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职场中80后越来越少,基本都是90后了,80后都去哪了?

小赫赫玩具


作为一名HR,我想从人力资源流动的角度聊聊这个问题,正如题主所说,如今职场中80后越来越少,那么这群人不需要工作吗,他们去了哪里呢?


1、通过职位晋升,流动到公司的管理层

80后的职场人,他们的年龄大约在30到39岁,有7到16年的工作经验,通过这么长时间的经验经历,他们一部分人会通过公司的晋升机制及个人的努力,晋升到公司的管理层。


而90后的员工,大多数涉世未深,所以还处于公司的执行层。一个公司,当然是基层员工要多于管理层,所以你会觉着好像职场中都是90后了;

2、在职场中没有折腾出动静,辞职做小个体

80后正面临着“35岁危机”,他们是压力最大的一群人,上有老下有小,车贷房贷信用卡,处处都需要资金。


而如果80后的员工,还没有在职场上混到中层领导,那么他们的微薄的收入便很难支付一家人的开销,这个时候,很多人便会另谋出路,而不少80后选择的是辞职做生意。所以,我们发现80后的小老板层出不穷,活跃在各行各业,餐饮、美容、服饰等;

3、在职场中积累足够的资源,出来单干

张泉灵、马东、杨澜、樊登等,先后从央视辞职出来创业,且都在各自领域获得不菲的成绩。央视的工作都会有人辞职单干,所以,80后的职场人,出来单干的也不在少数。


但是创业有风险,你一定要有强大的心理准备,准备好吃苦,准备好失败。出来单干的这些80后职场人敢拼敢闯,往往都有自己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决心。


接下来,我试着总结一下,职场中的佼佼者出来单干易获成功的几个显著特征:

  • 第一,通过原来的平台积累了原始的人脉资本、经济资本,且了解这一行业的玩法更易成功;


  • 第二,他们本身就是佼佼者,有着很高的专业素质,有超强的抗打击力;


  • 第三,懂营销的人,创业更容易成功;


  • 第四,有明确的目标,和达成目标的决心;


  • 第五,不怕吃苦,反脆弱力强;

4、转战自由职位,开始玩起自媒体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上了自媒体的道路,一些大V的月收入吸引了不少80后纷纷加入自媒体行业的大军。


自由职业,看似轻松自由,但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这条路有多不好走。其实各行各业,很多时候,你只看到了表面光鲜亮丽,背后的辛苦与付出是你所看不到的。

5、很多80后女性开始回归家庭,相夫教子

年前,我的一位同事辞职了,原因是婆婆生病家里没人照顾孩子。


80后女性大多数都是左手拽着孩子,右手搀着父母,突然就成了他们两边的家长,这个时候,家庭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得牺牲收入低的一方的工作。


现在,90后是职场的中流砥柱,而00后也正慢慢进入职场,要不了几年,便会有00后的小伙伴提出类似的问题“职场中的90后都去哪里了?”


其实,不管最终选择了什么样的职业发展,但不变的是都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强大的内心。


J小姐


这类问题我也曾好奇和苦恼过,当时见到的都是80后,我就想:70后都去哪了?10年时间过去了,现在去合作的公司或去朋友的公司,一问,多数都是90后,连80后都不知道藏到哪去了。

应该这么解释吧,一个公司肯定是普通员工比领导多,而老板只有少数几个或一个,而普通员工的年龄一般都在20-30岁之间。也就是说,10年前普通员工以80后为主,我们吹捧着80后,是因为他们刚入道呢,给他们一些夸奖和表扬,他们也就在普通岗位上很有憧憬,想象着美好的未来。

到最近三五年了,90后是20-30岁的年龄,自然我们能见到的工作人员就都以90后为主了。那么大量没有上升到领导岗位的80后,70后又去哪了呢,这些人也没有退休呀。

以我自己的例子,就是做一家小公司了,游离在正式工作之外。我身边的朋友,要么有比较稳定的高管岗位,要么自己创业,要么有不错的爱好,用自己的兴趣支撑着自己的生活。一年做少数几个项目,或者做顾问像插件式提供些服务。

有的时候,自己会突然感慨:原来生活是如此多元呀,原来朝九晚五,下午三点多,上午10点多都在办公室呢,或者开会,或者面见客户,但自己年纪大些的时候,才发现周围好多同类人并没有在办公室呀。原来,那些时段也可以做其他事,也可以不挤地铁,不挤公交车呢。


财经作家邱恒明


其他企业不了解,单说互联网企业,80后就跟濒临绝种的生物一样,随口一问,基本上都是90后,当中来个80后大家都跟看怪物一样。

单说我所在的公司,还算是国内一线互联网那公司。除了一些高层领导是70后80后,基本上一线员工都是90后。

01 80后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

有的80后混的如鱼得水,已经步入管理者行列,只要自己够用心,基本上很难被辞退。

可有的80后混的惨不忍睹,30多岁的人了还在一线工作,到了35岁怎么办?

