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的“平均壽命”與您的壽命及健康無關

傳言的“平均壽命”與您的壽命及健康無關

一、含義不清的“平均壽命”

看到“平均壽命”這樣一個詞語,您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不是將一段時間內所有死亡者的年齡加起來再除以總死亡人數得到的平均數?從字面意思來說,確實應該是這樣計算的,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得到的數據。儘管這似乎是一道連小學生都會做的算術題,但是迄今為止卻從來沒有人去做過!因此還無法通過公開途徑查到我們所關心的這個“平均壽命”數值。

然而,一提到壽命問題,大多數人腦子裡馬上就浮現出各地的“平均壽命”數據來了,並進行相互攀比,甚至連一、兩千年前的“平均壽命”數據都能張口就來,似乎每個時期、每個國家的“平均壽命”數據隨時可以信手拈來。這些滿天飛揚的“平均壽命”數據究竟是怎麼回事?

傳言的“平均壽命”與您的壽命及健康無關

原來,人們用來相互攀比的“平均壽命”完全不是字面上的那個意思!它是一個來自英文的舶來詞彙,英文原文是Life expectancy,準確的翻譯是“預期生存年限”,但是普遍的中文翻譯變成了“平均預期壽命”,在廣為流傳的過程中又被抽掉了最關鍵的“預期”兩個字,這樣就變成了“平均壽命”,也有人乾脆直接稱它為“人均壽命”。

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翻譯!在Life expectancy這個概念裡,expectancy(預期)這個詞是決不能去掉的。因為它不是計算已死去的人活了多少歲,而是預測活著的人還能活多少年!顯然,這是一個未來時而不是過去時的數值。

為了方便起見,以下權且用大家已習慣的翻譯“平均預期壽命”來代表Life expectancy吧!它通常是以當年不同年齡死亡率數據為基礎,由統計學家根據一連串的數學公式運用統計學軟件計算而得出,因此決非小學生可以完成的簡單算術題!根據它的運算規則,

“平均預期壽命”數值大小主要與不同年齡的死亡率水平有關。下表是某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一個例子(建議先放大這個表花一分鐘大致看一看,尤其是標了黃紅顏色的幾組數據,對於理解下面的文字有幫助)。

傳言的“平均壽命”與您的壽命及健康無關

二、“平均預期壽命” ≠ 平均壽命

1.“平均預期壽命”的確切含義

Life expectancy(平均預期壽命)是西方人從人口學的角度提出來的一個概念,其意義在於通過理論計算預測出一段時期內大致的人口數,為政府部門制定人口政策以及與人口相關的各種計劃提供一個粗略的參考依據。但現在用得最多的,卻是在健康領域,將它與普通老百姓所關注的“平均壽命”一詞混同起來,造成了眾口一詞的誤解。

我們以上表作為例子來剖析一下“平均預期壽命”的確切含義。

從表中可以看到,不同年齡的人“平均預期壽命”都是不同的,如0歲的“平均預期壽命”是74.41歲,30歲的“平均預期壽命”是47.21歲,60歲的“平均預期壽命”是20.86歲,90歲的“平均預期壽命”是0.96歲。這個數據的實際意義是:根據預測,該市0歲的人平均還可以活74.41年,30歲的人平均還可以活47.21年,60歲的人平均還可以活20.86年,90歲的人平均還可以活0.96年。那麼用於相互攀比的“平均預期壽命”以哪個數據作為代表呢?通常只用第一行(0歲組)的數據,例如上表中對外公佈的“平均預期壽命”是74.41歲(見紅底背景的數字)。

2.“平均預期壽命”與“平均壽命”的區別

中文的“壽命”一詞,是指從出生到死亡的這個總時間,但“平均預期壽命”中“壽命”的含義卻不是這樣,它僅僅是指從現在起到死亡的剩餘時間!目前眾口一詞的誤區是將“平均預期壽命”當成了“平均壽命”,例如有些人看到"平均預期壽命"是74.41歲,如果自己是73歲,便認為只剩下1年多的時間可以活了,這是大錯特錯的!

