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蝗災有多恐怖?所過之處,寸草不留,還有蝗群吃人的記載

國家林草局3月2日消息,沙漠蝗或侵入西藏、雲南、新疆。2020這個庚子之年,真是多事之秋。中國正在和新冠肺炎奮力作戰,而東非各國遭遇了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數千億只蝗蟲大軍全軍出動, “遮天蔽日”來襲。蝗蟲大軍所過之處,非洲農民辛苦種出來的糧食,被啃得精光,糧食生產遭受毀滅打擊,要是國際社會救助不及時的話,恐怕好多非洲農民要餓肚子。


中國古代蝗災有多恐怖?所過之處,寸草不留,還有蝗群吃人的記載

然並卵,蝗蟲大軍還開通了洲際航線,衝出東非撲向西亞、巴基斯坦、印度,網上有人擔心這批蝗蟲會不會從印度流向中國。但翻開地圖發現中印之間有條高聳的喜馬拉雅山,於是,感覺可以安心了。

東非這次蝗災的主角是沙漠蝗蟲,這種蝗蟲沒有在中國成災的記錄。在中國歷史上東亞飛蝗給人們帶來的危害最多。看來他們倆並不是一個族群,所以並不用太擔心。

01、中國古代的蝗災。中國古時,蝗災是與水災、旱災並列的三大自然災害之一,特別是蝗災總是緊跟旱災,鋪天蓋地的蝗蟲大量啃食植被,造成糧食絕產、餓殍遍野,不知誘發了多少場農民起義,造成了多少皇權更迭。而"蝗”字所取的是“蟲王”之意,可見古人對其評價之高。


中國古代蝗災有多恐怖?所過之處,寸草不留,還有蝗群吃人的記載

據史書記載:從春秋到民國年間的2642年中,一共發生過蝗災796次,平均每3年就有1次蝗災。如果記錄更為翔實的宋朝算起,從960年到1935年這段時間的蝗災共有619次,平均每5年就有3次蝗災。大蝗災一來,不僅糧食作物被蝗蟲一掃而空,連野草樹葉也啃食殆盡。

“河南、河北皆蝗……田稼既盡,至於野草樹葉細枝亦盡”(《舊唐書·五行志》)。

02、蝗災形成的原因。蝗災是如何形成的呢?通過一個實驗可以看到:剛開始如果只放置幾隻蝗蟲,那麼它們在盤中的行徑是無序的,到處亂爬。隨著時間的推移,放置的蝗蟲數量逐漸增多,群體的行進變得越來越穩定,爬行的方向變得慢慢統一,雖然依舊有少數個體處在無序的狀態。

蝗災氾濫之所以那麼恐怖,一是因為蝗蟲太能吃,二是它們的數量太龐大。一隻沙漠蝗蟲每天可以吃掉相當於自己體重的糧食,大約兩克左右。不要小看這個數字,因為蝗蟲是成群結隊的,數量龐大,一平方公里的蝗蟲一天大約能吃掉35000人的糧食。


中國古代蝗災有多恐怖?所過之處,寸草不留,還有蝗群吃人的記載

除此之外,科學家還發現,一旦蝗蟲的密度降低,它們就會回到了獨居時候的模樣,彼此之間保持距離,獨自行動開來。然而,群體離散行為的閾值遠遠低於群體形成的閾值。也就是說,蝗群形成容易,但散開則很困難。

03、蝗災做造成的危害。蝗蟲大軍飢不擇食,而且具有極強的攻擊性,它不僅吃野外的樹葉野草,還會攻入人家裡啃毀家裡東西,甚至殺害農家飼養的家畜。

《玉堂閒話》就曾記載:“鄆城縣有一農家,豢豕十餘頭,時於陂澤間,值蝻大至……其蝻又飢,唼齧群豕,有若堆積,豕竟困頓,不能御之,皆為蝻所殺。”

