞方向就再也沒有強敵了,很從容地就擴張至和清王朝接壤的尼布楚。在這之後很多年,俄羅斯擴張戰爭的主要戰場是在南面與奧斯曼土耳其打拉鋸,西北面與瑞典爭奪波羅的海沿岸,正西面與波蘭進行斯拉夫民族領頭羊的爭奪。但是這些戰爭,主要就都是正規的政府部隊在參與了,較少使用少數民族部隊。

第三問,簡短一點是這個樣的。

俄羅斯往亞洲方向的擴張主要是驅使的哥薩克人。當俄羅斯的中央政府越來越強大之後,哥薩克人的生活方式就越來越受到威脅了。在歐洲,俄羅斯政府基本上不大允許哥薩克自由民的存在了。在這個時候,俄羅斯政府想到了一個主意一箭雙鵰。他們對哥薩克人說,你們到東方去,那裡都是無主之地。你們去了之後以俄羅斯沙皇的名義佔領那些土地,沙皇就把那些土地賜給你們生活,政府不管你們,你們不用交稅。哥薩克人當然願意,其實也別無選擇。

當哥薩克人把這塊地方穩定下來之後,俄羅斯政府就會過來接管某些要衝以及肥沃的地方,開始建立城鎮,同時驅使著哥薩克人繼續往東去尋找新的無主之地,以繼續他們自由的生活。這裡說一句,這個計劃比較緩慢,不是說哥薩克沒住幾年就又要被趕。往往哥薩克在一個地方安居了10年或一代人之後,政府才會過來實際認領這些領土。


瓦當歷史


在不少人的認知裡面,韃靼就是蒙古族人,但實際上這兩者有著很大的區別。但是,兩者有區別的同時,聯繫又非常的緊密,所以被人認為是同一個種族,也是一種很常見的誤會。我們先來說一說所謂的韃靼人,如果是按照普通的說法,那麼這指的就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們。自然,這個民族就包含了非常多的人,而其中蒙古族也在這個範圍以內。但是如果要細緻的劃分的話,那麼韃靼人應該就是最早期的匈奴人。而到了唐朝的突厥人,也算是這個族群的人。。

而就是這樣一個部落,最後是被鐵木真給消滅了,因此又變成了蒙古族的一個分支。而這一個部落還有一個名稱叫做塔塔爾,起源是在呼倫貝爾那一帶,由東突厥室韋分出來的一脈。當初的突厥汗國解體之後,塔塔爾部落的人就憑藉著地理環境優越的條件,很快就成長起來,成為了北方草原上的一隻強兵。而後這個部落的人,又被中原皇朝的人稱之為是突厥人,後來又稱之為是韃靼人。再到後來,他們又衍生出了很多的部落,就連語言都多達了16種。

直到了鐵木真的出現,這個由多個部落組成的韃靼人,才總算是結束了亂局,變成了蒙古人。也是從這之後,大家就覺得韃靼人就是蒙古人了,並且從這之後,韃靼成了蒙古族的一種俗稱。不過地地道道的蒙古族人的話,並不接受自己是韃靼人的稱呼。因為韃靼個稱呼其實有著貶義意思,是西方人指北方的那些蠻橫民族,所以給出的一個稱呼,而且這個稱呼泛指了北方所有的民族,並沒有特指蒙古族。

另外,當年是鐵木真滅掉了韃靼人,因此他們覺得蒙古人要比這類人更加的優秀出彩,所以他們並不會接受這一個稱呼。當然還有一點原因,韃靼人還有一些分支並沒有全部被收入蒙古族中,而那一部分韃靼人,經過了這麼長的時間以後,也已經有了自己獨特的文化,而這個文化和蒙古族人並不相同。所以兩方的人,在本質上其實還有著區別。

綜上這樣來看,蒙古人和韃靼人是兩個種族的人群,有著不同的文化傳承。只是靼韃人中有一部分被融入到了蒙古人中,所以人們常常會將兩者弄混,認為他們都是蒙古人。


紫禁公子


韃靼是個非常複雜的名詞,在不同歷史時期,韃靼有著完全不同的概念,所指代的人也是完全不同的一群人。

韃靼這個詞出現的很早。

在唐朝末年,9世紀到10世紀,韃靼一詞,所指代的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上以室韋人為主、並且融入了一些鐵勒-突厥部落的草原諸部。

