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風候


頤和風候 | 驚蟄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此時,桃花紅杏花白,黃鶯鳴燕飛來。


頤和風候 | 驚蟄

蟄有三候。驚鷙之日桃始華,又五日倉庚鳴,再五日鷹化為鳩。一候,桃始華,此時桃花紅,柳葉青,鬧春自此開始;二候,倉庚鳴,倉庚就是黃鸝,黃鸝最早感知春陽之氣開始鳴叫;三候,鷹化為鳩,鷹開始悄悄地躲起來繁育後代,而原本蟄伏的鳩開始鳴叫求偶,古人看到周圍的鳩一下子多起來,便戲稱鷹變成了鳩。


頤和風候 | 驚蟄

▲ 西堤景明樓。

遙看草色近卻無。此時的春天,似有還無,隱隱約約,最是靈秀。


頤和風候 | 驚蟄

▲ 通雲城關。

冰解春湖闊,涵空天作底。

春雷的號角,撕破了大地的沉默,喚醒了沉睡一冬的草木,細雨潛催下,枝頭的柳芽抽出新綠,試探著春天的氣息。


頤和風候 | 驚蟄

▲ 樂壽堂前,玉蘭花苞,初探頭。


頤和風候 | 驚蟄

▲ 仁壽殿下,雨霏霏。


頤和風候 | 驚蟄

▲ 知春亭。

細雨微風,潤透了石橋屋簷下的過往,執傘橋頭,一罈心事如煙雨,轉眼又是鵝黃柳綠。


頤和風候 | 驚蟄

▲ 諧趣園外。

早春的消息和悸動已經鋪墊很久,隨著一聲春雷,滿園的迎春花,一夜之間開了。


頤和風候 | 驚蟄

▲ 諧趣園。


頤和風候 | 驚蟄

▲ 仁壽殿。


風物有信,枝頭早春。

每一個節氣都有它的儀式感,園中的一草一木,自始至終都提醒著我們,那些陽光下被我們忽略的每一絲變化,它們全部表達。


頤和風候 | 驚蟄

▲ 大戲樓旁。


頤和風候 | 驚蟄

▲ 西堤畔。

當西堤的第一朵山桃花開,春天便真的來了。


頤和風候 | 驚蟄

▲ 西堤練橋。

天光清亮,淡粉色的花苞,懷揣著夢想掛滿枝頭,拉開了仲春的帷幕。花朵從清淡開到濃稠,待到春分後,山桃花開成緋紅的煙雲,枝幹垂下繁盛的裙角,滿園春色濃如酒。


頤和風候 | 驚蟄

▲ 十七孔橋。


頤和風候 | 驚蟄

▲ 花承閣遺址。

紅牆外,曲通幽經,花開未盡。


頤和風候 | 驚蟄

▲ 長廊。


頤和風候 | 驚蟄

▲ 知春亭。

我們都被留在,自己青春時代的歌聲裡。


頤和風候 | 驚蟄


頤和風候 | 驚蟄

▲ 四大部洲。

驚蟄的雷聲,就像那山野間頑皮的孩童吹響的第一聲口哨,久久迴盪,驚了春風,亂了草叢,掀開了枯草下尖尖的綠色,蟄伏一冬的小動物也從夢中驚醒,左顧右盼地張望,開始和春天一起成長。


頤和風候 | 驚蟄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時令更替,仲春二月,萬物被春雷驚醒,簷下小雨滑落門庭,微風沐浴著花木悄然綻放,恍如江南一夢。

下一頁即將翻開的,便是繁花迷眼、草長鶯飛的春分。


頤和風候 | 驚蟄


關於《頤和風候》

見微知著,觀候知節,是先人安身立命、處世生活的參照,也是他們千百年生活實踐中對時光的精雕細琢。《頤和風候》正是以中國的二十四節氣為綱,以影像白描的筆法,串聯起了頤和園在歲時節序中的光陰之美、幽趣之美、人文之美

這個系列的作品,跨越春夏秋冬,陰晴雨雪,照片素材逾萬幅,既有常見的建築風光和園林小品,亦有大量人文。我希望透過自己的鏡頭帶給讀者最直接、最溫柔的感觸,重溫與節氣相關的文化記憶,賞讀中國園林之美、傳統文化之雅,喚醒世人沉睡太久的那顆溫柔的心,感知節氣變遷中的流年生活。


頤和風候 | 驚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