最恐怖的是,歷史上還有“蝗群吃人”的記載:“大蝗,人有不辨路徑為蝗蟲所食者”(《濰縣誌稿》) 。簡直就是超級恐怖的災難大片。


中國古代蝗災有多恐怖?所過之處,寸草不留,還有蝗群吃人的記載

蝗災一般是跟著旱災,蝗災過後肯定是大饑荒,大量百姓活活餓死,死亡率甚至可達70%-80%,和瘟疫相比,有過之無不及。

《舊五代史》記載:“天下諸州飛蝗害……人民流移,飢者盈路關西餓殍尤甚,死者十七八。”

饑民大量的聚集,處於生死邊緣,便會揭竿而起,把皇帝掀下寶座。比如王莽統治的末年,天下連年鬧蝗災,然後綠林農民起義軍就殺入長安,不僅讓王莽腦袋搬家,百姓還爭著搶著吃掉了王莽的舌頭。

04、如何控制蝗災。有一年長安鬧大旱,接著就是蝗災。大家都知道,蝗蟲飛過那幾乎就是寸草不留,原本百姓種的莊稼全讓蟲吃了,現在百姓只能啃著樹皮度日。唐太宗知道此事後大怒,他心裡恨透了這些搶了百姓食物的蟲子,隨手就抓了幾隻生吞了,說道:“即若有蝗蟲之神,請噬我心,勿食我民之糧。”,你如果有靈,就吃了我的心,別再吃我百姓的糧食。然後史書記載,唐太宗吞下蝗蟲之後,蝗災就平息了。

很明顯,唐太宗貴為九五之尊,他都敢吃蝗蟲且一點事也沒有,說明蝗蟲是沒有毒的,那百姓為什麼不吃蝗蟲呢?其實,他們有吃。

《唐書》載:“關輔大蝗,田稼食盡,百姓飢,捕蝗為食”。唐朝德宗年間,東自海,西盡河隴,蝗蟲蔽天,所至草木不留,田稼食盡,百姓飢,捕蝗為食。

《元史》記載:“饑民捕蝗以為食,或曝幹而積之,又盡,則人相食”。元朝至正年間,河南、山東、河東等多地出現蝗災,蝗食莊稼草木俱盡,饑民捕蝗為食。

這些都是關於饑民捕捉蝗蟲為食的記載。那麼問題又來了,既然蝗蟲可以吃,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百姓在蝗災之中餓死?答案是,他們也很想吃,不然有誰會願意活活餓死呢?可畢竟蝗蟲吃完莊稼不可能停在原地等著百姓吃上一個季節。

原因在於,蝗蟲過境時,地裡還有莊稼,百姓的家裡也有存於的糧食,那時候根本沒有人會去吃蝗蟲。可到了遮天蔽日的蝗蟲飛過以後,莊稼早都被洗劫一空,那時候蝗蟲也已經不知去向了,到哪去吃蝗蟲。更重要的一點是,蝗災中的蝗蟲與一般蝗蟲不同,即飛蝗,遷徙的速度非常快,有的話也是個別抓個幾隻,根本就不夠充飢的。這就是為什麼在古代的蝗災之年會有那麼多人餓死的原因

在古代,蝗災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直到1949年以後,新中國大量興修水利,消滅了不少蝗蟲的繁殖區,再動用飛機,播撒一種俗稱“六六六”的農藥,滅蝗效果很好,有效控制住蝗災。


中國古代蝗災有多恐怖?所過之處,寸草不留,還有蝗群吃人的記載

按照國家的防蝗災防治標準,當蝗蟲發生密度高於10頭/平方米,需要採取飛機防治與地面防治相結合的方法來控制。如果上升到15頭/平方米,那就得開展應急防治,可以上飛機撒藥了。所以,千萬不要等蝗災的時候才想著消滅,在獨居的蝗蟲開始聚集成群的初始就該有所準備。

現在,通過科技能迅速控制災情,比如2017年山東發生蝗災,山東濰坊就採用針對性的農藥,連續幾天用無人機集中滅蝗,很快蝗災就基本得到控制。所以,控制蝗災關鍵還是靠國家實力和高科技。我們今天之所以吃飽喝足,宅在家裡一邊刷手機,一邊關心國外的蝗災而不擔心大饑荒,還是有強大的國家和先進的科技做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