室韋是鮮卑的一支,也是最落後最偏遠的一支鮮卑人。他們在唐末遷居蒙古草原之前,室韋人主要居住在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嫩江流域,時聚時散,東鄰黑龍江流域的黑水靺鞨,西鄰蒙古高原的突厥、鐵勒諸部,南鄰遼河流域的契丹。室韋人以漁獵為活,也有非常原始的農業和畜牧業。唐朝時期,他們多次斷斷續續的來向唐朝朝貢,但並未引起特別的關注。室韋人不是一個統一的民族,唐朝時期分為二十多個部落,其中最強盛的是在大興安嶺以西、呼倫湖以東的塞曷支部。這些部落不相統屬,所以室韋人雖然彪悍,但室韋民族的戰鬥力很弱。其中,特別需要提及一個在當時並不突出的室韋部落,但他們的後代將大放異彩,他們分佈在小興安嶺以北、黑龍江南岸,《舊唐書》稱之為蒙兀室韋,《新唐書》稱之為蒙瓦部。

840年前後,蒙古高原的回鶻汗國瓦解,回鶻人大部分南下尋求唐朝保護,少部分西遷到河西走廊、天山北坡乃至中亞,剩下一點殘存於蒙古高原。這樣,大草原就空了出來,室韋諸部大舉西遷,進入草原。此時,他們逐漸被稱為“韃靼”,原因估計是因為其中的塔塔爾部實力過於強大,於是整個室韋諸部被韃靼代表了。唐朝末年,韃靼部落與山西北部的沙陀軍閥李國昌、李克用家族關係密切。李國昌李克用反唐失敗後,就逃到韃靼部落中避難。後來,為平定黃巢起義,唐朝政府赦免了李克用,李克用率部南下返回中原,參與鎮壓黃巢,此時李克用的隊伍裡,就招募了不少韃靼人。此後,中原陷入五代十國,無暇關照草原諸部,韃靼人在草原上站穩了腳跟。此時的韃靼人不僅僅是室韋人,還有留在草原上的突厥、鐵勒部落融入其中,甚至於今後很長時間內,突厥語部落是才是韃靼中的主導者,室韋部落因為發展落後而淪為參與者。這時的韃靼,依據文明程度,分為生韃靼(黑韃靼)和熟韃靼(白韃靼),生韃靼以落後的室韋人為主,信原始的薩滿教,熟韃靼以突厥語部落為主,信景教,即基督教聶斯托裡派。

隨後,契丹人崛起,韃靼人普遍被征服,臣服於契丹,但卻叛服無常。此時,一直到12世紀,“韃靼”一詞逐漸被弱化,被收窄,甚至被遺忘,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叫做“阻卜”的名稱。其背後的原因,估計就是塔塔爾部衰落了,而阻卜部落勃然興起,據研究,這個阻卜應該就是成吉思汗時代強大的克烈部。阻卜得到西夏的支持,因而發展的比較好。

到了12世紀末13世紀初,蒙古草原上發生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鉅變。還記得剛剛說過黑龍江南岸的蒙兀室韋嗎,他們的後代逐漸發展成為了蒙古部。而蒙古部出了一個叫鐵木真的好漢,他奇蹟般的統一了草原諸部,也就是由室韋人和突厥語部落共同構成的韃靼諸部,這些草原諸部共同構成了一個新的統一民族,即蒙古人,鐵木真被尊為成吉思汗。

此後的半個多世紀內,蒙古對西方發動了三次西征,正是這三次西征,“韃靼”這個近乎消失的名詞再次出現在歷史中。蒙古的西征,特別是第二次西征,即針對歐洲的那一次西征,將“韃靼”這個名詞一直保留到現代。蒙古人西征歐洲,其實帶去的真正蒙古人並不太多,留在歐洲的蒙古人就更少了,更多的是中亞的突厥語民族,特別是欽察人,估計是為了區別這群包括蒙古人但又不完全是蒙古人的東方來客,西方人將其統稱為韃靼人。此時的“韃靼”這個名詞的含義,是當代仍然在使用的含義。第二次西征結束後,成吉思汗的長孫拔都沒有回去,他留在了伏爾加河下游草原上,在這裡建立了自己的汗國,是為蒙古四大汗國中的金帳汗國,也被稱作欽察汗國。金帳汗國以伏爾加河下游為核心,統治著哈薩克丘陵、花剌子模、伏爾加河中游的保加爾汗國、克里米亞以及俄羅斯諸公國。保加爾人是原來五世紀肆虐歐洲的匈人部落聯盟中的餘孽,本是黃種人,也屬於突厥語民族,但早已跟斯拉夫民族混血而成為白種人了,他們是欽察汗國的主要民族之一。在欽察汗國及後來分裂後的各汗國的共三百餘年的統治中,蒙古人、欽察人、保加爾人、其他突厥語民族以及很大一部分當地斯拉夫人融合為一個新的韃靼民族,分為喀山韃靼人、克里米亞韃靼人、西伯利亞韃靼人、阿斯特拉罕韃靼人等等好多支,具有明顯的斯拉夫人特徵。這群人最終在16世紀被沙皇俄國征服,至今仍是俄羅斯第二大民族,即韃靼族,在俄羅斯境內還有一個以喀山為中心的韃靼斯坦共和國,就是韃靼人的國家。包括列寧等很多名人,都有韃靼血統。有一部分韃靼人後來遷入我國,就是我國的塔塔爾族。