為了表達方便起見,我用“總壽命”這個詞來代表我們通常所說的“壽命”,以區別於“平均預期壽命”中的“壽命”一詞。將年齡與該年齡的“平均預期壽命”相加才是總壽命,如上表中最後一列所示,只有嬰兒(0歲)的總壽命與“平均預期壽命”完全相等,為74.41歲,其他都是不等的,且每個年齡的人總壽命都是不同的,顯示出年齡越大、總壽命越大的趨勢,如30歲的總壽命是77.21歲,60歲的總壽命是80.86歲,90歲的總壽命是90.96歲。

簡而言之,“平均預期壽命”數值,僅代表不滿1歲的嬰兒,根據當年不滿1歲的嬰兒死亡率而計算出來可以生存的年限,這是一個理論預測值而不是一個實際數值。

例如,“平均預期壽命”74.41歲,其準確含義是:您如果是今年剛出生的,預測您可以活到74.41歲。但讀到此文的諸君必定都不是今年出生的,早已安全度過了嬰兒期(大於0歲),那麼您所看到的“平均預期壽命”數值與您已毫無關係了!即使您的孩子是今年出生的,也並不意味著他的壽命真的只有74.41歲,再過5年或10年、20年,隨著死亡率的不斷變化,“平均預期壽命”的數值還會不斷變化,他究竟能活多久呢?在“平均預期壽命”這個概念裡是沒有答案的,因為預測值與真實的數據會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同天氣預報說1周後會下雨,不等於說1周後一定會下雨。

三、“平均預期壽命”增長 ≠ 您的壽命在增長

“平均預期壽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才流行起來的一個概念,我們所看到的“平均預期壽命”排行榜無不顯示出這樣一個規律:世界各國以及各地區的“平均預期壽命”都在逐年增長。這個現象怎麼解釋呢?這要從發明“平均預期壽命”計算公式本身來尋找答案。

從上表可以看出,影響“平均預期壽命”的主要因素是各年齡段的死亡率。由於

“平均預期壽命”都是以0歲作為代表,因此嬰兒死亡率便成為影響“平均預期壽命”的最重要因素,只要嬰兒死亡率下降,“平均預期壽命”就會升高。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隨著大規模戰爭的減少、生活的安定、孕產婦醫療條件的改善,意外死亡減少,嬰兒死亡率逐年下降是必然規律,因此通過公式所計算出來的“平均預期壽命”便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

傳言的“平均壽命”與您的壽命及健康無關

需要提醒的是,“平均預期壽命”在增長,不等於您的實際壽命在增長!為何?

“壽命”是指在沒有意外的自然狀態下可以活到的歲數。人的死亡有自然死亡與非自然死亡兩大類:前者指正常的壽終正寢以及因生病正常救治無效而死亡,後者指遇到意外情況而死亡,如戰爭、地震、交通事故、水災、火災、死刑、自殺、意外被殺、醫療意外等。從醫學角度研究一群人的平均壽命,必須收集到這一批人自然死亡的準確數據,排除非自然死亡的人數,才能得出我們所關心的人類“平均壽命”結果。事實上,迄今為止這樣的統計還沒有人真正做過。依據死亡率所計算出來的“平均預期壽命”由於混雜了非自然死亡的數據,而且是一個虛擬數值,與真正意義上的“平均壽命”完全是兩回事。

四、“平均預期壽命”增長 ≠ 健康狀況改善

自從引入了“平均預期壽命”而且又簡化為“平均壽命”這樣一個概念後,很多人便想當然地與自己頭腦裡原有的“平均”“壽命”這兩個詞對接起來,以為“平均”就代表了“大多數”、代表了“正常”;而自己就在這個“大多數”、“正常”之中,既然“平均壽命”在逐年增長,豈不是說明我所在的地區、我所在的國家整體健康狀況在改善嗎?這是又一個誤區!