每天看那么多自媒体都在讲中年危机如何如何,导致自己每天也是在焦虑中渡过。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加班不敢谈加班费,这些对于混的不好的80后来说,基本上都是家常便饭。

往往混的不好的80后比例远远超过了已经步入管理层的80后,可想而知,这群80后每天过的是啥日子。

02 创业,永远说比做要难

都说混的不好80后都去创业了,我相信有这种可能性,但从创业高失败率来讲,这些人失败之后又去干了什么呢?

只能重新回到职场!至于能不能回去,就得看他自己的能力了!

在如此高风险的环境下,我不太建议大家去创业,片片都是红海,凭啥你就能创业成功呢?

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80后,很少有人能够承担得起这样的风险。

03 创业失败的80后很少有人还能适应职场

既然选择创业,那么多半是喜欢自由,不愿意被束缚的人。

创业失败后重新回到职场,很难再融入到职场规则中,即便碍于生活压力,勉强接受职场规则,但那也只是一时而已。

像我这样,作为一个30岁的80后,越来越厌倦了职场,讨厌职场的规则,崇尚自由,但是又深知创业高风险,所以也就一边忍耐工作,一边在为实现财务自由而努力!

欢迎关注【职场万事屋银桑】,每天分享职场干货!

银桑笔记


题主看见自己所在的行业或公司,90后越来越多、80后越来越少,发出疑问“80后都去哪儿了”,正如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其实,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效应和“锚定”效应。自己所在的公司80后员工少,怀疑“80后是不是都出局了”,片面地认为整个职场80后都少了。其实,全球职场从宏观来说,依然是老中青三结合的。80后依然活跃在各行各业呀。

举一个例子:我刚来北京的时候,20多岁,上下班高峰坐地铁,很少见到中老年人。后来,年轻大了一些,就不愿意挤高峰地铁了,觉得一个30多岁的挤在年轻人中间,很不舒服,觉得人生很失败。我要么早上班,要么晚下班。尤其是老年人,更错开了交通高峰期,并不代表中老年人在社会上减少了。

第一,首先要区分开职场人的宏观分布和微观分布,充分认知职场人的结构化矛盾。

职场人的总体生态分布,是“五湖四海、老中青三结合”的。国内职场,从宏观分布上来看,职场人有七八亿人,依然是老中青三结合的结构,60后、70后、80后、90后、95后是形成年龄梯队的。

但,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时间阶段企业之间,年龄比例是结构化的矛盾,有的企业80后占主体,有的企业是90后占主体。

估计题主所处的行业,可能是互联网、高科技、销售类、服务类的行业或企业,这些行业的特点就是队伍年轻化,年龄大的员工到了30多岁,如果没有升到管理层,大多数就转行干别的职业了。

比如,餐饮服务业,女服务员一般不过做到30岁。所以,你到宾馆所见到的服务员,都是年轻漂亮的女孩子。30岁的女人,要么转行去做行政、后勤、保洁、厨房工勤,要么转行去其他行业或回老家了,要么真的回家做人妇去了。

第二,各行各业的年龄结构,是受多种因素做影响的。

举一个例子:

传统的央企系统,大约有4000多万员工,地方国企也有4000多万员工,这个群体的平均年龄是超过40岁的。因为多年来,国企的老员工负担重,引进新生比例低,整个行业的平均年龄是在不断增长的。

比如,我原来所在的老国企,员工平均年龄45岁,因为十年几乎没有新引进毕业生了,没有年轻的新人补充进来,存量员工的平均年龄是逐年增长的。员工平均年龄45岁,管理层平均年龄50岁左右。

很多传统的行业或企业,由于老员工比例过大,年轻员工补充不足,新陈代谢的功能都丧失了,员工队伍没有活力,缺乏创新力,企业也就半死不活。

高层也意识到国企员工,特别是管理层年龄偏大,历史上已经有三次推进年轻化了。最近这次推进年轻化,提出用三年内,让90后进入中层班子的比例达到30%,不断优化干部的年龄结构。

但是,在新兴的行业里,整个行业的年龄就比较年轻,有的企业新星成立才三四年,就能上市。这个新兴企业,哪里有老员工啊?基本都是刚毕业的应届生。所以,题主所在的行业,可能就是这种企业,满眼都是90后,因为这种企业本身就年轻。

第三,80后甚至70后员工,到底都去哪里了?

