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朱元璋幼時為湯和殺地主的牛,做皇帝后殺盡功臣也不殺他,為何?

人貴有自知之明,湯和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最懂朱元璋,也懂激流勇退。1326年,湯和出生於今安徽鳳陽。看到這個地名,你一定不陌生,嗯,鳳陽也是朱元璋的老家,且,朱元璋(那會兒還叫朱重八)比湯和還要小兩歲。自小,湯和與朱元璋就是要好的小夥伴。倆小傢伙一起給下河抓過鱉、一起上山砍過柴、一起在柴火堆裡睡過覺,一起在地主家裡放過牛。奇怪的是,明明湯和比朱元璋還要大兩歲,看起來,湯和倒像是朱元璋的小跟班。在湯和的強力“擁躉”下,朱元璋儼然孩子王一般的存在。

朱元璋幼時為湯和殺地主的牛,做皇帝后殺盡功臣也不殺他,為何?

小小的朱元璋能讓湯和如此貼服,並非兩人關係要好,而是朱元璋真真有服人的性情。話說,朱元璋小時候是地主家的放牛娃,有事兒沒事,就牽著牛一起去山上吃草。湯和依舊扮演“小跟班”的角色,跟在朱元璋,兩人一起放牛。因為湯和並不是地主家的僱傭童工,所以他沒有“工錢”。沒錢,只能捱餓。朱元璋雖然有工錢,可是他那點兒工錢,還不夠給牛買草吃!通常的情況下,朱元璋出門時,隨便吃點東西墊墊肚子,然後一整天就守著牛,有時候,甚至需要吃牛糞充飢,可想而知,湯和得餓成什麼樣。

有一次,湯和實在餓得不行,快暈過去了。朱元璋眼瞅著小夥伴快不行了,思來想去之後,眼前能吃的東西,只有這幫牛了。於是,朱元璋挑了一頭小牛犢子,三下五除二搞死,然後給烤了。有了這頭小牛犢,湯和獲救了,可是,朱元璋卻慘了!他只是替地主家放牛的放牛娃,怎能隨便吃地主家的牛呢?而且還是一頭“潛力無限”的小牛。地主得知朱元璋將小牛犢殺了之後,暴怒,將其捆起來暴打一頓,並讓朱元璋的老爹賠償。老朱家本來就窮,哪有什麼錢賠給人家喲,可想而知,為了湯和,朱元璋不僅要挨地主家暴打,還要挨自己老爹的暴打。

朱元璋這頓打白捱了嗎?並沒有。一來,這頓打救了一條命,而且還是他最要好的小夥伴的命;二來,湯和徹底佩服朱元璋了,朱元璋在他心裡,不啻於救命恩人一般的存在。大恩不言謝,朱元璋從來沒把這件事掛在嘴邊;湯和心似明鏡,他知道,朱元璋不把此事掛在嘴邊,是要讓他心中別有太多內疚。湯和能做的,只有將朱元璋的這份恩情記在心裡,繼續和他活泥巴。

朱元璋幼時為湯和殺地主的牛,做皇帝后殺盡功臣也不殺他,為何?

後來,鳳陽當地爆發瘟疫,湯和幾乎全家斃命,朱元璋也好不到哪兒去。為了活命,兩人就此別過,各謀生路——朱元璋跑到近郊黃覺寺出家,湯和則參加了郭子興的起義軍。1353年,湯和因戰功,被郭子興封為千戶侯,彼時,朱元璋還是個小乞丐,整天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得知朱元璋的處境,湯和特意派人給朱元璋送了一封信,邀請他一同參加起義軍,共謀大事!自知沒什麼前途的朱元璋,很爽快地答應了湯和的邀請。由於湯和的力薦,郭子興破格任朱元璋為十夫長。這一年,湯和27歲,朱元璋25歲。湯和這封看似普通的邀請函,徹底改變了朱元璋的命運。初入軍營,朱元璋雖然是個小官,但因是走關係進來的,在別的老兵油子面前,他還是個“弟弟”,到處受人眼色。只有湯和見到他,才會絲毫不顧及身份的差異,畢恭畢敬地喊一聲:“八哥”。

