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仲雍建立虞国,季历北上讨伐戎狄

季历联姻商朝贵族逆袭为君,周人宝剑出鞘讨伐戎狄

泰伯、仲雍建立虞国,季历北上讨伐戎狄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5)

长篇连载,每周更新,敬请关注


上一篇我们讲了公亶父迁居周原,坚持农业生产,建造早期宫室,并建立了一套祭祀系统和官僚制度。政治、经济、宗教、礼仪等方面都得到一定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得到了提高,为后来的武王克商奠定了物质基础。这一篇我们沿着周人的发展轨迹,探寻一段与公亶父紧密联系却又自成体系的时代—季历时代。

季历在先周历史当中,占据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关于他的事迹,也有许多被后世误解的地方。

季历联姻商贵,逆袭为君

季历是公亶父的幼子,他还有两位兄长,长兄是泰伯,仲兄是仲雍。相传季历的夫人大任生下昌(即姬昌)时“有圣瑞”,公亶父认为周国将会在姬昌的时候成就大事。泰伯、仲雍兄弟二人知道父亲想立幼弟季历而传位于姬昌,于是借上山采药为名,远奔长江下游的荆蛮之地吴地(今江苏无锡梅里),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建立了勾吴国。季历也顺理成章的继承了公亶父的位子,成为周国的君主。

泰伯、仲雍建立虞国,季历北上讨伐戎狄

周太文、泰伯、仲雍、季历

事实上,季历逆袭为君并不是那么简单。起初,公亶父是顺次立过泰伯、仲雍为储君的。后来季历渐渐长大成人,周国的势力也一天天壮大起来,公亶父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于是就定下了以“小邦周”和“大国商”联姻的策略。后来太姜与商王武乙的妃子联络,武乙的妃子把自己娘家一位名叫挚仲的挚国次女介绍给了太姜,于是季历就和挚仲结为夫妇。挚仲就是大任,是一位非常贤淑的女子。不仅季历非常满意,而且受到周人的爱戴。那时候,贵族等级名号传嗣的制度虽然没有确立,但是这种做法却屡见不鲜。公亶父为季历选择这门亲事,无非就是想让季历继承君位。等到姬昌生下来以后,更是深受公亶父的喜爱。所以季历继位又可以传位于姬昌,正是一举两得。应该说,这就是早期的“子以母贵”的体现,而不是季历因为儿子“有圣瑞”得以继位。

泰伯、仲雍建立吴国真相

在今天的江苏省无锡市梅村鸿山和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分别建有泰伯、仲雍的大墓,似乎也正印证着泰伯、仲雍奔吴的故事。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切合实际的,当时商朝最南所及之地不过今淮河以北的地区,那里多半是未经开发或者夷蛮居住的地区,不仅路远途艰,而且危险重重。即便他们可以顺丹水、汉水、江水而下(其实也不太可能),到达吴地,当地的居民也不会让一个“外来户”来领导他们。

其实,泰伯、仲雍并没有远赴荆蛮之地,创建勾吴国。公亶父决定让姬昌最终继承君位后,泰伯、仲雍不愿做过渡的君主,于是公亶父和季历安就安排他们在中条山附近建立了虞国。后人之所以认为泰伯、仲雍建立了吴国,该是受所建的虞国影响,“虞”和“吴”是一音之转,古时通用。泰伯、仲雍所建的吴国即是虞国。至于太湖地区的吴国则是武王克商以后,分封给泰伯、仲雍后人周章而建立的国家。

泰伯、仲雍建立虞国,季历北上讨伐戎狄

泰伯墓内景

《左传·僖公五年》:(虞国大夫宫之奇说)“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宫之奇让虞国国君别借道给晋国(伐虢)的谏言,论及晋国与虞、虢国谁更亲近的时候,提及泰伯、仲雍就是大王的祖先,可见虞国确是泰伯、仲雍所建立的国家。