员工成长规律,与人的成长是一样的。职业生涯,也是逐步成熟成长的。20岁左右入职,30岁左右成熟,成为管理层甚至是中层人员,40岁左右成为高层人员,50岁左右成为集团级的高层。这是大多数大企业的普遍成长规律。

但是,现在整个职场业态的底层架构,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近十年来,大众创业,数以百万级的中小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尤其是创业型公司,如同星火燎原。据统计,创业型公司2年存活期不到20%,创业公司如同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中小型企业和创业型企业,包括一些小生意,个体户、小超市、小商店、小摊小贩,等等,消化了80%的就业人口。传统的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体系,消化了20%的就业人口。

举一个例子:2019年毕业生已经达到了900万,同时还有3000万年轻人,通过高职、中专、大专、高中毕业后,走向职场。这些年轻人,80%进入了年轻的中小企业或创业公司,所以,造成了题主的错觉:满眼都是90后,80后很少能看到。

80后确实从中小企业或创业公司减少了,主要有三个去向:

一是转行了。比如,大量的服务员、销售业中,大量的服务员、保安、中介、推销员、广告员,都是年轻人,临时过渡几年,都是吃青春饭的,年龄偏大一点,比如,超过30岁,就干不动了。老板也不用了,自己也没脸皮再干了。都转行去了传统公司,或者做小生意去了。

二是被淘汰了。比如,互联网企业、高科技企业,技术迭代快,对年轻人需求量大,对中年人不友好,35岁以上基本面临淘汰出局。很多人35岁的人,只能转行到传统行业。

三是辞职回家了。比如,大城市的年轻人,挣扎着做到三十岁,终于死心了,实在没有办法买房立足,很多人都回家乡谋职去了。还有很多女性,到了三十岁生育期,很多人追求性价比,预期挣几千元月薪这么累,还不如辞职回家生育呢。

总之,这个职场的生态越来越变化快,很多现象已经让人看不懂了。年轻浪潮的崛起与整个社会的老龄化,逐步形成结构性矛盾。有些行业,平均年龄逐步增大;有些行业,平均年龄在逐步减少。80后也好,70后也好,都在感受着中年危机,但是他们为了扛起家庭的重任,依然活跃在各行各业,负重前行,不曾逃离职场。


职场火锅


最小的“80后”今年也30周岁了。

如果80后上班一直在一家单位工作的人,现在也都是“老员工”或“技术熟练工”了。如果这家单位福利待遇不错,那他(她)们会一直在这家单位上班;如果在这家公司感觉不到“有前景”,那他(她)们都会选择辞职,自主创业或跳槽到另一家公司上班。


我自己是“80后”,身边同学、朋友也都是80后,我们是比较大的80后,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都在为生活努力打拼。

身边朋友赵某,1981年,2000年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刚开始在大厂矿开磨床(也就是机加工行业),干到2004年,他觉的机加工行业不是他所喜欢的,于是辞职后到电脑城上班,赵某在我们朋友中是第一个买电脑的人,非常喜欢电脑,他自己的电脑都被他拆装过很多次。到电脑城上班一年后就成了售后维修骨干,一直工作到2011年,用赵某的话说:“他看到电脑都想吐,实在不想再碰电脑了”。于是他又辞职了,辞职后找了一家做蛋糕设备的售后安装及维修,做了一年,闲工资太低,又辞职了。在家休息几个月后又找到了一份监控设备维护维修的工作,做了不到一年,觉的维修工作太不确定性,随时要去维修,并且时间催的都很急促,又辞职了。现在加盟了一家全国连锁的街头小吃店,自己做老板,又一次艰苦创业,每天过的很辛苦,早上10点到店里,晚上10点到家,连出来和朋友们吃饭喝酒的时间都没有了。

