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腫瘤是由什麼引起的?該如何預防?

大臉法語TalentFrance


怎樣預防腸道腫瘤的形成?腸道其實對於人體來說,還是一個比較堅強的器官,換句話說,就是想要得腸癌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往往是不起眼習慣,如果長期不改變,也會增加腸癌的風險,尤其是平時生活中的一些飲食和生活習慣,因此想要預防腸癌,首先要從這些習慣上著手。



飲食習慣:

1.多吃蔬菜,每天500g種類越多樣越好,充足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潤腸通便預防便秘。

2.主食粗細搭配,粗雜糧中的膳食纖維也很豐富,對於預防腸癌有很好的效果。

3.足量飲水,每天1500-1700ml,最好能夠達到2000ml,對於腸道來說,即便有充足的膳食纖維,如果沒有足量的水,也會引發便秘,所以飲水很重要。

4.每天吃豆製品,豆製品中富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和營養成分,可以起到潤腸通便以及預防腸癌的作用,特別是喝豆漿的時候一定要將豆渣吃掉。

5.控制動物性食物的攝入,尤其是油炸類、燒烤、油煎類等食物。易引發便秘。

6.戒菸限酒。

生活習慣:

1.避免久坐,久坐腸道蠕動會變慢,易引發便秘。

2.熬夜,一定要注意不熬夜,熬夜對於身體的傷害不僅僅是傷肝臟,易便秘,還會降低免疫力,造成疲勞過度以及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晚上最好22:30上床準備入睡。

3.每天運動,最好不低於1個小時。

4.每天揉腹,揉腹不僅可以幫助刺激腸胃的蠕動,深度清理腸道中的垃圾,預防和緩解便秘,預防腸癌的發生,還能減少腹部脂肪。

5.保持良好的情緒,情緒是一種很隱秘的東西,好的時候你不會從身體上找出多好的徵兆,但壞的時候一定會感受到它致命的破壞性,如:腸癌、乳腺癌、胃潰瘍甚至是胃癌、肝癌等等。所以緩解壓力,保持一個良好的情緒非常的重要。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作為一名腫瘤醫院醫生,宣傳防癌知識,是我們的工作重點。胃癌和腸癌都屬於消化道腫瘤。胃癌:在消化道腫瘤發病率位居第一,好發年齡50歲以上,男女發病率為2:1.,且病情隱匿,早期可無明顯症狀。結直腸癌:是世界範圍內最常見的腫瘤之一,每年新增病例超過120萬例。隨年齡增長,發病危險性增加。

致病因素:可以總結為5方面。其他腫瘤致病危險因素也在此之列。

遺傳因素:

胃癌有明顯的家族聚集現象,尤其是浸潤性胃癌。 家族史是結腸直腸癌的重要危險因素,其中,家族性腸息肉病是公認的家族性疾病,隨著年齡的增加,癌變機會很大。遺傳性非息肉性結腸癌也是一種具有遺傳因素的結腸癌,這些人的錯配修復基因發生突變,很容易發生結腸癌。

飲食因素:

導致胃癌的飲食:長期食用燻烤、鹽醃食品,食物中的亞硝酸鹽、真菌毒素、多環芳烴等致癌物含量高;食譜中缺乏新鮮蔬果。

導致腸癌的飲食:高脂肪、高能量、低纖維素攝入。另外,黴變的穀物含有真菌黴素如黃麴黴毒素,不但強烈致肝癌,也可引起胃腸道癌症。

環境因素:

環境汙染對腫瘤的發生發展有重大影響:廢氣、廢水、廢渣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質,通過影響人類飲用水源以及土地,進而汙染蔬菜、水果、糧食及飲用水。這些都是罹患胃腸道腫瘤的因素。

不良生活習慣與嗜好:

吸菸者的胃癌發病率比不吸菸者高50%。 缺乏適度的體力活動與結腸癌有一定關係。超重與肥胖是結腸癌的危險因素。

疾病因素:

胃癌相關因素:1.癌前病變: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巨大的良性潰瘍、部分切除後的殘胃,可經過下列途徑致癌:慢性炎症---胃粘膜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輕、中、重)---癌變。其中胃息肉腺瘤型癌變率最高,為10%--50%;慢性萎縮性胃炎為1.2%---7.1%;胃潰瘍為1%--5%;殘胃為1%--5%。2.HP(幽門螺桿菌)感染