由以上的剖析可以知道,“平均預期壽命”增長所反映的信息僅僅限於0歲嬰兒的死亡率下降,這個數據並不能代表所有人群的健康狀況得到了改善!原因有三:

(1)嬰兒這個群體不能代表所有人群,用嬰兒的“平均預期壽命”來代表整個地區所有人群是以偏概全的

(2)在總的死亡人數中,究竟是自然死亡者多還是非自然死亡者多?這還是一個謎。自然死亡可能與健康狀況有一定關係,但非自然死亡與健康毫無關係,計算“平均預期壽命”時無法排除非自然死亡,如果非自然死亡人數減少也會使“平均預期壽命”的數值增加。因此,“平均預期壽命”增加這個信息不能說明整體健康狀況改善。

(3)即使“平均預期壽命”增加代表了所有人的壽命真的延長了,也不能說明所有人的健康狀況改善了,因為長壽不等於健康!健康的含義是能吃能睡、精力充沛、沒有痛苦(請參閱另文《健康的標準》),長壽的含義是活得比較長,終生保持健康的人如果沒有遭遇意外可以得到長壽,但長壽的人未必都是健康的。

傳言的“平均壽命”與您的壽命及健康無關

目前我們看到世界各國“平均預期壽命”都在逐年增長,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健康大數據,健康人僅佔5%,亞健康人佔75%,患有各種終生性疾病者佔20%,中國的大數據顯示健康人僅佔3%,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腫瘤、過敏性疾病等各種慢性病近30多年來呈井噴式增長,反映出目前整體健康水平在下滑,與中國近30多年來“平均預期壽命”這個指標不斷攀升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個反差充分說明“平均預期壽命”增長不能等同於健康狀況改善。如果看不到這個差別,

以為由“平均預期壽命”簡化所稱的“平均壽命”這個虛擬指標在不斷增長能夠代替整個地區的健康狀況也在改善,就會產生盲目樂觀,使制定出來的衛生與健康政策偏離實際。

五、消除“平均預期壽命”的誤區

傳言的“平均壽命”與您的壽命及健康無關

(1)目前廣為流行的“平均壽命”的含義與中文字面含義完全不同,實際是“平均預期壽命”

的誤稱,其本質是指剛出生的嬰兒經一系列的數學公式計算預測出來可以繼續存活的年數而我們普遍將這個數據誤讀為已死亡人實際活到的平均年齡,並且以這個數據的高低來代表一個時期整個地區的總體健康狀況!這是首先需要釐清的誤區(參見下圖)。

傳言的“平均壽命”與您的壽命及健康無關

(2)真正意義上的 “平均壽命” 只有得到一個地區所有已自然死亡人數的死亡年齡信息才能計算出來,但目前廣為流行的“平均預期壽命”卻是對活著的人進行預測的虛擬值。試想一下:對於一個活著的人,任何高明的醫生都無法預測他還能活多久,只要還沒有死,他的壽命就還沒有確定。但“平均預期壽命”卻對剛出生的嬰兒說他可以活多少年,這不是很荒謬嗎?

舉一個例子,假如您活在一個10萬人的群體中,其中每個人可以活多少年無人知曉,但居然有人可以計算出這10萬人平均可以活多少年,您覺得這樣的事靠譜嗎?

(3)在隨時間推移的“平均預期壽命”數據堆裡,您我都“被平均”過很多次了,但每次您我的“平均預期壽命”數據都不同!以上表為例,當您30歲的時候,被人預測可以活到77.21歲;當您60歲的時候,被人預測可以活到80.86歲;當您90歲的時候,又被人預測可以活到90.96歲。您知道自己到底可以活多少歲嗎?所以,看到“平均預期壽命”在增長的數據時,不必興奮,因為這個增長與您我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既不能代表您我的壽命會隨著這個數據增長而增長,也不能代表您我的健康狀況在改善。您如果關心自己的壽命究竟有多長,在“平均預期壽命”的數據裡是找不到答案的。

(4)根據“平均預期壽命”的遊戲規則,根本無法計算出古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因為計算時需要知道在特定的時間裡有多少人已死、有多少人還活著,以及死亡與活人在該特定時間的確切年齡,可是對於古人來說都已經是死人了,他們活著的時候也不知道後人需要這些數據用於計算“平均預期壽命”,不可能留下這些信息。因此任何關於古人“平均預期壽命”的數據都是捏造的

既然傳言的古人“平均壽命”數據完全不足信,那麼,究竟是古人的壽命長還是現代人的壽命長呢?這是值得思考的一個有趣問題。

傳言的“平均壽命”與您的壽命及健康無關

下一篇文章將圍繞古人的壽命來探討,歡迎繼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