除此之外,在明朝時期,韃靼這個名詞的第三個含義出現了,它指代的是草原上正宗的蒙古人。明太祖將北元徹底擊敗之後,北元逐漸分崩離析,黃金家族很難控制局面。原屬於蒙古旗下的一支雜牌蒙古人逐步發達起來,他們是成吉思汗時代貝加爾湖、葉尼塞河一帶的林木中百姓的後裔,被明朝稱為瓦剌,後世也稱之為衛拉特蒙古或者漠西蒙古。在土木堡之變中俘虜明英宗的就是瓦剌人。同時,為了與瓦剌人做區別,明朝人將正宗的蒙古人稱為韃靼人。到了16世紀初,韃靼人從瓦剌人手中奪回大權。瓦剌人被迫西遷到新疆北部,到了明末清初,瓦剌下面的核心部落各奔前程,其中,準噶爾部建立了準噶爾汗國,與滿清爭雄近百年;土爾扈特部一度遠走南俄草原,捲入了沙俄與奧斯曼帝國和瑞典的諸多戰爭,後來不堪其辱,又萬里歸國,沒回來的就是今日俄羅斯的卡爾梅克共和國的卡爾梅克人;和碩特部進入青海和西藏,成為青海蒙古的主要組成部分。而蒙古草原則回到了正宗蒙古人的手中,他們被叫做韃靼人,在史書中被稱作虜,其核心成分即察哈爾部。這批韃靼後來逐漸演化成為今日的蒙古族的主流,包括內蒙古的蒙古族,也包括外蒙古的蒙古族,還包括滿清時期遷入新疆的察哈爾蒙古,但不包括青海和雲南的蒙古族。

另外,從17世紀開始,中外不約而同的又賦予“韃靼”第四個含義,就是泛指生活在東北和蒙古草原的漁獵民族和遊牧民族,包括滿洲人,也包括蒙古人,還包括其他通古斯語系的民族,比如錫伯族、赫哲族等等。之所以產生這第四個含義,主要還是受到17世紀滿洲人征服中國的衝擊。大明朝,即使是晚明,無論對當時的東方還是西方,都是神一般的存在,一支野蠻人突然征服了中國,這震驚了世人,無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都將這隻野蠻人稱為韃靼,或者韃子、韃虜等。

因此,綜上所述,韃靼主要有四大含義。(1)晚唐時期,遷居蒙古草原的室韋人與部分突厥語部落共同構成的草原民族;(2)西征歐洲的蒙古人、突厥語民族、伏爾加保加爾人、斯拉夫人共同融合成的民族,即韃靼族;(3)明朝時期,與瓦剌人相對應的正宗的蒙古人;(4)滿清征服中國後,東西方對以滿洲人為代表的中國東北、蒙古的遊牧民族、漁獵民族的泛稱。另外,韃靼還有一個小含義,就是在成吉思汗統一草原之前存在的一個室韋人部落,塔塔爾部,也叫韃靼部。


龍豹雞


“韃靼”與“蒙古”基本上是一回事,二者族源相通。十三世紀之前,“韃靼”為蒙古高原諸部的通稱;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後,“蒙古”遂取代“韃靼”,成為諸部所認同的民族稱呼。

韃靼是古族名,又作達靼、達旦、塔塔兒等,唐朝後期開始出現於漢文史籍。突厥統治時期,漠北以蒙古語族室韋諸部中的塔塔兒部先為突厥人所知,遂以其名統稱諸部。初附屬突厥,突厥衰亡後,活動範圍不斷擴大,逐漸西遷至今蒙古國、貝加爾湖地區及內蒙古西部。因其強大及與周圍突厥部族聯合,若干非蒙古語族遊牧部落往往自稱或被稱為韃靼。宋、遼、金時期,除韃靼(塔塔兒)本部外,又習稱漠北蒙古部為黑韃靼(成吉思汗即屬黑韃靼)、漠南汪古部為白韃靼(或熟韃靼)、森林狩獵部落為生韃靼,韃靼成為蒙古高原諸部的通稱。十三世紀初,塔塔兒部為蒙古所滅;由於蒙古軍西征,韃靼之稱逐漸傳於西方,故西方通常仍將蒙古稱為韃靼。元亡,明代對元順帝退出元大都至林丹汗時期的漠南、漠北蒙古人,即東蒙古成吉思汗後裔各部稱為韃靼。明初,韃靼為瓦剌所敗勢衰,至達延汗時期復興,統一東蒙古,置六萬戶,。十六世紀中期,韃靼發展為漠南蒙古及漠北喀爾喀蒙古,後統一於清。此外,在廣義的應用上,韃靼有時成為中國北方諸民族的總稱,乃至泛指亞洲大陸北部諸民族。