腸癌相關因素:1.家族性腸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結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結腸血吸蟲肉芽腫與結腸癌發生密切相關。2.80%的結腸癌由結腸息肉演變而來,多發於乙狀結腸和直腸,男性多於女性,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

如何預防

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具有保護胃黏膜、預防胃癌發生的食品包括:牛奶,含有b-胡蘿蔔素的食品如胡蘿蔔,含有大量維生素及植物纖維的各種蔬菜。同時我們要注意,減少食鹽,禁菸,少飲咖啡,少飲酒,忌食過熱的食品或飲料,不暴飲暴食,一日三餐要規律,對預防胃腸腫瘤至關重要。

預防便秘、飲食平衡是預防腸癌的主要方式。植物纖維素可刺激腸蠕動,增加大便量,減少毒素濃度,促進腸道細菌酵解,使短鏈脂肪酸增加,有利於防癌。富含纖維素的食品有粗糧、麥片、黑麵包,蔬菜和水果如芹菜、黃豆、蘑菇、木耳、胡蘿蔔、蘋果等。但過量攝入纖維素會影響諸多營養素的吸收使體力下降,每日以10~30克為宜。

脂肪是重要的營養素,提供的熱能最好佔20%~25%,如若缺乏,可引起消瘦、乏力、皮膚乾燥、脫髮、便秘等。慎用高脂飲食不是不吃肉,“血肉有情”之品對調節免疫是有利的。脂肪肝是大腸癌的風險因素之一。脂肪肝患者易患有嚴重息肉,增加演變成大腸癌的機會。預防腸癌的要點有:限制動物脂肪、增加粗纖維、增加新鮮水果和蔬菜、避免肥胖。


RD琪談


能控制腸胃溼熱(積熱),保持上下平衡,則無大病之憂。


怪才48


胃腸道腫瘤以胃癌、結直腸癌最常見,原發胃腸道淋巴瘤、胃腸間質瘤、神經內分泌腫瘤等其他腫瘤相對少見。

原發性胃淋巴瘤在胃惡性腫瘤中第二常見,佔胃惡性腫瘤3%-5%,絕大多數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因不明,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胃腸間質瘤約佔胃腸道腫瘤2%左右,起源於胃腸道間質幹細胞,最常見於胃部(60%),其次為小腸(30%),發生於結直腸者僅5%左右。發病率東西方無明顯差距,約10-20/100萬, 病因目前仍然不明確。

胃癌是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與胃癌發病有關因素:1.地域飲食因素,我國北方、東部沿海發病高。日本是胃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美國則發病率很低,有資料表明,生活在美國的日裔移民發病率逐漸降低。高鹽飲食、煙燻煎炸烤等方式製作的食物、飲食不規律、水果蔬菜攝入不足可能導致胃癌。 2.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引發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HP陽性患者發生胃癌的可能性是陰性者的3-6倍。HP能產生多種酶與毒素直接或者間接傷害胃粘膜上皮細胞,誘發胃癌。世界範圍內 50%-80% 的成人 有 H p 感 染 ,我 國 感 染 率 可 達 4 6 . 5 % 。人類I類(即肯定的)致癌原。檢測很容易,杜絕被傳染才是王道。傳染渠道:經口傳播 3.一些慢性疾患與癌前病變均可能發展至胃癌,慢性疾患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部分切除後的殘胃。癌前病變指容易發生癌變的胃粘膜病理組織學改變,本身尚不具備惡性特徵,如胃粘膜上皮的異性增生根據細胞的異型程度分為輕,中,重三度。 4.遺傳在胃癌的發生中起一定作用,胃粘膜癌變是一個多因素、多步驟、多階段的發展過程,涉及許多抑癌基因的缺失與突變和癌基因的明顯擴增與表達。胃癌病人有血緣關係的親屬胃癌發病率比對照組高四倍。

高危人群:40歲以上男性、不良飲食習慣者、幽門螺桿菌陽性者、有胃癌家族史、吸菸者。高危人群定期胃鏡檢查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結直腸癌是兩種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近年來發病率不斷上升,尤其是在大城市,一些公認的高危因素有1.缺乏新鮮蔬菜水果及纖維素的攝入 2.高脂高蛋白飲食 3.缺乏運動 4.遺傳因素。

高危人群定期體檢是有效的預防手段。凡40歲以上,有結直腸癌家族史、患過惡性腫瘤或者腸道腺瘤息肉、大便隱血陽性、大便性狀及排便習慣改變者,均應該進行檢查,腸鏡是早期發現病變的有效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