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應對、現金儲備與企業家擔當

疫情應對、現金儲備與企業家擔當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全國大放假,企業大停工,但是企業的很多固定支出還要繼續,最大的固定支出如員工工資、房租、貸款(如果有的話)利息支出等等。近期看到不少這樣的分析和報道,有些話不吐不快。

企業方面的例子,代表性的是西貝餐飲。2月1日,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2萬多名員工處於待業狀態,一個月工資的支出在1.5億元左右,倘若疫情在短時間內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貝賬上的現金撐不過三個月。

行業方面的分析,代表性的是近期路透的一個分析:路透分析了中國近4000家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探究他們為應對疫情衝擊所作的財務準備是否充分。一個指標是企業現金可週轉天數。對這一指標的分析顯示,航空業截至9月底的手上現金只夠支持48天,遠低於上年同期的72天,是最脆弱的行業。另外一個個指標是企業的債務與資本比率。中國的航空公司在這方面也是最高的,平均比率為1.78,高於一年前的1.27;緊隨其後的是建築和工程行業的1.70。食品和生活必需品行業的平均債務與資本比率最低,為0.52。從這個分析看,餐飲企業似乎並不是壓力最大的,如西貝餐飲副總裁在採訪中提到,餐飲業也很難貸到款,說明餐飲企業的利息支出壓力應該不大。無論是西貝還是海底撈,媒體報道他們的壓力時主要提到的就是員工工資。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的表態:哪個企業賬面資金會超過三個月?我們整個企業的預算,資金就是要控制在三個月以內,週轉天數一般100~120天,三個月是正常的。曹德旺甚至說:“捱不過三個月是你自己的事情,企業必須自救。”

我覺得,最根本的問題在於,我們應該問或者回答一個問題:當危機來臨時,企業是靠什麼來渡過難關的?一個經營了幾十年、全國幾百家連鎖店的大型知名餐飲企業,雖說賬面現金儲備只能夠維持三個月,但肯定還有大量的優質資產(比如說企業董事長自己說有很多原材料庫存),還有過去這麼多年的盈利積累,財務會計上的專業詞彙叫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潤、風險計提等等。這些可能不是以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形式存在,比如買了固定期限的銀行理財、定期存款、投資在其他企業上的股權、購買並持有的房地產等等,都應該是在非常時期用來抵禦風險的。

實在不行,去銀行貸款也是可以的。例如2月10日西貝方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月初至今,國內三十多家銀行旗下的七八十家分行、支行信貸部門陸續主動找到西貝,溝通融資支持,部分西貝原有的融資合作銀行還表示要為企業爭取行內優惠政策,一起共渡難關。

更進一步,這麼多年的經營下來,大型企業的老闆肯定也有很多分紅,關鍵時候也可以拿出來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除非老闆把之前的分紅、企業把之前賺的利潤都揮霍掉了,老闆個人沒有儲蓄,企業本身沒有儲備。

這方面,曹德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一段話最值得稱道:“我也建議企業家自己想一想:在這次疫情中,大中小企業、工人、農民,誰不受影響,誰不困難?在中國14億人中,有幾千萬或者一億的精英當上了企業老闆,而在這一億精英身後,還有農民、工人、貧困人口、打工的人。現在的企業不要遇到一點問題就只想著依賴國家救助,更多財富、能力不如企業老闆的人誰來救?真真正正的救助是自救,首先要想辦法自己救自己。建議大家現在冷靜一下,自立一點,想想企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如何盡最大的努力去解決問題、渡過難關。”

這才是一個大企業家應有擔當和風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