身边朋友许某,1981年,2000年到大厂矿上班,也是机加工行业,刚上班那也是年轻人,工作激情高,干活很有劲儿。大约到2012年时,他也开始带徒弟,他的徒弟是“90后”,那时徒弟干活的一半产量是师傅的,带徒弟一年后,徒弟开始自己正式独立干活,徒弟干活激情高,干活也有劲儿,很多朋份的工资比他还高。这三、五年他们单位又进“90后”的新员工了,他们车间主任也喜欢年轻的新员工,已经多次透露出让他换车间的意思,平常给他安排的活都是比较难干的,拿钱不多的活,他这两年一心想辞职再找工作。

身边朋友马某和白某,80后,是夫妻俩,马某是大饭店主厨,白某是前厅经理,二人结婚有孩子后,家庭生活小事比较多,不能加班,时不时还要请假,于是饭店就把白某前厅经理的职务取消了,提拔了另一位90后没有结婚的女职员。于是他二人辞职了,自己开了一家小饭店,家庭式经营。


我自己也是一名“80后”,想十多年前刚上班时,也是热情满满,工作积极性很高,那时我们取代的是“70后”。

现在“90后”已经参加工作,随着技术的熟练、业务的精通,也会逐渐取代我们“80后”,成为单位的骨干!


人在风上走


90后,最大的年龄层已经接近三十岁,而80后最大的年龄层也已经接近四十岁,最少的80后也已经三十岁了。由此可见,对于80后而言,平均年龄实际上已经步入中年的状态,而对于这部分群体而言,一部分是到了公司的中高层,成为了公司的核心话语权代表;另一部分则是选择了创业或积蓄了一笔资金做自己投资生意。当然,还有部分群体,既不是创业,也不是步入公司中高层,可能会选择继续深造或做自由职业的工作。其中,对于自由职业者而言,实际上在社会中已经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对于不少80后而言,通过多重兼职或自由职业的身份来实现收入来源,这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向之一。


郭施亮


还真的是这样,我是一个80后,我就以我们那一届的大学同学为例子给你解析吧!

当时刚一毕业的时候,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都一孟子扎到深圳市去了,可是不到三年,大部分人又都离开了。毕竟深圳市是那么一个竞争激烈的城市,想要在那里生存下来,没有那么容易的,所以他们都离开自谋出路去了。

据我所知,到今年毕业十年之际,留在深圳市的只有一个人。他已经创业了,之前打工的时候,做到了月入五万,年薪过百万。

所以曾经在职场打拼过的80后,现在的归宿方向,基本上有这三种:

第一,辞职创业。

我那唯一留在深圳市的同学,之前在一家服装公司,跑了七八年业务,从普普通通的一个没人理的业务员,做到公司的销售总监,管理近百人的销售团队。应该说他的职场经历,还是蛮精彩的。

他本来就是性格开朗的人,擅长与人沟通,就是做业务的人才。再加上跑业务这么多年了,积累的行业人脉资源,所以出来创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第二,回老家混日子,认命了。

我同学之中,这种人不少。有的是出来打工几年试试,不行了,就回老家结婚生孩子吧!还有的是,家庭条件本来就很好,出来上大学只是混个文凭,混个经历,家里早已经给他安排好一切了,所以一毕业就进入了家族企业,或者是家里给他安排好的事业单位。别人就没想着打工赚钱。


我有个同学就是,一毕业我们都在急急慌慌地找工作的时候,他去西藏旅游了一圈,然后就顺从爸妈的安排,进了银行。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职业,他轻松到手。

当然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还都是很普通,接了家里干了好多年的小生意。赚不到多少钱,但是混吃混喝还是没问题的。我有个舍友就是如此,他们家在重庆市,在一个大学门口做餐饮,离婚两次了,凑合过日子吧!

第三,在一家公司做到管理层,稳定为主。

80后,从大学毕业开始算起,到今年,大部分人都差不多工作十年了吧?老老实实在一家公司做,不出意外,都可以晋升到管理层。我身边几个同事都是如此,只要是不随便离职的,一直在这家公司做,现在都有一定的职位了。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资质平庸,过去这么几年也没有一个很好的稳定性,现在还是公司的底层,做很基础性的岗位,这样的人也有。不过机会也还是有的。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职场历来就是年轻人待的地方。80后逐渐被90后取代,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一代新人换旧人,时代就是在人才的更替中不断前进的。不管别人去哪了,只要你自己知道自己将要去哪就好!