可以想象,朱元璋官級不如湯和,卻能被如此對待,他的內心應該充滿感激。另一邊,湯和如此對待朱元璋,僅僅是為了報答當年的救命之恩嗎?並不一定,湯和經過在軍營裡幾年的磨練,早就看出,朱元璋具有成為一名優秀將領的所有品質,如果他來參加起義軍,一定會比自己做的更好!正因如此,湯和才會百般尊敬朱元璋。朱元璋一點都沒讓湯和失望,參加起義軍之後,朱元璋作戰勇猛,受到郭子興的賞識,成為他的女婿。後來,朱元璋一路高歌凱進,成為一方諸侯,湯和則成了朱元璋最信任的部下之一。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大明。朱元璋稱帝沒幾個月,湯和就為他獻上“大禮”——擒獲宿敵陳友諒,並將他扭送京城聽候發落。

朱元璋幼時為湯和殺地主的牛,做皇帝后殺盡功臣也不殺他,為何?

本該受到封賞的湯和,卻什麼都沒有獲得,反而被朱元璋斥責出兵太慢、延誤軍機。即便如此,湯和依舊沒有任何怨言。湯和非常清楚:如今天下初定,正是人心不穩,跟著朱元璋打江山的“弟兄”難免會“驕傲”,朱元璋明裡是在斥責自己,實則有意旁敲其他人。所謂打一巴掌,給一顆糖,便是如此。湯和,就是朱元璋要打的那巴掌,而對其他功臣的封賞,則是“糖”。恰是兩人的默契無間,才讓這處“周瑜打黃蓋”的好戲上演。直到朱元璋建立大明11年後,即1378年,湯和才被封為信國公,地位在其他功臣之下。湯和即便是做了信國公,仍舊“閒不住”,他非常清楚,儘管大明已經日趨穩固,有些工作還必須他們這些“老傢伙”才能做,比如修城牆。於是,湯和主動請纓,前往邊疆各地監督修城牆。

有事兒沒事,還要親自出徵。1388年,朱元璋開始有意培養太子朱標。作為最懂朱元璋的湯和,他非常清楚,是時候該退了,不然,必然會落個“鳥盡弓藏”的尷尬局面。於是,這一年,湯和主動寫了一封辭職報告,簡述了自己這一生的功過,在報告的最後,湯和這樣寫道:“臣犬馬齒長,不堪復任驅策,願得歸故鄉,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翻譯過來就是:我老了,跑不動了,心中最大的願望就是回到鳳陽老家,和鄉里人在一起曬曬太陽、吹吹牛逼,死了,就隨便找個地方埋掉,無所牽掛。

朱元璋看了這封報告之後,大喜。喜從何來?這湯和不愧是最懂朱元璋的人,朱元璋自知年老,他最擔憂的事情就是,自己駕崩之後,這些尾大不掉的功臣會威脅到後繼者。可是,朱元璋又不能明著將這些功臣趕走,這樣會導致叛亂。湯和的主動請辭,無疑是給其他人立了個很好的榜樣!大喜之外,朱元璋親自為湯和送行,並且在鳳陽老家給他蓋了個豪華府邸,每年,還要給他撥鉅款供他樂享天年。

朱元璋幼時為湯和殺地主的牛,做皇帝后殺盡功臣也不殺他,為何?

雖然形式上,朱元璋做得很好,內心深處,他還有一絲戒備。湯和倒也乾脆,回到老家鳳陽之後,真的就整天曬太陽、吹牛逼,但是,涉及到朝廷的一切,湯和隻字不提,只吹自己打仗多麼牛逼。若是朱元璋有什麼任務交給他,湯和也不推辭,屁顛兒屁顛的跑過去,麻溜兒地把事情做完,繼續回到鳳陽曬太陽。封功?追賞?湯和想也不想。這樣的湯和,朱元璋有什麼不放心的?因此,晚年的朱元璋雖然懷疑一切,卻始終對這位最懂他的湯和,沒有太多疑心。1395年,湯和去世,享年70歲,成為大明開國功臣中少有的善終的壽星。湯和去世之後,朱元璋“傷心欲絕”,追封他為東甌王,湯和的子孫後代也享受榮華富貴,直到大明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