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種儘管心懷錦繡,屢出良計,居功至偉,最終難逃賜死的厄運

文種儘管心懷錦繡,屢出良計,居功至偉,最終難逃賜死的厄運​越國功臣文種 儘管心中有七計 卻不能救自己 最終被勾踐賜死

說起越國,大家一定想到越王勾踐,因為臥薪嚐膽這個歷史典故是家喻戶曉的。越王正因為聽了文種的計謀,加之范蠡的輔助,最終十年磨一劍,滅了吳國,成為稱霸一時的強國。

文種儘管心懷錦繡,屢出良計,居功至偉,最終難逃賜死的厄運


越王勾踐能打敗吳王夫差,謀臣文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待復仇大業完成後,勾踐竟然賜死了文種,到底為了什麼?

文種可謂越國的肱骨之臣

文種儘管心懷錦繡,屢出良計,居功至偉,最終難逃賜死的厄運

文種早年隨父經商,後在越國定居,因多智謀,得越王勾踐的重用,成為勾踐身邊舉足輕重的謀臣。那時越國只是個弱弱的小國,因為在越國旁邊有個虎視眈眈的仇敵——吳王夫差。而且還有殺父之仇,越王每天提心吊膽,生怕吳國來攻打,因為自身的軍力是無法與強大的吳國相提並論的,簡直不在一個級別上。

文種儘管心懷錦繡,屢出良計,居功至偉,最終難逃賜死的厄運

可是勾踐不想每天提心吊膽的生活,索性主動攻打吳國,儘管文種,范蠡苦諫,但無法改變越王的主意,其後,就發生了吳越之間著名的戰役——夫椒之戰。結果不出意料的以越國慘敗收場,也就有了隨後的勾踐夫婦到吳國做人質,文種深知勾踐作為一國之君,一定不能承受吳國給予的羞辱,於是讓范蠡同入吳為奴,時時防備勾踐尋死。而他則留在戰敗後的越國,帶領國民重建家園,恢復生產,為後期復國做戰前準備。越國有文種在,儘管接下來又經歷了天災人禍,百姓並沒有遊離失所,再加上文種不間斷地對百姓進行愛國教育,因此,國民比戰前更擁護勾踐,更痛恨吳國。

文種獻滅吳七計

文種儘管心懷錦繡,屢出良計,居功至偉,最終難逃賜死的厄運

勾踐在吳國為質三年期滿,回到越國。文種又向勾踐獻滅吳七術:

一是捐貨幣以悅其君臣

二是貴糴粟囊,以虛其積聚

三是給美女,以惑其心志

四是遺之巧工良材,使作宮室以罄其財

五是遺之諛臣以亂其謀

六是疆其諫臣使自殺以弱其輔

七是積財練兵,以承其弊。

有了文種的“伐吳七術”,再加上勾踐的“十年重聚,十年教訓”,最終,越國大敗吳國,復國雪恥。

文種被勾踐賜死

文種儘管心懷錦繡,屢出良計,居功至偉,最終難逃賜死的厄運


在越國滅掉吳國後的慶功宴上,文種高興的說:“我胸有七略,如今滅吳興越只用了三略。”文種的話自然引來無數大臣的恭維。不過有一個人卻並沒有顯得高興,這就是勾踐。

一日文種身體有恙,以數日不能上朝,勾踐前來探望,這次探望帶的不是什麼糕點,而是屬縷之劍。勾踐問文種:“你說你胸懷韜略七術,如今只用了三術就幫我滅吳興越,那剩下的四術應該用在什麼地方呢?”這句話說得太奇怪了,文種毫無防備,慌亂地應道:“臣也不知。”

勾踐突然將屬縷之劍擲於床側,惡狠狠地說道:“那你就帶著你的四術,去對付死去的吳王先祖吧。”說完,便頭也不回地走掉了。屬縷之劍,當初可是吳王夫差賜死伍子胥的寶劍,如今竟又出現在自己面前。文種此時才明白,然而悔之晚矣。

文種儘管心懷錦繡,屢出良計,居功至偉,最終難逃賜死的厄運


文種並不是被複國有功衝昏了頭腦,更不是貪圖榮華富貴,而是對於勾踐瞭解的不夠透徹,更不清楚王者之道和人應該知恩圖報的本性,往往是無法共存的,印證了“高鳥散,良弓藏,狡兔盡,走狗烹。”的道理。儘管心懷錦繡,屢出良計,居功至偉。而最終也難逃賜死的厄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