虞国建立的作用

泰伯、仲雍为什么要建立虞国呢?答案是和周国互为帮衬,讨伐戎狄,开拓北方。那时候是商朝晚期武乙时期,商朝的统治力已经大大下降。西北、北方的戎狄和东方的夷族争相南下,侵犯中土,商王朝自然无法应付。而黄河南北、山西高原则是当时戎狄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对商王朝的威胁也非常大。虞国正处于今天山西省运城市中条山附近,戎狄环伺,首当其冲,方便他们对戎狄的讨伐。当初公亶父迁居周原以避戎狄,现在已经主动挑战戎狄,可见周国的实力已经发生质的飞跃。

《诗经·大雅·皇矣》:“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惟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

虞国的建立还有一层含义,在东方建立灭商根据地。前文已经说过,公亶父的时候,周国已经“实始翦商”,随着实力的壮大,更要筹划灭商计划。周原远离商畿,而虞国离殷只隔太行山,沿河南下通过孟津即可进入殷地,地理优势非常明显。

泰伯、仲雍建立虞国,季历北上讨伐戎狄

虞国所处位置


季历讨伐戎狄

随着周国实力的强大,今山西境内又建立了据点。从武乙到文丁,周人开始大肆讨伐戎狄,开拓北方,壮大实力。

武乙三十三年(公元前1115年),季历率领大军讨伐位于黄河东西两岸的鬼戎,大杀四方,第二年就取得了不少战绩。季历回朝面见商王武乙,武乙非常高兴,于是“赐地三十里、玉十瑴、马八疋”。季历受到鼓舞,再接再厉,重新回到前线,前后历时三年,大获全胜。

《古本竹书纪年》载:“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

文丁二年(公元前1111年),季历开始讨伐燕京之戎。燕京之戎势力非常强大,位于今山西中北部,大本营在管涔山一带,所辖之地包括今天山西省静乐县到祁县汾河两岸的地方。这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战斗,最终周人被燕京之戎打的大败。

泰伯、仲雍建立虞国,季历北上讨伐戎狄

季历讨伐戎狄


《古本竹书纪年》载:“太丁(当作“文丁”)二年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

虽然在燕京打了败仗,但是季历并不灰心。他加紧整顿军马,操办粮草,随时准备继续讨伐戎狄。文丁四年(公元前1109年),季历大胜余无之戎(在今山西长治盆地屯留县),文丁封他为牧师。牧师是商王朝较为高级的官员,高于诸侯,低于侯伯,该是一方之长,主要的责任就是讨伐戎狄。可见季历在讨伐戎狄是深受商王朝依赖的。

获得讨伐戎狄之权以后,季历越战越勇。文丁七年(公元前1106),季历大战始呼之戎,大获全胜。文丁十一年(公元前1102年),周人又兴兵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

就在讨伐戎狄的过程中,季历还把位于今陕西泾渭之间的程国给灭了。程国是周原向东进发的必经之路,程国的灭亡,为周国的东出扫除了一些障碍。就这样,周国不仅占据关中大量土地,在陕西境内扩张势力,还把两地连成一片,另外还与中原挚国(在今河南汝南附近)友好往来,国力和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泰伯、仲雍建立虞国,季历北上讨伐戎狄

季历被囚

周人的强大,引起了商王朝的恐慌,尤其是灭亡程国,无疑是对商王朝的无视和挑衅。于是文丁就以赏赐为名,把季历招到商王廷,然后关押起来,不久便被杀害。

总结

季历时期,采取联姻商贵、建立虞国的策略来扩大影响、发展实力。进而大肆讨伐戎狄,在与戎狄的较量中,开拓了北方,接近了商畿,成为商王朝的重要依托,甚至威胁到商王朝的统治。所以文丁就杀死了季历,这又更激化了商周之间的矛盾,为以后的商周大战埋下伏笔。此外,季历讨伐戎狄,应该是周人正式挑战戎狄的开始,但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对周王朝初期边地的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说,公亶父时期“实始翦商”主要体现在修炼内功方面,到了季历时期,已经开始对外扩张,当然主要是对戎狄的扩张。至于灭国战争、挑战王权则要等到周文王时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