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觉得滴滴公司很赚钱,那么公司为什么不买车招聘司机营运呢?

蕤睿睿


滴滴在刚开始的时候,我认为它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一个平台,一方面是增加私家车主的收益,另一个是满足我们的出行要求,而且我们大部分人是受够了出租车司机的气,这个时候有一个选择在我们面前,那肯定是会去尝试一下的。



因为饱受出租车的诟病,而滴滴为了增加自己的用户数量,也是疯狂的进行补贴,这样的目的不是让我们成为它们的客户,而是让我们养成一种习惯,也可以说是形成一种固定思维,在想要出行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滴滴。

一旦我们养成了这种习惯,它是会开始停止补贴的。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之前我们打车经常是使用优惠券的,现在也是我们还回来的时候。

刚开始做滴滴的朋友们是很挣钱的,到现在,钱不仅难挣,还有特别多的事情。不仅是平台的抽成比以前高很多,还有滴滴司机最不愿接的拼车单。对于拼单车,滴滴司机是非常苦恼的,是平台直接派送给你,而且还不能取消,运气不好的话耗费三四个小时才能把拼车的乘客全部送到目的地。

所有在这几年中,滴滴平台应该是挣得非常多的,也是没有什么竞争对手,直到今年的美团介入,才有了相应的反击措施。特别是受空姐的事情影响,很多城市是出台了相应的网约车规范文件,其中的两个条件让很多人不再做滴滴了。一个是获取网约车驾驶证和运营车辆证,另一个是私家车8年报废期,保险还比原来高很多。提前报废这个对私家车主的伤害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又出现了打车难的情况。

那就有人会说,既然这样滴滴为什么不买车招人呢?一个买车的话投入是比较大的,各方面的保险、维修等,是需要大笔资金来维持的。要是没有人来开这些车辆,那也是损失啊。

而且现在的人跳槽率是非常高的,请人开车的话,是非常不好掌控的。他们会认为自己只是个司机,把你安全送到目的地就行,其他的可能根本不会去考虑的。甚至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直接走人不干了都是有的,因此这个方法是非常不可行的。

或许可以租给一些人,让他们自己去跑,然后一个月给多少租金给平台就行,但是这样的有多少人会去做呢?没有多少的利润,还不如不做呢?

我自己倒是觉得滴滴有点想学淘宝,自己不做其他的,只是提供一个平台,让双方都受益,这样的局面应该是三赢。但目前滴滴的状况不是很好,它未来的路会怎么样,你们期待吗?


17看科技


滴滴为什么不自己买车招聘司机运营?是呀,为什么不? 我觉得应该这样问比较好:“滴滴为什么要自己买车招聘司机运营呢?”现在已经赚钱了,为什么还要增加成本去做,一个未知结果的投资呢?

第一,自己买车需要增加成本,而且还不低。每台车的成本都不低,我们按10万来算,500万台是多少。这个成本不说不知道,说了吓一跳。你觉得滴滴会这么笨吗?

第二,招聘司机是不难,管理起来是真不简单,一台车一个司机或者两个司机倒班跑,至少也是500到1000W人,这个还只是司机人数,还不算其他的管理,客服等等。这么庞大的员工团体,真的是疲于管理,管理成本也是难以估计。你觉得它还有必要自己招聘司机吗?

第三,车辆的管理,维护,审车,上牌,事故的处理等等,这些都需要人去处理,这些都是成本。光是想想都头痛。

第四,如今滴滴只需要在当地又个办事处就能处理所有业务,又的地区还不需要设置办事处。如果买了车,招聘了司机,就必须设置办事处,而且用地还不能少,需要停车嘛。这个成本也是不可估量的。

光是上面四点能处理下来就得花N多成本,结果可能还没现在赚。它为什么要招聘司机,自己买车呢?

纯属个人观点,也是袁老让我们吃多了,才又时间来BB。问这个问题的人也是醉了!