作家杨文华


这只是部分职场朋友的错觉而已!老鬼帮大家彻底解开这个疑惑为好!

一、首先和大家分享一组数据,对大家会有启示

我国80后人口数量是:2.28亿!90后是1.74亿!80后人群都没在家歇着!他们都在工作呢!这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不会错的。

因此,说职场中80后越来越少,一定是错误的!即使1980年出生的人,也不过40岁而已!

二、有些行业中的性质决定了:企业的基层主力人员是90后,这会让很多人感觉80后看不到了......

例如,提出此问题的朋友,您所在的行业,应该是90后作为主力基层员工的行业。例如服装加工、电子设备组装、各种生产类企业、基础服务、餐饮类企业......

这些企业中,最基层的人群绝大多数是90后,甚至现在00后都开始上班了。

很多的80后,在二十多岁时,或许也在这种以20多岁员工为主力员工的企业中工作过。这种类型的企业中,一般都是二十多岁——不超过三十岁的员工。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80后不适合在这样的岗位工作了。而且企业考虑到人工成本、员工精力与体力、薪酬待遇等等因素,选择招聘年轻人,而逐渐淘汰了三十多岁的基层员工。

除了部分能力、实力较强的80后会留在这类企业中作为管理人员或者核心技术骨干之外,其他的三十多岁的人群(80后)离开了这类企业。

之所以有些朋友会提出这种问题,就是因为他们身在这种类型的企业中。他们确实看到自己的企业中80后的数量、比例都很小。

三、其实大家只要理性分析一下就会知道,有非常多的企业、行业中,以及某些岗位上,80后是主力军或者中坚力量

1、有些岗位的特点,决定了80后可能是主力军或者中坚力量

例如,同为业务人员、销售岗位,确实有一些行业、企业中使用的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作为业务员。但是很多实力雄厚、需要长期与客户合作的企业中,很多业务高手都是三十多岁甚至年龄更大的人群!他们多年的客户资源积累、行业知识、专业知识与人脉储备等等,让他们在某些行业中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例如,有些行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几乎可以定性为:根本玩儿不转!

例如:大型医疗设备的销售,那得是拥有各种资源、人脉关系的业务老手才能达成销售!这不单单是靠点儿销售技巧、谈判技巧这么简单!需要有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资源、背景、实力才能干的!

大型工程服务项目的推广、合作,大型医药商业客户的开发与长期维护,也是如此。

老鬼就不举例了。只是说明,单单销售行业,也有很多类型、门类、行业都属于80后的天下!90后还在实力、资源、能力的储备过程中呢!

出了销售岗位,还有一些岗位与年龄大小关系不大,例如人力资源、财务、行政、后勤、运输等等,80后的人群比例会非常大。

2、80后创业的人群、小老板也是比较多的

很多八零后,选择了自己干点儿什么。只要您经常性留意一下,很多80后都或大或小的弄着一个公司、一个门市或者一个网店。当老板的人群,80后的比例还是不小的。可能没什么大收入、也没有什么知名度,但是自己干点儿事情挣钱也不比上班少。

3、80后在很多企业中成为了管理层或者核心骨干

很多企业中的基层、中层、高层管理者,基本都是80后。中国的企业数以万计!大大小小的企业中,都有80后作为管理者的人群。单单这个“数以万计”的庞大企业数量,就足以容纳大量的八零后作为中层甚至高层管理者了!因为,有的企业很小,但有些企业规模很大呀!

总体而言,提出此类问题的朋友,往往是受到自己所在行业、企业中的现象影响才产生这种疑问的。因为多数人能够看到、知道的企业、行业不多,因此会被自己所知道的、接触到的信息所误导而已。2.28亿人口数量的80后,都在为自己的生活、事业忙着呢!

以上供参考吧。

欢迎【关注】老鬼,每天分享职场、销售、口才、人脉类实战内容。

越多分享,越多收获!


老鬼归来


这个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是88年的,算是80末的成员了,从事的行业是电子商务,天猫运营这个岗位,从10年那会刚踏入这一行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我们这批85后的成员,85前的都很少见,但是到最近的公司85后成员一只手的都数的过来,公司也有百来个员工,确实我们这个行业是一个比较年轻化的行业,电子商务流行也就不到10年的时间所以之前的一些人基本上都不会是选择这个行业的,那这些80后的人都到那去了呢?