蒙古為族名、國名,遼、金時又譯作萌古、蒙骨、蒙古裡等。其族源與中國北方的東胡、鮮卑、契丹、室韋等部族有關,“蒙古”最初作為一個部落的自稱,為唐代室韋之一部,稱蒙兀室韋,居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流域。840年回鶻國亡,蒙兀室韋與其他室韋部西遷,來到今鄂嫩河、克魯倫河、土拉河上游的肯特山一帶的蒙古高原,與突厥語族居民相融合,從遊獵過渡到以遊牧為主。經過長期的子孫繁衍,氏族支出,形成部落林立的蒙古社會,但因爭奪財富而進行無休止的部落征戰,到十二世紀只剩下蒙古、塔塔兒、克烈、蔑兒乞、乃蠻五大對抗集團。1206年,蒙古部族首領鐵木真兼併蒙古高原各部,被推舉為蒙古大汗,號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自此,蒙古族形成了中國北方一個強大、穩定和不斷髮展的民族。明代,北元式微,蒙古地區處於分裂割據狀態,1402年,北元鬼力赤殺坤帖木兒汗,廢北元國號,改稱韃靼。

在蒙古部落統一漠北草原之前,“韃靼”一名成為草原民族的代稱;蒙古部落興起後,“蒙古”取代“韃靼”成為蒙古高原新的主宰及民族凝聚核心。心理認同是民族共同體形成的一個重要的標誌,故凡屬蒙古語族之其他部落,如塔塔兒、蔑裡乞等亦皆以蒙古人自居。1206年,蒙古部首領鐵木真被各部擁戴為蒙古大汗,正式建立大蒙古國。大蒙古國的建立,標誌著一個統一的蒙古民族共同體基本形成,“蒙古”之稱盛行於史。


風光藝境


  首先要明確,廣義上的韃靼不是一個具體的民族,而是不同地區不同時代對出現在歐亞大草原的不同的遊牧民族的泛稱。比如遼金時期指蒙古高原東部的塔塔爾部,明代則是對成吉思汗嫡系的北元政權及其治下蒙古高原東部草原部落的統稱。歐洲則最早用來稱呼保加爾人,後成為俄國對亞歐大陸各國使用突厥語各族的統稱,現代則指在歐洲曾經被金帳汗國統治的部分突厥和蒙古民族及其後裔。

  題主既然說起韃靼與蒙古關係,我如果沒理解錯的話應該是指明代時期的狹義上的“韃靼”。

  蒙古在明代分為韃靼和瓦拉兩大部,韃靼按地理位置也稱東蒙古,韃靼諸部首領都出自成吉思汗家族,號稱草原正統。在明末清初又分別被稱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也就是內蒙古和外蒙古。

  瓦剌按地理位置也稱西蒙古,主體是衛拉特蒙古(清代也稱厄魯特蒙古),也是蒙古族的一支,系漠西蒙古的總稱。最早居於葉尼塞河上游,以狩獵為生。後來歸附成吉思汗改畜牧業。其中有部族與成吉思汗家族有世婚關係,在蒙古汗國中一直享有“親視諸王”的特殊地位。

  元滅亡後,十五世紀中葉形成了強大的衛拉特聯盟,首領也先汗(1407——1454年)曾短期統一東西蒙古各部,勢力範圍東起興安嶺,西越阿爾泰山至巴爾喀什湖、蔥嶺,北起安加拉河、貝加爾湖,南抵大漠,煊赫一時。

  清代衛拉特蒙古分為四大部: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後來準噶爾強盛後逼迫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西遷伏爾加河成為“卡爾梅克人”。葛爾丹即是準格爾首領,準格爾部也一直和清廷作對。

  而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諸部落中的一個以東胡為族源的部落所使用的名稱,後來逐漸吸收和融合了聚居於漠北地區的森林狩獵和草原遊牧部落,發展成為這些部落的共同名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