云烟贵酒川麻将


赚不赚钱我们算一算

滴滴司机都会接到拼车订单,他们非常讨厌拼车订单,因为拼车订单不但收入不高还付出更多,因此很多司机内心十分烦躁,面对有些要求过多的乘客,极易造成司机心态失衡,做出不理智行为,具体分析如下:

滴滴拼车计费规则

首个乘客至最后一个下车乘客的路程*计价+时间分钟数*时间计价。

显示大图

滴滴拼车计价规则

乘客A的收入滴滴抽成约30%,乘客B和C的收入滴滴抽成100%,滴滴给出的理由是B和C在A的行程内,司机接B和C是顺路而已,司机没有收益。

专职司机算过账如下:

第一部分:拼车单:每天大概接8-10单拼车单,即每天有16-20人的收益完全被滴滴拿走,按16人计算,每单乘客至少支付13元,按平均15元算,即每天司机为滴滴免费赚16*15=240元,一年365天大部分司机至少做300天,即240*300=72000元。即每个滴滴专职自己每年为滴滴白干7.2万元,自己倒贴接这些乘客的邮费、电话费、等待时间。

第二部分:普通单,滴滴全职司机每天流水大概800扣除拼车的150,大概650,按滴滴抽成30%计算,滴滴抽走的金额为650/0.7*0.3=280元。每年280*300=84000元

以上可以看出,每个专职滴滴司机每年为滴滴赚7.2万+8.4万=15.6万。

专职司机情况

做滴滴专职司机的师傅大部分家庭条件都比较一般,专职司机的收入都是家庭生存的依赖,在这种情况下滴滴司机却要免费自己消耗成本为滴滴赚钱,自己不但没有收益还要承受拼车乘客可能因过高要求未达到给出低分的伤害。

滴滴制造的司机与乘客的矛盾

因为利益熏心,滴滴人为制造打车难现象,极力推荐乘客拼车就是可以制造司、乘矛盾,天平的不公必然是在自己得力而诱导司机犯罪。

司机没有任何收益却要付出时间和成本,接、等、打电话、送、增加重量的油耗。司机的委屈可想而知,长此以往必将有些心态失衡。滴滴司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降低服务质量有错吗?而乘客认为自己付了费就应该享受相关服务,难道乘客有错吗?但万千乘客中必然有些奇葩和极品,万千司机中要必然有些极端行为者,两者碰在一起必然的结果就是冲突。所以因为滴滴的贪婪导致了司机与乘客的矛盾,滴滴在诱导犯罪发生。

可怕的后果

万一哪个司机家里遇到什么急用钱的事或者哪个奇葩拼车乘客要求过高极有可能诱发事故发生,所有的伤害事件都是在冲动下完成的,这种冲动是滴滴长期压抑造成的,而万一有司机顶不住压力,就会做出极端行为。这个时候滴滴再亡羊补牢还有什么意义?司机遭受的滴滴的不公平待遇直接涉及7.2万/年的金钱,这笔钱对很多滴滴司机来说可能是全家全年的收入总和,在这种巨大金额的金钱被滴滴全额拿走的情况下,发生不可描述的恶劣事件几乎不可避免。滴滴致人命与不顾

解除司、乘矛盾,放手部分利益

程维说滴滴不是黑心企业,那就请程维解释下为什么100%抽成拼车订单金额,致使滴滴拼车利润高达60%以上吧。滴滴的核算模式是在制造矛盾,扰乱社会秩序,垄断的企业失去了社会责任感必将灭亡,希望我想的结果不会发生,真发生了滴滴是否还真的能够存活?

请滴滴对社会负责,请滴滴对投资人负责,请滴滴对司机负责,请滴滴对乘客安全负责。


宁采橙


我是高级软件工程师,我从技术角度分析下滴滴为什么不开通一键报警。一键报警绝对不是一键拨通110后,还要给电话那边儿的警察慢慢汇报案情,那样黄花儿菜都凉了。真正的一键报警是指一键下去后,立即就自动将个人信息,车主信息,行使路线一起传送到交通、公安等所有相关机构。这项技术一点都不高大上,有两三年经验的程序都懂这个技术,只要公安等部门开放接口权限,完全可以在不长的时间内做出来,对滴滴来说更不在话下。但是问题来了,这个功能实现后,滴滴的数据就随时在公安、交通等部门的监控下。这些数据被监控后,那些不合规的顺风车还混的下去吗。如果违规顺风车淘汰一大部分,滴滴还赚钱吗,那些开几十万汽车的人会去开顺风车吗。可以说违规司机占了顺风车业务的很大一部分。另外滴滴肯定也知道这么混不长久,我猜滴滴是想在上市的时候在把顺风车口袋收紧,那个时候,他们几个高管都是亿万富翁了,公事公办无所谓了,该监管就监管。至于客服,我认为滴滴是抱侥幸心理,他们肯定想己经扫脸了还抢劫,那这个劫匪不正常,抢劫不要现金,而要微信转账,肯定是脑子进水了。没有想到流年不利,他们真的碰到一个傻瓜,这个罪犯初中没毕业,可能是真的无知无畏。滴滴是在对赌上市时间,如果顺利上市,就是以千亿级的体量上市。他们就躺着等股票变现。有一点我相信,滴滴高管绝不甘心以几十亿或百亿的体量上市的,那样他们书写不出传奇。如果大部分违规司机被淘汰了,滴滴体量肯定也会大幅缩水。总之滴滴出事是必然,急功近利,走邪路