之前公司里几个玩的要好的朋友也都常有联系,我挑几个要好的说一下

小章和我同年的,15年的时候就跳出去开始自己做生意了,中间也断断续续的回去上过班,但是觉得实在太枯躁了,而且收入太过固定,做惯了生意比较倾向于为自己拼搏,而且最主要的呢是自由,没有过多的要求束缚,这应该是很多做了生意之后就很难重回职场的观念。

还有一个小锋,他是89年的,他倒没有选择去做生意,跑去做保险销售了,他的话只能说是换了一个岗位吧,也还是在职场中

那80后的人到底去哪里了呢?

89年的人也已经是30周岁了,这个年龄段的人一般在自己从事的工作中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并且呢也开始厌倦了打工一成不变的生活,开始走上了创业之路,或者是生意之路。所以造成了职场里面的80后越来越少。

以上分析是个人的一些观点,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一点帮助。如有不同看法的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看法与观点!


南柯一梦浮夸


本人就是八零后,我算是有发言权吧!、

先上结论,八零后在进入职场这一块算是幸运的,至少比起九零后来说,要幸运的多。

1、80后进体制的人很多,在2000以后到2015年这段时间,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就连不少国企,都敞开了大门招人,那时候的考试竞争压力比现在小很多,许多岗位大专生轻轻松松就能进去,门槛比现在低很多。

举个例子,大家家里有在国企的可以咨询下他们,国企人才断层现象非常严重,许多国企目前的人才结构是这样的,领导层次以5060年代的人居多,目前正在逐步退休,70后人数很少,几乎都是个位数,然后就是一大批年轻人,以80后居多。

因为当初国家对国企政策调整时,正好是70后进入社会的时候,当时的动荡让很多国企关紧了大门,用临时工来弥补人才的不足,这样就造成了人才断代,但是随着八零后对体制内人员的补充,加上这几年经济下行,体制内的招聘越来越少,大家不信可以看我写的文章,上面有数据显示这几年公务员招聘人数的下滑,不少国企和事业单位更是关上了招聘的大门,90后进入体制内的机会越来越少了,门槛也越来越高。

2、80后创业的人也挺多,并且大多集中在电商和科技领域,像拼多多、今日头条、滴滴打车等不少新兴企业的创办者都是80后。

这一块主要是得益于08年以后国家经济的起飞,吃奥运的红利,不少80后企业家当时在马云等一众大佬那里打工,嗅到了国家经济繁荣的机遇,然后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他们不少人就趁机出来,一举创业成功。

在这一块大家可以注意下你们家乡的设计企业,不少前沿设计企业的老板一般也都是80后。

3、最后,不少80后在职场继续打拼,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成家立业,考虑到身体,家庭等诸多因素,最终选择了离开了一线城市,回到了家乡,这些人才是你们90后需要关注的,因为这个世界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

前面我说过,我就是80后,在我刚走出校门时,我的同学许多都意气风发,看不起家乡,一个个梦想着在北上广立足,再不济回家乡所在的省会立足,回家,那是退休老干部才做的事情。

然而今年我31了,不少当年的同学,大学的也好,高中的也罢,成功的不多,失败的却不少,说得残酷点的,女人总体比男人混的好。

当初不少选择回家考公务员的,趁着那时门槛低,进了体制内的有不少已经是乡镇副职了,也有的在国企混到了中层,但是这些人即便一直在体制内碌碌无为的,也都买房置业,娶妻生子。

当初选择考研的,理工科的留校居多,不留校的也都在省城医院等单位,有部分优秀的已经成为了科室未来的骨干了,文科类的那就看运气了,有些最终也进了体制,在学校当老师的居多,也就进了国企搞法务等的,但是总体上比起理工科的研究生含金量就低了很多。

但是那些毕了业就直接收拾包袱去了一线城市的,那真的就是和买彩票差不多了,混的好的也有,但是概率太少,现在我那些同学男生里面没结婚的,几乎都是那些在一线城市飘着的,像我前面说的回家考公务员,考研的,基本上都已经结婚生子,买房置业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不结婚不好,但是男生想结婚而结不了婚,是不是就能反应一些问题了?

说了这么多,就是给刚进入职场的新人和90后们看看,大家参考下,社会很残酷,进入职场前一定要先规划好,盲目的闯荡,既没有效率还浪费青春,你们说是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