飞花逐月hw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先了解一下其它网约车平台的做法。

上面的几家都是自有车经营的,而且都有专属于自己的app,其经营状况应该都是不错的。

那么为什么滴滴没有自己的车辆呢?答案很简单,滴滴拥有很多的合作公司。

这些公司提供车辆,借用滴滴的平台,对外展开业务,这就是所谓的对公车辆,这些公司应该是要分一笔很大的利润给滴滴的。

既然有这么多的公司愿意和滴滴合作,滴滴在不投入购车成本的情况下可以产生利润,那何乐而不为呢?

那有的人要问,这些公司为什么要和滴滴合作而不是和别的公司合作呢?道理很简单,滴滴的定单量决定了他们只能和滴滴合作!


大浪淘沙工作室



苏惟嘉


我个人分析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不对的地方望大家指正:

1、网约车行业自营车属于重资产投入,回报期比较长;

2、国家对于网约车,8年退出、60万公里报废的管理办法,一台合法车辆一旦招不到司机,空的时间就是亏损的金钱,风险太大;不如将车辆转嫁到私人头上,风险更小;

3、滴滴出行并不生产车辆,所以投入自营车成本还是比较高的,目前自营车经营的基本都是汽车厂商自己的网约车公司,车辆成本比较低,既可以消化库存车,还可以增加自己车辆品牌的曝光度,达到一定的广告效果。

综上所述,滴滴出行绝不会干这种出力不讨好,增加风险的行为。


二手骡子


按照媒体披露的消息来看,滴滴目前应该还未实现盈利,这可能是和前期大量烧钱有关。但是滴滴钱是融到了不少,从这个层面上理解,滴滴确实不缺钱。

滴滴买车选择自营,我想肯定是考虑过,在我的理解,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短期内应该不会。有两种情况如果出现,我想滴滴也许会做这个动作。

一是如果新政导致大量私家车主退出,出现运力短缺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形,我想会有这个概率。二是无人驾驶实现,那个时候自然也会是这个结果,但是这个周期应该比较长。


不管是什么情况下,我想滴滴完全自主购买车辆应该不大可能,反倒是很可能会和厂家进行合作,相信这个不难达成,只需一个模式而已。

但是如果按照上面的设想这么做了,那滴滴就彻底变成了一家和传统出租车一样的公司,这很显然不符合网约车的定位,而且这种重包袱的形式,我想滴滴轻易应该不会去尝试。


呼市老贺


为啥不敢说一下贵州违建拆除被撞死3人伤7人?比滴滴死的人多吧?比宝马男死的人多吧?比占座道德败坏严重吧!一群其软怕硬的媒体人!虚伪不?无耻不?敢不敢还原一下贵州那死3人事件的前因后果?忘记媒体人的职责了吧?职业精神哪去了?全是一群煽风点火的狗腿子!靠着在平台上打软广告收取好处费的家伙!你们这些媒体人比那些水军更无耻![大笑][大笑][大笑][大笑]不服的请指点我讲的有没有错?郭兄现在敢直言的媒体还有吗?


二郎神卖狗娶媳妇


这种现象在中国具有普遍性。即二道贩子角色。具有以下好处:

一、拥有自己的车辆及人,是企业集约化行为。需要考验高管的智慧和能力,来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真正为社会履行责任,也是企业责权利相辅相成的一种模式。

二、非集约化就是平台与车辆具有某种程度的经济合作关系。由此形成了工作上的非完全隶属关系。即平台既无法完全约束,也不想约束,还需要同一违法受益的车辆及驾驶员。

三、利用垄断”挟天子以令诸侯”,将车辆及驾驶员的社会责任转嫁给管理部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